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心理健康如何引導

幼兒園大班心理健康如何引導,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是我國學前教育體系中最基礎和最重要的部分,這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幾次慰問能解決的,以下分享幼兒園大班心理健康如何引導。

幼兒園大班心理健康如何引導1

一、推動“三位一體”的進行

(一)教師言行適當幼兒園教育具有其特殊性,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充當的不僅僅是教師的角色,同時充當類似幼兒親人的角色。因此,教師的言行會直接影響幼兒教育的開展和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幼兒個性、心理的形成和發展。

同時,應當注意到尚在幼兒階段的兒童具有極強的模仿能力和較為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無論是心理還是行為都極易受到外界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做出的每一個行為、說的每一句話,都可能被幼兒銘記於心,或是對幼兒脆弱的心靈造成難以挽回的打擊。教學案例:小王同學是作為今年剛升入大班的小朋友。

因為喜愛畫畫而總是受到美術老師的表揚,小王十分高興,這也促成了小何同學對美術更加地投入,最後代表幼兒園參加了全國幼兒美術大賽,畢業時她的美術作品也被張貼在幼兒園的展覽牆。美術老師對小何的鼓勵直接促成了小何的'成長,也為她建立自信心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

(二)教學氛圍健康在教育過程中,營造舒適、健康的氛圍,以期使幼兒能在健康、積極的教學氛圍中更好地理解生活並學會生活。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創設情景的方法,將幼兒熟悉的生活進行情景化設定,讓幼兒在情景中發揮自我才能,充分發揮創造力。

找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從而增強自信心和自尊心。教學案例:將動畫片《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中“為圍裙媽媽畫像”一集的生活情景搬入課堂,營造輕鬆、愉快的教學氣氛,使幼兒在快樂觀看動畫的同時,能夠演繹自己的生活。幼兒通過喜聞樂見的動畫片匯入,在這樣健康的環境中,獲得身心的健康發展。

(三)教學方式多樣幼兒教育以五大領域為主,因而對於學齡前兒童,教師可以提供相應的簡單繪本,通過幼兒的閱讀、相互之間的交流和教師的引導,最後可以進行班級小舞臺的展示,通過讓幼兒表演繪本中的故事,提升感悟,培養其健康的心理。

教學案例:《猜猜我有多愛你》是幼兒階段教育中可以推薦給幼兒閱讀的一本繪本故事,故事通過講述一隻小兔子與一隻大兔子互相比較誰對對方的愛更多的故事。

告訴幼兒在對生活的比較中,我們更應該去比較生活美好的方面,珍惜身邊的親人、朋友,懂得愛的意義,發現幸福,而不是執著於物質的比較。這之後,通過幼兒的表演,將自己與故事角色融為一體,讓幼兒在內心學會珍惜現在,擁抱未來,懂得充滿愛的世界,收穫健康心理狀態。

幼兒園大班心理健康如何引導
  

二、助力“家園共育”模式的形成

(一)營造良好家園合作關係充分、有效利用當前先進的資訊科技,實現家庭與幼兒園的動態合作。教師通過微信公眾號平臺,將幼兒園的藝術節活動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圖片、文字、視訊、語音等)展示在公眾號上,父母不僅能及時關注幼兒的狀態,看到孩子的成長,而且也能提升幼兒的自信心,從而培養其健康心理。

(二)建立家園互動長效機制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沒有十分明顯的界限,而是彼此相互延續的。當教師在幼兒園教會了幼兒如何疊被子,家長就應當與教師共同努力,將學習融入實際生活。家校共育,是使幼兒教育鏈完整最重要的過程。

三、培養幼兒自身的教育能力

(一)加強引導教育學前階段,孩子的認知發展還處於不完全的階段。學前階段的兒童各方面素質發展均不能夠在短期內給成年人(老師、家長)一個很好的反饋。作為教師,我們應當等待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完善自我,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給予及時、必要的幫助和引導。

(二)強化沉浸式體驗教育教師可以通過幼兒對周圍環境的感知、對新聞故事的理解,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幼兒有效塑造健康身心。

幼兒園教學中,必要的意識薰陶是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方式,同時也是最溫潤如雨的方式。教學案例:教師在學校中通過對今年年初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情況的簡單講述,設定一個以“我要怎樣保持健康”為主題的繪畫、舞蹈等才藝展示課。

讓幼兒在對課中瞭解健康的重要性,感悟生命。這樣一個過程的教學中,幼兒不僅能收穫知識、充分展示自己,更能通過他人的展示,在一個個表演中陶冶自我,淨化心靈。

總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伴隨孩子的成長而成長,幼兒園內、家庭之內,都是絕佳培養幼兒健康心理的場所。找到正確的教育思路和方式,及時彌補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給予高度關注,同時進行有效的調整,不斷地吸收新鮮思維與理念,幫助幼兒在自我與人格上,得到健康提升。

幼兒園大班心理健康如何引導2

兒童時期心理特點及心理健康常見問題?

