泥鰍如何養?野生泥鰍怎麼養

對於吃泥鰍的人來說,野味的泥鰍口感更佳,營養更豐富,但是去外面吃價格昂貴。那麼,泥鰍如何在家養?養野生泥鰍與人工苗種有什麼不同?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泥鰍如何養

泥鰍滑溜溜的身體,圓頭圓腦的外型很可愛。泥鰍常常是我們餐桌上的美食,很多人都知道泥鰍可以吃,但不知道泥鰍也可以作為觀賞的動物。無論是家庭少量飼養泥鰍,還是專門的飼養場養殖,飼養泥鰍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項。

1.泥鰍屬溫水性魚類,生活在15—30℃範圍內,飼養在最適24—27℃的水溫範圍。

泥鰍如何養?野生泥鰍怎麼養

2.雌雄泥鰍的鑑別方法,可觀其外表:雄的頭尖,胸鰭窄長,身體與尾端一樣粗細,尾尖上翹鰭條基部有一骨質薄片;雌的頭呈橢圓平型。雌鰍的產卵力極強,一條雌鰍初夏至初秋能產4000粒以上的卵,一般年產2—3次,產卵萬粒以上。

3.由於泥鰍屬雜食性魚類,所以無論米糠,或者麥、蠅蛆都可以作餌料投喂,一般日投三次即可。投喂量一般據採食情況自行確定。

4.泥鰍的飼餵過程中,可以適當地補施些有機肥,但在施肥時,一定不能過多過頻,並且要勤換池水,一般10—15天換水一次。

5.要捕獲泥鰍,首先要把池水放幹,採取捕大留小的辦法,以確保池內有一定數量的鰍苗,利於繼養和高產。

6. 隨著鰍種的生長,逐漸加深水位到應有的深度,平時淺一些,炎熱高溫時可加深一些,並經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環境。

7. 秋末冬初,水溫降至10℃~15℃,泥鰍攝食量降低,即可進行捕撈。

泥鰍如何養?野生泥鰍怎麼養 第2張

野生泥鰍怎麼養

(1)前期培育。泥鰍苗體長小於2釐米前,根據水色情況,應適量追肥。水溫低時,每立方米水每次施速效硝酸銨2克;水溫較高時,每立方米水施尿素2.5克。一般隔天施一次,連續施2~3次,以後則根據水質肥度調節施肥濃度與間隔時間,水色以黃綠色為好,水深控制在30釐米以內,透明度控制在20釐米左右。同時,每20萬尾苗種用1千克黃豆磨成15千克豆漿,每天早晚各潑灑1次。飼養3~5天后可改喂水蚤、輪蟲,搗碎的絲蚯蚓或蠶蛹。經過10天左右的培育,鰍苗長到1cm左右時,已經能攝食水中的昆蟲幼蟲、枝角類及有機碎屑等,可投喂打碎的動物內臟、血粉和豆餅等。每天上下午各投一次。開始時每日投喂量佔體重的2%~5%,以後隨著生長日投喂量可增加到佔體重的8%~10%。

(2)後期培育。泥鰍苗種規格達到2釐米後,逐步加深水位到50釐米。除繼續培肥水質外,還應投喂配合飼料,每天上、下午各1次,日投餌量為泥鰍體重的4%~10%。另外投餌量應視水質、天氣、攝食情況靈活掌握,水溫15℃以上時,泥鰍食慾隨水溫升高而增強;25~27℃時,食慾特別旺盛;28℃以上,食慾逐漸減退;超過30℃或低於12℃時,應少投甚至停喂飼料。

日常管理

(1)調節水質。每週換水1~2次;勤施肥,以保持池塘水色“肥、活、嫩、爽”為佳。

(2)巡塘檢查。早、中、晚各巡塘1次,觀察泥鰍活動和水色變化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預防病害。及時清洗飼料臺、定期做好飼料臺及工具等的消毒工作,定期投喂藥物預防。

(4)防害防逃。注意防止敵害生物入侵及泥鰍逃跑,要經常檢查進排水口和池埂。

泥鰍如何養?野生泥鰍怎麼養 第3張

飼養泥鰍與野生泥鰍的區別

一、人工苗種適應能力強。

人工泥鰍苗種自孵化之日起,就在人工設計的養殖場所成長,適應能力強;而野生泥鰍,生性狂放,不受拘束,難以適應養殖場固定狹小的空間。

二、人工苗種吃食快。

人工苗種從孵化出來起,就開始吃人工培育的飼料,所以吃食快,易吸收;而野生苗種,吃慣了各種雜食,突然吃人工飼料,需要一個漫長的適應過程,當適應後,其實已經錯過了泥鰍生長的黃金時間。

三、人工苗種不易生病。

人工苗種與外界接觸少,而且在人工消毒的池水中生長,染上疾病的機率非常小,而野生苗種在野外生長,不確定性因素很多,也許某些泥鰍本來就攜帶有病原體,對日後人工飼養時,出現的大面積死亡埋下了隱患。

四、人工苗種成活率高。

人工養殖的泥鰍苗種的成活率一般在80%左右,好的在90%左右,最高的在95%左右。而野生泥鰍苗種的養殖成活率一般在40%-60%,最高也不過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