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育隨筆(15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一定都接觸過隨筆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你見過的隨筆都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教育隨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教育隨筆(15篇)

關於教育隨筆1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肩負著培育“祖國花朵”的重任,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與時俱進。在幼兒教育中,自認為我是一直尊重幼兒的潛能,尊重幼兒的個性,能運用“尊重”這把鑰匙來開啟孩子心靈的金鎖。

今天發生的一件事情,讓我有了深刻的反思。下午,我班一個孩子在外面走廊裡發現了半個饅頭,看樣子是中午的,於是我在班級詢問,沒有人承認。此事讓人頭疼呀,然後讓孩子們圍圈站,我說:“如果你現在承認說明你是誠實的孩子,老師不會責怪你。”但是沒有任何反應,於是我便一個一個詢問,讓孩子們看著我的.眼睛回答,最後還是沒有查到。我怎麼也想不通,猜不到,覺得自己對他們已經很瞭解,看眼神可以分辨出來的,但是...於是我相信不是他們而是隔壁班,我拿著那個證據去了隔壁班,也沒有。很失落地回教室,這時在教室門口傅英豪靠在桌子旁擺弄衣物,我又隨口問道:“這是你丟的嗎?”他看著我小聲說:“不是。”我又問道:“真的?”然後我看到他留下了眼淚,承認了。我問他為什麼剛才不說,為什麼不主動承認錯誤,他哭著說:“我怕別人笑話我...”

瞬間我感覺自己錯了,不該去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他們已經長大了,更在乎自己在集體中的地位,於是我承諾不再提這件事,不會讓他成為大家的笑話。今天也給我上了一課,但願以後不會再出現了。

關於教育隨筆2

國內外教育均表明:真正的教育並不是強加於人的,而是以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為幼兒自我學習的動力,。而學習活動則把激發學習興趣,探索意識,培養學習能力為最高的學習目標,活動過程強調以實際的載體讓幼兒操作。對幼兒來講,數字是枯燥的符號,如何將枯燥的符號變成有趣的形象讓孩子樂意接受。我以洋泡泡為載體,做以下嘗 試。

我拿了一大堆長形的洋泡泡進教室,小朋友們嘰嘰喳喳的囔開了,“老師,這是發給我們的嗎?”、“老師我可以拿一個嗎?”、“老師這有點像小棒”,面對他們如此高漲的熱情,我暗自得意,這就是我要的效果。“彆著急,每個小朋友都有”,我把手中的小棒一個個發給他們,然後在黑板上醒目地寫下了“0、1、2、3、4、5、6、7、8、9”十個數字,“小朋友,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用這根棒變魔術,魔術的名字就叫作‘數字魔棒’”,我舉起魔棒問小朋友,這象什麼?

“孫悟空的金箍棒”、“火腿腸”、“竹杆”,小朋友們七嘴八舌的說了很多,“對!你們說得都很有道理,你們看還象什麼?”我指向黑板上的“1”,“哈哈,一個1”,“對,你們睜大眼睛看好,我要變魔術了”,說著,我把魔棒一折成“7”字形,看看現在變成什麼了?你們可以在黑板上找找,“老師老師,在這兒”,“對了這是7”,“老師,我也會了,你看我的是綠7”,倩倩邊說著邊拿著魔棒開始演示起來,一下子教室裡充滿了洋泡泡的聲音,接著我又把7變成了“3”、“0”,把“3”變成“8”,小朋友們可高興了,擺弄著自己手中的小魔棒,變著各種數字爭相請我去欣賞他們手中的成果……誠然,在孩子們的眼中數字是枯燥的.符號,而如何將枯燥的符號變成有趣的形象,讓孩子們樂意接受,這是相當重要的學習方法 ,對於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應充分發揮其自主性和能動性激起其探索的慾望,遠比掌握數的知識要重要的多,於其讓小朋友死記硬背,不如輕鬆有趣的讓孩子們通過操作將形象和數字聯絡起來,引導他們思考,發現並鼓勵他們的新想法,在創造性方法的運用中獲得知識。

關於教育隨筆3

這天早上,我在打掃衛生時,李明小兄弟姐妹的母親跑來對我說:“老師,你把李明領進來好嗎?”我驚奇地問:“李明在哪?他怎樣不進來?”母親著急地說:“他這天早上不願來幼兒園,此刻在幼兒園門口,就是不進來。”我放下手中的活跟著李明的母親來到幼兒園門口,只見李明在車上邊哭邊喊:“我不上幼兒園,我不上幼兒園!”我過去問他:“你為什麼哭?”他看了我一眼,更悲哀地哭了起來。

我好不容易、哄他來到活動室,讓他坐下,等他母親走後,我蹲下身子,撫摸著他的頭說:“李明,你能不能悄悄地告訴老師,你為什麼哭嗎?”他滿眼淚水地說:“老師,我想跳舞,你能不能跟舞蹈老師說一聲,讓我跳舞嗎?”我一聽,最後明白了,原來舞蹈老師在排節目時,嫌他動作不到位,昨日把他裁了下來。我說:“咱們不跟舞蹈老師練舞蹈了,老師看你走的模特步很棒,那你就參加咱們班的節目吧!”他說:“老師,我能行嗎?你會不會又不用我了?”我說:“不會的!”只見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趴在我的身上說:“老師你真好!”