我們現在對兒童的年齡定義是六到十四歲稱為兒童。那麼在這八年裡,其實是需要分階段去看到他不同階段的心理特點以及常見的情緒行為問題的。

結合我的臨床實踐以及平時接觸的青少年兒童,我傾向於把六到十四歲這樣劃分;六到十歲為一個階段,十歲到十四歲為一個階段。

六到十歲的孩子,在國小裡面是處於低年級。這個時候的孩子依然對父母會有較多的依賴,同時服從父母的管教以及權威,認為父母是全知全能的。

但是這個時候他們也慢慢的把自己的精力放到了同伴群體身上,並且學習成績的好壞,成了這個時候對他們影響越來越大的一個因素。

那在這個年齡階段,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對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養成。

一般來說,在這個年齡階段,爆發心理問題的比率還是比較少的。但如果這個階段家庭教育沒有跟上,對孩子的培養不到位,那麼就容易在後面十到14歲,也就是接下來要談到的青春前期爆發問題。

那麼孩子到了十到十四歲,因為現在的營養條件都好,所以很多孩子其實已經開始身體加速發育,在十歲左右,有的孩子都已經會跟成人個子一樣高了。

幼兒園大班心理健康如何引導 第2張
  

但是在這個時候他們在心理上有一種已經長大的感覺,但是從社會經驗生活知識上卻非常的欠缺。加之青春期體內激素急劇發育,所以導致他們的情緒波動很大,為了彰顯獨立而跟父母故意對著幹,不再像十歲以前那麼服從管教。

與此同時,他們開始出現文化反哺的.情況。由於現在接觸網際網路資訊非常的容易,他們獲取資訊的來源要遠比幾十年前我們多得多。

所以這個時候也許很多東西他們知道了解,但是父母還依然不知道。那麼也就會導致父母從神壇的位置上走下來,他們不再認為父母是唯一的權威,也更加敢於挑戰父母。

所以這個時候親子關係的衝突非常劇烈。

再加之此時面臨小升中,國中的轉折,所以學業的壓力也會更加重。

種種因素,生理,心理以及社會文化綜合,就會導致該年齡的孩子出現的常見心理問題有情緒波動,難以控制行為衝動,沉迷手機並且學業問題,比如厭學退學。親子衝突,頂撞父母等等…這些那如果不加以重視,可能就會發育發展為抑鬱症,焦慮症等嚴重的心理問題。

所以在6到14歲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家庭教育一定要跟上。

從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以及塑造一個健康,有彈性的心理和人格特徵做起。

作者 黃孜孜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際催眠治療師高階家庭教育指導師正念瑜伽導師

兒童時期心理特點有哪些?

1、自我評價能力逐步發展:5歲以後,兒童的個性特徵有了較明顯的表現,其中最突出的是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

2、情感的穩定性和有意性增長:兒童開始能夠有意識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現,例如,摔痛了能忍著不哭。此時,由社會需要而產生的情感也開始發展。

3、自理能力和勞動能力明顯提高:這一階段的兒童在生活自理方面較前更獨立了,他們能選擇喜歡的、適合自己的衣服,能用筷子吃飯、夾菜,也能不影響別人安靜地入睡。

4、合作意識逐漸增強:在相互交往中,該年齡段的兒童開始有了合作意識。他們會選擇自己喜歡的玩伴,也能與三五個小朋友一起開展合作性遊戲。

5、規則意識逐步形成:他們開始學習著控制自己的行為,遵守集體的一些共同規則

幼兒心理健康常見問題?

1.情緒基本上是愉快、穩定的。不經常發怒,不無故摔打玩具與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時入睡,睡眠安穩,少夢魘,無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習慣;基本上能聽從成人的合理囑咐,不過分的挑食、揀穿,不經常無理取鬧。

2.求知慾較強。喜歡提問題並積極尋求解答;學習時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務時,注意力集中,記憶力正常;愛說話,語言表達能力同年齡相符,無口吃情況;生活中對力所能及的事,樂於自己做,不過分依賴別人的幫助,能比較認真地完成別人委託的事。

3.能合群。愛與小同伴交往,對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為,不隨便打人罵人,不妒忌同伴;在集體中能愉快地生活,在成人指導下,願意為集體和所能及的好事。

4.誠實而不說謊。很少說不符合現實的話;不私自拿別人的東西或損壞別要的東西;做錯事不隱瞞,肯承認錯誤。

5.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對稱讚感到高興,對批評、指責感到羞愧,希望做受人歡迎的事,不願做遭人責罵的事;不過分的畏難、膽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