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四大才子是誰

唐寅(即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

中國古代四大才子是誰1

1.唐寅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別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之美稱,蘇州人。

明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繪畫與沈石田、文徵明、仇英齊名,史稱“明四家”,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唐寅曾祖父起,世代在蘇州經商,父母在皋橋開設酒肆。唐寅自幼天資聰敏,熟讀《四書五經》,博覽《史記》、《昭明文選》等史籍。

喜愛繪畫,稍長即拜名畫家周臣為師,又與文徵明同師沈周。16歲時參加童生試,經縣試、府試、院試,高中第一名案首。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赴南京鄉試,又中第一名解元。

次年,唐寅進京會試,因涉嫌程敏政受賄案,貶謫往浙江為吏。唐寅恥不就官,歸家後縱酒澆愁,傲世不羈。

唐寅31歲開始“千里壯遊”,足跡遍及江、浙、皖、湘、鄂、閩、贛七省。

貧困之下,以賣畫為生。唐寅擅畫山水,及工筆人物,尤其是仕女,筆法秀潤縝密、瀟灑飄逸。

“唐畫”為後世畫家所宗。傳世作品有《騎騾歸思圖》、《秋風紈扇圖》、《李瑞瑞圖》、《一世姻緣圖》、《山路鬆聲圖》等。詩詞散文有《六如居士全集》。

中國古代四大才子是誰
  

2.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號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號“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漢族,長洲(今江蘇蘇州)人。

他家學淵源,能詩文,工書法,特別是其狂草頗受世人讚譽,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

祝枝山所書寫的“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都是傳世墨跡的精品。由於與唐寅遭際與共,情性相投,民間流傳著兩人的種種趣事。

祝枝山自幼天資聰穎,勤奮好學,5歲時就能書一尺見方的大字,9歲便能作詩文,被稱為“神童’。

10歲已博覽群書,文章瑰麗,才智非凡。7歲即中秀才,32歲中舉人,曾任興寧知縣、應天府通判等官。

由於生性佚蕩,不滿官場腐敗之風,遂藉故辭官回蘇,廣交朋友,召客豪飲,燒酒解愁,以洩憤世之情。

祝枝山集各書家之長,領一代風騷,是吳門書派中“明中期三大家”之一。

其書法吸取唐虞世南、元趙孟頫書法之神,揚晉王羲之、王獻之行書、唐懷素草書之勢,融會貫通,自成一體,發展為自己的獨特狂草,被譽為“明朝第一”,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

祝枝山所書的“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草書詩翰卷”等作品都是傳世墨跡的精品。

祝允明雖無名畫,但也能畫畫,唯很少動筆,傳世之作更少。

祝枝山尚有《江海殲渠記》、《新聞記》、《九朝野記》、《枝山前聞》、《浮物》、《老怪錄》、《蘇材小纂》、《懷星堂集》等書傳世,並編有《興寧縣誌》。

3.文徵明

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徵明,後更字徵仲,號停雲,別號衡山居士,人稱文衡山。長洲(今蘇州)人。“吳門畫派”創始人之一。

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54歲時以歲貢生詣吏部試,授翰林院待詔,故稱文待詔。

文徵明出身書香門第,祖父及父親都是文學家。文徵明擅長山水,亦工花卉、人物。

早年畫風細謹,中年較粗放,晚年漸趨醇正。粗筆有沈周溫厚淳樸之風,又有細膩工整之趣;細筆取法於王蒙,取其蒼潤渾厚的構調,又有高雅的風采。

長於用細筆創造出幽雅間靜的意境,也能用瀟灑、酣暢的筆墨表現寬闊的氣勢。畫人物和水墨花卉,技法熟練,風格秀麗。

畫水仙多用冰白知法,花葉離披,備天然之妙。

他的繪畫作有《雨餘春樹圖》《影翠軒圖》《洞庭西山圖》《綠蔭清話圖》《綠蔭草堂圖》《鬆壑飛泉圖》《石湖詩圖》《失竹》《江南春圖》《古木寒泉圖》《塞村鍾馗圖》。

《鬆聲一榻圖》《好雨聽泉圖》《蘭竹》《梨花白燕圖》《水亭詩思圖》《仿王蒙山水》等。

其著作有《莆田集》。傳世佳話有《千巖競秀》《萬壑爭流、《湘君夫人圖》《石湖草堂》《石湖詩畫》《橫塘詩意》《虎丘圖》《天平紀遊圖》《靈巖山圖》《洞庭西山圖》《拙政園圖》等。