從這件事上,咱們能夠看出孩子們的自尊心是多麼的強,那我期望各位老師在處理孩子們每件事情上,能多思考以下孩子們的感受!咱們幼兒園地處農村,幼兒的戶外活動場地很大,就在院子的.一角有一塊沙地,平日咱們都不太留意,但是最近課下活動時,我發現總有三三兩兩的幼兒蹲在沙地裡玩沙子,有的還在堆沙子,有的不只在地上畫什麼,直到上課鈴響,才戀戀不捨的離去。

這天戶外活動時,本來是安排滑滑梯,但是澤乾卻跑到我面前對我說:“老師咱們能不能玩沙子呀?”我想:何不借這次機會去看看他們到底在幹什麼呢!於是我領著孩子們來到沙地裡,這時他們象一群放飛的小鳥,“飛”到沙地裡忙了起來,一會兒工夫,子哲對我說:“老師你看我畫的村莊。”有的在畫樹和小鳥,畫得不好沒有關聯,用手一抹,重新開始,有的兩人一夥在堆小山,瞧孩子們那股認真勁兒,沒想到一塊小小的沙地,卻成了孩子們的樂園。

透過這件事,我改變了以前的看法:總以為玩沙髒幼兒不鍾愛。但是此刻我覺得孩子們在這塊沙地裡能夠充分發揮自我的想象力,玩兒得十分盡興。

關於教育隨筆4

做一個“懶”老師

每當遇到問題總是喜歡向老師告狀“老師,他搶了我的玩具;老師,他打我這裡了;……”,回頭想想,孩子們確實長大了不少,能力水平也有所提高,但還是有不少不會獨立解決問題、勇敢面對問題的小朋友。

對於這一現象,我也有一些見解和大家分享一下。

造成這一現象,與家庭教育有一定的關係。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不少家庭都存在著幾個大人圍繞一個孩子轉的現象。在許多家庭中,由於孩子父母的工作關係,孩子往往由爺爺、奶奶照顧。老人由於受舊觀念的束縛和影響,在育兒方面都會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易溺愛、放縱、“言聽計從”,特別是老人家生怕孩子碰傷了,難交待,怕孩子的父母會怪責,所以更限制和溺愛幼兒,使幼兒的依賴性比較強,性格比較內向、膽小。這對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很大的影響。

不妨試試做一個“懶”老師。這裡的“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懶”,應該是對教師目標的'把握、時機的選擇等方面的綜合素質的要求。教師應該給予幼兒幫助,但並不是當幼兒一要求馬上就給予。當幼兒跑來告狀時,教師應當首先判斷幼兒是不是真正需要幫助,是不是真的遇到了難題,不要讓孩子產生依賴。教師可以先引導幼兒“你試試自己解決!”“你和他商量一下該怎樣辦!”不是太嚴重的事,老師都不要插手,讓幼兒自己解決。無論解決後是怎樣,事後教師都要給予孩子教育和指導。如:幼兒一起玩時許多時候都會發生糾紛,“老師,她搶了我的玩具。”這時如果老師馬上幫孩子出頭就會讓她產生依賴。很多時候我會這樣說:“那你們兩個商量一下該怎樣玩這個玩具吧。”把問題扔還給幼兒。如果他們解決不了那兩個停下來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到收完玩具後再把他們叫到跟前瞭解事情的經過再教育一下。當你觀察後發現,孩子確實是遇到了問題,也不必急著幫他解決,而應該指導他通過自己的能力來解決,老師的提示策略指導可以多一些,問題還是應當留給幼兒。

通過教師的“懶”、鼓勵和教育,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般都會漸漸長進,告狀也會少,還可以從中學會包容。

