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牡丹真國色詩人

唯有牡丹真國色詩人,牡丹自古以來有“花王”的美譽,它雍容華貴,大方豔美,《賞牡丹》全詩用擬人對比和抑彼揚此的藝術手法,以下詳細閱讀唯有牡丹真國色詩人。

唯有牡丹真國色詩人1

《賞牡丹》原文

賞牡丹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賞牡丹》譯文

庭院中的芍藥花豔麗雖豔麗,但格調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淨倒是明淨,卻缺少熱情。

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國色,是最美的花,當它開花的時候,其盛況轟動了整個京城。

《賞牡丹》註釋

1、牡丹:著名的觀賞植物。古無牡丹之名,統稱芍藥,後以木芍藥稱牡丹。一般謂牡丹之稱在唐以後,但在唐前,已見於記載。

2、庭前芍藥:喻指宦官、權貴。芍藥,多年生草本植物,屬毛茛科,初夏開花,形狀與牡丹相似。妖無格:妖嬈美麗,但缺乏標格,格調不高。妖,豔麗、嫵媚。格,品質、格調。鄭虔《胡本草》:“芍藥,一名沒骨花。”牡丹別名“木芍藥”,芍藥為草本,又稱“沒骨牡丹”,故作者稱其“無格”。

唯有牡丹真國色詩人
  

3、芙蕖(qú):荷花的別名。《爾雅·釋草》:“荷,芙渠。其莖茄,其葉蕸,其本蔤,其華菡萏,其實蓮,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郭璞注:“(芙渠)別名芙蓉,江東呼荷。”淨:潔淨。情:情趣。

4、國色:傾國傾城之美色。原意為一國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富貴美豔、儀態萬千。李濬《鬆窗雜錄》:“上頗好詩,因問脩己曰:‘今京邑傳唱牡丹花詩,誰為首出?’脩己對曰:‘臣嘗聞公卿間多吟賞中書舍人李正封詩曰:“天香夜染衣,國色朝酣酒。”’上聞之,嗟賞移時。”吳鋼、張天池《劉禹錫詩文選注》認為此為作者用來喻指革新人士。

5、“花開”句:說明唐代觀賞牡丹風氣極盛。李肇《唐國史補》卷中:“京城貴遊尚牡丹,三十餘年矣。每春暮,車馬若狂,以不耽玩為恥。執金吾鋪官圍外,寺觀種以求利,一本有直數萬者。元和末,韓令始至長安,居第有之,遽命劚去,曰:‘吾豈效兒女子耶!’”動,震動,轟動。

京城,一般認為是指長安,如陶敏等校注的`《劉禹錫全集編年校注》、瞿蛻園箋證的《劉禹錫集箋證》、吳鋼等選注的《劉禹錫詩文選注》等;但劉錟編的《詠花古詩欣賞》、鮑思陶等編的《中國名勝詩聯精鑑》以及謝明等編的《歷代詠物詩選讀》認為此詩中的京城是指洛陽。

唯有牡丹真國色詩人2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渠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唐·劉禹錫《賞牡丹》

詩人毫不掩飾對牡丹的喜愛,在他眼裡,庭院裡的芍藥過於妖嬈,少了些端莊的氣質,而水面上的芙蓉花雖美,卻太清冷,讓人難以靠近。只有牡丹是真正的國色天香,沒有瑕疵和不足。當它綻放的時候,驚豔了整個京城!

