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教育隨筆

學習和工作的日常裡,大家一定沒少看到別人寫的隨筆吧?隨筆通常作者通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想要找更多優秀經典的隨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禮儀教育隨筆,歡迎閱讀與收藏。

禮儀教育隨筆

禮儀教育隨筆1

一、文明禮儀和行為習慣培養的意義

在現代社會活動中,文明禮儀和行為貫穿到我們的整個生活中,在西方國家中,文明禮儀不僅體現在個人素質上,而且滲透到社會活動的多個環節。但是在近幾年我國國人的言行表現和行為習慣卻遭到很對國家的譏諷。這對我國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造成了很大的障礙,良好的文明禮儀培養不是利用法律、法規來約束的,所以注重我國國民的教育要從兒童時期抓起。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素有禮儀之幫之稱,中國以彬彬有禮的形態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但是現狀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批判中國人道德素質低下,無秩序、不排隊、山寨商品,還有很多出境遊客不講文明、在古建築上刻字、公共場所大聲喧譁等,這些事件都嚴重損害我國國人在世界上的形象,所以加強國人的文明禮儀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

二、幼兒文明禮儀與行為習慣培養的方法

在進行幼兒文明禮儀的過程中,要告別傳統的教育方法,不要進行反覆的告知教育,要注意孩子的感性培養,使孩子的精神世界變得更加豐富,讓文明禮儀的意識通過傳播的形式灌輸到孩子的思想中去。

1、加強孩子在幼兒時期的習慣養成

幼兒時期的兒童對道德和良好事物判斷的差別很大,因為幼兒時期孩子對道德沒有明顯的事非觀念,同時他們對道德的判斷只是單純的依據行為,並不包含動機,在這一階段兒童對事物的對錯判斷往往憑藉主觀意識,不是理性行為,對事物的判斷是通過直覺來進行推理的。這時候教育者不能單純憑藉口頭教育來提高幼兒對社會的認知。養成文明禮儀行為要通過恰當的活動來進行傳輸,例如通過遊戲進行實際的行為培養,使兒童在活動的過程中明白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使其明白自身行為的意義,培養良好的禮儀和道德標準。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常常以幼師為榜樣,習慣模仿幼師的一舉一動,對此,幼師可以將一些習慣用語,如“謝謝”、“對不起”、“沒關係”等應用到生活中,為幼兒提到榜樣示範作用。

2、重視幼兒教育方法

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相互之間需要尊重,在進行幼兒教育中也要尊重幼兒,尊重幼兒就是尊重其天性,同時要根據其自身發展特點,進行有效的教育。在幼兒的教育中需要榜樣教育,榜樣能給幼兒足夠的直觀性,並且容易接受,所以在教育過程中必須樹立榜樣,使其發揮應有的指導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對孩子一生中都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父母可以在生活中為孩子灌輸最直接的社會意識,並且利用良好的文明禮儀來規範自己,利用文明禮儀來影響孩子的.價值觀,使孩子的心靈在受到薰陶的同時,表現出最好的文明行為。父母可以為幼兒成長提供重要的成長環境,所以在生活中必須提高大力提倡和文明宣傳的力度,要積極表揚幼兒的文明禮儀行為,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3、設計標誌,發揮其潛移默化作用

由於幼兒的年齡孩子很小,有很長的成長時間,這一階段也是學習的黃金階段,要對孩子進行良好的培養並非一朝一夕的事,長時間的語言教育會使孩子覺得囉嗦,增加其逆反心理,這為幼兒以後的教育帶來很大的困難,所以在進行幼兒教育的過程中要讓幼兒主動發現學習的興趣,讓孩子在被動的學習轉化為主動接受,並使其自覺遵守,例如可以在教育中使用幼兒感興趣的兒童畫形式進行教學,這些兒童畫可以有效抓住孩子愛玩、喜歡新鮮事物的特點,這對孩子不僅是一種心理暗示,同時還使孩子不知不覺中明白在“何地做何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良好的禮儀行為,使其得到潛在的默化培養。

4、注意強化,發揮其固良除劣作用

社會學習理論告訴我們兒童通過觀察自己的某一行為所產生的後果,就會逐漸形成,何種行為在何種場合下是適宜的。假設,這些假設指導著兒童日後行為或行動。在通常情況下,兒童根據這些假設做出相應的行為時,會得到肯定或否定的評價。肯定是一種強化,會激發兒童繼續從事這類行為,否定也是一種強化,否定的評價會讓兒童設法抑制這類行為的發生,或設法逃避這種否定的結果。因此,在教育過程中,老師要注意運用多種方法,如角色扮演、價值澄清、情境討論、直接干預等,來肯定幼兒適宜的行為,否定其不適宜的行為。

總之,幼兒時期是培養文明禮儀的關鍵時期,幼兒必須習慣在文明禮儀中生活,並使其成為幼兒生活的一種習慣,最終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幼兒在培養文明意識的同時必須注重社會環境對其的影響,如果形成不好的生活習慣將很難在他們身上抹掉。而且這種習慣將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進行文明意識的培養需要社會和家長共同努力。

