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隨筆

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看到過不少讓自己印象深刻的隨筆吧?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經典的隨筆都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教學隨筆,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育教學隨筆

教育教學隨筆1

繪本故事《小房子》講述的是隨著時間的變化,城市化程序越來越快,反而破壞了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具有深遠意義,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通過故事情節的展開,讓幼兒瞭解年月日及四季關係,在遊戲的過程中辨別左右,潛移默化的滲透數學知識。

一、材料的選擇貼近幼兒生活

《小房子》原著比較冗長,涉及的點很多,“全盤拿來”顯然不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因此,根據數學領域的有關內容,我對教材進行了巧妙加工,將時間和空間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點,在感知年月日的同時瞭解四季的變化,既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又貼近幼兒生活經驗。

二、環節緊扣,各領域相互滲透

整個活動以小房子的心情為主線,通過比較三次心情的變化引出主旨昇華:保護我們生活的環境。在過程中結合已有經驗,對月亮排序,對四季分類,辨別左右,選擇最短線路,將數學知識貫穿在整個故事中,同時加強語言方面的訓練。

三、從做中學、從玩中學

新《綱要》要求幼兒“從生活和遊戲中感知事物的.數量關係”,還要關注幼兒探索、操作、交流、問題解決和合作的能力。在整個活動中,我採用了師幼互動、幼幼互動等多種學習形式,運用觀察、傾聽、講述、操作等多種學習方式讓幼兒在活動中想說、敢說、會說,在玩的過程中學會數學知識。通過“找朋友”的遊戲活動,讓幼兒邊玩邊鞏固“以客體為中心的左右”,孩子們也更有興趣。

提高:掌握好活動的節奏。前半部分講解時語速過慢,時間拖拉,導致後面重點內容時間緊張。對幼兒的迴應語有點單一,應更加豐富。

教育教學隨筆2

陶行知說:“你的皮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老師習以為常的行為,對學生終身的發展也許會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下面就講兩個我教學中的`小故事。

教學《冰花》一課時,我讓學生觀察文中的插圖,並提問:玻璃上的冰花像什麼?同學都說像小草,像白雲,像樹葉。一個平時不愛回答問題的學生站起來怯怯地說:“像棉花糖。”許多同學哈哈大笑。我既沒有生氣也沒有笑,而是繼續問他:“你為什麼認為冰花像棉花糖呢?”這位同學回答道:“冰花是白色的,棉花糖也是白色的;冰花看起來軟綿綿的,棉花糖也是軟綿綿的。”我聽完之後問學生:“大家覺得像嗎?”大家都說像,我帶頭讓大家為他鼓掌。這時我看到,這個平時不愛回答問題的孩子,眼睛裡寫滿了喜悅,臉上也增添了幾分自信。如果在這個時候,老師只是簡單地呵斥其他同學,沒有讓其他同學對這個孩子的回答“心服口服”的話,也許在同學們的笑聲中,他會更加的不用心回答問題,更加的不自信。

曾教過一個叫琪琪的小女孩,學習興趣不高,注意力不集中,在家吃飯還經常要媽媽喂。我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一次上課,她讀的句子很優美,我趕緊順勢表揚:“你讀得真棒!聽你的朗讀真是一種享受!”並獎給她三朵小紅花。這時,孩子的臉上喜形於色,想歡呼雀躍又忍住了沒有出聲,像只快樂的小鳥飛回了自己的座位上。此後,我發現琪琪在課堂上眼睛有神了,坐姿端正了,書寫也工整了。她媽媽也說孩子懂事了,獨立潛力強了。看到琪琪一天天的進步,我的心裡感到無比的欣慰。不是嗎?教師的鼓勵不經意間就被學生無限地放大。

教師適時的語言“保護”,及時恰當的鼓勵不但能彰顯教育的非凡魅力,還極有可能會發揮神奇的作用!

教育教學隨筆3

二年級孩子活潑好動,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時間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有效的組織課堂教學。組織好課堂教學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保證,是衡量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課堂教學組織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的任務。

一、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興趣是的老師”,由此可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二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們踏入校園進行正規化的學習。先把規矩給他們定下來,賞罰要分明,老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教材入手,努力尋找能夠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切入點。我們可以做一些小獎品,比如小紅旗,小紅花等鮮豔可愛的東西。