關於教育隨筆5

海寧的故事

有一個女孩叫海寧,長著圓圓的娃娃臉,常常的睫毛,大大的眼睛,一笑兩個小酒窩,特別可愛,平常一聽見音樂渾身都能動起來,樂感特強,是他們班的舞蹈主力。

這孩子中午在幼兒園就餐,吃飯、站路隊、玩耍都特別好,唯一讓老師操心的是孩子的午休,小朋友睡前老師講故事,她也不聽,就是自己在鬧,一會兒下床拿鞋子扔到床底下,一會兒又把被子疊起來再伸開,一會又把小腳丫翹起來數數,一部分孩子睡著了,她不睡,大部分孩子睡著了,她還不睡,自己玩呀鬧呀,值班老師沒辦法,抱著她,哄著她,她終於睡著了,值班老師也鬆了一口氣,輕輕地把她放在床上,她睡得那個香甜啊,小臉紅撲撲的,小嘴嘟嘟著,有時睡夢中還咯咯笑起來,大概是做了什麼好夢。可是,起床時間到了,老師把她叫醒,讓她起床時,她可就耍起來賴來了,哭著鬧著不起,老師去抱她,不是用手抓,就是她用腳踹,說不定在踹的同時,一泡尿就全都撒到褲子裡面了,然後是老師打電話通知家長,家長匆忙來送衣服,老師又急忙給她換衣服......幾次三番,老師疲憊,家長也有意見了。漸漸地值班老師得出了經驗:把她叫醒後,不管她哭不哭,先把她往廁所裡面抱(我們的'活動室、洗手間是一體的),先把她撒尿,這樣就不至於把尿撒在褲子裡,等尿撒完了,孩子也就不哭,醒了。

如今的海寧啊,可懂事了,自己吃飯,自己睡覺,還能去幫助小朋友穿衣服,就像一個小大人。

關於教育隨筆6

消除孩子關小屋的恐懼

今天剛來幼兒園不久,郭子儀小朋友就被媽媽抱著走進幼兒園,抱在懷裡的郭子儀還在又哭又鬧,他的媽媽嘴裡不時說不聽話就讓老師關小屋。孩子聽了她的話哭鬧的更加厲害。

我趕緊走過去抱過孩子,詢問孩子哭鬧的原因。郭子儀的'媽媽生氣地對我說早上不吃飯,我說不吃飯就讓老師關小屋,他就開始又哭又鬧。我明白了孩子是怕自己在房子裡。為了消除孩子的害怕心理,我明確地告訴他老師會像媽媽一樣照顧小朋友,絕不會讓小朋友自己呆在一間房子裡。得到老師的承諾,郭子儀不再哭鬧,和其他小朋友去玩了。

關小屋這件事我還從別的家長中聽到,當時沒有在意,通過今天郭子儀哭鬧這件事情,使我明白必須要對孩子進行勇敢教育,讓他們坦然對待困難,勇敢面對很多事情。同時還要和家長達成共識,希望家長平時不要恐嚇孩子,要從小培養孩子活潑開朗勇敢的性格。

關於教育隨筆7

學生課業負擔重,國家教育部倡導減負。可這樣做完成不了教學任務。仔細觀察,其實並不是在校完不成任務,只是孩子們平時養成了拖拉的壞習慣。

在以往的教育中我們發現,學生比較弱的環節基本上是由於沒有做足夠的聯絡導致的,但是過多的聯絡又會是學生對作業和學習產生反感,喪失學習興趣,會適得其反。絕大多數的國小生都不喜歡做作業,最大的願望就是每天都沒有作業,更不要說主動的去做課外作業了。於是,召開班會經過全體集體商議,有了全新的課外作業制度——“由你決定”。即課外作業的量是由學生,而非老師決定的,這樣,當課外作業多的時候,學生是沒有怨言的。看到這裡,也許你會有些疑惑,那就讓我們再說得清楚點吧。課外作業是由學生決定,但不是他們的嘴巴決定,而是表現決定的。

“由你決定”制度的基本內容是:在完成回家作業後,每天一個有針對性的少量的課外作業,這個作業不要求學生非常快的完成,甚至可以比平常速度慢一點,但對質量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如果錯誤超過三個,那對不起,你還得再做一個練習,再超過三個錯誤,依然是這樣,直到錯誤在三個以內。最後,老師還會表揚每天課外作業全對,或者錯誤極少的同學。多次受到表揚的`學生會獲得老師的實物獎勵。

因此,在孩子們做課外作業的時候都非常認真,非常仔細,不東張西望,更不會私下講話,因為這會影響到自己作業的質量。同時在完成之後主動檢查,對有疑問的題目自己再三斟酌。這使得他們不僅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對知識的轉化和吸收,而且也培養了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以後的學習大下了堅實的基礎。

所以說,學生的學習不僅需要老師做好的引導,還需要好而嚴的制度來規範他們的行為和習慣。

關於教育隨筆8

這節美術活動主要讓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能夠大膽畫出自己喜歡的房子,課前幼兒觀察過各種漂亮的房子,這樣幼兒才能有足夠的想象力。這節活動,用了不同的方法,從孩子的作品來看,效果來看可能都是有一定的優缺點。

出示範畫讓幼兒欣賞,然後再通過幼兒把難畫的房子進行講解示範,在我的範畫中房子的七種不一樣的畫法,通過孩子的`作品,不難發現孩子的作品雖然是不一樣的,但是基本上都是與老師上面的有些類似,自己想象的不夠。

