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後溼氣從身體哪些位置排出 去溼氣艾灸哪個部位最好

艾灸是中醫一種傳統的治療養生方式,對防病治病有很好的效果。艾灸對身體來說有多種好處,特別是在去除溼氣方面。那麼艾灸過程中,我們體內的溼氣是從身體中什麼部位排出的呢。

艾灸後溼氣從身體哪些位置排出

除溼氣就是體內正氣對抗邪氣的過程,而艾灸具有溫經通絡、補中益氣、除溼止痛的作用,當體內正氣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將邪氣驅出體外,所以艾灸對於祛除體內的溼氣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排出溼氣的具體症狀根據個人體質以及體內溼氣嚴重程度的不同,所表現出來的症狀也有所不同,一般可表現為排汗增多、面板紅疹、放屁增多、拉屎臭等現象,但這些現象都是比較輕微的,隨著繼續艾灸會有所改善。

艾灸後溼氣從身體哪些位置排出 去溼氣艾灸哪個部位最好

去溼氣艾灸哪個部位最好

1、足三裡:足三裡作為後天之本,是氣血生化的源頭,艾灸此處具有健脾養胃、補氣養血的作用,能夠滋補身體裡的正氣,正氣一足自然溼氣就會被排出體外了。

2、神闕:神闕就是肚臍眼,是人體的先天之本,艾灸此處能夠益氣養血、溫補元陽、提高身體的抵抗力,去除體內的溼氣。 

3、命門:命門穴位於第二腰椎棘突下,是人體生命力的中心,體內溼氣重的人群艾灸此處可以增強體內的元氣,逼出體內的溼邪之氣。

艾灸後溼氣從身體哪些位置排出 去溼氣艾灸哪個部位最好 第2張

艾灸肚臍出來的水是汗還是溼氣

是汗也是溼氣。 艾灸是使用艾熱刺激穴位或特定的部位,來激發經氣活動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一種治療方式。而在艾熱的作用下,會增加人體的區域性溫度,促進體內的血液迴圈,使機體感到發熱時,就會開放喊來進行排熱,將汗液排出來達到散熱的目的,而溼氣是中醫上的一種概念,可以通過脾胃運化,也可以稱為汗液的形式排出,因此艾灸肚臍出來的水是汗,也是溼氣。

艾灸後溼氣從身體哪些位置排出 去溼氣艾灸哪個部位最好 第3張

艾灸肚臍出水可以洗澡

可以洗,但需要隔一段時間。艾灸後,人體的毛孔及艾灸部分的穴位都呈開啟的狀態,並且肚臍是較為柔弱的部位,要是艾灸完肚臍出水後直接去洗澡,容易導致寒氣從穴位及毛孔等部位進入人體,出現受寒感冒的情況。其次肚臍容易受到水流中的細菌微生物刺激,引發感染等情況,因此艾灸後不能馬上洗澡,需要隔一段時間,等身體的穴位、毛孔閉合,肚臍恢復一些後,才能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