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壓力增加則受孕機率減小

不孕症是指有正常性生活、未採取避孕措施1~2年尚未受孕或未能生育者,其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世界衛生組織於20世紀80年代中末期在25個國家的33箇中心調查結果顯示發達國家約有5%~8%的夫婦受到不孕症的影響,發展中國家一些地區不孕症的患病率可高達30%,我國約為6%~15%。全世界的不孕患者人數約為8000萬—1.1億。不孕症發病率的遞增趨勢可能與晚婚晚育、人工流產、性傳播疾病等相關。

心理壓力增加則受孕機率減小

不孕不育雖然不是致命性的疾病,但它不僅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而且會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如夫妻感情破裂、家庭不和、離婚等。對大多數不育夫婦來說,“不孕症”是其生活中經歷的最有壓力的事件之一,極易出現情緒不穩定和精神壓力。因此“不孕症”不但是一種疾病,更是一種心理創傷。目前,在不孕症的診治過程中,對患者夫婦心理問題的關注已受到了極大重視。

生命的創造是一個偉大複雜的過程,同時也應是每個人與生俱有的能力。一對夫婦結婚以後,自然就面臨著生兒育女的問題,孩子將是他們以後生活的一部分。生育與否,應出於夫婦雙方的主觀願望。但對於不孕的夫婦來說這一主動選擇的權利被剝奪了。所以,不孕患者通常都懷有許多複雜的心理特點,有較重的心理壓力。這種心理壓力有以下幾個來源:

1。自身壓力。來自自身的生育要求。有些夫婦一旦解除避孕,便迫切希望懷孕,渴望有自己的孩子,並對哪一月懷孕,哪一月生,屬豬屬馬等問題作了詳細計劃,並備好了各種育兒設施,對親朋好友也廣而告知。一旦達不到目的,則失望沮喪,焦慮不安,同時懷疑自己是否具有常人的生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