但是房子畫的非常美觀,讓幼兒進行欣賞後,然後沒有示範畫,直接讓孩子進行了自主創作,同樣通過孩子的作品,我們也不難發現問題,孩子的房子畫的都不一樣,但是沒有進行重點講解,所以可能孩子對房子畫法還有一些不瞭解。

但是老師讓孩子欣賞的幾幅孩子作品的確特別美,可能再多幾幅就更加完美了。通過孩子的作品與反應得到最好的回報,從而進一步的進行改進。

關於教育隨筆9

剛出生的寶寶還是個非常稚嫩的小生命體,可是在出生後的一年中,寶寶突飛猛進,迅速長成為會表達自己情感和需求、會獨立行走的小“能人”。及時把握孩子生長髮育的關鍵期,給予合適的環境刺激,使孩子長得聰明、長得健康,不僅不僅需要父母付出愛心和耐心,更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

爸爸媽媽應瞭解孩子生長髮育的規律,知道孩子到什麼時候該會什麼,學會通過生動活潑、切實可行的親子游戲開發寶寶的各種能力,密切親子關係,使寶寶身心健康發展。

早教:早期教育是通過豐富的環境刺激,包括視覺、聽覺、運動覺等,使嬰幼兒的大腦充分發育起來、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1、進行視覺聽覺刺激

新生兒有看和聽的能力。當新生兒覺醒時可以和他面對面地說話,當寶寶注視你的臉後,慢慢地移動你的頭,他會有目光追視。在新生兒耳邊(距離10釐米左右)輕輕地呼喚寶寶,他聽到你的聲音後會轉過頭(但必須用手托起寶寶的頭才能轉動)。還可以利用一些能發出柔和聲響的小塑料玩具或顏色鮮豔的小球等吸引嬰兒聽和看的興趣。在新生兒床頭上方掛上些能晃動的小氣球、小玩具,可經常更換,最好是紅顏色或黑白對比鮮明的玩具吸引小兒注意,並訓練小兒視線隨物體作上下、左右、圓圈、遠近、斜線等方向運動,來刺激視覺發育,發展眼球運動的靈活性及協調性。家長可在小兒周圍不同方向,用說話聲或玩具聲訓練小兒轉頭尋找聲源。母親的聲音是嬰兒最喜愛聽的聲音之一。媽媽用愉快、親切、溫柔的語調,面對面地和嬰兒說話,可吸引小兒注意成人說話的聲音、表情、口形等,誘發嬰兒良好、積極的情緒和發音的慾望。當然,不要突然使用過大的聲音,以免嬰兒受驚嚇。

2、觸覺訓練:

嬰兒面頰、口脣、眉弓、手指頭或腳趾頭等處對觸壓覺很敏感。可利用手或各種形狀、質地的物體進行觸覺練習。光滑的絲綢圍巾、粗糙的麻布、柔軟的羽毛、棉花、頭梳齒、粗細不同的'毛巾或海綿、幾何形狀的玩具均可讓小兒產生不同的觸覺感,有助於發展小兒的觸覺識別能力。

3、味、嗅、溫度等感知覺訓練:

利用日常生活,發展嬰兒各種感覺。如吃飯時,用筷子蘸萊汁給嬰兒嚐嚐,但一歲以前不能加鹽;吃蘋果時讓嬰兒聞聞蘋果香味;用奶瓶餵奶時,讓孩子用手感受一下奶瓶的溫度等等,均有助於嬰兒感知覺的發展。

4、語言能力訓練:

平時,無論餵奶或護理新生兒時,都要隨時隨地和嬰兒說話,使他既能看到你,又能聽到你的聲音。特別是嬰兒哭的時候,首先用言語安慰他,很多孩子會停止哭,但隨後要滿足他們的需要,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讓新生兒感受言語。自出生開始家長就要對嬰兒多說話,此時嬰兒雖不能說話卻能感知語言,要給嬰兒創造一個豐富的語言環境,利用各種機會及各種遊戲動作與嬰兒說話。

兩個月的寶寶在仰臥位時,用彩色的環、鈴和氣球等,在嬰兒面前搖動或觸動玩具,以引起他的興趣,可將玩具邊搖邊在水平或垂直方向移動,使嬰兒視覺隨玩具移動。也可給寶寶看色彩鮮豔的圖畫,一邊看,一邊說圖的名稱。隨著寶寶的漸漸長大,可以練習視線轉移。

