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心理健康標準

有情緒穩定,認知能力發展正常,適應性強等等。

學生心理健康標準1

1.認知能力發展正常,智力水平在正常值以上。

有強烈的求知慾,願意學習;對新問題、新事物感興趣,有探索精神,表現主動;所有的智力因素都能有機結合,積極協調,在活動中正常發揮作用。

2.情緒穩定,樂觀,心情好

積極情緒多於消極情緒,從而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情緒反應中等,有適當的誘因,反應強度與觸發情境一致;它能有效地調控情緒的質、量、度,使其在適當的時間和場合得到恰當的表達。既能約束約束,又能適度發洩,不過度壓抑。

3.健全的意志,強烈的行動意識,果斷,堅韌和自制力

在活動中有自覺的目的性,而不是缺乏主見或盲目決策,走自己的路;能夠在決策執行中及時決策,並根據變化的外部環境隨時調整決策;能夠以毅力克服一切困難和挫折,實現既定目標;同時能有效地控制和調節自己的心理活動,以達到達到目標的要求。

學生心理健康標準
  

4.擁有正確的自我概念和健全統一的人格。

對自己的認識接近現實,沒有自我認同的困惑;能夠愉快地接納自己,對自己的生活、學習、現狀、未來都有一定程度的滿足和發展;把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作為你人格的核心,把你的需求、願望、目標和行為統一起來。

5.和諧的人際關係

願意與人交往,既有穩定而廣泛的一般朋友,也有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待人接物不卑不亢,保持自己的個性;善待他人,樂於助人,客觀評價自己和他人。

利用別人的長處,彌補別人的短處;積極的溝通態度多於消極的態度;要有必要的心理準備,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保護和發展自己。

6.適應性強。

能夠與集體保持良好的聯絡和同步關係。當自己的需求和願望與社會的要求和集體的利益發生衝突時,能迅速調整自己,尋求與社會的和諧,對社會現狀有清醒的認識,

明確自己的定位;學會控制和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掌握緩解心理困擾、減少心理壓力的方法;學習和掌握學習方法和策略,優化和調整自己的學習過程,調節自己的學習心理,開發自己的潛能,達到良好的學習適應。

學生心理健康標準2

一、智力正常

智力是心理功能的重要組織部分。尤其對學生而言,這是維持學習必不可少的基本條件。

心理學中通常用“智商(IQ)”來表示智力水平。智商低於70或低於普通人群智商平均值2個或2個以上標準差,則會被診斷為智力發育障礙。

智力發育障礙又分為四級:輕度,智商為50—69;中度,智商為35—49;重度,智商為20—34;極重度,智商為20以下。

二、良好的情緒狀態

無論積極情緒,還是消極情緒,都不分絕對的好壞。正常的情緒狀態應符合:

1.穩定而樂觀的情緒居多,消極情緒相對較少,二者比例大約為3:1。

2.情緒產生是由具體事件或適當原因引起的,且當事人可以覺知到該原因。

3.情緒反應的強度和情境或刺激強度相適應,而非過於誇大。

4.當引起情緒的因素消失之後,心理反應會視情況而逐漸平復。

5.不一味地壓抑或胡亂發洩情緒,而是合理地宣洩情緒。

此外,對於學生而言,樂於學習也是情緒良好的 表現之一,至少不能出現強烈的厭學情緒或在學習中有高度的焦慮等情緒。

如果學生出現以下情況,則需警惕情緒適應不良:

1.過於強烈的情緒反應;

2.永續性的消極情緒;

3.不分時間、地點、場合,對引起自己不快的物件大發雷霆,甚至出現攻擊行為。

學生心理健康標準 第2張
  

三、正確認識並接納自我

正確認識並接納自己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石。自我認識包括自我感覺、自我概念、自我觀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評價等多個方面。

心理健康水平高的學生對自我的評價相對比較客觀,能同時認識到自身性格的優點和缺點,而且能正確評估自己的能力優勢與不足。

接納則是指他們能在全面認識自己的基礎上,有勇氣也願意通過努力不斷克服自身的缺點,進而提升自己;同時,也能夠接受“現實自我”與“理想自我”之間的差距,通過“揚長避短”來發展自己。

總體上,他們能夠形成自信、自尊等積極的自我體驗,既不過分自信,也不過分自卑。

四、人格完整統一

人格是構成一個人的思想、情感及行為的`特有模式。它包括許多成分,包括氣質、性格、認知風格、自我調控系統等。

人格的完整與統一,首先是指內部構成成分的協調一致,如認知與情感的統一,意志、動機與行為的統一,沒有過於劇烈不可調和的矛盾衝突。

其次,是行為與環境相協調,即自身的人格能夠良好地適應周圍環境,特別是社會環境。如果人格與社會環境嚴重不適應,則會出現各種心理問題。

最後,是人格的相對穩定性。一個人的人格特徵形成以後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一般來說沒有重大變故或特定環境的長期影響,是不易改變的,如果一反常態地出現人格變化,則要考慮其人格是否出現了異常。

五、良好的人際關係

人際交往、尤其是同伴交往,是中學生必不可少的社交活動。心理健康水平高的學生能平等對待、尊重他人,在與他人相處時,能關注到對方的感受,理解、寬容和接納別人,也能贏得身邊大多數同伴的信任、尊重和接納,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

相反,總是與周圍矛盾衝突過多的人,或者是過於孤僻的人,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的表現。

六、積極的生活態度

心理健康水平高的學生,大多時候都對生活持有積極的期待,並能夠從生活中發現和體驗到樂趣。

他們不僅能夠從休閒娛樂中獲得放鬆和快樂,也能夠在完成必需的學習或生活任務時,從中體驗到並享受其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相反,對生活悲觀、消沉、退縮、絕望等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七、心理及行為特點與年齡階段相符

人的心理在一生中不斷髮展變化,在不同年齡階段會表現出該階段特有的、並且是該階段同齡人普遍具有的心理特徵。因此,在衡量心理健康問題時必須參照年齡因素。

例如,青少年的情緒大多具有反應強烈、易衝動的特點,而且他們的自我評價也不穩定。這些是這個年齡階段普遍存在的心理特點,是發展過程中必經的過渡階段。因此,只要不過於極端,處於多數同齡人的一般水平,就屬於正常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