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睿為什麼能建立東晉

司馬睿為什麼能建立東晉 ,司馬睿奉命南下經營,為晉王朝南遷做準備期間西晉徹底走向了滅亡,能夠建立起東晉,一方面是機緣巧合,正好那個時候,司馬睿在南方,另一方面也是由於結識王導的緣故,下面分享司馬睿為什麼能建立東晉 。

司馬睿為什麼能建立東晉1

其實東晉剛成立那會兒,東吳帝國的後裔還是小掙扎了一下的。

東吳末代皇帝孫皓,被司馬炎抓到了洛陽。這哥們年紀不大,可特別能生,光封王的兒子就有34個。其中有一個叫孫璠的,就在東晉剛建立的時候,起兵宣佈反晉。

很顯然,孫璠覺得江南是他們老孫家昔日的地盤。東吳帝國才涼了幾十年,如今你們就想在這裡偏安一隅?休想啊!

只可惜,孫璠實力弱小,直接被司馬睿給撲殺了。除此以外,再也沒有誰為東吳帝國的復國計劃努力過,這是為啥呢?

一、東吳帝國,始終沒擺平過士族集團。

三國看似是軍閥混戰,實際上就是幾個軍閥頭子和一幫士族集團之間的較量。軍閥們需要依靠士族集團起家,但是又不想被士族集團掣肘,因此這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拉鋸戰。

曹操利用完士族以後,也開始反感士族,所以他殺掉了孔子的後人孔融、太尉楊彪的兒子楊修,其實都是一種震懾士族的手段。只可惜後來曹丕為了鞏固地位,又選擇向士族妥協了。

司馬睿為什麼能建立東晉
  

劉備倒是想要和士族沾邊,比如說重用諸葛亮,進入益州後娶吳懿的妹妹。不過很可惜,像樣點的士族,都看不上劉備這個賣草鞋出身的泥腿子。

東吳對士族的依賴,那就更明顯了。江東四大家族:顧家、陸家、張家、朱家,全都是一方土豪,家族子弟都受過高等教育,一個比一個優秀。

此外這些家族在地方上的影響力極強,當年孫策來到江東創業,也發現了這一點。如果一個個去平定,孫策那點人馬根本就擺不平。為此孫策只能作出妥協,大家合作共贏好了!

孫策的問題,孫權依舊需要面對。這幫江東土豪家族,不僅有錢有地,關鍵他們還合法擁有私人武裝!顧雍、陸遜、朱桓、張溫等人,其實都是有各自家兵的。

這就很難辦了,畢竟孫權對他們的壓制,無非就是軍事上的優勢。可如果這幫人團結起來,軍事實力強大,你又拿什麼去搞定他們呢?

這事兒孫權煩惱了一輩子,始終沒能想出一個好辦法。只能是看到誰冒頭就打壓誰,比如說罷免張溫,逼死陸遜等等。

只可惜這一招治標不治本,士族集團的力量始終和老孫家過不去。此後老孫家更是陷入了內亂之中,更加無法抑制士族集團在江東的'地位。

而這些士族集團,更加關心本家族的利益,壓根不會考慮東吳帝國的利益。這也是為啥孫權遲遲無法大規模出兵北伐的原因,畢竟沒有哪一家願意讓自己家族的兵馬衝到最前面給孫權做炮灰。

你說這些人在東吳亡國以後,還會真心想著幫助東吳復國嗎?當然不會!不管誰來做主人,只要能保證他們家族各自的利益,這就夠了!給東吳復國?想啥呢?

司馬睿為什麼能建立東晉2

老孫家的後裔,沒幾個有實力的。

這也是最關鍵的事情,孫權的後代裡,到了東晉壓根就沒幾個有實力的。我們可以簡單羅列一下。

孫權有7個兒子:

長子孫登,一共有3個兒子,2個早夭,1個捲入孫峻案被殺。

次子孫慮,20歲早逝,沒有後代。

三子孫和,一共有4個兒子。大兒子吳末帝孫皓被俘虜去了洛陽,二兒子孫德子孫不詳,三兒子孫謙兒子都被孫皓給宰了,四兒子孫俊過分聰明,結果被孫皓嫉妒殺掉了。因此這一脈只有孫皓明確有後代。

四子孫霸,他有2個兒子,在侄子孫皓登基後,都被流放了,更不可能有實力復國。

五子孫奮,他和他的所有兒子,都被侄子孫皓給宰了。

六子孫休,吳國第三位皇帝,他有4個兒子,其中兩個年紀大的都被孫皓殺了,剩下2個年紀小的不知所蹤。

七子孫亮,吳國的第二位皇帝,18歲的時候被權臣廢殺。沒有留下後代。

所以你看看孫權的子孫後代,有幾個是有實力在東晉時期起兵復國的呢?基本沒有。他們宗室內部已經提前把有能力的人,都給清除乾淨了。

至於孫皓的那35個兒子,歷史上有記載的,也就孫璠這麼一個。而且孫璠起兵以後,沒多久就被誅殺了。因此基本可以斷定,這些兒子也沒幾個有能力、有實力的。

司馬睿為什麼能建立東晉 第2張
  

東晉王朝的權貴實力強大!