3個月時,可用兩個玩具(或兩人)來逗引嬰兒,讓嬰兒先注視一個玩具(或人),然後拿出(出現)另一個玩具(或人),訓練嬰兒的視線從一個物體。

早期教育是結合日常生活進行的,餵奶時是教孩子的好時機。在餵奶前,你可以說“寶寶餓了吧!媽媽給你餵奶,讓我準備一下,好嗎?”在餵奶過程中,你可以撫摸一下寶寶的小手、小腿,將小手放在你的乳房上,或用他的手摸摸你的臉頰,給他哼些歌曲。當寶寶快要吃飽時,你可以更多地用眼神和他交流,和寶寶說話,如“你吃飽了嗎?再多吃點,快快長大,媽媽的奶好香啊”等等。寶寶天生最愛看人的面容,所以父母要經常用慈愛的目光俯視你的寶寶,寶寶開始對任何人的面容反應沒有區別,漸漸對撫養他的人的面容有偏愛,如看到媽媽的面容時注視時間長,兩個月左右開始會?出微笑。

嬰兒言語的發生和發展需要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沒有接觸過語言刺激的嬰兒,即使他的腦發育正常,也可能成為聾啞兒。所以,嬰兒雖然不會說話,我們也應把他當成一個懂事的大孩子,經常和他交談。

和嬰兒說話,聲調較高,速度較慢,短語間有較長的停頓,較多使用重複的話語表示親暱,因為較高頻率的聲音適合於嬰兒早期聽覺的適應範圍。語聲的重複,音節間的停頓和緩慢的速度有助於嬰兒去確認、分析和記憶。隨著嬰兒成長,可以逐漸過渡到用規範的語言,促進他們的聽力發展。

經常播放一些優美動聽的音樂或童曲,音量要適度,時間在30~60分鐘。注意避免噪音。

促進運動能力發展

運動能力發展遲滯對智力發展有不利的影響。因為神經—肌肉運動向腦提供的刺激作用是智力發展的源泉。

1、學抬頭,嬰兒主動運動發展是從抬頭和頭豎直開始的。現在主張生後頭3個月,白天應該採取俯臥位,雙手放在頭的兩側,當寶寶覺醒時,家長可用一些帶響的和色彩鮮豔的玩具在前逗引,激發寶寶抬頭。白天可以俯臥位睡眠,但是不能離開人。夜間,6個月以前的寶寶必須要仰臥位,保證安全。新生兒俯臥位時可以抬頭離開床面,兩三個月的寶寶,可以抬頭到45~90度,逐漸會用手前臂支撐起前胸,使頭和前胸一起抬起來;頭部穩定並自如地向兩側轉動,此時家長可用玩具在不同的地方逗引他去轉頭尋找。

每日吃奶後豎抱拍背,練習頭豎起。一般兩個月嬰兒頭豎直幾秒鐘至1~2分鐘。兩個月開始可將嬰兒背部貼住母親胸部抱,一手扶住寶寶胸部,一手托住寶寶的臀部,使嬰兒面部朝前,面前是廣闊的空間,有很多新奇的東西引起嬰兒的興趣,使他更加主動練習抬頭。如果他累了,可以把頭靠在媽媽的懷裡。

2、手足運動。兩個月前幼兒的手經常握拳,但有時張開。寶寶不認識自己的手,有時會凝視自己的小手。要讓嬰兒自由活動手和手指,不要用布或手套包起來。讓寶寶練習握玩具。當寶寶能張開手時,可以給他容易抓握的玩具玩。有時把玩具握在手裡,又很快掉下。通過握東西,促使手張開和進行觸控刺激。也可以在嬰兒手腕部繫上鈴鐺或紅色手帕、鮮豔的手鐲,來吸引小兒對手部的感知,幫助他感知手的存在、體驗手的動作。嬰兒在仰臥位時,將色彩鮮豔、有響聲、大小適當的玩具掛在小床上方,寶寶能夠抓到的地方,拍打玩具。抱坐時,將玩具放在寶寶胸前20釐米左右。搖動或弄響玩具,吸引寶寶注意力,使他企圖擊打、夠取、抓握、觸控玩具。這樣練習有助於寶寶提早伸手抓物。

關於教育隨筆10

中午午睡時,孩子們都躺下了,只有李法澄眼裡含著淚默默坐在床邊,我走過去問道:“寶貝,你怎麼了,不舒服嗎?”,她沒有說話,眼淚反而流的更多了。我摸摸她的頭,沒事啊。於是我有耐心的對她說道:“寶貝,是不是想媽媽了?在幼兒園,老師就是媽媽。讓我當你的媽媽,看著你睡覺,好嗎?”