禮儀教育隨筆2

童謠語言的明快、生動,朗朗上口,易於背誦,幼兒對此有著擋不住的誘惑。我們把禮儀教育的內容設計成幼兒喜歡的、易接受的教學內容,如故事、兒歌、情景表演,讓幼兒在自己喜聞樂見的環境裡,得到禮儀教育。如:小班的兒歌《輕輕地》小兔小兔輕輕跳,小狗小狗慢慢跑,要是踩疼小青草,我就不跟你們好。”中班的“有來客,說請坐,端茶倒水擺糖果。客人走,說再見,揮手目送到外面”。大班的`“交通規則要牢記,從小養成好習慣,不在路上玩遊戲。行走應走人行道,沒有行道往右靠,橫穿馬路離不了。”又如:情景表演《學做小客人》讓幼兒觀看了生動的表演,知道到了別人家做客時應該輕敲門,禮物要雙手送,在別人家不能吵鬧發脾氣,不能亂翻別人家的東西等。這些活動採用童話故事、寓言、兒歌、情景表演、動畫片、參觀體驗等方式,具有鮮明的形象性、趣味性、知識性、鼓動性與針對性,能喚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鳴。

童謠配上適當的體態動作,讓幼兒在遊戲童謠中獲得相應的情感體驗,產生情感共鳴,在行為習慣教育方面具有現實操作性,成為了幼兒園禮儀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禮儀教育隨筆3

我覺得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不僅要把自己的禮儀做好,更主要的是讓我們的孩子也要學會做文明人。

從孩子們入園開始,我就要求孩子問候要積極,並告訴孩子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見面問好的習慣。在園所我要求孩子只要是別人給你東西就要說謝謝,在園所裡孩子做的很好,只是在家到底做的怎樣我不太瞭解。

直到有一天,和一位家長聊天才知道,我們園所的孩子把這些好習慣也帶回家了。原來是有一次星期天孩子在家吃飯,媽媽幫孩子盛好了飯,孩子主動和媽媽說了聲謝謝,當時這位媽媽就特別感動。作為一名孩子的`母親對孩子的付出總是不要求回報的,可是孩子的一聲謝謝是真的觸到了媽媽心底的那根弦,讓媽媽激動的不行。

在我們的平常生活中,我們班的孩子總會在不小心碰到別人後及時的說聲對不起,在別人幫助自己的時候說聲謝謝,當我看到自己所帶的孩子能自己和善的解決一些小問題時心裡特別的高興。尤其是當我和家長聊天時會經常聽到有家長這樣說:“我家的孩子經常幫我整理東西,說是老師說的自己的東西要整理好,不要影響別人。”還有的說:“有時我不留神把垃圾扔到地上孩子也會及時的告訴我不能把垃圾扔地上。”

當我聽到家長的這些話時自己別提多高興了,我自己也因為能成為這一群孩子的老師而高興。

禮儀教育隨筆4

父母如果長期用不良的話語傷害孩子,那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有位母親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對別人說:"這孩子只愛聽故事,不愛講故事;愛亂畫,不愛寫字;膽子大得誰都不怕……結果,孩子上學後,不願回答老師的提問,愛自己亂畫不願寫字,並常常不顧老師的勸阻和批評破壞紀律,老師和家長都以為他是個弱智兒童,可是智力測驗的結果卻是"智力正常"。最後經專家鑑定,才知道孩子患了"語言性智愚症",其病因就來自他母親那經常性的'口頭強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方招募了一批紀律散漫,不聽指揮的人到前線打仗,當局請來了心理學家幫助管理這些人,心理學家要求這些人每個月都給家人寫一封信,信的內容由心理學家擬好,告訴親人他們在前線如何勇敢,如何聽指揮和取得戰功等,半年之後,這些人竟都變了樣,變得像信中所說的那樣勇敢和守紀律了。

是什麼力量使他們變"好"了呢?就是那些良好願望的暗示作用。大人如此,又何況小孩子呢?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首先要看到孩子的好行為,看到他的長處和進步,哪怕是微小的進步都要給予鼓勵,發現了孩子的閃光點就要發揚光大,使孩子充滿信心從而更加積極起來。至於孩子的不良行為,則要明確告訴他,這是不對的。否則,由於孩子的判斷力差,你嘮嘮叨叨他還以為你是在表揚他呢,他將會更加"我行我素",再則,要讓孩子學習自我競賽,自我比較,認識到自己的進步。

總之,不要沒完沒了地嘮叨孩子的不良行為,否則"壞孩子"可能就誕生在家長的言語之中。

禮儀教育隨筆5

早晨,我像往常一樣站在大門口迎接幼兒入園,希望孩子們快樂的一天從入園開始,但就在這樣期盼的早晨卻發現孩子們都是面無表情的來到幼兒園,家長也是一樣無精打采的像是剛剛起床不久,有披頭散髮的,有穿睡衣的,有穿拖鞋的,當然也有衣著得體,容光煥發的家長,其實從家長的儀容儀表也能看出孩子的精神面貌,有的孩子特別有禮貌遠遠的就能聽到那句"老師早上好!"這些家長肯定也是非常有禮貌,至少也會面帶微笑和老師相互對視一下,相反有的孩子走到老師面前,你主動說句"早上好",孩子還未必會迴應你一句,這些家長一般也都是目不斜視地就走過去了,所以孩子同樣是模仿了,就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我特別對大一班孩子進行了一週的觀察與分析。

