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健康

老年人心理健康1

我國正快速步入老齡化社會,到20xx年,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2億,龐大的老年人口數量使得老年問題倍受關注。並且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老年人平均壽命的延長,老年心理健康問題更加凸顯。

老年人心理健康

目前,老年心理健康的主要評估方法是心理量表測量法、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我國在研究老年心理健康問題方面所使用的量表均是從國外引進的,如症狀自評量表(SCL -90) ,康奈爾醫學量表(CMS)、抑鬱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社會支援評定量表(SSRS)等。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量表是否適用於中國老年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還有待於進一步檢驗。吳振雲等編制的老年心理健康問卷經信度、效度檢驗,符合心理測量學要求,適合國情,題目適中,適用於老年心理健康的調查研究。李娟等編制的老年心理健康量表(城市版)為研究城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提供了有力的測量工具。另外,有些研究會採用自制的一般情況調查表收集勝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居住場所等人口學資料,或者根據自己的需要自行設計問卷,如:自編老年人孫輩依賴問卷、自編社會參與基本情況調查問卷等。訪談法一般與問卷調查結合使用,為編制問卷提供資料。

1老年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

影響老年心理健康的因素可概括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生理因素有:年齡、性別、疾病增加、自理能力下降、視聽功能障礙、認知老化、生活方式;心理因素有:生活事件、經濟收入與文化教育、婚姻與家庭、體能與文體活動;社會因素有:社會支援、個體參與和社會閒暇活動、老年社群衛生服務嶽春豔等在研究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時發現男性好於女性,低年齡組老年人好於高年齡組老年人,城市老年人好於農村老年人,高學歷者好於低學歷者和不識宇者。梅錦榮的研究表明,相對於男性,女性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和抑鬱症狀,並且對生活有更大的不滿。從以往研究來看,社會支援和體育鍛煉是影響老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1.1社會支援對老年心理健康的影響社會支援從性質上分為客觀支援和主觀支援,客觀支援指可見的或實際的支援;主觀支援指個體體驗到的或情感上感受到的支援,是個體在社會中受尊重、被支援與理解的情感體驗和滿意程度,與個體的主觀感受密切相關。嶽春豔等的研究發現主觀支援和對支援的利用度與老年人心理健康顯著相關,主觀支援的相關性最高。這說明主觀情感方面的支援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影響較大,而提高社會支援度,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幸福度,對於改善老年人的抑鬱傾向尤為重要岡。

1.2體育鍛煉對老年心理健康的影響老年人體育鍛煉的形式多樣,如:廣場集體舞蹈、太極拳鍛鍊、健走運動等。堅持廣場集體舞蹈鍛鍊有助於增進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網,參加集體型體育鍛煉項口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要優於單獨進行體育鍛煉的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身體各器官逐漸老化,適宜的體育鍛煉可以使老年人保持活力,延緩老化,並且在強健身體的同時可以結交很多新朋友,擴大他們的交際範圍,有助於人際關係的改善,和諧融洽、輕鬆愉快的'氣氛可以很好的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態。因此,老年人只要堅持參加適宜的體育鍛煉,都會有積極的心理效益。

2老年心理健康的研究現狀

2.1不同養老方式的老年人家庭養老者與社會養老者最大的區別在於社會養老者離開了親人,親情紐帶作用減弱,天倫之樂匾乏,容易產生負性情緒,導致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養老機構目前具有以下4個特點:有需求的多,想要入住的少;床位多,入住率少;要求就業的多,願意從事養老護理的少;投入多,收益少。孫穎心等的研究表明,雖然家庭養老者的心理健康狀況好於社會養老者,但二者差異不顯著。這說明隨著社會的發展,老年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養老機構更加重視對老年人的精神慰藉,管理和設施在不斷完善。也有研究表明,敬老院中的老年人不僅在軀體方面得到了關心和照護,而且在強迫性症狀、焦慮、敵對等心理問題方面也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在人口老齡化的今天,家庭結構小型化、養老結構多元化的社會形勢下,社會養老功能確實發揮了重要作用。

2.2知識老年人人到老年,大多數人會認為自己無用、沒有價值了,因而變得消極,導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但是具有一定文化知識的老年人,仍然會適當的參加一些工作,進行人際交往,這將有助於他們心理健康的保持。陳天勇等的研究表明,高學歷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總體良好,並且顯著高於常模回。老年大學學員的主觀幸福感較高,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由此可見,老年大學不僅為老年人提供了一些新知識,還能夠為老年人的學習生活提供一個優良的內部和外部生活環境。

