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雞的6個真相你一定不知道

吃雞對在日常生活中在平常不過了,但是關於吃雞的真相你知道多少呢?今天小編就帶你走進吃雞的6個真相!

吃雞的6個真相你一定不知道

6個真相

真相一:

雞湯營養遠低於雞肉。在很多人眼中,喝雞湯最補,剩下的雞肉營養都已經被燉到湯裡了。軍事醫學科學院食品與營養系博士芮莉莉指出,燉完湯的雞肉營養要遠遠高於雞湯。雞肉為我們提供的主要營養成分是蛋白質,還有脂肪、維生素和鈣等礦物質。在燉雞過程中,大量的鮮味物質會溶解到湯中,因此雞湯會變得好喝,但蛋白質、維生素和鈣等營養成分只有一小部分溶解在湯裡。有資料表明,每100克雞肉和雞湯中蛋白質的含量分別是25.1克和1.37克。

真相二:

雞心最安全。在崇尚美食的中國,雞身上的各個部位被烹飪成各種美味佳餚。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楊力指出,雞的很多部位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應減少食用量,甚至不吃。首先,雞皮中的脂肪較多,膽固醇較高,最好少吃。其次,雞脖子是血管和淋巴腺體集中的部位,偶爾吃些解饞沒有問題,吃時最好去掉皮。再次,雞屁股的淋巴中暗藏病菌、病毒等有害物質,因此不建議食用。最後,雞胗負責儲存和磨碎食物,雞肝負責代謝、解毒有害物質,雞腎與有害物質排洩有關,因此,儘管雞胗、雞肝和雞腎營養美味,但應減少食用次數和食用量。而心臟與有害物質代謝無關,所以雞心安全性較高,可適量食用。

真相三:

母雞燉湯,公雞快炒。人們在選擇雞肉時往往比較注重雞的品種及新鮮程度,對於雞的雌雄卻不太關心。楊力表示,公雞和母雞在吃法上略有不同,母雞一般用來燉湯,而公雞適合快炒。因為母雞脂肪含量較高,肉中的鮮味物質容易溶於湯中,燉出來的雞湯味道鮮美。反之,公雞的肉質較緊緻,很難熬出濃湯。人們吃公雞更喜歡細嫩的“童子雞”,這時更要旺火快炒,保持其鮮嫩美味。另外,公雞和母雞在食療功效上也有所不同,中醫認為,公雞性屬陽,溫補作用較強,適合陽虛氣弱患者食用;母雞性屬陰,滋補效果平和、緩慢,適合產婦、年老體弱者食用。

真相四:

與蘑菇和土豆是絕配。雞肉是一種比較百搭的食材,但美國普度大學農業與生物系食品工程專業博士雲無心指出,雞肉與蘑菇和土豆是絕配。這是因為,蘑菇中含有豐富的鳥苷酸鹽(一種呈鮮物質),雞肉中則含有豐富的肌苷酸鹽,在慢燉的過程中它們都會釋放出遊離的穀氨酸鈉。三者協同作用,產生的“鮮味”要遠大於各自單獨使用時產生的“鮮味”之和。土豆含有較多的穀氨酸鹽,和雞肉搭配也會增強美味。

真相五:

烹飪完再去掉雞皮。為了減少脂肪攝入,很多人在烹飪前就去掉雞皮。芮莉莉指出,在雞皮和雞肉之間有一層薄膜,它在保持肉質水分的同時也防止了脂肪的外溢。因此,應在烹飪後再將雞肉去皮。

真相六:

柴雞安全風險可能更大。很多人在購買時偏愛柴雞,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表示,從營養補充來說,柴雞和肉雞的營養差別可忽略不計。從風味和口感來講,柴雞確實口感更好。但從食品安全形度來看,由於柴雞長時間放養,無法溯源,一旦控制不好,安全風險更大。

雞身上哪個部位千萬別吃

除了雞屁股上的兩個部位之外,另一些腺體也是需要在宰殺時去除的:

鴨、鵝等水禽在頸胸和腰部位各有一對淋巴結,但雞體內沒有成形的淋巴結,但它有無被膜包覆的淋巴集結體。腸道周圍分佈淋巴集結在屠宰加工時一般都已經處理掉;脖子表皮下也有一些明顯的小型淋巴集結。淋巴組織在動物體內遍佈,無法全部摘除。這些小型淋巴組織如果沒有發生病變,吃下去倒也不會對健康產生危害。如果喜歡吃雞脖子,又不放心安全,可以自己將脖子上的雞皮剝下再吃。

