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35歲已太大60歲還是低齡 35歲為什麼工作就不好找了

現在一直流傳一種說法那就是35歲工作覺得年齡大,但是60歲退休卻覺得年齡小這諷刺感就直接拉滿了,為什麼現在都說到了35歲工作就不好找了呢?

媒體:35歲已太大60歲還是低齡

近日兩個名詞“低齡老年人”和“銀髮紅利”,引起了社會激烈爭論。在“銀髮浪潮”來襲的當下,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是中國必須攻克的課題。

“低齡老年”“銀髮紅利”,這兩個乍一看十足矛盾的片語,對於絕大多數不研究人口學等相關學科的人而言,顯得有些古怪。對於正處於嚴重年齡焦慮當中的人來說,更是顯得十分刺眼。

【1】

“低齡老年人”確實不是一個生造的詞彙。

人口學中,年齡在60到69歲的人,被認定為低齡老年人口。然而,這個詞彙往往給人一種感受,彷彿要置老年人於一種趕鴨子上架的窘迫,又好像有人拿著大喇叭在催:才60歲,你還年輕,還可以創造價值,該繼續幹活了!

在就業市場上,35歲已經“太大了”,60歲又還是“紅利期”,荒誕感這不就來了?

確實,以當下人們的平均壽命和健康水平來看,60歲並不是一個孱弱的年紀,當然可以繼續發光發熱,當然可以理直氣壯地擔當“紅利”的名號。但反過來說,人們並不是為了成為經濟學家口中的“紅利”而勞作奔波,人們為的是生活,甚至為的是事業和理想。

客觀理性剖析“低齡老年人”這個詞,可以說,這並不是鼓催一批尚有餘力的人繼續工作,而是讓老年人活出自己的精彩。討論的方向,原本應該是如何給老年人更多的機會、更大的空間、更方便的途徑,讓他們看到更多希望,點燃他們的生活熱情,讓他們在這個社會有更多的“存在感”“主場感”,有更多發光的舞臺,在社會活動中找到自身意義,而不是被嫌棄、排斥乃至遺忘……更不是去討論甚至去強調“他們還能創造多大的紅利”。

【2】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這“積極”兩個字異常關鍵。

這意味著,人口老齡化不是一個被動應付的麻煩,而是國家現代化必然面對的課題。以此觀之,老年人不是社會的負擔,應被視為社會的財富;老年人也不是社會的拖累,而是可以活得精彩,能夠繼續實現人生價值的。

那麼,所謂“銀髮紅利”,首先是為老年人創造紅利。黨代會報告還強調,“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報告通篇充滿著對老年人的關愛,而貫穿其中的價值是非常清晰的,就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人是自己的目的,而不是別人的“紅利”。

在高質量發展的時代,中國已經告別“人口紅利”許久。“人口紅利”基於龐大的人口基數,以及由此帶來的勞動力充分供應。但在高質量發展時代,那種經濟發展方式根深蒂固的“路徑依賴”,必須從思維深處破除了。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創新作為第一動力,歸根結底是促進社會的活力,促進人的活力,而絕非深入挖掘老年人的“勞動潛能”。

我們不知道,白髮人還能創造多大的“紅利”,但我們知道,如果真的想要他們創造更多紅利,首先不要把他們當成“紅利”,而是該當成社會盡力支援、關心的物件。

無需媒體催促,許多老年人本身就有自立自強的想法。一篇報道顯示,有62.1%的60-65歲低齡老人想再就業。這篇報道題為《超六成低齡老人有就業意願,會與年輕人“搶飯碗”嗎?》,但人們顯然更想問:超六成低齡老人有就業意願,可是他們就得了業嗎?