2.3空巢老年人民政部資料表明,目前我國城鄉空巢家庭超過50%部分大中城市達到70%,其中近一成的老人單身。這些空巢老人得不到應有的生活照料,生病也無人照顧,情感慰藉更是無從談起。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相對於非空巢老年人,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狀況較差,其中絕對空巢老人的狀況更加需要關注。相對空巢老人儘管不與子女住在一起,但是在同一個城市,聯絡較方便,而且可以經常相聚,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空巢的消極作用;而絕對空巢老人子女都不在身邊,難以及時得到子女的精神慰藉和生活照。

2.4離退休老年人由於社會角色的變化,離退休老年人的生活內容、社會地位、人際交往等方面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原本忙碌的工作生活可能被無所事事取代,因此可能會出現“離退休綜合徵”,表現為孤獨、失落、抑鬱和煩躁等負性情緒,有的伴有食慾不佳、睡眠不足和容易疲勞等不適。約三分之一的企業管理者在退休初期存在心理問題,但是某些群體的離退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可能表現良好,如:高校離退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高於全國水平。這可能是因為文化水平高者一般從事腦力勞動,當他們退休後大多仍繼續讀書,學習,適當的參加一些工作,因此情緒會保持良好。與未參加書法繪畫練習的退休老年人相比,參加書法繪畫練習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更高網。

2.5代際關係與老年心理健康在家庭生活中,老年父母和成年子女的關係,是影響老年父母心理健康的關鍵因素。對於老年父母而言,隨著社會交往範圍的逐漸縮小,親情對他們的影響更加重要。積極的代際關係有助於老年人提高生活滿意度,提升自尊感,提高幸福感;而消極的代際關係會導致老年人產生心理痛苦、孤獨感,甚至會導致老年人自殺。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養兒防老的中國傳統觀念正逐步減弱,這必然對老年人產生衝擊,產生心理不平衡或心理失調。

2.6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慢性病是影響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常見的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據衛生部統計,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近半數患有慢性病。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低於健康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需打針吃藥,注意飲食,不能隨心所欲的做事情,處處受到限制。身體疾病會導致老年人低落、煩躁等情緒,降低心理健康水平。高血壓、冠心病和糖尿病屬於心身疾病,與患有白內障、腰椎間盤突出和骨關節病等非心身疾病患者相比,心身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明顯低於非心身疾病患者。

2.7失能老年人我國缺乏自理能力的老人約有3300萬,並且有逐漸遞增的趨勢。居家不出的老年人更有可能出現臥床狀態,並進一步影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導致老年人產生焦慮、抑鬱等。養老護理員短缺,專業程度低,使失能老年人不能得到很好的照顧,因此隨之而來的就是失能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問題增多,並且心理健康問題尤為突出。張國琴等的研究表明,失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總體水平低於一般老年人群,而且失能老人獲得的社會支援低於正常人。失能老年人的機體活動能力下降,社會交往範圍縮小,加之日常生活受限,因此對自身健康的自我評價較差,產生抑鬱、自卑等負性情緒;而且漫長的功能恢復過程給家庭成員帶來沉重的生活和心理負擔,隨著時間的延長,失能老人獲得的社會支援將逐漸減少。

3展望

3. 1關注農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目前,對老年心理健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的城市和省會城市,農村老年人的研究比較缺乏,西北和西南地區的研究幾乎空白。但是已有研究表明,農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低於城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與城市老年人相比,隨著年齡的增長,農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會越來越差。而且農村老年人文化生活匱乏。總的來說,農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形勢更加嚴峻,需要得到高度的關注。

3. 2老年漂問題。老年漂是指為了幫子女照顧新生兒,被迫離開了他們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地方,離開了熟悉的親戚和朋友,甚至離開了陪伴幾十年的老伴過上了分居生活的老年人。老年漂的出現在我國是一個必然,如今的上班族工作忙,壓力大,婦女不能做全職太太或者僱傭保姆。因此隨著社會的發展,老年漂這個群體會越來越龐大,這個群體面臨著醫保、社保、與子女生活習慣不同等問題。目前關於老年漂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幾乎空白,有必要對其進行深入研究。

