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便祕千萬不要別亂吃保健品

慢性便祕在臨床上有幾個診斷指徵

慢性便祕千萬不要別亂吃保健品

首先,一週的排便次數小於3次。

其次,要確定大便的性狀和硬度。亞洲人和西方人不太一樣,西方人理解大便幹球狀的是便祕,而中國人認為大便只要稍微幹一點點,也認為是便祕的。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排便困難,包含排便不盡感,排便費時、需要輔助排便等。不管是稀的或是軟的,排便費勁,或者總有一點排不出來,這就是排便不盡感。對於排便時間,建議正常人排便不要超過5分鐘,一兩分鐘就結束是最好的。輔助排便,一般是通過用手輔助、壓肚子、甚至於灌腸或服用瀉藥。

侯教授介紹,他曾有一個(慢性便祕)患者一年前做腸鏡時,腸道還很光溜,過了一年再做腸鏡,腸道就變成黑色的。

“患者表示自己在喝保健品,結果仔細看保健品,裡頭含有瀉劑的成分”,侯教授指出,如果臨時吃一次刺激性瀉藥問題不太大,如果長期吃就會對身體造成嚴重的損害。

慢性便祕分為功能性和器質性兩種

對於患者而言,很容易瞭解自己屬於便祕這一範疇,但是對於便祕的引發原因就很少了解。侯教授介紹,慢性便祕分為兩種:功能性和器質性兩種。

如果由腫瘤、炎症等疾病引起的便祕,一般稱之為器質性便祕,但相當多的患者是功能性便祕。

所謂的功能性的慢性便祕患者,是患者做了相關檢查以後,沒有發現有腫瘤及炎症等問題,如果他年齡小於40歲,沒有其他不明原因,比如說體重減輕、貧血、黑便,腹部有腹水或腫塊等,在臨床上就診斷為功能性便祕。

如果這個病人的年齡大於40歲,有不明原因的貧血、體重下降、腹水、黃疸,或有腸道腫瘤家族史,這種病人就稱之為有報警徵象。具有報警徵象的患者,需要做結腸鏡等常規檢查,排除是否是器質性疾病。

功能性便祕患者需要進行規範的經驗性治療

侯教授強調,對於功能性便祕患者,會進行2到4周的經驗性治療。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改變生活習慣。比如喝水,要求每天喝1500到2000毫升水;還有就是食用纖維夠不夠多,比如說平時要多吃長纖維的芹菜、韭菜、菠菜,紅薯等;同時,對於老年人和不太運動的人要適當的加強運動。

第二,建立正常的排便習慣。每天要定時、定點。一般來說最好的排便時間是早晨起來。早上一起來,腸道就運動了,如果再喝點水,就會引起腸道結腸運動的增加,這時排便比較容易。有的人早上著急上班,或是送完孩子回去睡懶覺,那就可以選擇在餐後一個小時以後排便。所以,要想保持腸道的健康,一定要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只有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才能真正的解決便祕的問題,這是最重要的。

第三,臨床有很多藥物可以治療慢性便祕,比如瀉劑(容積性瀉劑、滲透性瀉劑和刺激性瀉劑)、促動力劑、促分泌藥、灌腸藥和栓劑等。患者一定要注意藥物的選擇。比如果導片、麻仁丸、瀉藥、蘆薈、或養顏排毒的一些保健品,裡面的成分可能都含有刺激性瀉藥的成分。長期吃刺激性瀉藥會造成結腸黑變病,結腸變黑。

侯曉華教授建議,患者在選擇藥物的時候,應去正規醫院諮詢醫生,在醫生的指導下,建立良好的自主排便習慣。“除了藥物以外,大家可以多喝酸奶。酸奶可以調節腸道功能。但最好不要喝含乳飲料,而要喝正經的酸奶”。

對話專家

Q:一般什麼程度的便祕患者需要來醫院進行治療?就診的便祕患者年齡段是多少?男女比例如何?

A:大多數情況下,影響了生活質量,感覺很難受了,多半會來醫院進行治療。一般佔便祕患者的不到25%,是23%到24%左右。目前來看,來醫院就診的便祕患者還是比較多的,其中80歲以上的便祕患者佔比很大。小孩便祕的也很多,有些是功能性的,還有一種情況是先天性巨結腸,這就需要患者到正規醫院就診。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稍微多一點,生育次數多的女性更容易發生便祕,這跟激素水平和盆腔的力量有關。

Q:日常我們會有哪些習慣可能會誘發便祕的產生?

A:第一是經常不定時排便。排便也是有科學的,要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還應該專心,不應該看手機、玩遊戲、讀書。環境也會有影響,比如說有的時候,你要排便一進去這個地方很髒,不想排便了,這就是抑制排便了。抑制排便也是引起便祕的原因之一,你經常抑制最後就排不出來了。因此,我們最好要定時定點排便。比如在家裡早上起來排便,實在不行每天晚上吃完飯去排便,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能夠排出,兩天一次也可以,一定要定時定點。

Q:便祕患者是不是一般回家服藥就可以了,住院比較少?

A:便祕患者幾乎不用住院。當然,比較嚴重的便祕患者住院以後,通過規律用藥、醫生指導,就會好得快一些。患者是否需要住院,要通過醫生的專業診斷,一是判斷病因,二是制定治療方案,三是決定患者是否需要手術。

Q:如果一些患者在服用藥物後依然沒有好,那該怎麼辦?

A:那就要做進一步的檢查,包括結腸鏡的檢查、腸道及直腸功能的檢查。臨床上有30%的患者,肛門直腸協調運動不行,不知道用腹肌力量讓肛門鬆馳,這種患者有特效的治療方法,叫生物反饋治療,這種治療對於70%甚至80%的便祕患者是有效果的,而且不需要吃藥,就是來訓練,要教給患者怎麼樣用腹肌用力,怎麼運動使肛門鬆馳,排便出來,如果收縮力不夠,就要用促動力劑。新型促動力劑可以作用於腸神經末梢,增加腸道動力,對慢性便祕患者有較好的效果,並且得到了廣泛認可。

還有一部分患者,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會做神經心理功能測試。在便祕的患者中有相當多的患者,大約有40%到60%的患者,會有心理異常,比如焦慮、抑鬱等。我們對慢性便祕的患者也要仔細的辨別,特別要關心我們自己身邊的人。慢性便祕需要心理的疏導,這是對患者非常重要。

通過以上的方法,90%以上或更多的患者治療了以後,能得到比較好的效果。但是有一部分便祕的患者,做了內鏡檢查以後沒有問題,把它診斷成功能性的問題了,但實際他可能是腸神經紊亂。我們應該排出先天性巨結腸患者,這是常見的先天疾病,可能在成年以後才會發現,一直以便祕為主。還有些人會出現腸的脫垂、前突,結構的異常等,也會造成便祕。如果有結構異常的患者,經過充分的內科治療如果效果不好也可以選擇外科,無論是內科醫生還是有經驗的外科醫生,都會對患者有強調,一定要先進行內科治療,要經過飲食的治療和排便功能的訓練,實在不行就通過充分的檢查,很多檢查都要兩次三次的檢查,認為他仍然有問題,再給他做外科的治療,這就是整體的診斷及治療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