唐人寫牡丹花的篇章極多,數不勝數,蔚然成風。牡丹花在唐代的地位是獨佔鰲頭的。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

唯有牡丹真國色詩人 第2張
  

——唐·徐凝《牡丹》

有誰會不愛牡丹花呢?滿城皆是繁花,佔盡春光,再也沒有比它更美的了。詩人醉心觀賞,流連不去,他疑心這是洛川的仙子所造出來的,美不勝收啊。牡丹千姿百態,色彩鮮妍,就像是破曉時分,變幻萬千,瑰麗多姿的朝霞,實在是太炫目了。

對於喜愛牡丹的人來說,時節未到,便已牽掛於心,翹首以待了。

冰姿瓊骨淨無瑕,竹外溪邊處士家。

若使牡丹開得早,有誰風雪看梅花。

——宋·趙希路《次蕭冰崖梅花韻》

竹外溪邊,清麗無瑕的梅花悄然綻放。詩人一邊欣賞,一邊卻有些遺憾,梅花美是美的,可是他更喜歡牡丹。如果牡丹這個時候開放,又有誰會在風雪之中,賞看梅花,聊以慰藉呢?各花入各眼,寒冬裡,他盼望著春天,等待著粲然綻放的.牡丹。

牡丹盛於唐朝,而洛陽的牡丹,尤為珍貴,洛陽牡丹直到今天,也仍然名聲斐然。

牡丹奇擅洛都春,百卉千花浪糾紛。

國色鮮明舒嫩臉,仙冠重疊剪紅雲。

——宋·範純仁《牡丹》

洛陽的春天,牡丹花最值得一看,數不盡的鮮花就像彩色的波浪,風趣橫生。牡丹花色彩豔麗,花瓣嬌嫩如少女臉頰,層層疊疊的花兒就像裁剪著無數的紅色雲霞,散發著旖旎風情,風光無限。洛陽牡丹受盡推崇,果然不是浪得虛名啊。

生在洛陽,無疑是件幸事,一出門便能賞看牡丹,而各地慕名而來的人,也是源於心中的熱愛。

洛陽人慣見奇葩,桃李花開未當花。

須是牡丹花盛發,滿城方始樂無涯。

唯有牡丹真國色詩人 第3張
  

——宋·邵雍《洛陽春吟》

洛陽人看慣了美麗的花兒,桃李開花也不覺驚豔。只有牡丹花期到了,人們才開始四處遊賞,盡情狂歡,沉醉在春日美好中,不知歸途。與牡丹親近,是洛陽人春天不可或缺的內容,別的花都可不看,但是牡丹一定不能錯過。

牡丹以深色最貴,淺色次之,然而素雅的白牡丹也別有一番風味,頗可欣賞。

閨中莫妒新妝婦,陌上面慚傅粉郎。

唯有牡丹真國色詩人3

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賞牡丹》,意思是:唯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之國色,到了開花的季節,引來無數人的欣賞,驚動了整個京城。

全詩為: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唯有牡丹真國色詩人 第4張
  

譯義如下:

庭前的芍藥氣勢磅礴,但氣韻不高,池中的荷花清雅潔淨卻缺乏情韻。唯有牡丹才是真正的花,到了花開的季節,吸引了無數人去欣賞,震撼了整個京城。

我們國家一直把牡丹稱為“百花之王”,大約在隋朝,已經成為一種名貴的觀賞花。在唐朝,武則天有“牡丹充軍”的傳說。據說武則天稱帝,詔令隆冬雪天開百花慶祝。“唯獨牡丹不從”,武則天怒不可遏地將其貶到洛陽,從此,洛陽牡丹便花繁豔麗,有了“洛陽牡丹甲天下”的'美譽。

《賞牡丹》是劉禹錫筆下的一首詠懷詩。這首詩描繪了觀賞牡丹慣常的唐代風俗。頭二句以芍藥“妖魔無格”和芙蓉少情為襯托了牡丹之高標格和富於情韻之美,可謂花中之美,後二句是以“花無格”和“淨少情”來襯托牡丹之高標格和富於情韻之美,

全詩用擬人對比和抑彼揚此的藝術手法,肯定了牡丹“真國色”的花界地位,真實地表現了當年牡丹花盛開引起京城轟動效應的情景。此外,唐代詩人白居易也有詩“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便反映了當時人觀賞牡丹的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