東晉是一個組織架構比較複雜的王朝,雖然司馬睿是皇帝,可實權並不在司馬家手裡。當時他帶著士族們南下的時候,主要得到了王敦、王導等琅琊王氏兄弟的'支援。

尤其是王敦,他手握重兵,又是司馬炎的女婿,對司馬睿的支援至關重要。因此,甭說孫家人要復國了,就連司馬睿想要掌權,都得先問問王敦、王導的意見。

開國之君都這麼個待遇,你別說東吳的亡國遺孤了。所以說,想要在這些實力強大的士族跟前起兵復國,可能性不大。

當然了,東晉建立之前也有人藉助孫皓的兒子起兵。比如說晉懷帝永嘉四年,八王之亂把天下搞亂了,吳興人錢?起兵反叛西晉,將孫皓的兒子孫充扶持為吳王。

可惜孫充是個十足的傀儡,沒多久就被錢?給殺了。而錢?起義也沒鬧出個什麼名堂,沒多久便被江南士族首領之一週玘給平定了。

總結:老孫家本身就不怎麼得人心。

老孫家在江南雖然也統治了數十年,可說到底,老孫家還是水土不服。他們是從江南走出去的人,再想走回來就沒那麼容易了。

江南士族們把勢力範圍在私底下都給瓜分好了,自然不願意買老孫家的賬。單純用武力來征服這些士族,也不太現實,為此老孫家壓根就沒有得到士族們的真心擁戴。

這種統治是極其脆弱的,曹丕為了穩固大位,都知道向士族低頭,用九品中正制選拔官吏,等於是將選官權交給士族。老孫家自然也只能向士族妥協了。

只可惜孫權憋著一股氣,非要挑戰一下士族們的權威,結果好了,適得其反。

孫權的子孫又沒有他那種權謀之術,只好任由士族集團反撲了。人家本來就不怎麼支援你的統治,憑什麼讓人家出錢出力幫助你們家復國呢?

司馬睿為什麼能建立東晉3

西晉建興五年(317年)三月,琅琊王司馬睿帶領一眾手下,集體將戶口遷到了建康(今天的江蘇南京)。第二年,司馬睿在建康登基稱帝,東晉自此拉開大幕。

在開國大典上,司馬睿再三熱情邀請王導“升御床共坐”,共同接受群臣的朝拜,儼然一副“軍功章也有你的一半”的模樣。對於司馬睿排排坐分果果的安排,王導堅辭不受。儘管如此,“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還是在民間傳頌開來。

在牛人遍地的東晉,王導為啥這麼鶴立雞群呢?這得從東晉的建國說起。

東晉的前任是西晉,因為西晉的八王之亂和永嘉之亂,北方陷入饑荒和戰亂,大量百姓從中原遷徙到南方,成了“南漂”。

跟著百姓“南漂”的司馬睿雖然也是皇室成員,但他只是司馬懿的妾室伏夫人所出的`一支後代,而皇位是司馬炎這一家的,司馬睿充其量就是一個郡王,連替補隊員都不算。

而司馬睿最終能夠當上晉元帝,要完全歸功於王導。他在西晉開始動亂時,就勸說司馬睿儘快回到藩國,並利用王家在南方的影響擴充套件勢力範圍。等到司馬睿南渡建康時,東晉這家公司在王導的謀劃下基本已經成型,司馬睿登基稱帝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

東晉雖然在司馬睿的主持下開了業,但業績堪憂:內部有王敦、祖約、蘇峻這些反骨仔搗亂,外有一言不合就會南下入侵的北方民族,再加上南渡的北方士族與南方的本土大族之間也有各種矛盾——簡直內憂外患,一腦門子官司。

為了改變現狀,王導又開始施展自己過人的政治才能。當時,江東名士都不把初為東晉皇帝的司馬睿放在眼裡,甚至不主動到府裡參見。王導就策劃了一場“閱兵”儀式。

司馬睿為什麼能建立東晉 第3張
  

他讓司馬睿坐著八抬大轎,去參觀百姓們秋天在水邊求福祛災的祭祀,王導和他時任揚州刺史的堂兄王敦,以及北方一些名士騎馬簇擁,在轎後面隨從,隊伍浩浩蕩蕩,整齊威嚴,以此來炫耀司馬睿的尊貴威嚴。

這麼大的場面果然有奏效,江南名士們見了都頗為驚異,紛紛跑出來在路邊拜謁。

當然,要讓江南貴族們心悅誠服,單靠“閱兵”還遠遠不夠。

王導又開始給司馬睿出謀劃策。當時,顧榮、賀循兩家是江南最大的世族府第。如果能搞定這兩大家族,讓他們效忠於皇上,別人自然就都肯來了。

於是,司馬睿就在王導的建議下,給顧榮、賀循兩人都封了官。在他們的帶動下,江南名士們紛紛靠攏,江東人士逐漸開始擁護司馬睿。

靠著王導的計策,一邊聯絡南方士族,一邊安撫南渡北方士族,司馬睿慢慢在江南站穩了腳跟,穩固了政權,東晉也逐漸穩定發展起來。

東晉這艘風雨中的殘破小舟,在王導的努力下,就這樣一步一步度過危險期,開啟了百年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