吃雞的禁忌

1、吃完雞蛋不要立即吃糖

雞蛋不可以跟味精一起煮,相信很多主婦都已經知曉。其實,雞蛋也不可以跟糖一起煮或者吃過雞蛋後再吃糖。很多地方有吃糖水荷包蛋的習慣,其實,這會使雞蛋蛋白質中的氨基酸形成果糖基賴氨酸的結合物。這種物質不易被人體吸收,會對健康會產生不良作用。

2、吃完雞蛋後不要立即吃柿子

吃完雞蛋後吃柿子輕則食物中毒,重則導致急性腸胃炎或肺結石。一般情況,雞蛋和柿子這兩種食物同時吃會導致上吐、下瀉、腹痛等急性胃腸炎症狀。

3、吃完雞蛋後不要立即喝豆漿

每天早晨,做媽媽的都會為孩子精心準備早餐。很多媽媽喜歡在豆漿中打入雞蛋花。或者吃完雞蛋後再讓孩子喝豆漿。其實,豆漿含有一種特殊物質叫胰蛋白酶,它與蛋清中的卵鬆蛋白相結合,會損失營養成分,降低營養價值。

4、吃完雞蛋後不要立即吃這些“肉”

雞蛋不能與兔肉、鵝肉等一起吃。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雞蛋同兔肉食成洩痢。”因為兔肉性味甘寒酸冷,而雞蛋甘平微寒,二者都含有一些生物活性物質,共食會發生反應,刺激腸胃道,引起腹瀉。

5、吃完雞蛋後不要立即吃鱉肉

吃雞蛋有很多禁忌,比如,吃完雞蛋後吃鱉肉會導致食物中毒。鱉肉本身性滋膩,患有感冒或體內寒溼的人一般都不要吃。加上它性鹹平,孕婦跟剛剛生完孩子後消化系統不好的人都不能吃。

6、吃完雞蛋後不要立即吃消炎藥

雞蛋富含蛋白質,炎症發作時要特別注意蛋白質的攝入。特別是消化道疾病,有腹瀉症狀的,更加不能吃雞蛋。

7、吃完雞蛋後不要立即飲茶

有很多人喜歡在吃完雞蛋後用茶水解膩,但你忽略了一點,吃完雞蛋後喝茶會有害健康。因為茶葉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與蛋白質合成具有收斂性的鞣酸蛋白質,使腸道蠕動減慢,延長了糞便在腸道內滯留的時間,易造成便祕,還增加有毒物質和致癌物質被人體吸收的可能性,危害人體健康。

8、雞蛋不能空腹吃

空腹過量進食牛奶、豆漿、雞蛋、肉類等蛋白質含量高的食品,蛋白質將“被迫”轉化為熱能消耗掉,起不到營養滋補作用。

9、雞蛋不宜生吃

有人認為,生吃雞蛋可以獲取比熟雞蛋更多的營養價值,其實不然。生吃雞蛋很可能會把雞蛋中含有的細菌(例如大腸桿菌)吃進肚子去,造成腸胃不適並引起腹瀉。並且,值得一說的是,雞蛋的蛋白含有抗生物素蛋白,需要高溫加熱破壞,否則會影響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使身體出現食慾不振、全身無力、肌肉疼痛、皮膚髮炎、脫眉等症狀。

10、隔夜蛋不宜吃

雞蛋煮的時間過長,蛋黃中的亞鐵離子與蛋白中的硫離子化合生成難溶的硫化亞鐵,很難被吸收。油煎雞蛋過老,邊緣會被烤焦,雞蛋清所含的高分子蛋白質會變成低分子氨基酸,這種氨基酸在高溫下常可形成對人體健康不利的化學物質。

11、雞蛋不能多吃

雞蛋含有高蛋白,如果食用過多,可導致代謝產物增多,同時也增加腎臟的負擔,造成腎臟機能的損傷。老年人每天吃1~2個雞蛋為宜。中青年人、從事腦力勞動或輕體力勞動者,每天可吃兩個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