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國小數學教案範文錦集八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國小數學教案範文錦集八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整體感知

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意義和法則分散在一至六年級,本課是對這些知識進行整理和複習,通過整理和複習,進一步認請四則運算意義和法則的本質,在複習中把知識條理化,在整理中形成比較完整知識結構。

由於本課涉及的意義和法則的內容均是舊知識,在本課教學中力戒重複舊知,而把重點應放在知識整理,運用歸類,比較等方法,達到最佳效果,難點是對四則運演算法則本質特點的高度概括。

針對本課意義、法則、文字,表述內容較多,整理和複習時要多學一些典型例項,通過具體例項來整理複習意義和法則,既能減輕不必要的思維難度,又能使學生在具體生動的環境中探索知識的奧祕。

另外,整理複習課不同於其它新授課的課堂結構,往往是複習和整理渾然一體,在複習的同時整理,在整理中加深和提高。

教學內容:教材P90、91、92,練習二十16題。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歸納整理四則運算的意義。

2。歸納整理整數、小數、分數計演算法則的異同點,進一步總結計算時應遵循的一般規律。

3。總結四則運算中的一些特殊情況。

4。總結驗算方法。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歸類整理能力,比較異同能力,形成知識結構能力。

2。運用法則熟練、靈活的計算能力,提高計算的準確率和速度。

(三)德育滲透點

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絡,認識事物本質。

教學重點:

整理四則運算的意義,整理四則計演算法則。

教學難點:

對四則計算算理本質規律的認識和理解。

教具學具準備:

小黑板、幻燈片。

教學步驟

一、複習舊知識,歸納知識結構

1。四則運算的意義。

(1)舉例說明四則運算的意義

根據下面算式,說一說它們表示的四則運算意義:

[用具體例項說明四則意義,不僅避免死記硬背,而且還能喚起學生記憶,使知識掌握的更牢固]

(2)觀察表格。

請同學觀察課本90頁表格,看一看,整數、小數、分數的哪則意義相同?哪則意義有擴充套件?學生回答。

(整數、小數、分數的加法意義相同,減法意義相同,除法意義相同,只有乘法意義在小數和分數中有所擴充套件)

(3)你能用圖示的形式表示出四則意義之間的關係嗎?

學生表示為:

[通過看錶格,指出知識的異同點,通過畫圖式,弄清知識間相互聯絡,從而使學生對同一層面的相關知識,有了更深的縱向認識,弄清了橫向關係,形成了知識網路。]

2。四則運算的法則。

(1)加法和減法的法則。

①出示三道題,請分析錯誤原因並改正。

學生回答,它們的錯誤分別是:數位沒有對齊,小數點沒有對齊,沒有通分。

②三條法則分別是怎樣要求的?(相同數位對齊,小數點對齊,分母相同時才能直接相加減)。

三條法則的要求反映了一條什麼樣的共同的規律?能用一句話概括嗎?(相同單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或相減。)

[學生進入高年級,要不斷培養學生從現象到本質,從個別到一般的辯證思維能力,不斷加以總結和概括,逐步認識事物的本質屬性。]

(2)乘法和除法的法則。

①出示兩道題:

對照上面兩題,口述整數乘法和除法的計演算法則。

再把上面兩道題改編成小數乘除法計算:1。422。3、4。1821。23讓學生在整數計算的結果上確定小數點的位置。

②通過上面計算,你發現小數乘法和除法與整數乘法和除法有什麼相似的地方?

(小數乘法先按整數乘法法則計算,小數除法把除數轉化成整數後,也按整數除法法則計算。)

有什麼不同,(小數乘、除法還要在計算結果上確定小數點的位置。)

說一說分數乘法和除法的`法則。

分數乘法和除法比較又有什麼相似和不同?(相似點是分數除法要轉化成分數乘法計算;不同點是分數除法轉化後乘以的是除法的倒數。)

3。口算

(1)計算後說一說各題計算時需要注意什麼?