3. 3充分考慮和利用社會資本,維護和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根據關國社會學家Thomas F Brown對社會資本的劃分,可從微觀、中觀和巨集觀角度來探討促進老年心理健康可利用的社會資本。為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可利用的微觀社會資本有社會支援、組織參與和信任;可利用的中觀社會資本有衛生服務機構、慈善機構和志願服務組織;可利用的巨集觀社會資本有政治政策環境和文化環境。開發利用老年心理健康中的社會資本,能夠有效緩解我國的衛生資源壓力,在有限的衛生條件下最大限度的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針對我國現存的和展望中存在的問題,應採取以下措施來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第一,定期開展老年人健身比賽,如乒乓球比賽,使老年人在增強身體素質的同時,增進友誼,提高老年人的精神面貌。第二,提高養老機構的服務質量,將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健身娛樂、醫療康復、精神慰藉、臨終關懷融為一體,努力為老年人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生活家園。第三,在人口老齡化程度高、增速快、高齡人口比例大的地區成立老年協會,即養老服務協會,由公辦或民辦、營利性或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居家養老服務組織組成,以滿足廣大老年人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能夠有效的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實現“老有頤養”。第四,組織養老護理員職業培訓,提升養老機構護理員和居家養老服務員的護理水平,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從護理理論、老年心理、職業道德、養老形式、政策與法規等方面向參加培訓的護理員和服務員進行系統介紹,對臥床老人的生活照料技能和技術護理進行培訓,為老年人享受幸福晚年生活提供專業服務保障。第五,開展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為高齡、空巢、獨居、特困且生活自理有困難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保健、法律維權、文化體育等服務,採取上門照料或者日託的服務形式,讓老人能夠平安、健康、幸福養老。

隨著我國對老年心理健康問題研究的深入,獲取更多老年心理健康狀況的資料,尤其是特定群體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資料,將有助於我們更好的瞭解老年問題,進行積極的干預,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也有助於為政府制定相關的政策提供切實可靠的資料,以便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在人口老齡化的今天,確保老年群體的健康、幸福、和諧、穩定,也是確保我國繼續進行現代化建設的主要保障。

老年人心理健康2

保持年輕健康的心態,生活才會過得豐富多彩,但是我們都知道,長期保持放鬆愉快的心情是不太可能的。對於老年人來說,心理健康是身體健康的基礎,老年人心理健康標準對維護心身健康至關重要。那麼,評判老年人心理健康都有些什麼標準呢?

綜合國內外心理學專家對老年人心理健康標準的研究,結合我國老年人的實際情況,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標準基本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界定:

1、有正常的感覺和知覺,有正常的思維,有良好的記憶。

就是說在判斷事物時,基本準確,不發生錯覺;在回憶往事時,記憶清晰,不發生大的遺忘;在分析問題時,條理清楚,不出現邏輯混亂;在回答問題時,能對答自如,不答非所問;在平時生活中,有比較豐富的想象力,並善於用想象力為自己設計一個愉快的奮鬥目標。

2、有健全的人格。情緒穩定,意志堅強。

積極的情緒多於消極的情緒,能夠正確評價自己和外界的事物,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辦事較少盲目性和衝動性。意志力表現的非常堅強,能經得起外界事物的強烈刺激。

在悲痛時能找到發洩的方法,而不至於被悲痛所壓倒。在歡樂時能有節制地歡欣鼓舞,而不是得意忘形和過分激動。遇到困難時,能沉著地運用自己的意志和經驗去加以克服,而不是一味地唉聲嘆氣或怨天尤人。

3、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樂於幫助他人,也樂於接受他人的幫助。在家中與老伴、子女、兒媳、女婿、孫子、孫女、外甥等都能保持情感上的'融洽,能得到家人發自內心的理解和尊重。

在外面,與過去的朋友和現在結識的朋友都能保持良好的關係。對人不求全責備,不過分要求於人,對別人不是敵視態度,而從來都是以與人為善的態度出現。無論在正式群體內,還是在非正式群體內,都有集體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

4、能正確地認知社會,與大多數人的心理活動相一致。

如對社會的看法,對改革的態度,對國內外形勢的分析,對社會道德倫理的認識等等,都能與社會上大多數人的態度基本上保持一致。如果不是這樣,那就是不接納社會,與時代前進的步伐不能同向同步。