文徵明還工行草書,尤擅小楷,篆、隸、正、草無所不能。所書四體千字文,成為後人臨摹的範本。

他與祝允明、王寵,同被譽為明代中或書法“三大家”。

文徵明的'小楷主要來源於鍾繇、王羲之、王獻之和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法度謹嚴、筆鋒勁秀、體態端莊,風格清秀俊雅,晚年八十歲以後的小楷,尤其見功夫。

行書主要學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智永,運筆遒勁流暢,晚年大字學黃庭堅,風格變得蒼勁秀逸。

他的傳世墨跡很多,有小楷《前後赤壁賦》、《顧春潛圖軸》、《離騷經九歌冊》;行書有早期的《南窗記》,中期的《詩稿五種》,晚期的《西苑詩》。

中國古代四大才子是誰 第2張
  

4.徐禎卿

徐禎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國。常熟梅李鎮人,後遷居吳縣(今蘇州)。明代文學家。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之絕句而為人稱譽。

徐禎卿天性聰穎,少長文理。16歲著《新倩集》,即知名於吳中。但早年屢試不第,讀《離騷》有感,作《嘆嘆集》。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作《江行記》。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與文徵明合纂《太湖新錄》,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聞韃靼入侵,官兵抗戰不力而敗,又作長詩《榆臺行》。

同年中進士,後被授予大理寺左寺副。明正德五年(1510年)被貶為國子監博士。

徐禎卿在詩壇佔有特殊地位,詩作之多,號稱“文雄”。

及第後與明文學家李夢陽、何景明交遊甚密,悔其少作,齊倡復古。與李夢陽、何景明、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併稱“前七子”。

所作《談藝錄》,只論漢魏,六朝以後不屑一顧,闡述重在復古之論。其詩格調高雅,縱橫馳騁於漢唐之間,雖刻意復古,但仍不失吳中風流之情。

中國古代四大才子是誰2

唐寅被考場舞弊案牽連,終生不得為官,後寄情山水詩畫,成為知名畫家,筆墨細秀,佈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在人物、山水、花鳥等多種題材上都有很高的造詣。

祝枝山雖然少有才名,十九歲中秀才,但直到他兒子都考上了進士,他都未考取,最後以舉人選官,為官沒有多久,他便稱病辭官。他以書法著稱於世,擅長楷書和草書。

文徵明也是屢試不第,最後以貢生進京,任翰林院待詔,沒過幾年,不習慣官場的傾軋,也以病辭官,回到蘇州以山水自娛。他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

徐禎卿少年聰慧長文理,人稱“家不蓄一書,而無所不通”,只可惜英年早逝,是四大才子中最早過世的一位,死時才33歲。

四大才子皆以才氣名動當時,即使現在也讓人高山仰止。

而現在有人將馬未都、樑巨集達、王朔、高曉鬆列為現代的四大才子,小編私以為,這四位的知名度可能和明代四大才子相差不大,但在藝術的修養上,可能還差的`很遠。

其中只有馬未都還隱隱約約有點大師的才氣,但也僅限於文物收藏。

在個人創作方面,早些年的王朔也是才氣縱橫,小說寫的很有意思,為人也有點才子的狂放不羈,但在藝術造詣上,可能還差點火候。

而高曉鬆、樑巨集達,其實更多的轉型成為媒體人,雖然說的知識很有點趣味,但並沒有成就真正厚實的學術,知名度上夠了,但是在藝術修養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現在潛心做藝術的人,大眾未必瞭解,大眾瞭解的,又未必是潛心做藝術的人,也是兩難了。

中國古代四大才子是誰 第3張
  

現在社會還是有許多大師的,只可惜這些大師可能在本行業名氣很大,但在普通人看來,卻是岌岌無名的普通人,知名度完全比不上做媒體的文化人,也是可惜了。

雖然四大才子現在差不多是個笑談,大家想起四大才子,就會想起周星馳《唐伯虎點秋香》中浮誇的造型,但其實他們都是確確實實才氣縱橫,當時和後來都少有人能及的才子。文/冷水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