星期一早上,孩子們和往常一樣帶著沉重的心情來到了幼兒園,但是大一班有三四個孩子主動對老師說了早上好,晨檢後,我在班內表揚了這幾個孩子。下午發現說再見的孩子多了而且心情都比較好。

星期二早上,大一班大部分孩子都給老師說"早上好",其中常依然小朋友是笑著說的,看的出特別喜歡幼兒園,就在這時江江(聰明又調皮)、子瑜(開朗活潑、反應靈敏、思維活躍、表達能力強)、佳藝(性格內向不愛講話)三個小朋友一起來了,奇怪的是三個都沒有打招呼,就徑直向活動室的方向走去。晨檢結束後,我回到活動室對孩子們說:“今天早上我們大一班大多數小朋友都能禮貌的說早上好,而且常依然小朋友還是笑著說的,一看就特別開心。不過我們班還有三個小朋友是一起來的卻沒有看見老師,不知道是不是老師沒有站到大門右邊,明天我要站到小朋友們都看見的地方”。下午離園時,孩子們都是開心的說“老師,再見”就和爸爸回家了,最後離開的三位小朋友,只有子瑜說:“老師拜拜”,我高興的說:“不錯,有進步”。

星期三早上,孩子們好多都是高高興興的來到幼兒園,邊跳邊跑邊說老師早上好,甚至有孩子跑到每個老師面前都說一句老師好,江江小朋友很自然的說了句:“老師好”。這讓覺得孩子們變化很大,變得更可愛、更開朗自信了,回到班上給小朋友們分了組,並給表現好的.小組獎勵一面小紅旗以示鼓勵。

星期四早上,外面下著小雨,個別孩子像往常一樣早早的來到了幼兒園,我沒有去大門口,先是在各班門口巡視了一圈,可是進入大一班時卻發現和以往不一樣了,多了兩位小朋友站在門口迎接,他們齊聲說:老師好,叔叔好,阿姨好,叔叔再見,爺爺再見,聲音特別的大,來送孩子的家長有的說:"你好,再見";有的說:"真是個好孩子";有的靦腆的說"哦,好";也有的憨憨一笑,從表情可以看出很害羞。孩子越來越多,等大多數孩子都來了以後,有幾個孩子圍過來問:"老師,為什麼他們兩個都胸前貼一個紅色的桃心?"我隨口一說:"那是愛心,說明這兩個孩子很有愛心,有禮貌。"我話音剛落,就有幾個孩子也站到了那兩個孩子旁邊,說她們也有愛心了。看到這一幕,我不由的想到,不是我們的孩子沒有愛心,只是做為家長老師的我們沒有適時的提醒孩子,致使孩子們沒有認識到文明禮貌的重要性,在加上不能及時的表揚。晨檢後我和牛老師聊到過,才知道那是"文明小天使"的標誌,昨天就讓一些小朋友站在門口接待,可是要麼不說話,要麼就聲音特別低,今天看來愛心起作用了。孩子們都想做個有愛心的小朋友,一整個中午孩子們開始搶著幫助別人了,起床後梓萌和一些小朋友主動幫助別的小朋友疊被子、找棉襖等,看到這一現象我欣慰的笑了,希望孩子們堅持下去,都能成為懂禮貌講衛生的好孩子。之後,根據孩子們的需要我們給了一定的鼓勵,同時給孩子們創造了表現自我的機會,為此專門製作了禮儀帶“文明禮儀小天使”、班裡小小值日生,這些都是孩子們很喜歡的活動,每個孩子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我們要做一個有愛心的人,就要尊重別人,幫助別人,成為一個講文明有禮貌的好孩子。

就這樣孩子們都開始高興的入園、離園,都會笑眯眯的對老師說:"早上好,再見"。包括最不願意在人多的時候說話的佳藝小朋友也由最初慢騰騰的說老師好,逐漸變得更加自信、聲音洪亮了起來,就這樣孩子們每天來園、離園都特別的開心。

通過一週“晨檢禮貌問好”的觀察,我發現,要用典型的例子側面引導孩子,多多的鼓勵幼兒,這比直接告訴幼兒效果要好得多!在園期間多提醒幼兒學說禮貌用語,慢慢地使他們成為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和幼兒多溝通,給她們多一點關愛,使她們變得更加活潑開朗,做一個自信的孩子。同時,希望全園的孩子都能在老師們的鼓勵下開心的度過每一天。

禮儀教育隨筆6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在日常教育中,我們應注意對孩子進行禮貌教育,讓孩子養成懂禮貌的習慣。比如,早上來園後,可以要求孩子在看到老師後,說“X老師,早上好!”;當不小心碰到別人或者惹哭了某個小朋友時,應要求孩子看著對方的眼睛,說“XXX,對不起。”;如果別人送好吃的東西給他,要教育孩子向對方說“XXX,謝謝!”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僅應對孩子提出禮貌方面的要求,有時也可以提出其它的要求,比如,走路時不要跑;搬椅子時一定要貼緊身體不要碰到別人;吃飯時不要講話,專心吃飯,等等。