73。06—3。96 (差的百分位是0,可以不寫)

37。51。03 (積是三位小數)

8。70。3 (商是整數)

3。1315 (得數保留三位小數)

(要除到小數點後第四位)

[本套教材十分重視口算能力的培養,總結口算中容易出錯的情況,有利於提高口算正確率]

(2)完成課本92頁的口算,教師用秒錶計時。

4。法則中的特殊情況。

(1)先把結果填在課本92頁上。

(2)請同學們根據a與0的運算,a與1的運算和a與a的運算分類。學生分類後如下:

第一組:a+0=a a—0=a a0=0 0a=0

第三組:a—a=0 aa=1

5。驗算。

(1)根據四則運算的關係,完成課本92頁的等式。

(2)根據這些關係,說一說對加、減法或乘、除法的計算進行驗算的一般方法。(加法可用減法驗算;減法可以用加法或減法驗算;乘法可以用除法驗算;除法可以用乘法或除法驗算。)

(3)完成課本92頁的做一做第2題。

二、綜合練習

1。練習二十第一題。讓學生說出計算根據,複習積的變化規律和商不變的性質。

2。課本95頁第二題。讓學生總結一個非零的數乘以比1小的數或比1大的數後積的變化規律。

3。課本95頁第三題。讓學生口述出一個數除以小數轉化成除以一個分數,再轉化成乘以一個整數的口算過程。

4。課本95頁第五題。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對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進行了整理和複習,總結了在四則運算中的一些特殊情況及注意的問題,希望同學們在計算時一定要細心、認真,養成自覺驗算的好習慣。

四、課堂作業課本95頁第四、六兩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複習和整理,我能夠掌握前三個單元所學到的知識,能熟練掌握小數意義,正確、迅速地計算。

2、我要養成認真、仔細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鞏固前三單元所學知識。

教學難點:我會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法:歸納總結法

學法練習法、測試法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課時:3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複習前三單元的內容,分類整理。(自學)

二、情景匯入:呈現目標

教師根據學生預習情況進行小結、匯入新課,並出示學習目標。揭示課題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學情況。

1、複習、整理小數的認識和加減法。

2、複習、整理認識圖形。

3、複習、整理國小乘法。

(二)可以讓學生翻閱課本中的第一、二、三單元,然後通過表格、網路圖或列舉的方法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類整理。

(三)分層練習,完善認知。

1、完成課本P50頁第1題。

2、教材P50頁第2題。

四、點撥昇華

當乘數大於1時,積就大於被乘數。

當乘數小於1時,積就小於被乘數。

五、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新的收穫或者還有什麼疑問?

先小組內說一說,最後班上交流。

六、達標檢測

完成學案中的課內鞏固練習題目。學生獨立做

七、拓展提高

1、教材P50頁第3題

(1)兩個乘數相乘,一個乘數不變,另一個乘數擴大或縮小几倍,積就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

(2)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3)兩個乘數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

2、教材P50頁第4題。

兩個相鄰整數之間有無數個小數。學生獨立思考,完成列式。

八、作業佈置:教材第50頁的第6題,完成相關配套練習。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一、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英勇的消防員叔叔為了搶救國家、人民的生

命財產時都是爭分奪秒,刻不容緩的,當每次接到任務時,為什麼他們都是從高高的鐵管上滑下來而不是走樓梯呢?(比較快)為什麼從鐵管滑下來比走樓梯快呢?

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類似這樣的事例還很多,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觀察體驗,探究新知

1、感知線段的直

師:請拿出袋裡的東西看一看、摸一摸,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觀察準備好的牙膏盒、藥盒、直的曲的吸管、鉛筆、繩子、鐵

絲等。

學生彙報。

師:你覺得桌子上哪些東西是直的?

學生迅速找出自己認為是直的東西。

師:請大家互相堅持誰拿對了,誰拿錯了,並且互相糾正。

2、感知線段的兩個端點

師:請同學們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東西除了直以外,你還發現什麼?

學生自由發言。

師:假如從鉛筆的任意一端開始,摸到鉛筆的另一端,我們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個點,把另一端也看作一個點,我們把這兩個點叫做端點。像書本的邊、直的吸管那樣都有兩個端點。

3、從例項理解線段

師:請同學們在練習紙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沒兩點連結起來。

教師在黑板出示:

學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兩個點用線連起來。

師:同學們畫的這些線都有什麼特點?

