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鑑定自己心理是否健康

智力是否保持在正常水平、是否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在意志上是否能做好自我的管理、是否能夠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在人際關係上是否和諧、心理特點是否與年齡相符等。

如何鑑定自己心理是否健康1

1、智力是否保持在正常水平

如果一個人心理是健康的,那麼他通常具有正常的智力,這是一個人心理健康最基本的條件,智力正常也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標準。

2、是否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情緒是人們對於周圍事物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和體驗,而同一件事物,可能不同的人會表現出不同的情緒。情緒也是人們的需求是否得到滿足的一種反映。

心理健康的人擁有積極、樂觀的情緒,對自己充滿信心,進而更熱愛生活;此外,情緒健康的人還善於掌控自己的情緒,能使自己經常保持一種良好的情緒狀態。

3、在意志上是否能做好自我的管理

健全的意志包括意志堅定、有毅力、有耐心、心理素質良好、自控能力好。意志健全的`人能對自己的行為、理想、動機進行自我管理,善於分析與判斷事物。

4、是否能夠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

具有健康心理的人,能對現實生活有一個清晰和明確、以及客觀的認識,並能妥善處理各種人際關係,能規範好自己的言行舉止,而且還富有責任心。當自己的願望不符合社會的要求時,能夠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

5、在人格結構上是否能完整統一

以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作為人格的核心,並依據這個核心統一與調整自己的慾望、目標、理想與具體行為。

6、在人際關係上是否和諧

心理健康的人能做到以尊重、平等、關懷、照顧、諒解等積極的心態來與他人交往,並具有良好而豐富的人際關係。

7、心理特點是否與年齡相符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的心理特徵要符合他的年齡、角色、身份等,因為不同的年齡、角色與身份都會有其不同的心理特徵。

總而言之,當一個人的行為或者是心理能夠滿足以上的這些條件時,那麼這個人的心理是健康的。如果相反,那麼在心理上存在有一些不健康,必須要及時作出調整,如果情況嚴重,可以通過心理諮詢的方式進行治療。

如何鑑定自己心理是否健康
  

鑑定自己心理是否健康:

1、交往

一個有健康心理的人,在社會或者是人際交往上是不會有困難的,即使偶爾遇到令人厭煩的人也會很快地調整自己的情緒。

實際上,我們看一個人,就要看他與他人的交往程度上,這點能反映出他的精神狀態。

當一個人不願意和他人進行交往的時候,喜歡自閉的時候,就證明心理不健康了。

而一個人過分地熱衷於某種社會交往活動,則證明他有躁狂狀態,也是不適易的。所以,正常的社會交往才是心理健康的表現。

2、控制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是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的,並且更易於下面的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情緒的。

因此,當你的心理活動非常的自然而自如的話,那證明你的心理是健康的,這個時候,我們就會表現得能表達出恰如其分的情感,能讓周圍的人也覺得如沐春風。

這個時候,你的外表也會隨你的心而陽光燦爛。所以,懂得控制情緒是心理健康的表現。

擴充套件資料:

具體標準

1、有適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對自我的成就有價值感;

2、適度地自我批評,不過分誇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

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為環境所左右;

4、理智,現實,客觀,與現實有良好的接觸,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無過度的幻想;

5、適度地接受個人的需要,並具有滿足此種需要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瞭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客觀的估計。

如何鑑定自己心理是否健康2

心理充分健康的應具備15個方面的特質: 

1、對現實有卓越的洞察力並能和現實保持適宜的關係。

2、對自我、他人和客觀事物表現出最大限度的認可和接納。

3、行為方式自然真實地流露,表現出樸實、純真的美德。

4、以問題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視野寬闊,常常關注各種社會問題。

5、具有超然獨立的特性和離群獨處的需要。

6、意志自由,不受文化和環境的限制、約束。

7、具有清新不遜的鑑賞力。

8、能夠產生某種神聖意義上的神祕體驗和高峰經驗。

9、更多地具有全人類的共性,愛人類並認同自己是全人類的一員。

10、擁有持久而精粹的人際關係。

11、具有民主的性格結構。

12、具有強烈的倫理道德觀念,絕不為達到某種個人目的而不擇手段。

13、具有良好的發展性的非敵意的幽默感。

14、具有創造革新的思想和能力。

15、能夠抵抗消極的適應現存的社會文化型別,具有蘇世獨立的內在品質。

心理健康的`六條標準

1、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們生活、學習、工作(勞動)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人的智力水平分為超常、正常、低常三個等級。人的智力主要由觀察、記憶、思維、想象、操作等能力所組成。

2、情緒穩定

情緒穩定與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情緒穩定表明一個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心情愉快表示人的身心活動處於和諧狀態,快樂能使人積極向上、充滿希望。

3、意志健康

其表現為自覺性、果斷性、自制力。自覺性是指人在行動時意志自主自覺,與之相反的是被迫盲從;果斷性是指遇事能當機立斷,與之相反的是優柔寡斷;自制力指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言論和行為,當行則行,當止則止,不感情用事。

4、行為協調

心理健康的人,言行舉止協調自然,有條不紊,落落大方。

5、友好交往

正常友好的人際交往,不僅是維持心理健康的必不可少的條件.也呈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人在交往中獲得了友誼、愉快和滿足,從而會對生活充滿希望。

6、反應適度

反應是指人對外界刺激給予的應答。人的反應存在著個體差異,有的敏感,有的遲鈍。正常的反應是既不過於敏感,也不過於遲鈍。

如何鑑定自己心理是否健康 第2張
  

怎樣保持心理健康呢?

1、要經常保持積極愉快的情緒:

①當碰到不順心的事,不要悶在心裡,要善於把心中的苦悶和煩惱對親人和朋友講出來,一吐為快,把消極情緒釋放出去。

不良情緒若長期壓在心中,就有可能導致神經系統功能紊亂,血液中兒茶酚胺的含量改變,破壞體內物質代謝,特別是糖類的代謝,可損害身體健康。

②要充滿樂觀主義精神,熱愛工作,熱愛生活,在完成一件有意義的工作後,就會體驗到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滿足感和成功感。

③積極鍛鍊身體,祖國醫學提出的“因病而致鬱”,就是說久病或重病而易於產生情緒抑鬱、煩躁。因此,積極鍛鍊身體,同時注意飲食,合理安排生活,適當睡眠,是情緒飽滿與安定的基礎。

2、善於處理人際關係:

助人為樂,是我們的傳統思想品德。大家互相幫助,彼此心理都會愉快。以諒解、寬容、信任、友愛等積極態度與別人相處,會得到愉快的情緒體驗。

以達觀、熱情等積極態度影響周圍,在自己周圍形成有利於團結進取的氣氛,使人獲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從中可產生心理上的愉悅感。

3、要有愛好:

積極參加有益的集體活動,每個人都應有廣泛的興趣和愛好。能經常參加有益的集體活動,進行正常的友好交往,可有效地消除憂愁,使心情舒暢。這無疑是有助於身心健康的。

4、正確認識自身與社會的關係。

根據社會的要求,隨時調整自己的意識和行為,使個人的言行更符合社會規範。擺正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正確對待得與失、成功與失敗。只有這樣才可減少來自社會的心理壓力,從而使心理處於良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