二、課堂形式靈活多變,營造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

課堂形式單一,很容易造成學生身心疲勞,從而轉移注意力。針對這一現象,我們要想方設法設計靈活多變的教學活動。同時還要要求一年級教師要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課堂控制能力:二年級學生年紀小,自我控制力差,情緒易激動,即使是一點小事也往往讓他們興奮半天,其行為突出表現為:拍桌子、砸筆盒、大呼小叫、拍手、離開座位跳躍等,所以教師要在突發事件剛出現苗頭時,就及時給予轉化或制止。要求學生做的每一件事,必須事先讓他們清楚。然後,我們需要的是足夠的耐心要有足夠的耐心、細心,讓孩子知道你要他們做什麼,怎麼做,先怎樣再怎樣,哪怕是放幾個學具,放哪兒,怎麼放,都要說清楚。一開始的細緻對以後的教學會非常有用。

三、老師講課時要使用兒童化語言。

二年級孩子不同於大學生,只要老師講清要求就行,他們自制裡差,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做事憑興趣。比如做連線題,如果老師說讓我們來做個“找朋友”的遊戲好不好?學生一聽肯定會感興趣。如果哪個學生找錯了或還沒有找到朋友,老師說:“哪個小朋友願意幫幫他?”學生聽了覺得很親切,他們很喜歡聽這種語氣,老師用這種兒童的語氣跟學生說話,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總之,一定得蹲下與孩子們說話。

四、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師眼中是的,二年級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歡聽到老師的表揚,一聽到表揚就會有更好的表現。在課堂中,教師要及時表揚守紀律的學生,使其他同學受到感染。當學生回答正確完整,老師即時對他們的表現給予肯定,可以說“你真棒”“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聰明”“你說得真好”等,為了帶動其他學生,總之,組織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能否吸引學生是上好一堂課的先決條件,教師只有在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素養,不斷實踐總結,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達到的教學效果。

教育教學隨筆4

我們新招收小班孩子已經一個月了,這天又來了一名新的小朋友,象以前一樣我給他做好了登記,知道了這個小朋友的名字叫李君。他媽媽領他走進活動室,可李君不肯讓媽媽走,一定要讓他媽媽在幼兒園陪他,我讓他媽媽陪他玩玩具,趁他玩得入了迷,我朝他媽媽使了個眼色,示意她趕快走。

李君玩了一會兒,發現媽媽不在了,起身就往外跑,我怕他跑丟,連忙把他抱起來,抱著他往活動室裡走,可他怎麼也不想進入活動室,使勁想擺脫我的.懷抱,這時,李君突然用力在我的臉上狠狠的抓了一把,我疼的眼裡流出了淚,,他鬆開了手。只見我的臉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指甲印,每個指甲印裡都往外滲血,鑽心的疼,可他還……我們都感覺這孩子家庭教育也許有點不妥,決定與家長溝通一下。

放學時,我與李君的媽媽交談,他媽媽告訴我,原來他一直在老家,跟爺爺奶奶生活,老人事事順著他,養成了孩子自私、好攻的心理。我開始反省自己,李君第一天到園,我應該事先和家長溝通一下,瞭解孩子的特點,然後因勢利導,要讓孩子先熟悉老師和新的環境,讓孩子瞭解老師是愛他的,而不應用強制的態度把他留下,也許就不會發生被抓事件了。

教育教學隨筆5

開學不久,我將中班主題“幼兒園裡朋友多”中的“一起進行的活動”升級為“幼兒園的一天”,在大班開展教學活動,希望通過讓幼兒瞭解一日活動的作息安排,學著對自己的幼兒園生活作一些自主的安排,以此提高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

這原本是一個無需幼兒探索,純粹接受性的學習內容,如何做到讓幼兒在主動的狀態中愉悅地完成其實質是被動的學習任務呢?

我嘗試以繪本《喜歡鐘錶的國王》為背景,讓幼兒通過認識鐘點來了解幼兒園一日活動的作息時間,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打下認知基礎。

在教學時,我通過繪本中“國王將鐘錶‘鎖’在王宮裡而造成人們起居和勞作的混亂”這一情節作背景,讓幼兒認識鐘點。接著,我聯絡生活實際,通過梳理“國王8點吃早餐的時候,我們應該幹什麼”這一線索,呈現了井然有序的幼兒園一日活動的作息安排。然後借用“國王將鐘錶還給大家”“人們的生活又迴歸井井有條”的情節,讓幼兒玩起了“國王的鐘表”的遊戲:教師或一個幼兒拿著鐘錶,大家圍成圈邊走邊問:“國王的鐘表幾點了?”國王答:“9點了。”幼兒便開始模仿做體育鍛煉的動作。接著再問:“國王的鐘表幾點了?”國王答:“1O點了。”幼兒便馬上表現出幼兒園遊戲活動的動作,如果誰的動作稍稍遲鈍,國王就向誰發出“驅逐令”。