學生彙報。

師:大家說得好,請同學們看看、想想教科書第頁“做一做”的圖下面那句話和三條線。

小結:我們就把像課本第5頁中間的圖叫線段,線段都是直的、有兩個端點。比如書本的邊、盒子的邊、鉛筆、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線段。

學生找出身邊的“線段”,並說一說、評一評。

4、量線段和估線段

師:線段可以量度嗎?

讓學生量一量課本第頁上面線段的長度,並說說量法。

小結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對準線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對著刻度幾,就是幾釐米。

教師出示橫、豎兩條同樣長的線段,請學生估計這兩條線段哪條長、哪條短或者同樣長呢?

學生自由發表想法。

學生通過用尺子量度,發現這兩條線段是一樣長的。

小結:不太長的線段通常用釐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長度。而生活中的線段有時需要估計一下,有時又要通過實踐來得出正確的結論。另外,同樣出的兩條線段,往往人們會覺得豎放比橫放長,這是視覺的誤會,同學們在生活中要注意這個問題。

5、畫線段

教師讓學生用手勢表示3釐米大約有多長。

學生嘗試畫3釐米長的線段,並說出畫法。

讓幾個學生演示怎樣畫線段,大家評價哪種方法好。

學生操作後彙報。

請方法好的學生再演示一遍,並邊畫邊說。

教師出示斷了3釐米多的斷尺讓學生討論:怎樣用這把斷尺畫出3釐米出的線段?

小組討論,試畫。

小組派代表彙報。

師:刻度尺有不同的標記方法,只要掌握畫法就能準確畫出線段。

三、聯絡生活,拓展延伸

1、下圖有四個點,每兩點之間畫線段。

2、想一想,下面是小明從家到學校路線圖,你認為走哪條路最近?

師:你們明白消防員叔叔為什麼一接到任務後馬上從鐵管滑下來,而不走樓梯了嗎?

生活中運用這個原理的例子還有很多,你們能說說看嗎?

四、總結

師: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問題?

五、課外作業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教科書26頁的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算一算:

25+50= 24+5=

2、口算:

34+40= 21+6= 8+81=

75+2= 60+15= 70+23=

二、練習、

1、想想做做3

獨立填表,集體訂正

2、完成想想做做4

先計算,再交流結果,最後比較每組上下兩題,你發現什麼?

(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

3、想想做做第5題。

(遊戲形式:摘水果)

4、完成第六題、

給充足的時間學生去做,並教育學生檢查的.習慣、做的全對的給予表揚

5、想想做做第7題。

(先指名說題意,再提問題,最後列式解答。)

三、佈置作業:

四、教學後記:

讓學生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2、5、3、的倍數的練習(P21題6~11)

教學目標:通過綜合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2、5、3的倍數的特徵,並能正確判斷所給的數是否是2、5、3的倍數,提高綜合應用的能力。

教學重點:通過練習,進一步掌握2、5、3的倍數的求法。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2的倍數有什麼特徵?5的倍數有什麼特徵?3的倍數有什麼特徵?

2.在下列各數中,哪些數有因數3?

51525354555657585960

61626364656667686970

71727374757677787980

81828384858687888990

3.提問:在3的倍數中,哪些數是9的倍數?它們是根據什麼特徵來劃分的?

二、概念辨析

1.凡是偶數都是2的倍數

2.沒有因數二的自然數一定是奇數

3.自然數不是奇數就是歐式

4.個位是0的自然數一定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5.個位是3、6、9的數一定含有因數3

6.30.6各位上的數字的和是3的倍數,所以這個數是3的倍數

三、指導練習

1.第6題:這副圖的`條件是什麼?要我們求什麼?

原有22人,再來幾人才能正好安3人一組分完,說明再來的人數和原有的人數合併起來應該與3有什麼關係?22+2=24

2.第7題:學生獨立完成,講評時要他們說出根據來

3.第8題:要求學生懂得這道題問了幾個問題?(必須是3的倍數,又要是偶數)先考慮哪個問題呢?為什麼?