李法澄抬頭看看我,用小小的聲音說道:“我想媽媽,睡覺的時候我都摟著媽媽的胳膊,我要媽媽……。”為李法澄擦乾眼淚,哄她躺下後,我在她耳邊說:“老師就是法澄的媽媽,你摟著我的胳膊睡好嗎?”看著李法澄摟著我的胳膊甜甜的睡去時,我感到了做老師的幸福……以後的'日子,每到午睡時,李法澄總是摟著我的胳膊緩緩睡去。一天,李法澄高興地跑到我跟前大聲說:“老師像媽媽,老師就是媽媽。”這是全班小朋友也都興奮了,媽媽,媽媽的叫個不停,聽到孩子們甜甜的叫聲,我的眼角泛出了淚花,心裡感到無比的欣慰。

作為一名教師,要對每一個孩子撒種愛心,用愛的行動讓他們重新點燃希望之火。當孩子拖著鼻涕走到我面前時,我會親手用紙巾將他擦拭乾淨;當孩子離開父母哇哇大哭時,我會像媽媽一樣抱起他,摸摸他們的頭,親親他們的小臉,讓他們感受到媽媽一樣的溫暖……

就這樣,用自己的行動走進孩子的童心世界行動,表達出對孩子的愛意,一個不經意的撫摸,一個鼓勵的眼神,使孩子感到老師在意他、喜歡他、信任他、關心他。

關於教育隨筆11

為了培養孩子們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他們的自我服務能力,進一步瞭解自己的事情自己,同時也是培養孩子們的責任感、自信心及處理問題的能力。在主題“小鬼顯身手”的背景下,今天下午,我們中六班舉行了 “穿衣服”比賽。體現比賽的公正性,我們要求孩子們統一穿著運動服,邀請各位家長的前來觀摩,採取抓鬮進行分組比賽。

比賽開始了,孩子們隨著“裁判”老師一聲令下誰也不甘示弱,都在努力用自己最快的速度完成比賽任務。但是由於個別幼兒脫衣服的時候比較慢,所以穿衣服的時候就太慢了。你看,有的小朋友身手敏捷,動作靈活迅速;有的則急於求勝,反而忙中出錯,衣服的拉鍊拉不上,急得團團轉;有的動作雖稚拙但很認真,不管老師和爸爸媽媽多著急地喊著“加油、加油”,他還是慢悠悠的'小心翼翼地穿起來,還有的更是不緊不慢地一邊看著同伴一邊穿著衣服,急得旁觀的爸爸和媽媽恨不得趕緊上去幫忙……呵呵,瞧著孩子那摸樣真是可愛呀!

比賽進行得緊張激烈,富有童趣,場上歡聲笑語不斷。一個小時一晃而過,活動在歡樂而熱烈的氣氛中結束了。有家長代表評委,評出了一等獎3名、二等獎5名、三等獎7名。看著孩子們天真、自豪的笑容,老師和家長們深感欣慰,希望可愛的孩子們如“天妃鳥”展翅越飛越高。

此次活動,不僅使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體驗到自我服務的快樂,提高了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激發了自我服務意識,懂得了自己的事自己做,增強了競爭意識,讓幼兒感受到了集體活動帶來的快樂!同時,經過這次的活動,也給了爸爸媽媽們許多的啟示:很多孩子在家裡,穿衣脫衣都是由爸爸媽媽代勞的,這次的活動,讓家長們看到,原來孩子們已經長大了,很多事情,他們已經可以自己獨立的去完成。多給孩子一些機會,多讓孩子自己去嘗試,這樣,他們才能更快,更好的成長!

關於教育隨筆12

1、當孩子不聽話時,他們的情緒往往很不穩定,這時我們先別急於訓斥,可以對孩子說:“來,讓我們一起安靜一下。”然後深吸一口氣,再慢慢地將氣吐出來,並示意孩子也這麼做。大家都平定一下情緒。這種動作孩子很容易學會,等大人與孩子的情緒都平和了,解決問題才會有效。我們要記住:發火時是不會有好的教育方法的。

2、有時行為上的問題是不需要大聲叫嚷或爭吵就可以解決的,我們可以把問題的環境轉變一下。比如:不讓孩子玩剪刀,我們可以把剪刀收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而不用大聲、反覆地講:“不準玩剪刀。”要知道孩子的好奇心是很強的,越不讓玩,越好奇,就越想去試一試,而我們反覆地講:“不準玩”,反而成了一種強化性提醒,更加引發了孩子的好奇心,其實我們只要把問題的環境轉變一下就可以了.

3、孩子也學會有責任感。責任感對於成人來說是應該具備的,而對於孩子來說,是應該培養的,它能使孩子進步,能使孩子產生自信心和自豪感。比如:孩子把玩具、圖書到處亂丟,不會收放到原處,這時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這是他自己的'事,應該對孩子說:“你應該把玩具收好,這是你的責任,因為是你在玩玩具,我相信你可以做好這件事,就像老師收書一樣快。”很多孩子樂意看到自己的進步,當聽到自己與大人相比較的評論時,他們會覺得很自豪。