遊戲“國王的鐘表”開展得既緊張又富有挑戰,幼兒在傾情玩耍中熟知了幼兒園一日活動的作息安排。

瞧!純屬單向傳遞的'教學內容依然可以讓幼兒在滿懷熱情中積極接受。

瞧!即便大班有幼小銜接的教育要求,但“好玩”依然是幼兒最鍾情的學習要素。

靜心細想中我忽有感觸:幼兒的集體學習活動還真是需要一邊玩一邊悟的。即使對大班的幼兒而言,時長30分鐘的集體教學活動依然會引起他們的倦怠而使教學低效。

於是,以後無論是怎樣的教學活動,我都努力地讓幼兒多玩、多做。

在二期課改的教學參考用書中,中班有認識“眼睛”的內容,我開展了“練練眼力”的比賽,增強幼兒保護眼睛的意識:大班有學誦“春節歌謠”的內容,我採用了中國民間遊戲“丟手絹”的樣式,為幼兒單調的唸誦激發興趣:在小班看圖說話“誰來了”中,我帶領幼兒玩起了“捉迷藏”,為幼兒掌握動物特徵和學用方位詞提供了反覆練習的機會。

我還嘗試在閱讀活動中讓幼兒通過操作玩耍來領悟故事的主題思想。

繪本《方格子老虎》說的是一隻小老虎為親人和夥伴帶來與眾不同的快樂的故事。如何藉助這個原本就很好玩的故事,讓大班幼兒體會“方格子”與眾不同的樂趣呢?在設計活動時,我想到了教學參考用書中的民間童謠“跳房子”。於是,我設計瞭如下活動:

第一環節:解讀封面,瞭解虎紋特徵,引發幼兒對老虎身上的“方格子”事件產生期待。

第二環節:欣賞畫面,傾聽事件衝突緣由,並由此聯想生活中遭遇的衝突和不愉快情緒,激發幼兒學習解決矛盾進而感受愉快的願望。

第三環節:羨慕小老虎,體驗“方格子”所帶來的與眾不同的快樂。

我讓幼兒在小老虎的帶領下,在“方格子”上玩起了“跳房子”遊戲。我將童謠“跳,跳,跳格子,跳好格子造房子,造好房子娶娘子,娶好娘子生兒子”改編為“跳格子,造房子,造好房子生兒子”。如此修改一來可免去對民間習俗的解釋,二來可讓幼兒在有限的時間內較快記住句子,順利完成遊戲。

果然,在遊戲中我僅唸誦了兩遍,幼兒便迅速地在4×4的格子中,邊唱童謠邊玩起了“造房子”遊戲。

第四環節:領悟主題,萌發喜歡“方格子”老虎的情感,進而對故事主題思想加深認知,產生共鳴。

就這樣,幼兒的閱讀活動既有了專注的讀,又有了酣暢的玩:既完成了繪本閱讀的要求,又學會了遊戲。

人類文化從起源開始就帶有鮮明的遊戲性。遊戲不僅是幼兒的成長需要,也是成人內心潛藏著的愛好。學前教育只有在尊重兒童生命特徵的前提下才會有效且有意義。因此,在當前的教育實踐中,我們應創設允許幼兒“放下書本‘一會兒’、自由馳騁‘一會兒’、離開座位‘一會兒’、動手動腳‘一會兒’”的學習氛圍。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在積極主動中更富有生氣,幼兒的學習才更有興趣,教師的教學也更具情趣,而師幼互動的課堂才能成為教學雙方共享快樂的美妙時光。

教育教學隨筆6

1國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現狀

我國的義務教育中明確指出了,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情感品德的形成,提高學生的價值觀以及審美觀,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要重視情感教育。但是在國中教育階段的學生正處於轉折期,相對來說,身心發展比較迅速,所以作為國中語文老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如果想要將這一情感因素是否可以平衡掌握,是國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關鍵所在。目前情感教育在國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缺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缺少情感教育的層次性。由於國中階段的學生青春期的原因,不管是在身心還是情感變化中都非常的迅速,所以在進行教學目標的制訂時,一定要緊跟發展步伐制定深層次地、符合的教學內容的教學目標;其次是將國中語文中的情感教育與德育教育常常混為一起,忽略了學生的情感表達,演變成了一味的德育灌輸;最後是在國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情感教育運用的較為混亂,教師對於學生的言行過分地給予各種肯定,沒有進行正確的指引,反而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原本的語文課堂應當是充滿生機、充滿活力的課堂,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由的發揮,盡情地進行情感的釋放,所以國中語文教學課堂中如果缺少了情感教育,就好像樹葉沒有了營養,變成了枯枝一樣,沒有任何的生命力可言。