【3】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便需要我們有著積極的“老齡觀”。

比如,為什麼說“低齡老年人”是這個社會的財富?其實,他們是在這浮躁的社會裡注入的一份沉澱。

一個社會需要急速的現代化,而內心裡卻一定要守住我們的傳統。老年人便是我們社會活著的傳統。

在網際網路世界,方方面面的技術在迭代升級,年輕人需要尋找高效成長之路,以至於許多行業不再比拼豐富的人生閱歷和經驗智慧。傳統技藝無人繼承,傳統絕學得不到保護,許許多多憑著在歲月之中沉澱,在人厚重生命中展示底蘊的東西,隨著現代工業文明、資訊文明而被遺忘了。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就要看到所謂“老齡化”,某種程度上也是被時代的“碎片化”“浮躁化”“淺顯化”給“逼”出來的。

傳統中國,人們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年人才是經驗和智慧的象徵。今天呢,快速的現代工業化社會的進步和技術的發展,本應該為人類的自由和幸福帶來更多的可能性,卻往往使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變得單向度化,人們的關注點被限制在了技術、消費和娛樂等方面,失去了對自由和真實的追求,而很多東西也不再追求歲月沉澱,人的生理與精力越來越難以跟上社會的節奏,人的社會壽命因此急劇縮減。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就絕對不是去深挖老年人的勞動潛能,榨乾老年人的“紅利”,而是為老年人創造更多的服務和條件,去激發他們的生命沉澱,讓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還有可能走上社會舞臺中央,獲得鮮花和掌聲,活得體面、有尊嚴,活出精彩的人生,被年輕人尊崇和追捧。

【4】

反觀現實,職場中連“35歲以上”的人都快容不下了,又怎麼容得下“低齡老年人”?

他們中還有很多人,忍氣吞聲得到了一份別人挑剩下的工作,髒的累的收入少的,還是沒有勞動保障的。

就在上週,一個60歲的某通快遞分揀工,在凌晨三點五十分左右,因心臟驟停猝死在崗位上。當地人社局表示,60週歲本身不屬於勞動者範疇,如果沒繳納工傷保險,就不能認定為工傷。

如果低齡老年人需要工作來賺取麵包和尊嚴,那麼即便催促他們去工作,他們得到的工作也可能只是“四面透風”,帶來的煎熬甚至多於庇護。

如果低齡老年人連再就業甚至擇好業都談不上,又怎麼能指望他們在根本沒有得到多少勞動機會的情況下,指望他們創造更多價值呢?

這不是將來的低齡老年人所想要的未來。低齡老年人“老有所為”的未來,不應該是六十多歲了還在和年輕人搶體力活的未來,也不應該是比拼誰更能吃苦更能熬才能獲得工作的未來。

低齡老年人,或者說銀髮勞動者,本應該憑藉自己的閱歷、經驗和人生智慧,在行業建設中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社會舞臺上擁有自己的固定觀眾。

他們為何遠離了原本的行業,勞動力市場如何轉向由技術技能型人才主導……不談怎麼解決當下的矛盾,只談未來可能的美好,顯然有些急功近利了,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畫餅”。

要想真正解決問題,首先要解決眼前愈演愈烈的年齡焦慮,乃至背後深層的年齡歧視。在這一點上,近幾年部分省市公務員考試年齡上限放寬能起到一個非常好的示範效果。只有當人人不再為三十五歲“無可為”而焦慮之時,才有可能談人人不再為六十歲“無可為”而焦慮。

要想真正讓人人都走向“老有所為”的理想未來,首先要把人當成人而非紅利,當成目的而非手段。

媒體:35歲已太大60歲還是低齡 35歲為什麼工作就不好找了

35歲為什麼工作就不好找了

精力不足

20歲至34歲之間的人每週平均工作時間約為45小時,35歲以後會開始下降,員工的平均工作時間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不僅他們的精力低於年輕人,而且思維的固化也會影響企業的招聘需求。

缺乏激情

如果他們在工作中沒有突出的成就,周圍又是進入新崗位的年輕人。加班的背後是家庭、記憶退化和學習能力減弱。在不斷的重複性工作中也漸漸失去了工作的熱情,那肯定不是老闆願意看到的。

成本較高

年輕人學習迅速,大多數工作都可以迅速上手,而且極具創新意識,相對於35歲的人來說工資相對不會那麼高,雖然也有福利優渥的企業,但大多數企業還是比較看中利益的。

媒體:35歲已太大60歲還是低齡 35歲為什麼工作就不好找了 第2張

35歲工作到了瓶頸期怎麼突破

1、 找到優勢: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特別是自己過往的那些經歷之和會讓你與眾不同。找到自己的優勢才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否則即使混到管理層,幹不過年輕人一樣會被淘汰,要不斷思考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在哪裡?