通過觀察孩子們的日常活動,我們會發現,孩子們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我們可以看到,孩子之間在交流時,如果有孩子走路時跑了,有的孩子就會像老師那樣,說:“走路不能跑。”如果讓某個小朋友來做小班長,他就會像模像樣的當起小老師,要求小朋友如何坐好,提出的要求和老師提出的要求完全一樣。

針對孩子這種善於模仿的特點,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用文明規範的言行舉止,去引導、影響天真可愛的孩子,讓孩子學會正確的禮節禮貌。

禮儀教育隨筆7

我國是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文明古國,要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還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文明古國所傳承的、和諧社會所要求的、現代化所體現的現代中國人的文明素養和精神氣質應該是什麼樣的?教育工作者現在應該做些什麼呢?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加強中國小生的`文明禮儀教育,從小培養學生待人有禮貌、做事守規矩、行為講文明的好習慣。

中國小文明禮儀教育,要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道德,吸收借鑑世界有益文明成果,遵循中國小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禮儀素養,為他們文明生活、幸福成長奠定基礎。

要通過文明禮儀教育,讓學生知道中國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禮儀文化源遠流長。讓學生懂得文明禮儀是當代公民必備的基本素質,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讓學生了解文明禮儀的基本內容,懂得文明禮儀是個人文化、藝術、道德、思想等修養的表現形式,是人們完善自我、與人交往的行為規範與準則。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談吐、舉止、服飾等個人禮儀和在家庭、校園、公共場所等社會生活領域的交往禮儀,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做優雅大方、豁達樂觀、明禮誠信的合格公民。

開展文明禮儀教育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科學規劃教育內容,使各階段教育內容互相銜接、循序漸進,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寓教於樂,增強文明禮儀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堅持知行統一,教育學生學習文明禮儀知識,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不斷體驗和感悟,並主動踐行,把文明禮儀要求內化為個人修養和行為習慣。要堅持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學校全體師生員工共同努力,社會和家庭等各方面力量協同配合,形成合力和良好氛圍。

禮儀教育隨筆8

禮儀究其本意來講是禮節、禮貌。它折射出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高低,是一個社會進步的標誌。

兒童的可塑性強,禮儀從小培養有利於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國一著名幼教專家曾說過:教孩子禮儀,等於教孩子優雅地過一生,對社會的進步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就教育而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孩子從小生活在家庭裡,受到最初的,往往也是最有影響的啟蒙教育。因此,相對於學校、社會的教育,家庭禮儀教育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家長就是孩子禮儀的啟蒙老師。孩子們自小與家長接觸的時間最長,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孩子們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應當認識到自己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是孩子在生活中模仿的主要物件,我們的各種行為會深深的影響孩子。因此,在我們的現實家庭生活中,常常嚴於律己,養成良好的生活規範。譬如:無論是工作還是休息日都按時就寢,起床;講衛生,保持家中整潔等等。家庭成員之間和睦相處,互諒互讓,互相尊重。晚輩尊敬長輩,謙虛接受長輩的正確教導和意見;吃飯請長輩先就坐,給長輩盛飯,拿碗筷;親友來時熱情歡迎,親友告辭時應該起身相送,對老者要攙扶照顧乘車等。孩子現在還小,有些方面還不能理解,我倆常以講故事等多種方式正確引導,併力求他也這樣做。

我們在家庭中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還經常注意以下方面:

1.讓孩子參與中國的傳統節日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祖先們遺留下來了許多的傳統節日,在每一個傳統節日的背後都有著獨特的意義。因此,每逢傳統節日時,我們都帶著孩子一起參與,除了讓孩子能夠銘記我國的傳統佳節外,還讓孩子們在參與的過程中瞭解我國獨特的傳統禮儀,讓孩子們知道禮儀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性。譬如:元旦、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國慶、春節、元宵節等。在春節期間,一家人團聚在一起過一個熱鬧、快樂的節日,孩子們也能從中感受到尊老愛幼、家人相互關心的美好道德風尚。他現在已經知道國慶是我們所有中國人的生日了。

2.平時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

(1)物質環境

①清潔、溫馨的家庭環境;②物品擺放位置固定、有序;③與孩子一起指定家庭中的行為規則,並一起遵守;④創造的環境便於孩子養成好的行為習慣:讓孩子自己穿衣服,但選擇的衣物是方便孩子穿脫的;教孩子用完物品應該物歸原位,放置孩子自己的物品的地方應該易於孩子拿放物品。

(2)精神環境

①尊重孩子,給孩子創造一個民主、平等的環境

;②父母的言談舉止對孩子的影響。

3.在日常點滴生活中滲透禮儀教育

首先,我們一般不會認為孩子小就應該過度的溺愛、嬌慣、遷就孩子。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會滿足他,對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總是由他完成,從不大包大攬。對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及時糾正。縱容等做法表面上看是在愛孩子,但實際上確實在“慣”孩子,日久天長,孩子懶惰、依賴、自私、任性、懦弱、沒禮貌等壞習慣就會養成。這時候再要去改正它,沒有漫長的時間,不下大力氣,將很難改變。