2國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措施

2、1完善人才選拔方式

現如今的國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已經融入了情感教育,但是沒有得到充分的注重,這與不完善的評價體系以及人才選拔體系有著更為直接的聯絡。基於現有的人才選拔體系以及情感評價體系的基礎下,衡量國中教學標準的依然是升學率,所以學生的考試分數與老師的工資、名譽以及未來的發展空間有著更為直接的`關係,所以一般老師都會採用更為直接和理性的教育方法,應試教育,所以如果想要更為實際的融入情感教育,就要進行更為完善的人才選拔體系以及情感評價體系的建立。

2、2教材內容的把握

語言教材中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以及各種人文精神,作為國中語文教師如何將課文中的情感進行深入的挖掘,指引學生去領會和理解文中的含義,顯得尤其重要。語文教學中最重要是讓學生去理解每句話中的含義,讓學生感覺到的是活靈活現的情感話面,所以就要求教師全面理解和掌握課文教材的內容,進行更為深入的教材剖析,竭盡全力使課文中的內容進行情景再現,這樣才可以使學生深入理解字裡行間的含義。

2、3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

進行國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採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多方面的進行教學,刺激學生的視覺、感覺……,使學生產生一種更為直接的學習狀態中。由於國中生處於一種比較感性的時期,如果從多方面進行各種各種的情感刺激,可以加深學生對新知的記憶力。可以利用“聽、看、演”等刺激學生的視覺,感覺。通過將文字進行有情感的朗讀,使學生切身感受到內容的形象,理解作者的用心所在,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力;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對多媒體視訊的觀看或者是實際物體的觀察,有效衝擊了學生的感官系統以及視覺系統,使學生深入體會到情感的所在;還可以利用角色的扮演,讓學生扮演課文中的其中角色,通過對人物的扮演,使學生親身感受到人物的背景以及各種生活的經歷。利用這種情景再現的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力,加深學生理解課文所表達的各種情感內容,激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生動性、目的性。

2、4在社會實踐中進行情感教育

進行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當將實踐與教學結合到一起,起到相輔相成,開拓語文教學的思考範圍,增加語文教學的活力,不能侷限於教室中的語文教學,應當走向社會實踐中;在進行課堂知識的傳授過程中,也不能僅限於教師自身的知識,應當拓寬範圍,囊括社會實踐過程中的、各種活動過程中各種形式。應當讓學生了解到語文源於生活,生活中存在語文。如果語文教育離開了實際的生活,將是毫無樂趣可言的。比如說在講《春》一課時,不僅可以利用朗讀、畫畫等方式使學生感受到春天的到來,還可以帶領學生到戶外去感受春天,享受春天下的陽光。還讓學生參加到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中,通過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流,來提高情感教育的效果。

2、5注重挖掘學生自身的情感素質

學生作為情感教育的主體地位,所以如果想要更好地實施情感教育,就一定要注重挖掘學生的情感素質。首先,教學過程中,教師採用各種教學手段全面挖掘學生自身的情感素質,與學生之間達成共鳴,使學生產生一種身如其中的感覺;其次,在進行語文課的朗讀中,一定要將情感全部釋放出來,進行有情感的朗讀,在重視學生朗讀的訓練;最後,可以安排學生進行角色的扮演,使學生可以從不同方面和角度去理解課文中的人物,加深課文內容的理解力和記憶力。例如《雷雨》一課時,主人公周樸園不僅表現出了父親的權威性,與此同進還體現出了對兒子的仁慈性,同時他又是一名可以為了利益進行剝削工人的資本家等等。只有這種多重的人物性格進行深入細緻的挖掘,進行多方面人物情感的考慮,最終達到情感教育的教學目的。基於我國國中語文教學的現狀以及社會人文發展都決定了必須要在國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實施情感教育,只有將情感教育與實際教學內容有效融入到一起,才可以全面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雖然情感教育已在我國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但是隨著情感教育的深入化,相信在不久未來國中語文情感教育一定會取得更好的發展,達到情感教育實施的真正目的。

教育教學隨筆7

學困生一向是教師們頭疼、也是最疑惑的癥結。尤其是高年級的學困生,其“困”之程度更為明顯,主要為以下幾方面特徵:

1、困之廣。從橫向的角度上看,幾乎門門科目都很吃力。

2、困之深。從縱向的角度上看講,學困生幾乎每個知識體系都極其薄弱。比如數學,學生的應用題分析潛力、解題潛力都很差;同時,計算潛力、背誦潛力都要比他人低。

3、困之頑固。學困生是補了舊知識,落了新知識,補了新知識,舊的又忘了。新新舊舊,步步薄弱,一旦脫節,就會全部潰散。

那麼,學困生“困”的最本質原因是什麼呢可歸為兩方面原因:

