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牡丹真國色的意思

唯有牡丹真國色的意思,牡丹自古以來有“花王”的美譽,而且唐都長安的牡丹在引種洛陽牡丹的基礎上,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以下詳細介紹唯有牡丹真國色的意思。

唯有牡丹真國色的意思1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出自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賞牡丹》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色,到了開花的季節引得無數的人來欣賞,驚動了整個長安城。

賞牡丹全詩為: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全詩翻譯的意思為:

庭院中的芍藥花豔麗雖豔麗,但格調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淨倒是明淨,卻缺少熱情。

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國色,是最美的花,當它開花的時候,其盛況轟動了整個京城。

此詩乃讚頌牡丹之作,其讚頌之手法,乃用抑彼揚此的反襯之法。

詩人沒有從正面描寫牡丹的姿色,而是從側面來寫牡丹。詩一開始先評賞芍藥和芙蕖。芍藥與芙蕖本是為人所喜愛的花卉,然而詩人讚頌牡丹,乃用“芍藥妖無格”和“芙蕖淨少情”以襯托牡丹之高標格和富於情韻之美。

擴充套件資料:

唐朝時,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唐都長安的牡丹在引種洛陽牡丹的基礎上,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當時已出現了種植牡丹的花師。

據柳宗元《龍城錄》記載:“洛人宋單父,善種牡丹,凡牡丹變易千種,紅白鬥色,人不能知其術,唐皇李隆基召至驪山,植牡丹萬本,色樣各不同。“當時的“藝人“因受社會所限,生活所迫,所掌握的“絕技”是不外傳的。所以,宋單父種植牡丹的“絕技“使後人“不能知其術”。但是,從“植牡丹一萬本(株),色樣各不同”來看,牡丹的栽培技術已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平。[

在唐代,宮廷寺觀,富豪家院以及民間種植牡丹已十分普遍。據《杜陽雜記》記載:“高宗宴群臣賞雙頭牡丹”。《酉陽雜俎》載:“穆宗皇帝殿前種千葉牡丹,花始開香氣襲人“。

唯有牡丹真國色的意思
  

《劇談錄》載:“慈恩寺浴堂院有花兩叢,每開五六百花,繁豔芬馥,絕少倫比”。當時,刺激牡丹種植業發展的原因,不僅是牡丹被眾多的人們喜愛,有一定的觀賞價值,而且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唐國史補》載:“人種以求利,本有值數萬者“。在唐代的大量栽培下,繁育出眾多的品種,使牡丹花瓣化程度提高,花型花色增多。

在栽培方面角度說,唐代已開始嘗試牡丹的'薰花試驗,據《事物紀原》記載:“武后詔遊後苑,百花俱開,牡丹獨遲,遂貶於洛陽”。這雖為傳說,但從中可以分析出“牡丹獨遲”的原因,是當時的人們還沒有真正掌握其生長規律而造成薰花的失敗,使其不能與其它花卉同放。

作為唐代東京的洛陽,從初唐到五代十國的後唐,牡丹種植業都在不斷的發展,其規模不亞於西京長安。據宋《清異錄》記載:“後唐莊宗在洛陽建臨芳殿,殿前植牡丹千餘本,有百藥仙人、月宮花、小黃嬌、雪夫人、粉奴香、蓬萊相公、卵心黃、御衣紅、紫龍杯、三支紫等品種”。

唯有牡丹真國色的意思2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渠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唐·劉禹錫《賞牡丹》

詩人毫不掩飾對牡丹的喜愛,在他眼裡,庭院裡的芍藥過於妖嬈,少了些端莊的氣質,而水面上的芙蓉花雖美,卻太清冷,讓人難以靠近。只有牡丹是真正的國色天香,沒有瑕疵和不足。當它綻放的時候,驚豔了整個京城!

唐人寫牡丹花的篇章極多,數不勝數,蔚然成風。牡丹花在唐代的地位是獨佔鰲頭的。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

——唐·徐凝《牡丹》

有誰會不愛牡丹花呢?滿城皆是繁花,佔盡春光,再也沒有比它更美的了。詩人醉心觀賞,流連不去,他疑心這是洛川的仙子所造出來的,美不勝收啊。牡丹千姿百態,色彩鮮妍,就像是破曉時分,變幻萬千,瑰麗多姿的朝霞,實在是太炫目了。

唯有牡丹真國色的意思 第2張
  

對於喜愛牡丹的人來說,時節未到,便已牽掛於心,翹首以待了。

冰姿瓊骨淨無瑕,竹外溪邊處士家。

若使牡丹開得早,有誰風雪看梅花。

——宋·趙希路《次蕭冰崖梅花韻》

竹外溪邊,清麗無瑕的梅花悄然綻放。詩人一邊欣賞,一邊卻有些遺憾,梅花美是美的.,可是他更喜歡牡丹。如果牡丹這個時候開放,又有誰會在風雪之中,賞看梅花,聊以慰藉呢?各花入各眼,寒冬裡,他盼望著春天,等待著粲然綻放的牡丹。

牡丹盛於唐朝,而洛陽的牡丹,尤為珍貴,洛陽牡丹直到今天,也仍然名聲斐然。

牡丹奇擅洛都春,百卉千花浪糾紛。

國色鮮明舒嫩臉,仙冠重疊剪紅雲。

——宋·範純仁《牡丹》

洛陽的春天,牡丹花最值得一看,數不盡的鮮花就像彩色的波浪,風趣橫生。牡丹花色彩豔麗,花瓣嬌嫩如少女臉頰,層層疊疊的花兒就像裁剪著無數的紅色雲霞,散發著旖旎風情,風光無限。洛陽牡丹受盡推崇,果然不是浪得虛名啊。