再次,不允許孩子做的事情,一開始就不允許做並堅持到底。比如不隨著孩子的性子,想看多長時間電視就看多長時間,想玩多長時間電腦遊戲就玩多長時間。否則孩子習慣了看電視,玩電腦遊戲,就會很不習慣靜下來讀書學習。一般放學回家後,看二十分鐘動畫片,做幾道題目。

最後對幼兒多進行正面教育,反覆強化其正確行為就會抑制其錯誤的行為。

4.持之以恆,堅持不懈

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反覆向孩子灌輸各種規範,力爭讓他體會、實踐並理解。

在我們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已開始懂得一些禮儀,這是個良好的開端。

禮儀教育隨筆9

隨著教育部對學前教育的重視與普及,各鄉鎮也辦起了公辦幼兒園。這不光為家長解決了孩子入學問題,更重要的是這些學齡前的農村孩子也有了與城市孩子一樣的入學待遇。看著溫馨的教室,漂亮的小床,可愛的小被子,多彩的幼兒圖書,多功能滑滑梯,和藹的老師。家長們的臉上露出了一張張信任與滿意的表情。國小的孩子們很稀奇的在護欄外面圍觀並感慨的說:“啊!幼兒園好漂亮呀!要是我們再小几歲也能上幼兒園,多好呀!”

孩子們剛入園,有的孩子很膽大,追著老師問這問那,感覺教室裡的所有東西都很稀奇這摸摸那看看,也能主動和老師打招呼。有些孩子可能是剛剛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很膽怯,一個人坐在小板凳上不說話也不和其他的小朋友玩,甚至有些孩子吵著鬧著要回家,開學第一個周是老師和孩子互相適應的`一個階段,老師要做好安撫幼兒情緒以及幼兒一日活動常規的訓練和基本的禮儀教育。禮儀教育也是孩子一個行為習慣的培養。通過老師一個周的辛苦教育與訓練,我發現只有少部分孩子能夠遵守並在生活中運用。還有一部分孩子屬於頑固型“金口難開。”早晨入園時,老師親切的向他打招呼,他不啃聲,也不看老師。孩子們自由活動時他卻玩的很開心,和別的小朋友又說又笑,見到老師了就像打了霜的茄子——蔫了。

我發現很多孩子對於基本的禮貌用語“你好、謝謝、對不起、沒關係”都不會使用。孩子在玩玩具時也是強取硬奪,不小心把別人踩了也是無所事事,老師調解讓他們互相道歉,部分孩子的性格很倔強啞口無聲。我想這可能也與他們的生活環境有很大的關係,畢竟農村大部分的孩子都來自留守家庭,他們的良好行為需要慢慢的去培養和塑造,不能急於求成,需要老師找方法耐心的去引導。對於這些情況我就在想禮儀教育對於孩子們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應該如何把這些教育貫穿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那?

剛入園的孩子正處於萌芽階段,他們以玩樂為主,如果我們不求方法對孩子進行硬性的貫通,孩子只會迷茫,討厭上幼兒園,我們只有從中找方法,找樂趣,把要學的內容貫穿到幼兒的遊戲中,兒歌中,給孩子營造一種學中玩,玩中學的輕鬆氛圍,這樣的話孩子即學到了知識,又喜歡上幼兒園而且還愛老師。針對孩子入園和上課不問老師好的情況,我自創了一首《我上幼兒園》的歌曲,歌詞是“來到幼兒園,我問老師好,老師說我有禮貌對我眯眯笑,小朋友們好?老師你好!小朋友們好?老師你好!”沒想到這首歌曲大受小朋友們的歡迎,他們很快就學會了,就連平時不張嘴的小朋友也跟著一起唱了,就此機會我就請班上最機靈的一位小朋友劉雨鑫來表演早晨入園的情景劇,她從教室門口進來大聲的說:“老師早上好,”並且還給老師鞠個躬,老師微笑著應答:“劉雨鑫早上好。”這時,我就問全班的小朋友:“你們剛才看見什麼了?聽見什麼了?”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說著。我又問:“那她做的對不對那?”孩子們說:“她做的對”並且還主動的給劉雨鑫鼓掌。我又問“下午離園時我們因該給家長說什麼,給老師和小朋友們說什麼那?”孩子們異口同聲的說:“給家長說你好,給老師和小朋友們說再見。”我及時的鼓勵孩子“你們好棒呀,咱們班的孩子們都是懂禮貌的聰明寶貝。”從這以後我發現孩子們都能主動的向老師問好了,我也經常用這首歌曲進行課堂活動的匯入,孩子們的積極性也特別高,後來我又自創兒歌運用到其他的禮儀教學上,孩子們接受快,運用的也快。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通過這節教學我深有感觸,幼兒教學不是一沉不變的,需要老師不斷地去總結,反思,摸索,創新,找到適合孩子的課堂活動。只有這樣,老師才教的輕鬆,孩子才學的輕鬆。我相信,只要我們平時多動腦,多觀察,多動手,我們都會整理出一套既適合孩子又適合自己的教學課堂。