4、在孩子的交往中,爭吵與衝突是無法避免的,孩子的心情、態度都會影響到他們之間的交往。當孩子之間發生衝突時,可以讓他們相互交換一下角色,互相體驗下,這樣做可以教導孩子哪些事要這樣做,哪些事不能這樣做。比如:兩個孩子在繪畫時發生衝突,一個孩子沒帶油畫棒,向另一個孩子借,而這個孩子又不願意借,因此發生了衝突,借油畫棒的孩子出手打了不借油畫棒的孩子,這時,我們讓兩個孩子交換角色,讓他們再進入到借油畫棒的情景中,結果兩個孩子的衝突解決了,相互認識到自己的不對,不需要我們講什麼道理,兩個孩子就相互諒解了對方。

5、頑皮和淘氣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們的專利,但如果孩子一味任性而為,那將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因此,當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時,不能總是溫和地講道理,特別是在處理攻擊性行為和危險性行為時,我們必須要讓孩子懂得這些行為所產生的不良後果,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是不能再做的。比如:在手工活動時,有的孩子用剪刀去戳其他孩子的脖子,他雖然是無心要傷害誰,可是這樣做也說明了他不明白這種行為的危險性,因此,我們這時除了給他講道理外,還必須讓他受一點懲戒,我們可以讓他抬著小椅子一個人到活動室邊坐一會兒。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明白他的確做了一件與平時撕書、丟玩具不同性質的錯事,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是不能再做的事情。孩子獨自一人時會感到很難受,這樣他才能體會到這種事情的嚴重性後果,從而幫助他樹立是非觀念,我們才能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6、以身作則,與孩子平等相交。孩子學習的一大特點是模仿,而家長和老師的言行舉止會成為孩子模仿的物件。這一說法,我相信對於家長來說也是一樣的。當我們教育孩子要面對錯誤,勇於承認錯誤時,我們自己應該以身作則,放下自己所謂的面子,與孩子平等相交,自己做錯了要主動向孩子說聲“對不起,是我錯了”。那麼當孩子放錯而面對錯誤時才會道歉,才會承認。

關於教育隨筆13

今天我和我班最有個性的一個小男生做了好朋友。上課時他一直不聽講,還總愛搗亂,影響其他學生聽課。所以,體育課時,我把他留下來,在教室裡我一邊做詞語課件,一邊試圖和他聊一聊。一開始,他老大不情願,看著我的眼神是充滿了戒備,小嘴抿得緊緊的,任我一個人在那自說自話。我反覆地問他:最不喜歡我什麼地方呀?他愣是不理會我。後來我又問最喜歡哪個老師呀?他還是不說,我就開始猜:是一年級教美術的楊老師?是教體育的付老師,還是教數學的劉老師?他仍舊不理會。我就說:不過我知道你最討厭的一定是盛老師了。這時,他迅速抬起頭,用奇怪的眼神看了一眼我,我隨口說了一句:你不會是最喜歡我吧?奇蹟誕生了!他撲哧一聲笑了:“你猜對了!”這下換我驚訝了。猶記得就在前一天,他還在課後踩髒了同學的課桌,我要他用抹布擦乾淨,他就是不擦,還挑釁地看著我,把抹布直接扔地上,氣得我是半天緩不過勁來。由於他上課愛搗亂,我倆好幾次大眼瞪小眼的對視過,說句心裡話,我還真有點怵他。這會聽到他蹦出這句話來,我心裡又不淡定了,一股熱流不經意地劃過心頭。

我停下手中的活,分別握住他的兩隻小手,柔情滿滿地看著他,問道:“哦,你為什麼最喜歡盛老師呀?”稚嫩的聲音答道:“我最喜歡你給我們講繪本故事了,好有趣!還有卡羅利的小貓,太好玩了!”我想起來了,前兩天學這篇課文時,他難得地聽得很認真,還積極發言呢!原來是個偏愛“有趣”的孩子!是呀,一般孩子不都是喜歡有趣好玩的東西嗎?我順勢引導他明白:學習不光是要學有趣的東西,還要學有用的東西,更不能因為自己覺得無趣可以不聽,就去影響其他需要聽講的同學,這樣我們班這列學習火車就跑不快了,也就看不到更多有趣的東西了。這會子的'小傢伙認真地看著我,再認真地點了點頭,總算是和我達成了共識。我再趁熱打鐵提出和他交好朋友的建議,他竟欣然同意了。我心裡雀躍了好一陣。

接下來的時間裡,我飛快地敲著鍵盤輸入拼音或把詞語貼上過來以完成詞語課件,他靜靜地守在我旁邊看我做事(我讓他下去操場上體育課,他竟又不想去了)。一會兒他對鍵盤上的大寫字母產生了興趣,興沖沖地拿來紙和筆把字母表的大小寫都寫了下來,說要拿回家好好看看。誰說愛搗蛋的孩子是不愛學習的?只是教育者還沒找到開啟他求知慾的密碼吧?我想:真誠的愛,也應當是教育的密碼,如果今天我只是氣急敗壞地大聲對著他教訓一通,還會出現現在這種和諧美好的場景嗎?今天接下來的我的課上,他都表現的很好,信守我倆的約定,不再去搗亂調皮了。我心裡也不禁欣慰:謝謝你,孩子!你教會了我一個最寶貴的教育密碼,那就是——愛!