1、理解語句、題意的潛力十分差。

學困生對於文字類題目十分打怵,首要問題是讀不懂什麼意思,然後才是題的思考方法。所以老師們對學困生補習的第一步就是一字一句、有重點、有突出的先給學生讀題,然後再對題意作進一步的“翻譯”解釋,最後才是思路上的匯入。

所以,“翻譯”題,明白題意,是學困生的首要障礙。

這就是為什麼,老師給學困生講題,學困生當場就明白,但,一旦脫離了老師的“翻譯”,把有關的“白菜”題換成“蘿蔔”題,學困生就會困陷於“讀不懂”的狀態中,又迷糊了。

2、沒有獨立的、成熟的、自我的思維分析體系。

應當說,經過老師的點撥和幫忙,幾年學習下來,每個學生的思維中都會逐步構成比較獨立的、適合自己的問題思考模式,這種模式日積月累,便會構建成具備學生個人特徵的思考體系。這種思考體系猶如一個“無形”的加工廠,一旦建立,學生就會依照它的“執行”規則進行有序地思考和問題解決。而且,越是到高年級,這種體系就越成熟化、完善化、自我化。思維體系構建的質量決定了學生不同水平的發展,決定了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的分化。

因此,學困生“困”的第二個原因就是他們沒有自己獨立、成熟的問題思考體系。由於體系沒有建立,所以,他們務必依靠於他人的幫忙,“翻譯”且“解釋”問題本身和問題的深層次含義。日子久了,他們的思考體系依舊是支離破碎,不成一統。

例如,對於應用題教學。一般狀況下,學生用1~2遍的'默讀即可明曉題意,並且能迅速捕捉到題中所反映出的主要知識區域及明顯的數量關係。但學困生則至少需要2~4遍、一字一字的閱讀方可明白題意。從這個階段看,學困生就會落下一大截。在接下來的分析解決中,大部分學生會利用自己已有的認知結構及自己特色的思考方式來接答題。所以,不同的思維體系決定了不同方法的解。學困生則較為困難,他們“碎片”式的思維體系只能助他們解出一步或兩步來,也決定了學困生很難列出綜合算式來。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認為,學生語言的學習是理性分析潛力完善與提高的重中之重。

1、從長遠的角度來講,從低年級就要加強每個學生的語言文字水平、理解水平。

2、從近期的角度來講,解鈴還需繫鈴人。數學教學中,尤其是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注意減少教師的“指導”作用。具體為,老師少讀題、少釋題,讓學生自己去想。

3、增加學生說題潛力的訓練和強度。即學生看過題之後,能大體說出題意。透過說題,能夠鍛鍊學生的概括潛力和抓重點的習慣,低年級起,能夠每一天讓學生練習用數學語言說一句話。這樣日積月累,就會逐漸構建起學生自己分析問題的思維體系。

有一句話講得好“恨鐵不成鋼”。既然每一個學生都不可能轉成鋼,那我們能夠進我們的最大努力,讓學困生轉成一塊好鐵。

教育教學隨筆8

今晚我校利用晚自習時間,給學生播放了由中央一套播出的開學第一課。開學第一課主要講述了《孝》《愛》《禮》這三個主題。

這樣的主題很抽象,但是我們學生看完之後,都深受啟發,認識到了孝、愛和禮是什麼,怎麼做的問題。

教育就是要影響人,用優秀的文化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達到教育人,塑造人的目的。

《開學第一課》是怎麼做到讓每個人印象深刻,深受啟發的呢?對我們教育教學有哪些啟示?

通關觀察發現,節目用了多種樣式姥姥的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比如運用動畫《大頭兒子小頭爸爸》講解《愛》《孝》《禮》的內涵,接著再翻閱《說文解字》進行一番解讀,加深學生對三個主題的理解;然後又請明星現身說法,利用明星對學生的感召力,運用明星的榜樣示範,具體地告訴學生應該怎麼踐行《孝》《愛》《禮》,讓學生不僅在理論上明白孝禮愛的含義和作用,更告訴學生在現實中應該怎麼做。起到了學以會用的`目的。還有一點就是沒講完一個主題,在進行下一講的時候,中間都會傳出一個文藝節目,達到娛樂身心,放鬆休息的目的。這叫勞逸結合。這也許就是學生印象深刻的原因吧。