禮儀教育隨筆10

為了改善大班幼兒進餐中存在的挑食、偏食,進餐時大聲說話,進餐時間長,進餐中衛生習慣差等不文明的現狀,解決進餐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對幼兒文明進餐行為的教育質量。“健康“在《綱要》中目標第一項就是指身體健康,在集體生活中情緒安定、愉快。健康已經不僅僅是指身體強壯了,他還包括心理健康,他涉及了認知、情緒、情感、個性、人際交往等多個方面。因此,在本學期我在午餐的進餐環境及細節上進行整改,採取了一些措施,初有成效。

一、創設一個寬鬆的進餐環境,有助於促進食慾。

在班級餐廳中運用圖文結合的形式在牆面佈置了“進餐禮儀歌”進行暗示,起到提醒、指導幼兒的效果,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都能得到滿足。讓幼兒懂得進餐時的禮儀,並讓幼兒學讀,牢記在心,同時在進餐時做到。

二、幫助孩子拓展知識經驗。

向孩子介紹食譜,讓孩子認識飯菜的名稱、味道、顏色,知道這些食物的營養成分對人體的好處,瞭解吃飯的禮儀,幼兒中蘊藏著豐富的教育資源,不僅可以拓展孩子的知識經驗還可以延伸出許多新得主題,通過餐前引導教育,幫助幼兒鞏固用餐習慣或瞭解即將食用的食物,使幼兒在進餐前做好心理準備,孩子在對以前不熟悉或不太愛吃的食物有了充分的瞭解後,心裡不再恐懼,能嘗試著接受各種食物。例如:有些幼兒不愛吃胡蘿蔔的人數較多,因此在吃胡蘿蔔前,以故事、兒歌等的形式幫助幼兒認識蘿蔔,孩子們都喜愛小動物,我說:我們一起來做小白兔,嚐嚐胡蘿蔔時,大多數孩子都願意嘗試著把以前不愛吃的胡蘿蔔吃掉。

三、為孩子創設一個自我服務的'機會。

大班的孩子生活經驗已經相對與中小班孩子比較強了,他們願意獨立的來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常常聽見一些孩子說:“我自己來。”因此我在此時就要給予一定的支援,讓孩子來自己為自己服務比如餐後收拾餐具,以值日生的形式輪流擦桌子、收渣盤等,從而使孩子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不依賴成人的好習慣。提高幼兒自我管理的能力。我還注重為幼兒提供可參與的環境。在孩子們吃帶刺、骨、殼的食物時給每張桌子提供一條擦手小毛巾,讓幼兒感受清潔帶給我們的舒適感。經過了一段時間後,將髒手擦在身上的情況減少了,孩子們開始愛乾淨了。我班通過創設午餐管理員的活動,一方面使幼兒管理能力得到鍛鍊,另一方面,通過嘗試理解他人,孩子學會了要尊重他人的勞動。

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與實踐,我們發現幼兒在進餐習慣上有了較大的進步。以前挑食嚴重的幼兒,能自覺嘗試著吃一些以前不願意吃的食物了。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及自我服務能力也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懂得珍惜他人的勞動。打翻碗,掉落筷的現象也減少了,真正從老師要我吃轉變為我要吃。有的孩子從不會用大牙咀嚼食物到能在規定時間內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多數孩子的進餐習慣有了很大的進步,這些習慣的養成都有利於孩子的終身發展。

禮儀教育隨筆11

禮儀究其本意來講是禮節,禮貌。它折射出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高低,是一個社會進步的標誌。兒童的可塑性強,禮儀從小培養,有利於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國一著名幼教專家曾說過:教孩子禮儀,等於教孩子優雅地過一生。對社會的進步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就教育而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孩子從小生活在家庭裡,受到最初的、往往也是最有影響的啟蒙教育。因此,相對於學校、社會的教育,家庭禮儀教育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家長就是孩子禮儀的啟蒙老師。孩子們自小與家長接觸的時間最長,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孩子們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認識到自己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是孩子在生活中模仿的主要物件。我們的各種行為會深深的影響孩子。因此,在我們的現實家庭生活中,常常嚴於律己,養成良好的生活規範。譬如:無論是工作還是休息日都按時就寢,起床:講衛生,保持家中整潔等等。家庭成員之間和睦相處,互諒互讓,互相尊重。晚輩尊敬長輩,謙虛接受長輩的正確教導和意見;吃飯請長輩先就坐,給長輩盛飯,拿碗筷。親友來時熱情歡迎;親友告辭時應該起身相送,對老者要攙扶照顧乘車等。孩子現在還小,有些方面還不能理解,我倆常以講故事等多種方式正確引導,併力求他也這樣做。

我們在家庭中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還經常注意以下方面:

1、讓孩子參與中國的'傳統節日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祖先們遺留下來了許多的傳統節日,在每一個傳統節日的背後都有著獨特的意義。因此,每逢傳統節日時,我們都帶著孩子一起參與,除了讓孩子能夠銘記我國的傳統佳節外,還讓孩子們在參與的過程中瞭解我國獨特的傳統禮儀,讓孩子們知道禮儀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性。譬如元旦、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國慶、春節、元宵節等。在春節期間,一家人團聚在一起過一個熱鬧、快樂的節日,孩子們也能從中感受到尊老愛幼、家人相互關心的美好道德風尚。他現在已經知道國慶是我們所有中國人的生日了。