關於教育隨筆14

《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明白、支援和主動參與,並用心支援、幫忙家長提高教育潛質。”為了讓各位家長能更多地瞭解幼兒園,能與幼兒園更好的互動,創造出家園共育的有利環境,常家幼兒園於10月9日上午召開了全體幼兒家長會。會上王園長與家長們在我園對幼兒的教育方式上和家長們進行了交流,發放了家長問卷調查表,真誠地期望在互堅信任、尊重、支援的基礎上實現家園共育,真正為孩子創造整體和諧的教育環境。

各班老師也做了精心準備,熱情接待每一位家長。會議結束前,各班班主任把班級的基本狀況作了簡要的說。其次詳細的說了本學期的教育教學、衛生保健、目前的`班級狀況等重點工作。最後,就家園如何配合更好的教育好孩子做了詳細的探討。

會後,家長們又參觀了幼兒園各個活動室,班主任分析了每一位幼兒的特點和領悟生活狀況,還重點說了本學期開設的課程、教學目標及一日生活安排,使家長更加了解孩子的幼兒園生活。同時也向家長提出了配合幼兒園工作的一些推薦和要求。

本次家長會不僅僅拉近了幼兒園與家庭之間的距離,促進了家園共育,還對幼兒園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開展起到了用心的促進作用。

關於教育隨筆15

讓小朋友自主閱讀,這是我們常見的一種模式。但是對於中班剛開始如何更好地推動這種方法,也確實值得我們來思考。以下就是我碰到的問題:一天又到了圖書閱讀時間,幼兒正在自主閱讀。突然,仔仔(一個幼兒的小名)急衝衝地跑過來說:“戴老師,拉拉搶我的書本。”當時的我馬上就過去看拉拉,只見他還笑眯眯地拿著小書準備要看,問他為什麼要搶書?自己不是有本小書嗎?他一見我就說:“這本書不好看,這本好。”於是我又說道:“好看的書要大家一起看,但是這本小書本來是仔仔的,你不能去搶,這個行為不好看,還給仔仔。”邊說邊把拉拉手裡的小書拿過來給了仔仔。這件事就這樣結束了,當時的我並不在意。直至在類似的自主閱讀時,這種情況時而發生,也有許多幼兒來我地方告狀,誰搶了我的書。讓我想到為什麼他們會這樣,而且有些幼兒是教育過之後還是存在這種問題,我知道也許是我的“教育”出現了問題。後來在網上無意間看到一篇有關幼兒搶玩具的案例及原因,想到也許在閱讀時幼兒搶書也是類似的原因:

1、自我中心化。從幼兒心理髮展特點來說,1歲半到3歲的孩子都是從自己的感受與需要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世界,也就是說他們認為自己需要的物品都是自己的,不會想到別人的感受,也就是不會移情。

2、具體化的思維,他們在搶玩具時只關注到自己要的'書本,就是直接採取行動,就是搶。

3、語言能力的有限性,對於中班的年齡,幼兒的語言發展有限,不會適當的表達,而是直接的行動。

4、交往策略的缺失,對於中班的幼兒更多的是模仿,且缺少相應的社會交往技能。也許他們的搶書只是他們想交新朋友的一種方式。對於查詢到的原因,讓我回憶那些例子,確實符合他們的行為與想法。

但是這個案例又如何解決,也許才是有價值的探討點。翻閱《指南》,看到社會領域裡目標2能與同伴友好相處裡的教育建議中有一句說到:“當幼兒與同伴發生矛盾或衝突時,指導他嘗試用協商、交換、輪流玩、合作等方式解決衝突。”這給了我一些靈感,也許今後碰到相關的問題可以用以下的方法來教育也許會更適合。

1、輪流看。在以上案例中,對於拉拉,教師要協助他先理解這個行為的不正確,接著在教他方法去仔仔地方拿書。可以建議拉拉觀察仔仔,看他什麼時候看完,露出不想看的痕跡或可以耐心的等待幾分鐘,在去拿書,也許成功率高。

2、交換,讓拉拉學會適當的等價交換,拿仔仔比較感興趣的東西去換他手裡的小書,成功率也高。

3、協商,讓拉拉會禮貌性的去表達自己的意願,我可以看你手裡的書嗎或我們一起看好嗎?這個辦法一般的幼兒都會接受(嘗試過幾次)。或者可以說下次我帶來好玩的玩具給你玩,今天你借我下這本書。讓幼兒通過這些方法來解決閱讀中的衝突,也許會好些。

總之,教師要學會思考什麼知識和技巧給了幼兒之後,他們可以在做“平行相關”的同時又能做“垂直相關”,這樣的方法才是更好得給幼兒帶來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