4.第9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判斷,並說一說自己判斷的理由。

5.第10題:

(1)當填奇數時,你是怎樣考慮的?(個位數字是3或者5就可以了)

(2)當填偶數時,你是怎樣考慮的?(個位數字是0或者4就可以了)

(3)當填2的倍數時,你是怎樣考慮的?(2的倍數特徵,個位數字是偶數就可以了)

(4)當填5的倍數時,你是怎樣考慮的?(考慮5的倍數,個位數字是0或者5就可以了)

(5)當填3的倍數時,你是怎樣考慮的?(3的倍數特徵)

(6)當填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時,你是怎樣考慮的?(先考慮3的倍數特徵,哪3個數字的和是3的倍數,只有4、3和5,再考慮2的特徵,個位是偶數)

6.第11題:判斷奇數還是偶數,只要看個位上的數字就可以了。

四、課後:

五、作業:

六、課後反思: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經歷用不同的工具測量同一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認識釐米,體會釐米的實際意義。

3、能估計較小物體的長度,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內容分析

教學重點: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準備

投影儀、不同長度的鉛筆若干、刻度尺。

教 學 流 程

個性化設計

一、匯入新課。

教師言語匯入。

師:通過同學們,我們每天在這間教室裡學習,講臺是老師的好夥伴,課桌是同學們的好夥伴,今天,這兩位夥伴有話要對大家說呢?大家聽嗎?

錄音:大家好!我是講臺,今天我想知道自己有多長,小朋友們能告訴我嗎?還有我呢,我是課桌,我也想知道自己有多長,親愛的小朋友,你們能告訴我嗎?

二、新授

1、桌子有多長。

(1)估計活動。

師:小朋友們,請大家先用手比劃一下講臺有多長,課桌有多長。

學生用手比一比,說一說。

(2)實際測量。

教師詢問:同學們還能用其他的方法說明課桌有多長嗎?

學生回答可以用東西量。

(3)討論交流。

讓學生來說一說剛才用什麼方法來說明桌子有多長。

學生們說他用不同的工具量的。

師總結:原來大家用的測量工具不一樣,標準也不一樣,這樣說起來真是麻煩。

那有沒有辦法使測量的.結果都一致呢?

生說:可以用尺子來量。

(4)認識刻度尺,用尺子量。體會1 釐米的實際意義。

讓學生拿出刻度尺,認一認。

師講解:讓學生知道刻度尺上每10個小格組成一大格,就表示1cm ,即1釐米。讓學生指一指從哪到哪是1釐米。

再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是1釐米的。(指甲蓋、鼻孔等)

2、量一量:鉛筆有多長?

(1)引導示範。

師:首先我們應找到0刻度,把筆的一端對準它,看另一端對準哪個數值,再把它讀出來。

讓學生想想,有時候一枝鉛筆不會剛好是政釐米 數,該怎麼辦?

應該讀出較為接近的整釐米數即可。

(2)學生動手操作。

讓學生展示測量的過程。

二、完成練一練。

1、第一題:先估計有多長,再量一量。

2、第二題:螞蟻搬豆。

3、第三題:由學生獨立完成。

三、全課總結。

今天你知道了什麼 ?

板書設計:桌子有多長(釐米的認識)

教師及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會學生比的方法。

請學生說出所知道的測量的工具,教師及時補充。

指導學生任意測量,再全班交流。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2.根據1釐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釐米.

3.通過合作,學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長度的物體,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1米的實際長度.

教學難點

用米尺較準確地量較長物體的長度.

學具和教具

投影片、1米長的捲尺、皮尺或摺尺.

教學過程

複習匯入

1.問: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都學會了什麼知識?( 1.上節課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釐米.2.釐米是個長度單位,它可以用來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3.我們還學會了以釐米做單位畫線段的方法.)

2.師:請大家用手比一比,1釐米大約有多長?

新授

1.認識米

匯入談話:看來,大家釐米的知識掌握的都不錯,老師這有一道小難題.誰願意到黑板前面來解決這個問題?