2、平時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

(1)物質環境

清潔、溫馨的家庭環境

物品擺放位置固定、有序。

與孩子一起指定家庭中的行為規則,並一起遵守

創造的環境便於孩子養成好的行為習慣;讓孩子自己穿衣服,但選擇的衣物是方便孩子穿脫的。教孩子用完物品應該物歸原位,放置孩子自己的物品的地方應該易於孩子拿放物品。

(2)精神環境

尊重孩子,給孩子創造一個民主、平等的環境

父母的言談舉止對孩子的影響

3、在日常點滴生活中滲透禮儀教育

首先,我們一般不會認為孩子小就過度的溺愛;嬌慣;遷就孩子。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會滿足他;對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總是由他完成,從不大包大攬;對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及時糾正;縱容等做法,表面上看是在愛孩子,但實際上確實在“慣”孩子,日久天長,孩子懶惰;依賴;自私;任性;懦弱;沒禮貌等壞習慣就會養成。這時候再要去改正它,沒有漫長的時間,不下大力氣,將很難改變。

再次,不允許孩子做的事情,一開始就不允許做,並堅持到底。比如不隨著孩子的性子,想看多長時間電視就看多長時間,想玩多長時間電腦遊戲就玩多長時間。否則孩子習慣了看電視,玩電腦遊戲,就會很不習慣靜下來讀書學習。一般放學回家後,看二十分鐘動畫片,做幾道題目。

第三對幼兒多進行正面教育,反覆強化其正確行,為就會抑制其錯誤的行為。

4、持之以恆,堅持不懈

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反覆向孩子灌輸各種規範,力爭讓他體會、實踐並理解。

在我們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已開始懂得一些禮儀,這是個良好的開端。

禮儀教育隨筆12

當家長們看到一個小朋友穿著髒兮兮的衣服,頂著亂蓬蓬的頭髮,一邊走路,一邊吃東西,還一邊隨手亂丟垃圾時,可要瞪大了眼睛仔細看看:這個孩子可千萬別是自己的孩子。家長們肯定聽到過小朋友議論:“我們班的有個小朋友太髒了,真討厭!我們班有個同學口臭,誰都不想和他坐在一起。”當孩子因為不講衛生而受到小朋友排斥時,爸爸媽媽可要清楚:沒有人會喜歡不講衛生的人,因為不講衛生而受到歧視,無疑會讓孩子不自信,甚至會影響他的心理健康,這是很嚴重的事情。所以要讓孩子保持儀容儀表的`整潔,每天把臉、脖子、手都洗得乾乾淨淨;要勤剪指甲勤洗頭;早晚刷牙,飯後漱口,注意口腔衛生;經常洗澡,勤換內衣內褲,保證身體沒有異味;衣著要乾淨、整潔、合體。

家長應該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有些人家裡東西到處亂扔,衣櫃一開啟,衣服就全掉出來,找到要穿的那一件,剩下的再塞進去。孩子要做作業了,得把書桌上的東西扒開才有地兒寫作業。這樣的爸爸媽媽還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丟三落四,常常不是忘了帶作業本,就是剛買的筆又丟了。殊不知,孩子的這些毛病正是自己培養出來的。其實,從小就讓孩子每天都乾乾淨淨,整整潔潔,他自己是不能忍受髒、亂、差的。我們家的房間我每天都要花十多分鐘收拾整齊,定期打掃乾淨,女兒的小房間也不例外。假期裡當我不幫她收小房間時,她早已不能忍受亂糟糟了,她自己會把東西擺放整齊,還會將將物品按照自己的需求整理整齊。看到她整理乾淨的小房間,我暗自竊喜,其實我從來沒有刻意去教她怎麼收拾房間。

禮儀教育隨筆13

小朋友們小便後洗手是最基本的事情,可是有的孩子卻總喜歡偷懶,有的小朋友只把手指尖浸溼,有的偷懶不打洗手液,還有的直接洗都不洗就走。怎樣促使孩子們自覺主動去洗手呢?一天,又有幾個孩子想偷懶被我看到了,於是我說:“上完廁所的小朋友出來讓老師聞聞你的手香不香。”這時孩子們都主動的`到水池邊打肥皂洗手,生怕我會聞到有異味。“老師你聞聞我的手香不香?”“還有我的。”“我的小手,老師,我的、、、、、”而我呢,故意誇張地說“哇好香啊,真想咬一口!”孩子們聽了,都嚇得高高興興的“逃”走了。從此以後,小朋友再也不偷懶了,主動讓老師聞聞香香的小手。

孩子年齡小,做事需要老師不厭其煩地去提醒,如果找到了幼兒樂於接受的方法,一定會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教師隨筆:孩子的變化我們班有個小朋友是剛剛轉過來的小朋友,活潑可愛,小嘴巴特別甜,笑起來有點像“小猴子”大家都很喜歡她,可是由於她年齡比較小她總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不是碰碰這個、就是推推那個,常常精心準備的一個活動不是被這個小朋友的告狀聲破壞掉,就是被那個小朋友的哭聲搞得無法進行。於是,受批評成了他的家常便飯。後來,我想了一個辦法,轉變他的方案就出臺了。那就是,我把她的表現記錄下來,編成小故事,讓其他小朋友們表演,再由“觀眾”評出對錯。她也慢慢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漸漸的變了,不再像剛來時那麼調皮了,上課也能認真聽講了,不像剛來的時候一分鐘都坐不了,老師和小朋友越來越喜歡他了。

