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心理健康課不同於一般的文化課,絕不能僅僅滿足於讓學生了解一些心理學知識,過度溺愛和期望值過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視品德發展,以下分享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論文1

一、當代國小生常見心理問題

根據世界心理衛生協會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標準,結合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可將國小生心理健康的標準簡要歸納為以下幾點:

⑴樂於學習、工作;

⑵情緒樂觀、穩定;

⑶人際關係和諧、融洽;

⑷能面對現實,適應環境;

⑸能認識自我、悅納自我;

⑹智力正常;

⑺人格完整;

⑻心理和行為符合年齡特徵。根據這個標準,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和有關資料,本人發現國小生常見心理問題有以下幾種:

1、自我中心主義,缺乏合作精神。中國傳統的家庭觀念和社會環境的變化,使相當一部分國小生、特別是作為獨生子女的國小生在家中都有一種獨特的優越感。

致使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特徵得到強化,“自我中心主義”逐漸形成,“一切為我”,從而持有過度的“自尊感”。但同時他們也承載著父母更多的期望,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與之相應的就是缺乏與家長的溝通,缺乏和同伴的交流。

2、關懷品質下降,缺乏感恩精神和責任意識。在現實生活中,部分國小生不懂得感激,認為父母、教師對自己的愛是理所當然的。同時對他人、社會和自然缺乏責任意識,認為社會的不良風氣、環境的惡化、他人的不幸是別人的事情,根本沒有認識到“我”的發展和他人、社會、自然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

3、自私狹隘,虛榮心強。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書,造成國小生思想認識上的封閉與狹隘。一些國小生,虛榮心強,只能聽恭維,不能聽批評,只能比別人強,不能讓別人超過自己,對強於自己的人,常常犯紅眼病。

4、自卑。部分國小生由於學習成績差、家庭經濟條件差等原因對自己缺乏信心,感到低人一等,自己的能力過低評價,心理承受能力脆弱。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二、國小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國小生出現這些心理問題,既有自身成長的因素,也有外部環境的因素,是“內因”和“外因”綜合作用的結果,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⑴家庭教育的誤區。

過度溺愛和期望值過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視品德發展、人格教育和社會責任感等社會性教育的傾向。許多家長只重視孩子的成績,卻忽視了孩子的品德發展、交往能力、個性培養等。家長的期望與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時,總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孩子,使孩子感到壓抑和不滿,給孩子造成疑慮、國小生相關論文例文憂鬱等心理疾患,導致孩子高分低能或心理不健全;

⑵學校教育的誤區。

一些學校和教師迫於壓力追求升學率、打造名牌效應,成績成為評價學生能力高低的唯一標準,學生情感上的苦惱不能及時向老師和家長訴說,就會造成心理壓力,形成心理障礙;

⑶社會方面的原因。

社會方面的原因主要是一些成年人不健康的行為,不健康的書刊和影視作品對少年兒童的不良影響。

三、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思考

1、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必須從自身心理健康做起。教師的工作是雕塑學生心靈的工作。雕塑師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影響著孩子,教師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巨大影響作用。

因此新時期的教師要注意培養自己健康的心理,努力使自己總是處於一種良好的'心態下開展工作,從而對學生心理產生最佳的影響。情感豐富的教師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認真聽講、積極思考,提高學習效率,同時還有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

2、構建和諧良好的課堂心理教育環境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基礎。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你面對的是兒童的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校裡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裡,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

可見,學科教學中心理教育的成功與否,關鍵還在於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心理融合程度。因此構建和諧良好的課堂心理教育環境就顯得非常重要。國小生有他們自己的特殊心理,他們的心理要比成人敏感、脆弱。所以課堂上要創設寬鬆、民主的氣氛,允許學生有不同意見,允許學生對老師提出批評。

3、注意發揮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合力作用。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的一項重要內容。

要實現這一項重要的使命,必須要有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方面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家長的理解、配合和支援是不可缺少的。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就教育而言,它具有啟蒙性、長期性、感染性、情感性等特點。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少年兒童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素質,必須切實加強和改進對家庭教育的指導和管理。

總之,在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學校和教師應以建設和營造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的環境為主,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個別指導,尊重與理解學生,力求學生人格的整體性發展。在教育手段上,要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以人為本,強調學生心理能力的提高。

通過開展訓練活動和課內外文體活動,指導學生“以人為鏡”學會觀察、分析、評價自己,逐步使他們養成自尊、自愛、自信、自制等心理品質。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論文2

一、目前國小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很多國小都會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劃分至德育的範圍,覺得在德育建設的進行中即可充分完成心理健康教育,根本沒有必要再單獨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然而,在實際上,儘管德育工作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職能都是“育人”,然而二者具有顯著不同,無法等同看待;

其次,很多國小會學生的將心理健康問題看成是思想品德問題,而讓班主任以及思想品德教師負責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此也會按照處理思想品德問題的方法處理心理健康問題。

二、完善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一)加強對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充分體現著先進的教育理念以及思想,其不只是一種方法與技術。隨著其教育理念的而不斷更新與深化,國小心理健康教育一定會滲透到人才觀、教育觀以及學生觀,變成實施學校教育的必然需求,同時也成為實現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所以,社會與學習應該充分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加大此類工作的宣傳力度,從而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與作用。

