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團用什麼草做的 自制青團的做法步驟

青團大家應該都很熟悉,青團是很多人喜歡吃的一種傳統小吃,上海人最愛吃青團,香糯糯的青團也深受人們的歡迎與喜愛,自制青團的做法也很簡單。

青團用什麼草做的

青團用的野菜一般有三種,泥胡菜、艾蒿、鼠麴草。泥胡菜氽後色做碧綠,以前常用,現在用的已不多見。傳統的青團用清明前後才有的艾草汁著色,然而如今青團的銷售期較之前早了許多,為了保持它原有的質感以及口感,現在大多數的青團都由麥青汁代替了。當然,青團的綠色還可以用青菜、菠菜、馬蘭頭等綠色植物的汁液都可以作為原料。

青團的做法是先將嫩艾、小棘姆草等放入大鍋,加入石灰蒸爛,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綠色的面胚,摘成每個大約重75克的麵糰,搓成長條,逐個按扁,包入豆沙餡等餡料,捏攏收口,搓成圓球,即成青團生坯。籠內鋪上溼布,放入青團生坯,上鍋蒸約15分鐘至熟,再在青團上塗些芝麻油即成。麥青加少量水,放入攪拌機,打成青汁。將麥青汁(或艾草、漿麥草、馬蘭頭等綠色食用植物)加少量鹽,入鍋中煮沸,去除澀味。把青汁趁熱混入糯米粉後揉成麵糰。將粉團和豆沙分成數量相等的小劑子。將豆沙包入粉團中,搓圓,放入刷油或者墊粽葉的蒸屜中,蒸20分鐘左右。

青團用什麼草做的 自制青團的做法步驟

自制青團的做法步驟

用料:糯米粉100克 綿白糖(可選)20克 溫水(糯米粉用)50克、澄粉(小麥澱粉 生粉)30克 開水(澄粉用)40克 菠菜(葉)50克、熟豬油/食用油10克 紅豆沙120克,所有材料分別稱重;

菠菜取菜葉洗淨,水燒開加入一點點鹽,放入菠菜汆燙變色撈出,放入冷開水中過涼,用料理機打成細泥(越細越好),用細篩濾掉汁水,菠菜泥留用;糯米粉加入綿白糖(若豆沙味甜的話可不加)及溫水攪成半溼狀,澄粉衝入開水攪成透明狀;再將糯米粉與澄粉混合,乘熱加入熟豬油揉捏均勻;沒有豬油的話,可分次加入食用油;放入容器裡,儘量攤薄一點容易熟,冷水上鍋蒸10~15分鐘左右;可用筷子撥開察看,若內部粉團還是白色的,就再多蒸一會兒;熟透的糯米糰呈透明色,熱的時候黏度較高;

將過濾出來的菠菜泥加入剛出鍋的糯米糰中,使勁攪拌使糯米糰上色;再次重申,這裡要用的是菠菜泥而不是菠菜汁!有廚友覺得太乾,可以適當加一點菠菜汁...待糯米糰溫熱後,戴上一次性手套,抹上一點食用油,反覆揉捏成均勻的青綠色糕團;只要耐心揉捏,效果一定會很均勻的;手套抹油、麵糰抹油,都可以有效減輕黏度,還可以延長成品柔軟的天數...將做好的青團坯等分成若干份(每份30克左右),包入事先準備好的紅豆沙(每份20克左右);有廚友問量可以做幾個,這完全可以自己決定,大小不同個數自然不同;你可以將整團面均分成你想要的個頭;

只要青團坯製作成功,操作過程戴手套、抹油,且等糕團冷卻,包起來非常順利,完全不會粘手;包好的青團表面刷上食用油(可以有效緩解變硬),用裁剪好的保鮮膜包裹起來,既方便,又衛生,隔2~3天吃都很柔軟。如果青團變硬了,那是糯米的特性所致,只要將蒸鍋水燒開熄火,放入青團燜10分鐘回軟即可...

小貼士:青團,是清明節氣流行於江浙滬等地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最傳統的是用艾草汁揉入糯米粉,包上豆沙餡兒做成的碧綠糰子。因為艾草不容易找,也不太喜歡那個氣味,於是就用綠葉蔬菜來代替。菠菜,在我看來是最合適的青汁材料,色澤翠綠且無特殊氣味,攪碎成泥後質感細膩,與各種食材都很相融。採用先蒸後包的方法,將菠菜泥揉入蒸熟的糯米粉團中,於是便有了青翠誘人的色澤;之前也試過將菠菜汁揉入生粉團再入鍋蒸,顏色就如煮過頭的綠葉菜不再翠綠;兩種方法可隨意;糯米粉中新增澄粉,可以中和黏度,增加透明質感,使青團看上去有光澤,吃口更有嚼勁;紅豆沙不要炒制過幹,溼溼的如半流質狀,咬在嘴裡能與糯米糰融在一起,感覺才不膩。

青團用什麼草做的 自制青團的做法步驟 第2張

吃青團會胖嗎

什麼食物都不宜多吃,適量吃一些是可以的。青團,是用艾蒿汁和糯米,在竹籠中蒸出來的一種食物,約小孩兒拳頭那麼大,也有在裡面包豆沙餡的做法等。一般是在清明節前一天吃。100克的青團就有220大卡的熱量,是白米飯的兩倍,最好一天只吃一個。

青團用什麼草做的 自制青團的做法步驟 第3張

青團一天吃幾個最好

100克的青團就有220大卡的熱量,是白米飯的兩倍,最好一天只吃一個。

青團的保質期大約只有三至四天,因為青團的水分含量極高,並且又經過長時間的加溼,因此保質期比較短。如果青團的外皮變硬了的話,只要微波爐裡中火加熱即可,時間不宜過長,1分鐘足矣。如果時間太長,不僅僅會很燙,難以入口,青團還容易軟掉,沒有了原先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