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祛痘有偏方 食療能有效預防

青春逗是大多數青少年都會有的青春標誌,但這些青春逗也讓青少年們抬不起頭來,讓他們受到了極大的打擊,接下來就讓中醫小能手教教大家如何利用偏方來治療青春逗吧。

中醫祛痘有偏方

偏方1:天然蘆薈敷臉

原理:蘆薈在中藥美容中一直佔據重要地位。中華本草綱目就有記載蘆薈有抗菌、修復組織損傷,以及保護面板作用等作用。

因為蘆薈裡面含有緩激肽酶、蘆薈多糖等絕佳的消炎抗菌成分,能有效抑制痘痘、粉刺的成長,還能提高面板的抵抗力。

具體步驟:用天然的蘆薈搗碎或者榨汁,在晚上潔面後,將其敷在臉上20分鐘後取下,並洗乾淨臉部,臉上紅紅的痘痘就會明顯地暗掉,消炎效果非常好自身條件等。

偏方2:新鮮土豆片敷臉

原理:在中醫食譜中土豆是性平、微涼的植物,有美容抗衰老、解毒消炎、活血消腫的功效。土豆屬於鹼性的食物可以吸收面板分泌過多的油分,防止痘痘的產生,同時去痘印、祛斑止癢功效更佳。

具體步驟:將新鮮的土豆洗去皮,切片,越薄越好,這樣它就能貼緊肌膚。潔面後,把土豆片敷在長痘痘的地方,10~15分鐘後取下即可,多次使用之後,你就會發現痘印明顯地變淡了。

中醫祛痘關鍵:中醫向來都是以調理為重,針對痘痘的根源,進行長期而長效的調理。這些調理包括使用中藥、改善飲食習慣、通過按摩身體來改善身體自身條件等。

偏方3:馬齒莧草汁敷臉

原理:馬齒莧這種中醫用於治療溼疹皮炎具有收溼止癢、清熱消腫的作用。特別對於一些膿瘡、痘痘等化膿性面板病有很好的解毒作用。

具體步驟:馬齒莧草(在中藥行可以買到)搗碎榨成汁直接塗在患部,或加上蜂蜜調水當面膜使用,等待約20分鐘後,以清水徹底潔面即可,瞬間能清涼肌膚。

中醫祛痘有偏方 食療能有效預防

中醫食療治療痘痘

(1)雪梨芹菜汁:芹菜100克,西紅柿1個,雪梨150克,檸檬半個。洗淨後同放入果汁機中攪汁,飲用,每日1次。功效清熱,潤膚。適用於痤瘡的輔助治療。

(2)紅蘿蔔芹菜汁:紅蘿蔔(中等大小)1個,芹菜150克,洋蔥1個,洗淨後放入攪汁機中攪汁,飲用,每日1次。清熱解毒,祛火。可輔助防治痤瘡。

(3)枇杷葉膏:將鮮枇杷葉(洗淨去毛)1000克,加水8000毫升,煎煮3小時後過濾去渣,再濃縮成膏,兌入蜂蜜適量混勻,貯存備用。每次吃10克~15克,每日2次。功效清解肺熱,化痰止咳。適用於痤瘡、酒糟鼻等。服藥期間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酒類。

(4)山楂桃仁粥:山楂、桃仁各9克,荷葉半張,粳米60克。先將前三味煮湯,去渣後入粳米煮成粥。每日1劑,連用30日。適用於痰淤凝結者所致的痤瘡。

(5)海帶綠豆湯:海帶、綠豆各15克,甜杏仁9克,玫瑰花6克,紅糖適量。將玫瑰花用布包好,與各藥同煮後,去玫瑰花,加紅糖食用。每日1劑,連用30日。適用於防治痤瘡。

(6)醋姜木瓜:陳醋100毫升,木瓜60克,生薑9克。將3味共放入沙鍋中煎煮,待醋煮干時,取出木瓜、生薑食之。每日1劑,早晚2次吃完。連用7日。對脾胃痰溫所致的痤瘡有效。

(7)枸杞消炎粥:枸杞子30克,白鴿肉、粳米各100克,細鹽、味精、香油各適量。洗淨枸杞子和粳米,放入沙鍋中,加鴿肉泥及適量水,文火煨粥,粥成時加入細鹽、味精、香油,拌勻。每日1劑,分2次食用,5~8劑為1個療程。具有託毒排邪、養陰潤膚、消癰退腫功效。適用於面板有感染、臉生粉刺者。

中醫祛痘有偏方 食療能有效預防 第2張

中醫治痘注意事項

1、中醫講窗的是配伍禁忌和相生相剋,使用老中醫祛痘產品時不要和其它的品牌化妝品混合一起使用。

2、痘痘較為嚴重,請連續使用老中醫祛痘組合產品不低於45天。

3、在痘痘完全消除之後,請堅持長期使用老中醫專業祛痘的洗面奶潔面,保證你的毛孔不被阻塞。

4、中醫講究,三分治,七分養,內調相當重要,不然會出現時而反覆現象。應該注意是,患處面板清潔,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5、忌食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如生蔥、大蒜、辣椒、咖啡、可可等,多食用粗纖維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多飲水,保持大小便通暢。女性應注意生理週期的正常,及時解除痛經。

6、在暗瘡發作期,最好不要使用油性及粉狀化妝品,以免加重面板的炎症反應,保持心情舒暢。

中醫祛痘有偏方 食療能有效預防 第3張

中藥小知識

中醫(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一般指以中國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傳統醫學為主的醫學,所以也稱漢醫。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

中醫誕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基本形成,之後歷代均有總結髮展。除此之外對漢字文化圈國家影響深遠,如日本漢方醫學,韓國韓醫學,朝鮮高麗醫學、越南東醫學等都是以中醫為基礎發展起來的。

中醫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並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

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以辨證論治原則,制定“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治法,使用中藥、鍼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

2018年10月1日,世界衛生組織首次將中醫納入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醫學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