(二)建立“三位一體”的教育網路

所謂的“三位一體”,即為社會、學校以及家庭三者合力,統一協作。目前,因為學生每天大概有不少於50%的時間都會在校外度過,所以要建立以校園為主,家庭教育為輔的科學的教育引導。

藉助於家長與學校的力量幫助學生了解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拋除不合理的教育方法,積極的營造出可以促進家長與學生奮發上進的家庭氛圍,從而幫助孩子養成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同時要建立社會、學校以及家庭的“三位一體”的教育網路,使得三者合力,統一協作,從而提高教育效果。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第2張
  

(三)學校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應該藉助於很多渠道與形式為學生傳授心理健康知識,從而提升學生對此問題的認識水平。首先,學校要積極建立並辦好心理諮詢中心。

由於國小存在著不均衡的`地域、經濟以及文化發展,很多困難都會造成一些學校缺乏足夠的資金、場所以及人員,從而嚴重阻礙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其次,學校可以設定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以授課的形式將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知識傳授給學生。

(四)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

首先,在深入瞭解有關規定以及學校實際需求的基礎上,教育行政部門應該儘可能早的規劃我國的教育相關專業以及心理輔導,積極的培養出大批的專業人才;其次,教育行政部門應該積極的培訓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在所有地區的師資培訓計劃中充分加入相關培訓內容,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建設,從而有效的提升教師的教育水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質量。

三、總結

總而言之,在心理健康教育事業方面,我國起步較晚,而目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還是開設相關課程,因此學校要積極的完善教學理念、教學評估、教學目標等。伴隨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政策的不斷出臺以及社會對其的日益重視,相信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會充分發揮其作用,從而有效的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論文3

當代中國小生是跨世紀的一代,他們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次看到一些有關學生因品行障礙或人格障礙做出違法事情的時候,我的心情便很沉重。

為何有那麼多的學生,會無所顧忌地去違法犯罪,為患社會,我想這除了少數客觀的原因以外,更多的還在於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不夠重視,導致他們的心理不夠健康。下面我來談談開展適合中國小生身心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點體會。

(一)學校內部心理環境建設是實施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

1、校園主環境建設。一流教育要有一流主環境建設,主環境建設是學校心理建設的首要任務。學校主環境,應以嶄新面貌出現,儘可能地體現“新穎、整潔、明亮、美麗”的風貌。要把各種建築物構建在綠化環境中,使學校成為花園式的大教室,讓池塘、名花異草、茂林修竹、綠色草坪也成為學生修身養性的環境。

2、校園文化建設。學校要通過開展各種藝術、文化、體育、科技和學習名人等活動,提高學生興趣,活躍學生身心,達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師生關係的目的,改善學生心理環境。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第3張
  

3、學校校風、班風、教風、學風“四風”建設。學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綜合素質,在良好的校風校貌這個心理環境中能得到良好的發展。良好的校風校貌也能為學校綜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

4、學校還應努力創設良好的家庭心理環境。學校可以聯合居委會等社群基層組織,定期對家長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培訓,向家長傳授孩子身心發展的常識。

讓家長們認識到: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離不開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環境。學生從小能生活在溫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長輩的正確的愛,必然會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安全、愉快,充滿歡樂和信心,良好的情緒從小就佔據心理狀態的主要地位,從而保證每一個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

(二)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關鍵是教師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兩位專業教師的事,它還需要全體教師的重視和參與。教師不僅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楷模,他們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較大影響。我認為為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還要做到以下幾方面:

1、教師要尊重學生。“該生是否尊重師長”是班主任評定一個學生品行的首要條件,而作為班主任是否問過自己“我尊重學生了嗎?”尊重學生包括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勞動,尊重學生的成績,尊重學生的隱私……

2、教師不可有私心。這“私心”指的是班主任對待學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績好的學生都受老師的青睞,但是我們教師不能因為某某學生成績好而偏心偏愛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決定。

3、教師要講誠信。“誠信”這詞不只是適用於商品社會,也是教師要做到的。有些教師在向家長彙報學生情況時,會無意地把情況誇大或縮小;應承了學生某些事情,過後又不認帳;有時在學生面前和同事無所顧忌地亂扯……這些微小的事兒都會讓學生覺得,教師都可撒謊,我們怎麼不可以呢?

(三)寓心理健康教育於各學科教學中,是開展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

1、每一位教師在上課時都應該時刻記得幫助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對學生要和藹可親,以誘發其良好情緒;善於觀察學生情緒變化,及時排除不良情緒的'干擾;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創造生動活潑的教育教學情境,使學生樂於學習;發現並表揚學生的優點,尤其是"弱視群體",更應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抓住教育契機給予不同方式的讚許,鼓勵他們進取。

2、利用學科知識加強情感教育,培養健康情緒,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四)建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良好的人際關係,是開展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證。

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保持心理相容。一個學生能與周圍人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

隨著社會的重視,目前學校教育已慢慢成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戰場。這不僅僅需要專業的心理輔導員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師結合本學科特點,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方法充分運用到教學中,兩者有機結合。

確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和諧發展,為適應未來的社會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準備。使他們真正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