2、 職業規劃:找到優勢,就可以以此為基礎,進一步結合個人的職業偏好,及早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想一想自己的性格是適合走 技術路線還是走管理路線,並相應尋找持續發展的學習和實踐路徑。

3、 終身學習:結合自己的職業規劃,要持續學習,未來持續變化的世界會需要更多複合型人才,技多不壓身。另外,人到中年後相對來說體力先開始走下坡路,因此選擇智力投資可以讓自己的優勢發揮更久一些。

4、 尋求跨界:為了讓自己能更具有競爭力,建議努力打破舒適圈尋求跨界發展可能。如果有機會盡量在公司內部不同部門進行一些輪崗,如果外部正好有能發揮你優勢的跨界跳槽機會,那麼也可以酌情考慮考慮。

5、 社會人脈: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不太可能一輩子只在一家公司工作,公司只是暫時的,但你始終是在這個社會中打拼。因此積累社會人脈非常重要,建議在職場中不要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做手頭事。有機會同行交流一下或者讀個MBA多認識些人都是不錯的。

6、 防患未然:人算不如天算,公司的未來可能是我們無法控制的,因此,有時我們不得不做最壞的打算。可以提前思考一下,萬一遇到政策、經濟等影響,要從公司畢業又因為年齡關係找不到新工作,自己有沒有能力、資本和人脈來轉換賽道進行創業,有了這些思考可能就會促使你進一步有相應的準備行動。

7、 家庭支援: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一旦家中後院起火那就真的是焦頭爛額了。因此,無論是父母贍養、孩子教育、還是家庭關係都要平衡好,才能從家庭獲取最大的支援和能量。

8、 學會:如果能通過投資讓自己的財富增值,那會讓自己心安不少。不過投資有風險,建議只拿出那些即使全部虧掉也不影響正常生活的錢來進行投資。

9、 重視健康:職業發展也是一場馬拉松,到最後還是要看耐力,因此工作壓力再大,也不要通宵達旦,要顧及自己的身體,否則健康沒了,什麼都沒了。

10、 時間管理:人的時間是有限的,年齡越大你會發現時間越不夠用。因此一定要善於進行時間管理,找到那些重要的聚焦點,不要讓精力四處分散,這樣才能把自己有限時間的價值最大化。

媒體:35歲已太大60歲還是低齡 35歲為什麼工作就不好找了 第3張

35歲可以學點什麼

1、汽車美容技術。汽車美容行業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好的,而且進入的門檻低。市場的逐步規範,讓消費者的消費意識日益增強,市場的龐大造就了汽車美容服務的需求度越來越高。學習汽車美容的難度並不大,就業的前景較為廣闊。

2、汽車維修。學習汽車維修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尤其是想成為行業中的專業人士。汽車的普及化,讓汽車維修行業的人才缺口越來越大,學好技術之後,就業的問題不大。

3、自媒體技術。做自媒體其實真的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只要有個手機,每天堅持學習視訊製作的相關技術,邊實踐邊學習,很有可能會積累到一定粉絲,然後就是變現。需要指出的是,很多學自媒體的花錢報相關收費課程,其實並沒有太大必要。

4、駕駛技術。沒有駕照的話儘快報考,基本上3個月左右就能拿到駕照,然後可以自己買一輛二手車,或者租車,最後就是註冊成為網約車的司機。

5、二手車評估技術。二手車市場是非常火爆的,失業後可以應聘相關的崗位先實習,慢慢去熟悉車輛評估方面的知識,然後積累相關的工作經驗。

35歲失業後可以學習的技術還是蠻多的,話說回來,只要用心加堅持,就一定能在相關工作崗位上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