丟擲問題(老師事先給學生準備好一把量程為12釐米的刻度尺)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68 bgColor=#ffffff

A.請你用老師提供的尺子來測量黑板的長度。並把測量結果告訴大家。

B.在測量時,你有什麼問題,或有什麼想不通的地方,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

(3)學生提問題.(如A: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這麼長的黑板太費勁.B:有沒有比釐米長一些的單位.)

(4) 師:誰能回答這個同學提出的問題?s

(5) 師:量比較長的物體或者距離,如操場的兩邊相距多遠,通常用米作單位.(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學習認識米、用米量.補充:米可以用字母m來表示.

(6)出示米尺,觀察米尺有什麼特點.(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釐米為單位的)

(7)讓學生拿著自己帶來的1米長的捲尺到講臺前來和教師的1米直尺比一比,體驗不同的尺子上1米的長度是相同的(在這裡誤差可以忽略不計).

2.用米量

(1)實際體驗.請同學們互相用自己帶來的'捲尺量一量,把兩臂伸開,看一看到什麼地方是1米;

(2)再次體驗.兩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從地面到身體的什麼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

(3)以小組為單位,量出1米,2米給大家看.

3.教學釐米和米之間的關係

(1)初步質疑.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釐米的認識,同學們用兩個手指比一下,1釐米有多長呢?教師在黑板上1米長的線段的上面畫出1釐米.

師:1米有多長呢?同學們可以用兩手比一下.

師:那麼米和釐米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2)教師出示一把木製米尺,這是一把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我們一起來數一數,這把尺上有多少釐米.10釐米、20釐米、30釐米、、100釐米.

(3)請同學們看看自己的捲尺,1米里面是不是也有100釐米呢?

(4)教師在黑板1米長的線段上,以10釐米為單位,分成10份,再次問:誰來說說,1 米等於多少釐米?(板書:1米=100釐米)

(5)教師出示捲尺.說:量比較長的距離,一般用捲尺.用捲尺量物體的長度時,一定要從物體的一頭開始,尺子要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麼刻度上,這樣才能量出準確的長度.

鞏固練習

1.選擇合適的單位.

我們的教室長6( ),黑板長2( ).

小明身高124( ),課桌高90( ).

2.操作性練習.

(1)兩人互相量身高,是____米____釐米.

(2)分小組合作測量,4個人用1米長的捲尺,合作量教室裡感興趣的較長物體的長度,測量後進行彙報,交流.(如:教室前後黑板的長;教室地面的長、寬,四周牆壁的長等.)

四、歸納質疑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都有些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認識米 用米量

1釐米長的線段

1米長的線段

1米=100釐米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1、充分挖掘教材結合學生實際進行再設計。

教材中對於乘法結合律和交換律的探索是兩個分散的情景,在第一次的備課時我依據書上的過程設計教學,可試課時發現在探索結合律時,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計算小長方體的塊數,但幾乎沒有用括號的。他們習慣於先算哪一面就把哪兩個數字寫在前面,教師在引匯出書上的算式上也有些牽強,而且我發現學生列出的這些算式中本身就有乘法的交換律。那麼何不先探索乘法交換律,把探索交換律的過程作為探索結合律的階梯,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會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因此,我大膽改變教材結構,先探索乘法交換律,並利用淘氣這個人物把書中分散的情景進行整合,突出整體性。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2、注意滲透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

對於結合律的教學,不應僅僅滿足於學生理解、掌握乘法結合律,會運用乘法結合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一個數學學習的過程,在學習中受到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的啟蒙教育,本節課我抓住這一教學重點,有意識地設計了“創設情景,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舉例驗證————概括規律”三個教學環節,使學生經歷探究過程,並在此過程中注意滲透“探索與發現”的一般方法,學生學得積極、主動。

3、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當然獨立思考是合作的前提,沒有獨立思考的合作交流是空的,在本教學中也有體現,例如在進行猜想驗證的教學環節中,我要求每個學生自己先寫一個式子,再四人小組進行交流,最後全班進行交流。為學生搭建充分參與數學活動的平臺,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