其實,孩子的調皮也是另一種美,相信孩子,我們應該用愛的目光和行動去幫助他、改變他,相信他們會健康、快樂的成長為參天大樹。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吃飯的樂趣每次吃飯,總有一些不喜歡吃蔬菜的孩子,對他們,我是傷透了腦筋卻又無可奈何。不斷的提醒對他們來說只是耳邊風,達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怎麼辦呢?後來,我靈機一動,為什麼不換一種教育方式呢?於是,在一次午餐前,我從阿姨手裡接過飯菜時就故意大聲的說:“今天的飯菜好香哦!你們聞到了嗎?”這時,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來,都翹起小鼻子誇張得聞著。一邊聞一邊說:“真的,好香!”“今天的蔬菜聞起來也很香,一定也很好吃。

禮儀教育隨筆14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班的那些淘氣鬼經常互相講起一些不文明的話語,什麼某某某是什麼了,某某某怎麼怎麼樣了。講得多了,孩子間開始斤斤計較,相互埋怨,還有小朋友接二連三到我身邊來狀告某某小朋友的不是,誰罵我了,誰叫我別的名字了,誰說了難聽的話了,諸如此類。為了平息孩子們之間的糾紛,也為了糾正孩子的不良文明禮貌習慣,我們對幼兒進行了文明禮貌教育,並開展了“文明之星”評比活動。

首先,我們教育幼兒明辨是非。向孩子指出這句話不好聽、不文明。讓孩子知道這是不良的行為,應予以制止和改正。同時,我們示範給孩子如何用文明的語言表達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在孩子頭腦中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為孩子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打下基礎。並且引導他們使用文明禮貌用語,督促孩子能夠主動向老師和小朋友問早,會用“請”、“謝謝”“不客氣”等一些禮貌用語的孩子。另外,我們規定,如果孩子會文明的和其他小朋友交往,就能成為“文明之星”,在毎週五的時候,我們為成為“文明之星”的孩子發張小獎狀,以作表揚,從而激發其他的小朋友,努力爭取下個禮拜當“文明之星”。我們老師也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隨時注意自己的言行態度對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和小朋友見面時親切的打招呼,請他們做事時不忘說聲“請”和“謝謝”。當我們不小心撞到孩子,蹲下去真誠的向孩子說聲“對不起”,我們在打擾孩子的時候,就應悄悄的說聲“對不起,打擾一下”等等。久而久之孩子們也會在這種彬彬有禮的環境中自然而然的使用各種文明禮貌用語。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孩子們進步很大。來老師身邊告狀的`小朋友少了。每天早晨,孩子都會主動和小朋友、老師問好,在遇到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都會禮貌地說“請你幫我一下好嗎?”“謝謝”……。漸漸地提高了孩子們的文明禮貌習慣,家長們都說自己的孩子變得懂事了。為了鞏固孩子們這一良好的習慣,我們還要求在家與在園一樣,不管是爸爸、媽媽、還是孩子,都要學會常用的禮貌用語,最有禮貌的就是“文明之星”。

文明禮貌是一個人心靈程度的反映。在幼教工作中我們也始終將文明禮貌作為幼兒品德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對幼兒進行培養教育。它不只是教幼兒口頭上的一些禮貌用語而是發自幼兒內心的。培養幼兒文明禮貌的好習慣,必須長期堅持,要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一點一滴的滲透,給幼兒創造一個文明禮貌的優雅環境。從而實現對幼兒文明禮貌的養成教育。在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中,教師應起著引導和示範作用。相信我們會繼續努力幫助每一位孩子,讓他們個個成為“文明之星”。

禮儀教育隨筆15

在幼兒園中,我們以幼兒的一日生活活動為主線進行文明禮儀教育:入園、閱讀、傾聽、排隊、盥洗、進餐、睡眠與起床、戶外活動、離園、學習基本的儀容儀態,以及開關門、敲門、就餐、尊敬長輩的禮儀,我們可以隨機抓住並細化在每一天的生活中。例如,早晨教室的門口是每個孩子每天早上必經之地,每天早上我們兩位老師帶著一位幼兒站在班級門口,迎接所有小朋友的`到來,一聲聲甜甜的:“小朋友,早上好”的問候,一個個彬彬有禮的:“您好,再見”的禮貌動作,構成了一幅幅傳播文明禮儀的美麗圖畫,感染著家長,影響著孩子,現在每天每位幼兒來園、離園都能做到主動向老師、家長、小朋友問好,並知道了與人交往要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小朋友相互間的“小摩擦”,還是相互間的友情幫助,幼兒都能運用自如地交往,班集體中傳播著文明禮儀的氣息,在潛移默化中使幼兒初步形成了文明禮儀的良好行為習慣。

實踐證明,只在有限的上課時間裡對幼兒進行文明禮貌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幼兒的日常生活中蘊藏著豐富的教育契機,只要教師善於觀察,捕捉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對幼兒隨機進行教育,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