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如何養心

中醫如何養心,心臟是我們身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如果心臟除了問題,輕著可能會出現一些心臟偶爾不適的症狀,應給予不同的藥物進行治療,以下詳細介紹中醫如何養心。

中醫如何養心1

一、調整生活方式:

當患者出現心臟不好的情況時,一般應注意飲食調理,要注意飲食均衡,儘量食用低鹽、低糖、低脂肪以及低熱量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新鮮的水果、蔬菜,以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如黑木耳、豬肝、橙子等,同時要適當鍛鍊身體,比如打太極拳、慢跑、散步等,平時要注意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勞累。

二、服用藥物:

1、心陰虛:一般是勞累過度、心情抑鬱、長期患病等因素導致的心臟陰液不足,患者會出現心悸、失眠、煩躁等症狀,可以服用滋陰養心的中藥進行治療,比如百合、麥冬、北沙蔘等,能夠起到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的作用。

中醫如何養心
  

患者還可以服用天王補心丹,可以起到補心安神、滋陰養血的作用,對於心陰不足、失眠多夢、大便乾燥、心悸健忘等症狀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也可以服用硃砂安神丸進行治療,可以起到鎮驚安神、養血益氣的作用,對於失眠多夢、胸中煩悶、心悸不寧等症狀,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

2、心陽虛:是指患者心中陽氣不足,一般是由於先天陽氣不足、年老體弱、久病失養、過度用腦等因素導致,患者會出現肢體無力、心悸氣短、面色蒼白等症狀,一般可以服用溫補心陽的藥物進行治療,比如人蔘、肉桂、生薑、黃芪等,可以起到安神益智、補火助陽等作用。

患者還可以服用屏風生脈膠囊、參芪顆粒進行治療,起到益氣補中的作用,對於心陽虛所引起的'四肢無力、氣虛體弱等症狀,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三、鍼灸治療:

心臟不好的患者也可通過鍼灸進行治療,鍼灸治療能夠輔助改善患者的心臟功能,恢復心臟的收縮力,如鍼灸內關穴、神門穴、血海穴等穴位,建議患者到正規醫院進行鍼灸治療。

中醫如何養心2

(1)快步走

每天步行約3公里,時間在30分鐘以上。每週運動5次左右。這樣堅持運動可以提高心肌收縮力,消退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同時控制血壓,調節血脂,調控血糖。

(2)太極拳

太極拳的重點在於“呼吸調整、全身放鬆”。每天都打一輪太極拳,對心血管系統大有益處。太極拳使大小腿肌肉群的高功能運動,使人體如同增加了許多小水泵,幫助心臟工作,即減輕了心臟負擔。由於太極拳重視人體下盤功力訓練,有利於氣血下行,調整人體上盛下衰狀態,可防治血壓高、抗衰老的功能。

維護血脈通道 保持血流通暢

“冠心病的元凶就是動脈硬化,當血管內斑塊形成時,高血壓、高血脂等導致血栓脫落,可誘發急性心梗的發生。”因此,專家認為,對於保持血流通暢對於“養心”非常重要。

(1)按壓太沖穴降壓法

首先,找到太沖穴的正確位置,它在第一和第二足趾之間;其次,用大拇指按壓或掐此穴位,以有疼痛感為宜,每次3-5分鐘,每天2-3次。中醫認為,對於突然急劇的血壓升高,採用按壓或針刺雙側太沖穴的方法,常可在短時間內收到較好的降壓效果。

(2)把血壓“吃”下來

芹菜,入肝經,性偏涼,低鹽,高鉀。《本草綱目》記載:“芹菜”可治療甘陽頭暈,面目紅赤等。所以,芹菜對於肝陽上亢的高血壓患者有一定的好處。

另外,像黑芝麻,黑豆,桑椹等這幾種食物,常吃有補肝腎,益精血的功效。尤其是腎虛型高血壓患者有利。

中醫如何養心 第2張
  

(3)讓血管“做體操”

據說,國醫大師鄧鐵濤就有用冷熱水交替沐浴的'習慣,這種方法可使血管舒縮運動加強,加速血液迴圈,增加血管彈性,改善心腦血管功能。對於預防血管硬化,保持血管通暢有一定的好處。

具體方法:先用溫熱水洗,再用稍涼的水沖洗。沐浴時,水溫的選擇要合適。溫水不宜太熱,以人體感覺溫熱舒適為度,一般38℃-43℃為宜;冷水沖洗時,水溫不宜太低,以人體感覺微涼為度,一般25℃左右為宜。

中醫如何養心3

五臟之心

在中醫裡,我們會將五臟對應五行,其中心對應五行中的火,通五色之赤,通五官之舌,通五味之苦,通四季之夏,與形體中的脈相關,與情志中的喜相關,所以說過喜則傷心。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為陽中之陽髒,心主血脈,心藏神,心主神明,其華在面,開竅於舌。

心主血脈

《素問·五臟生成篇》:“諸血者,皆屬於心。”《素問·痿論》:“心主身之血脈。”心主血脈,其包括主血和主脈兩個方面,心有主管血脈和推動血液循行於脈中的作用,這裡的血就是血液。脈,即是脈管,又稱經脈,為血之府,是血液執行的通道。心主血脈使得血液周流於全身,滋養機體併為其提供物質基礎。

心藏神

《素問·靈蘭祕典論》說:“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問·調經論》說:“心藏神。”心藏神,這裡的神是從人抽象的思維、意識、精神到具象的眼神、面部表情、言語、肢體反應等,都可謂之神。《靈樞·邪客》說:“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故人的`整個精神、神智均藏至於心。

中醫如何養心 第3張
  

心主神明

心主神明是指心主持和統率人的高階中樞神經機能活動,即思維活動。值得注意的是,在現代臨床醫學中,思維活動歸屬於腦,但中醫中,腦屬於奇恆之腑,居顱腔之內,由髓彙集而成,主精神活動及感覺功能。《素問·五臟生成篇》中的“諸髓者,皆屬於腦”,《靈樞·海論》中的“腦為髓之海”,指出了腦是髓彙集而成。

《素問·脈要精微論》中說,“頭者,精明之府”,此為腦之功能。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辛夷·發明》也說:“腦為元神之府”,元神即指人體的高階中樞神經機能活動。

腦為髓海,髓由精生,精源於五臟六腑之氣血,而心是君主之官,主不明則十二官危,故腦的功能與心密切相關,可歸屬於心。所謂心主神明,神明之心的實質就是腦,心主血,上供於腦,故心腦相系。藏象學說將腦的生理和病理歸於心而分屬於五臟,並把喜、怒、思、悲、恐等精神意識思維活動與五臟做了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