通過上述分析,筆者以為《開學第一課》對我們教師的教育教學有三點啟示:第一,在以後的教學中要用多種形式,多種手段,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原理。可以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可以通過放動畫的形式,可以通過同學現身說法的形式,可以通過知識場景模擬表演的形式,還可以多種方式綜合運用。總之要豐富課堂教學手段,避免課堂教學方式單一化。第二,要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大頭爸爸教兒子學習的方法之一就是把剛剛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這樣學生理解了知識是什麼的同時,也知道如何運用知識。學生從知識而運用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的同時也提升了能力和智慧。第三,適當引進“客串教師”的形式。王小丫本來是央視主持人,可是在《開學第一課》節目中客串了一把班主任。我們學校教學中也可以通過邀請學生家長,或者校外教師,或者不帶本班課程的其他本年級的老師客串一把。我相信,會收到很好的效果。至少可以減少學生的審美疲勞。

教育教學隨筆9

“生活即教育”這句話在我們的生活中反覆出現。我們都知道這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

教育即生活,生活離開了教育,便不成為生活;教育離開了生活,也不成為教育。固然已有許多事實已強烈地證明需要家庭生活教育、學校生活教育、社會生活教育。教育既然影響國家社會之前途,那麼家庭生活教育在未來教育的發展與改革上,應該是全面的基本教育。

說起家庭生活教育,我們都知道它對於孩子的發展影響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經常會說,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時刻影響著孩子。俗話說的`好,“多高的牆,多深的基。”否則,根基不牢,地動山搖。因此,在生活中孩子好習慣的培養,應先從家庭教育入手。從事建築是如此,做人更是如此。兒時養成的良好習慣對人的一生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所以,中國俗語中有“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之說。其含義就是從兒時的習慣如何可以推測未來。

記得幾天前,我在電視裡看到幾位專家就以家庭生活教育對孩子的影響為題展開討論。在現實社會中,為人父母的家長們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優秀的,最能幹的。而當孩子沒有達到自己所期望的表現時,作為父母就會大大指著,“你怎麼連這點也做不好?你怎麼只考這點分數?人不大,脾氣倒不小等等。”這似乎都是讓父母頭疼的現象。這是怎麼啦?試想,自己有時也是如此。

其實父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我們父母往往只從孩子身上找原因,素不知孩子今天的行為表現,緣於什麼?

冷靜之餘,作為父母的我們想想平時的自己,是否從孩子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性格、行為表現都是後天形成的……。

教育教學隨筆10

一、掃描觀察法

這種方法是指觀察者在相等的時間段裡對觀察物件依次輪流進行觀察。此法比較適合於粗線條地瞭解全班兒童的遊戲情況,如可以掌握遊戲開展了哪些主題,學前兒童選擇了哪些主題,扮演了什麼角色等一般行為特點。掃描觀察法一般在遊戲開始和結束的時候運用較多。

二、定點觀察法

觀察者固定在遊戲中的某一區域定點進行觀察,適合於瞭解某主題或區域幼兒的遊戲情況,瞭解學前兒童的現有經驗以及他們的興趣點、學前兒童之間交往、遊戲情結的發展等動態資訊,並且讓教師較為系統地瞭解某一件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避免指導的.盲目性。定點觀察法一般多在遊戲過程中使用。

三、追蹤觀察法

觀察者根據需要確定1~2個學前兒童作為觀察物件,觀察他們在遊戲活動中的各種情況,固定人而不固定地點。適合於觀察瞭解個別學前兒童在遊戲中的發展水平。教師可以自始自終地觀察,也可以就某意識時段或某一情節進行觀察。

四、觀察的記錄

教師在對學前兒童遊戲活動進行觀察的同時,還要注意利用多種手段加以記錄,以作為珍貴的資料加以儲存,為指導遊戲服務。

在遊戲的觀察記錄中,有表格記錄、實況記錄、圖示記錄、影像記錄等方法方式。使用較多的是表格記錄。這種記錄方法簡便易行,直觀明瞭,除了設計表格記錄之外,也可以用文字記錄,有條件的學前教育機構,還可以充分利用攝像機、照相機、錄音機等現代化教育裝置,來進行觀察記錄,以保證記錄的全面性、立體性、長久性和有效性。

教育教學隨筆11

雨兒從第一學期來上幼兒園,就讓我們印象很深刻。她不會像其他幼兒那般的哭鬧,媽媽和奶奶一早把她送到幼兒園,只是交代了幾句話便離開了,雨兒只是安靜的坐在小桌子旁邊玩著積木,在其他孩子哭的“撕心裂肺”的時候,她偶爾還會安慰幾句,但是更多的是有著與年齡不符的“沉默代替悲傷”。所以在我心中不知不覺的對她很有好感。

現在,都第二個學期快過去了。她依舊在各方面都會表現的比較突出。平常也表現出不苟言笑的感覺,有時候表揚了她,她會露個笑臉。記得在六一演出的排練中,她一直不怎麼認真的去領舞,但是那次我們對她說,如果做不好就要換一個小朋友,不知怎麼,那天以後,她很執著的去做到最好,讓我們也大吃一驚。

