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導國中學生健康成長

幫助中學生形成同伴交往認知;培養中學生同伴交往能力;協助營造同伴交往環境

如何指導國中學生健康成長1

第一,幫助中學生形成同伴交往認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同伴交往對於青少年健康成長作用不言而喻,但是隻有他們本人從認知上認可同伴互動的必要性並且願意接納同伴,他們才有與同伴互動以及獲得同伴支援的後續。

所以,第一步應該幫助中學生形成同伴交往認知,父母應當積極引導孩子勇敢走出自己自閉的內心世界,改變成績第一的非理性錯誤認知,幫助孩子獲得友誼和快樂,積極向上的情緒可以調動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在學生髮生爭吵時,以理性的方式處理問題,不可出現偏心,幫助孩子認識到友情經得起風雨,引導孩子解決衝突相信友誼。

如何指導國中學生健康成長
  

第二,培養中學生同伴交往能力。過於強勢或者過於退縮的孩子都很難融入同伴群體,容易格格不入,父母應當告知孩子一些基本的社交禮儀和社交技巧,與其他小夥伴們相處時要學會分享,要詢問他人的'意見,不能過於自我,理解他人,尊重他人。

經常性邀請朋友來家裡或者其他場所玩耍,在遊戲中要遵守遊戲規則,並與朋友相處時做到言而有信。家長儘量減少對孩子的負面評價,多給予鼓勵,減少孩子形成自卑性人格的風險

在人際交往中,每個人都需要真誠善良,同時堅持底線,友誼不是一味忍讓,而是堅守自己的原則,別人真心待我,我還別人以真心。父母可以儘量做到言傳身教,告知孩子如何與他人相處,做到“人和”,經常性組織同伴出行活動,在活動中學習同伴交往。

如何指導國中學生健康成長 第2張
  

第三,協助營造同伴交往環境。學校可以開展有關人際交往的相關課程,告知學生同伴交往的重要性,傳授交往小技巧,渲染同伴交往的良好氛圍,於此同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校可以經常性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實踐活動,如演講比賽、話劇比賽、春遊秋遊、手工大賽等等,讓學生在活動參與中學會如何與人溝通,學習團隊合作精神,幫助學生獲得深厚的友誼。

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多多參與課外實踐活動,不要將體育課、活動課的實踐變成數學英語課的補課時間。學校教育者努力渲染良好的同伴交往環境,讓一些內向的孩子也能參與其中,給與他們多一些與同伴互動的機會,可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有助於更多學生提高情緒智力水平。

如何指導國中學生健康成長2

國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徵

1、產生成人感

國中階段學生主要表現為生理功能進入早期成人化,自我意識向獨立成熟方面發。他們在對人、對事的態度、情緒情感的表達方式以及行為的內容和方向等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同時也渴望社會、學校和家長能給予他們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但是還沒有那種深刻而穩定的情緒體驗,缺乏承受壓力、克服困難的'意志力;缺乏社會經驗。由於國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並存,所以,表現出種種心理衝突和矛盾,具有明顯的不平衡性。

2、情感豐富,易衝動

他們這時候逐漸從低階性的單純天真的情感活動,向高階社會性情感發展,表現為具有一定群體感、道德感、美感、社會責任感,嚮往美好理想的成熟型情感。

但青少年情感常表現為情緒興奮高、情緒緊張、情緒容易衝動,情緒不穩定,欠成熟,容易波動失控。如果遇到不滿和矛盾時,容易激動,暴怒,呈現激情狀態。在這一點上,男生比女生表現的更明顯。

3、出現反抗心理

反抗心理是國中生普遍存在的一種個性心理特徵,這種特徵主要表現為對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識和行為傾向。

反抗心理的出現,主要因為自我意識的高漲、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過強、獨立意識的產生這三方面因素。反抗的方式也比較多樣化,時而態度強硬、舉止粗暴,時而漠不關心、冷漠相對。

如何指導國中學生健康成長 第3張
  

國中階段學生家長怎麼教育

1、引導孩子學科平衡發展

家長要經常檢查孩子作業的完成情況,並且要關注孩子對各門學科的精力分配狀況,讓孩子不僅要學好語文、數學、英語等老的學科,也要對歷史、科學等新學科一視同仁,不能顧此失彼。

學科的平衡發展是孩子學習成績全面提高的關鍵所在,國中三年學業負擔逐步增加,其間一旦有偏課現象,追趕和彌補將會十分困難。

2、尊重孩子的“狡辯”

每當家長指出孩子的錯誤時,孩子總會找出很多個理由來證明自己的清白。這時,家長一般都會氣憤地稱孩子的這種行為為“狡辯”,其實,這並不是狡辯,而是孩子對家長教育的一種反饋。

教育是雙向的,家長不僅要教,還要接受孩子的反饋,教育才能達到最完美的效果。然而很多家長卻意識不到這一點,他們只管自己“教”,一點都不在意孩子反饋回來的資訊,這樣的教育往往達不到家長想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