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人體刺繡罪魁禍首是誰?孩子玩人體刺繡是誰的過錯

當青少年在玩人體刺繡這種近似自殘的遊戲時,很多家長開始禁止自己孩子看動漫甚至一些認為“凶殘行為”的影視劇。針對此次人體刺繡的傳播事件,孩子玩人體刺繡罪魁禍首是誰?孩子玩人體刺繡誰的過錯?

孩子玩人體刺繡罪魁禍首是誰

身上的“人體刺繡”是動漫《東京食屍鬼》裡鈴屋什造悲慘經歷的註解,卻被不諳世事的少年盲目崇拜。

就算是偉大著作《紅樓夢》,也難免“道學家看到了淫,經學家看到了易”,引導青少年正確理解文藝作品、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應該是老師與家長的責任。一味苛責文藝作品,只能說明社會的德育教育存在嚴重缺失。

在國內,我們太容易把青少年犯罪、自傷等事件歸罪於大眾其實不甚瞭解的動漫、遊戲等等亞文化,通過將這些亞文化汙名化的方式掩蓋其他社會問題,甚至心安理得地認為在這樣的事件中我們的社會、教育毫無責任,學校和家庭都是無辜的受害者,只要禁了動漫、封了遊戲,祖國的花朵就會平安快樂茁壯成長。

孩子玩人體刺繡罪魁禍首是誰?孩子玩人體刺繡是誰的過錯

孩子玩人體刺繡是誰的過錯

《東京食屍鬼》其實是一部三觀很正的成人向漫畫作品,其動畫改編質量也頗為可觀。漫畫講述了忽然變成半人半喰種(喰種是一種外表與人類無異,但以人類為食的生物)的男主人公為了剋制吃人的慾望,保護同伴,建立一個人與喰種可以互相理解、共同生存的世界而努力戰鬥。

與人體刺繡密切相關的人物名叫鈴屋什造,因為自小遭受非人的虐待而發生了人格扭曲,暴力弒殺,而他身上恐怖的十字狀人體刺繡則成為了這種扭曲人格的最好註腳。

鈴屋什造確實是《東京食屍鬼》中一個塑造得相當成功的人物,悲慘的經歷令人同情,暴戾與病態的性格觸目驚心,最終被特等搜查官筱原幸紀等人拯救,漸漸復甦人性的過程也令人感動。但如果青少年觀眾將對鈴屋的同情誤解為崇拜,以至於效仿他的人體刺繡行為,這難道是作品本身的錯嗎?

孩子玩人體刺繡罪魁禍首是誰?孩子玩人體刺繡是誰的過錯 第2張

如前所說,《東京食屍鬼》是一部成人向作品,在日本,這部作品只會在青少年已經進入夢鄉的深夜時段放送給成人觀看。而在國內, “動畫是給小孩子看的”這種誤解遲遲得不到修正,青少年是否會在這一過程中接觸到成人向作品、甚至是真正的價值觀扭曲的低劣作品都缺乏有效的監管;從學校、家庭層面上來看,老師、家長不理解、甚至盲目拒絕理解動漫及其他文化產品,一概視為垃圾,以至於老師、家長不知道孩子在看什麼,不理解孩子在想什麼,更別提給出正確的引導和教育了。

如何面對青春期的孩子

十二三歲開始,一直到青春期的基本結束,是我們生命中的第二個“叛逆期”,第一個叛逆期是在2、3歲時出現。對於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應該如何應對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父母需要懂得以下幾點:

第一,理解孩子的叛逆心理,懂得一定程度的叛逆心理是非常正常的,是孩子走向成長和獨立的必然階段。

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的獨立,那麼這種叛逆心理就會減輕。如果父母不尊重,那麼這種叛逆心理反而容易變得更強。

第二,給孩子充分的獨立空間。

在正常情況下,不必太想“知道孩子在做什麼。”青春期是一個心理變化非常劇烈的階段,因為他什麼都想嘗試,今天是這種心理狀態,明天可能就變成另一種樣子了,做父母的不必太為孩子偶然出現的異常行為而焦慮。

第三,青春期之前,一般說來,父母是孩子心中無所不能的“神”,孩子們普遍對父母有一定的崇拜心理,這種心理讓他們依賴父母。

孩子玩人體刺繡罪魁禍首是誰?孩子玩人體刺繡是誰的過錯 第3張

但進入青春期後,這種崇拜心理一般會消失大半,孩子們會重新崇拜新的偶像,譬如明星人物、政治家、科學家等。這種心理的轉變,會讓孩子們變得不再對父母言聽計從,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大大下降,父母應做好這種思想準備,明白孩子這種心理轉變背後的積極意義。

第四,不要對孩子偶爾出現的強烈叛逆行為——譬如離家出走、早戀等大動干戈,要理解這種行為背後的心理,適當反思是不是對孩子控制得太厲害了。一般說來,強烈的叛逆行為是對父母強烈的控制慾望的一種反擊,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控制適當變弱,孩子們的叛逆程度也會自然而然地下降。

第五,孩子進入青春期後,不要再把“乖”、“很聽話”還當成優點來看。相反,做父母的應該感覺到焦慮和擔憂,並適當地調整自己的教育方法,把孩子推向獨立的世界,減少他的依賴心理。如果孩子不會叛逆,很乖,說明孩子不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沒有自己的思想,這樣,長大後會影響孩子獨立應對社會的能力。

第六,謹防孩子陷入嚴重的抑鬱狀態。

如果孩子比較叛逆,你起碼不用擔心他會想到自殺,因為叛逆的孩子一般會有較強的生命力。相反,如果孩子非常聽話,那父母倒是應該有所擔憂。評定孩子是否陷入抑鬱症的標準可以概括為“三少”,即話少、行動少、情緒少。由於父母過分的控制,孩子不能夠主張自己的權利,認為怎麼反抗都無效,慢慢會習得對任何事都不關心,都無所謂,都不反抗,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導致孩子變成孤獨、冷漠,抑鬱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