她也會因為我們她說的一句,回家好好的練習拍皮球哦。下次老師要看到雨兒拍的很棒,結果,最近看她拍皮球的水平都達到小班的水平了,嫻熟的動作和自信的表情,她很很淡定的拍一百多個呢。所以她讓我們覺得是個執著的孩子。

當然,她一直表現出最好的一面。她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喜歡拖拉,慢吞吞。特別在我們吃點心吃飯的時候,她總是慢慢的動作,即使對她說稍快一點,她的表現就像沒有聽到過什麼一樣。一個託班孩子能這樣淡定和執著,讓我們真的很意外。

反思:像雨兒這樣的孩子,在我們班不多,但也會有那麼幾個存在。她什麼似乎都希望能夠做到最好,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表揚,但是往往她表現出來的,讓我們覺得不符合她現在的年齡。她臉上和行為上總表現出一種老成的感覺。

我們有時也在反思,這會不會和家裡的教育有關係呢?她奶奶一直希望她能在各個方面都得到表揚,我們跟奶奶反應她不足之處的時候,她在家就會被奶奶嚴厲的'教育一番。或許是為了孩子好,可是,有時候在一味的追求成績的同時,沒有注意到孩子心裡的想法。長時間這樣的教育,會在孩子心中形成一種習慣和陰影吧。

有好勝心很好,但是,在這天真爛漫的時光裡。我更希望孩子們能過的快樂點。不要那麼多壓力,不要那麼多約束。在能跟上班級水平的情況下,能更加的放鬆,不要過早的成熟,保持著快樂和童真。

教育教學隨筆12

圖書不哭

剛開學的時候,我們在圖書架上放上許多圖書,孩子們似乎也挺喜歡看的,下午點心吃完後總能看到很多孩子到那邊看書。

但是過了不久我發現,每次把書放回去時,很多孩子沒有正確的把書放到原先的地方,圖書角那裡往往是一片狼籍,雖然每次都提醒了,但效果不是很好。我想是不是裡面的書投放的太多了,反而顯得亂,於是我就重新整理了一下圖書架,選了一些更適合小班孩子閱讀的圖書,總共放書48,這樣書架也看上去整潔多了。我又在書上和櫃子上貼了標籤,利於小朋友進行擺放。

我發現從那次後,孩子們看完書都能放回書架了,心裡一陣欣喜。但是過了不多久,我就發現了一本書的封面被撕壞了,本來我想趕快把它補補好,轉念一想,就應藉機對孩子進行一次教育,我又趕緊召集孩子們圍坐一齊進行談話,我說”你們看呀,老師手上的這本書在哭呢,為什麼?”孩子們都說書壞了,“是呀,書受傷了,怎樣辦呀?”沉默了一會,有個孩子就說補一補呀,這時我就教育孩子們看書時要愛護圖書,不能撕,不然書也會哭的,孩子們口裡喊著“好!”接下來幾天我觀察著,發現圖書沒有撕壞的`狀況,我想狀況有所好轉了。這一次針對孩子們把書放回書架時沒有疊放整齊的狀況做了談話,並示範怎樣把書放回書架,每一層的書分四格,看完的書要把封面朝上分別放到四格中。透過擬人的形象和語言,期望孩子們能夠更好明白愛書的道理,讓我們班的書不要再“哭泣”了!

教育教學隨筆13

時間過得真快,屈指算來,自己走上教師這個工作崗位已經整整10個年頭,做班主任也整整10個年頭。10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10年,經歷了從缺乏經驗的“小”老師,慢慢的成長為一位“老”教師的成長曆程。可是面對繁瑣的班主任工作,有時也會顧此失彼,有時候真是氣不得,惱不得,對他們發火、訓斥、指責……都於事無補,更何況短時間的效果過後學生又會變得我行我素。當班主任的10年,其中既有苦澀也有甜蜜;既有失意也有成就。

以前面對那些不聽話和淘氣的學生,我用的方法便是“河東獅吼”。一段時間內這種方法還是有效的,因為孩子還小,他們也知道只要大人大聲地說話一定是生氣了,可時間長了,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這種辦法似乎就不那麼管用,效果也不明顯了。後來有同事告訴我,“你總這麼和他們喊,孩子們的耳朵一直處於高音狀態,以後如果孩子們鬧得越歡,你的音量就要降得越低,這樣沒準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聽了同事的話,我決定嘗試一下。