唯有牡丹真國色的意思 第3張
  

生在洛陽,無疑是件幸事,一出門便能賞看牡丹,而各地慕名而來的人,也是源於心中的熱愛。

洛陽人慣見奇葩,桃李花開未當花。

須是牡丹花盛發,滿城方始樂無涯。

——宋·邵雍《洛陽春吟》

洛陽人看慣了美麗的花兒,桃李開花也不覺驚豔。只有牡丹花期到了,人們才開始四處遊賞,盡情狂歡,沉醉在春日美好中,不知歸途。與牡丹親近,是洛陽人春天不可或缺的內容,別的花都可不看,但是牡丹一定不能錯過。

牡丹以深色最貴,淺色次之,然而素雅的白牡丹也別有一番風味,頗可欣賞。

閨中莫妒新妝婦,陌上面慚傅粉郎。

昨夜月照深似水,入門唯覺一庭香。

——唐·韋莊《白牡丹》

白牡丹有多美?就算是閨中妝扮精緻的新婦,也會嫉妒,路上走來的如傅著粉的俊俏少年郎,也自愧不如。昨天夜裡明月高照,月華如水,詩人一進院子,就聞到了一股撲鼻的芬芳。白牡丹沒有奪目的顏色,卻潔白優雅,更有幽幽的香氣,怎不迷人?

唯有牡丹真國色的意思 第4張
  

牡丹花一開,便是一場聲勢浩大的盛會,停也停不下來。

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明月問歸期。

——唐·李正封《賞牡丹》

牡丹花開得如火如荼,人們從早晨便開始相聚,在花間飲酒作樂,不知不覺夜幕降臨,連衣裳上也沾染著牡丹的香氣。滿園牡丹令人沉醉,不分白晝夜晚,只想時光走得慢些。明月啊,不要問什麼時候回去,人們捨不得離開啊。

盛放的牡丹明豔無比,而將綻未綻的牡丹,更添了些含羞答答的情致。

唯有牡丹真國色的意思3

《賞牡丹》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賞牡丹》註釋

⑴牡丹:著名的觀賞植物。古無牡丹之名,統稱芍藥,後以木芍藥稱牡丹。一般謂牡丹之稱在唐以後,但在唐前,已見於記載。

⑵庭前芍藥:喻指宦官、權貴。芍藥,多年生草本植物,屬毛茛科,初夏開花,形狀與牡丹相似。妖無格:妖嬈美麗,但缺乏標格,格調不高。妖,豔麗、嫵媚。格,品質、格調。

⑶芙蕖(qú):荷花的別名。淨:潔淨。情:情趣。

⑷國色:傾國傾城之美色。原意為一國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富貴美豔、儀態萬千。

⑸動:震動,轟動。京城:一般認為是指長安。

《賞牡丹》翻譯

庭院中的芍藥花豔麗雖豔麗,但格調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淨倒是明淨,卻缺少熱情。

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國色,是最美的花,當它開花的時候,其盛況轟動了整個京城。

《賞牡丹》創作背景

牡丹是中國特產的名花,春末開花,花大而美。唐代高宗、武后時始從汾晉(今山西汾河流域)移植於京城,玄宗時猶視為珍品。此詩即寫唐人賞牡丹的盛況。關於此詩的創作時間與地點,由陶敏、陶紅雨校注的《劉禹錫全集編年校注》根據詩中用李正封“國色”之語推測此詩為大和二年(828)至五年(831)作者在長安所作。

唯有牡丹真國色的意思 第5張
  

《賞牡丹》賞析

此詩乃讚頌牡丹之作,其讚頌之手法,乃用抑彼揚此的'反襯之法。詩一開始並沒有從正面描寫牡丹的姿態形色,而是把牡丹置於百花園中,從側面與“庭前芍藥”“池上芙蕖”這些花中的佼佼者相比。芍藥與芙蕖本是為人所喜愛的花卉,然而詩人讚頌牡丹,乃用“芍藥妖無格”和“芙蕖淨少情”以襯托牡丹之高標格和富於情韻之美。

詩的前兩句用的是抑彼揚此的手法,為牡丹的出現作鋪墊,而第三句筆鋒一轉,從正面讚頌牡丹。然而還是沒對牡丹作更多的描述,只用“真國色”三字加以概括,表達精煉而又到位。“唯有”一詞,突出強調了只有牡丹才配稱“真國色”,表明了詩人對牡丹的偏愛。

在詩人眼裡,婀娜多姿的牡丹哪裡還是什麼草木,只有把它比作“國色”才能寫盡它的美好。“國色天香”則成了當時對牡丹的定評,也為後人所樂於接受和沿用。

牡丹是花中之王,但此詩卻隻字未提牡丹的色香,僅說“花開時節動京城”。這句表現了人們傾城而出觀賞牡丹的熱鬧景象,以此讚頌牡丹為人賞愛的傾國之色。

牡丹在詩人眼裡,她姿色超群,是國中最佳“美人”,而且不止他一人覺得牡丹最美,不僅他一人鍾愛於牡丹,牡丹花盛開的時節人們轟動京城的賞花場面就足以證明牡丹花容是如何傾城傾國的了。最後一句生動地描述了當時的時尚,說出了多數人的心聲。這裡“動”字用得極妙,彷彿使人看到了當時人們為了觀賞牡丹而萬人空巷、人頭攢動的生動場面。

這短短四句詩,寫了三種名花,而其中又深含了詩人豐富的審美思想。詩人沒有忘記對芍藥與芙蕖美好一面的讚譽,卻又突出了牡丹的姿色,令人玩味無窮。作為花木,本來無所謂格調高下和感情的多寡,但詩人用擬人化和烘托的手法,巧妙生動地把自然美變成了藝術美,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