還記得畢業班發生的一件事,那天我就用這個新辦法把學生們“治”了一把,那天班裡的幾個淘氣包又“鬧事”,我很生氣,回到教室後,我一邊儘量壓制自己的火氣,一邊壓低聲音教訓他們。這一招果然見效,那幾個淘氣包似乎因為聽不見我在說什麼,他們收斂了許多,也是儘量不出聲。又學到一個新招,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的心情特高興。下課後,我回到辦公室便迫不及待地備明天的課。突然一個用草紙包著的長方體映入了我的'眼簾,又不是教師節,會是“什麼東西?”我自語道。不管是什麼,拆開看看,總不可能是炸彈吧!懷著好奇的心情,我拆開了紙包,原來是一盒金嗓子喉寶。誰送的?我的心中畫了一個大問號。就在這時,手機響了一聲,開啟一看,是一條簡訊:“老師您看到我放在您桌子上的金嗓子喉寶了嗎?咱班人多,不聽話的也多,你的嗓子一定受不了吧,今天聽你嗓子有點沙啞了,所以給你買的。

教育教學隨筆14

國中地理科學的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它的目的並要培養地理學家、培養地理人材,國中地理教學的目的是所有中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培養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對地理科學的興趣,為一今後要從事地理事業的人打下最的基礎。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一直以培養對地理學科的興趣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課堂設計、每活動安排以學生為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素質為中心的

老師,教材是要的,,教材老師來說只是承載知識的工具,而教學的依賴。一名教師,要所教年級的'教材,還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要知道在整個國中階段,地理課程都需要學生些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培養和等等。在我的教學中,通常我把教材中的知識的安排糅合成專題,然後再學生的學情安排教學進度。並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的活動,例如課堂小遊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學生在鬆的學習中知識。

地理學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生命和生命活動規律的學科,很強的實踐性和嚴謹的科學性。地理學以技術應用、知識創新快的特點,的應用性和的創新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發展的,每一位地理老師應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靈活多變的思維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應牢牢把握"求實、求活、求新"的教學三原則,新的教學成果。

在教學中,要搞清地理要領的過程,講清地理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需要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對抽象地理要領的理解。對地理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學生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要講清地理規律的適用條件和範圍及地理規律中各地理量之間的關係,必要時對其的概念規律要區別,消除學生對地理概念規律的模糊感。在習題講析中,要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的學習習慣。

教育教學隨筆15

美國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指出:“如果你能引導孩子迷上讀書,那麼你所影響的不僅是孩子的未來,而且直接影響整個下一代孩子的未來。”讀書不僅可以使人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還可以使人明理,為人生導航。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引導幼兒愛上閱讀,我們責無旁貸,而繪本是被全世界公認為是最適合孩子閱讀的圖書,那麼如何讓幼兒接受繪本並且愛上繪本?如何在幼兒園區角遊戲活動中,利用優秀的幼兒繪本讀物,讓幼兒快樂閱讀呢?根據幼兒園的課題研究,開展了《幼兒園大班繪本閱讀研究》的課題研究,嘗試將繪本內容融入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中,讓幼兒對繪本有進一步的瞭解,讓幼兒的遊戲活動更加豐富多彩,從而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分享是幼兒將自己的所有物或所支配的物品或者事件,歡樂、幸福、好處,機會等與別人一同使用,體驗的.行為,如圖書、玩具、食品,一件好玩的事等。在工作中我們教師也始終將分享作為幼兒品德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去對幼兒進行培養教育。

案例:在園內繪本教學活動中,我選擇了繪本故事教學《快樂的森林舞會》。通過欣賞、理解了繪本故事,幼兒懂得了要與小夥伴分享、友好相處。活動結束第二天,班中的劉心怡小朋友就帶來了好多糖果,開心地對我說:“劉老師,我把糖果和小朋友分享。”接下來的幾天,班中的一些孩子都陸續帶自己喜歡的物品和夥伴分享。看著孩子們開心的樣子,我開心著自己的繪本故事教學給與孩子的道理啟示。可是在今天的分享活動中,卻令我深思:苗子童開心地將自己帶來的零食一個一個地小夥伴分享著,當他走過馮夢嬌小朋友身邊時,卻沒有將零食分給她。我悄悄地問他:“你怎麼不和馮夢嬌分享呀?”苗子童一本正經地說:“她今天表現不好,老是欺負小朋友,我不想和她分享。”看著苗子童一副不開心、甚至難過的表情,我沉思了……

反思:對於幼兒來說,分享是在日常生活和活動中不經意間流露或者發生與同伴交往的一種形式。孩子的分享有著“自發分享、誘發分享、被動分享”。他們的分享緣由是什麼?分享過程開心嗎?分享結果滿意嗎?幼兒能否真正理解分享的道理呢?這值得作為老師的我們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