5、能保持正常的行為,能堅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學習、娛樂等活動。

其一切行為符合自己在各種場合的身份和角色。老年人怎樣才算是心理健康?以上這五個方面只是界定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基本標準。因為許多國內外專家學者從自己研究的角度提出了許多具體標準。但無論多少標準,都不約而同地認為最重要的一條是“基本正常”,即說話辦事、認識問題、邏輯思維、人際交往等都在正常狀態之中。只要不偏離“正常”的軌道,那麼其心理健康就是達標的。

老年人心理健康3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標準有如下幾點:

一、感知覺尚好。稍有衰者,可通過戴眼鏡、助聽器等方法彌補,判斷事物不常發生錯覺。

二、記憶良好。能輕鬆地記住一讀而過的七位數字可說明記憶良好。

三、邏輯思維健全。說話不顛三倒四,回答問題條理清晰。

四、想象力豐富。不拘泥於現有的.框框,做的夢常新奇有趣。

五、情感反映適度。積極的情緒多於消極的情緒。對事物能泰然處之。

六、意志堅強。辦事有始有終,能經得起悲傷和挫折。

七、態度和藹可親。能知足常樂,能制怒。

八、人際關係良好,樂意助人也受他人歡迎。

九、保持學習的興趣。能堅持某一方面不倦地學習。

十、有正當的業餘愛好。如養魚、下棋、種花等喜好。

十一、與大多數人的心理活動基本保持一致。

十二、保持正常的行為。能堅持正常的生活、學習、工作和活動。能有效地適應社會環境變化。

老年人心理健康4

衰者和疾病

人到60歲以後,體力和記力都會逐步下降,從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變化。這種正常的衰老變化使老年人難免有 “力不從心”的感受,並且帶來一些身體不適和痛苦。尤其是高齡老人(指80歲以上的老年人),甚至擔心“死亡將至”而胡亂求醫用藥。在衰老的基礎上若再加上疾病,有些老年人就會產生憂愁、恐懼心理。當然,不同心理狀態的老年人,對待衰老和疾病的態度迥然不同。

精神創傷

有調查表明,精神創傷對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健康水平和疾病的療效有重要的影響,有些老年人因此陷入痛苦和悲傷之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必將有損健康。

環境變化

最多見的是周圍環境的突然變化,以及社會和家庭人際關係的影響,老年人對此往往不易適應,從而加速了衰老過程。

此外,文化程度、過度疲勞、營養缺乏、經濟欠佳、孤獨空虛、死亡臨近等引起的.老化情緒,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響。

那麼,怎樣才能讓老年人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呢?

第一,心明豁達,知足常樂。

我們在長期的老年醫學考察中發展,長壽老人往往都能做到到胸懷開朗,處事熱情,善解人意,他們與世無爭,不易動態,感到自己生活很充實、滿足。

第二,面對現實,走出誤區。

老年人應積極而適量地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如書記法、音樂、戲劇、繪畫、養花、集郵等),以陶冶情操,處理好各方面的人際關係(包括家庭成員、親朋好友等),做到與眾同樂,喜當“頑童”。

第三。結交知音(包括青少年朋友、異性朋友),經常談心。

老年人難免會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常在知音好友中宣洩鬱悶,互相安慰,交流懷古,有助於心情舒暢,對保持心理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

老年人心理健康5

淡泊

淡泊是心理養生的免疫劑。淡泊是一種崇高的境界和心態,是人生的追求在深層次上的定位。有了淡泊的心態,就不會在世俗中隨波逐流,追逐名利,也不會對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更不會對世事他人牢騷滿腹,攀比嫉妒。淡泊的心態使人始終處於平和的狀態。保持一顆平常心,一切有損身心健康的因素,都將不戰而退。

善良

善良是心理養生的.營養素。心存善良,就會以他人之樂為樂,扶貧幫困;心存善良,就會與人為善,樂於友好相處,心中就常有愉悅之感;心存善良,就會光明磊落,樂於對人敞開心扉,心中輕鬆。心存善良的人,會始終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狀態。

寬容

寬容是心理養生的調節閥。人在社會交往中,吃虧、被誤解、受委屈是不可避免的。面對這些,最明智的選擇是學會寬容。寬容是一種良好的心理品質。它不僅包含著理解和原諒,更顯示一個人的氣度和胸襟。一個不會寬容,只知苛求的人,其心理往往處於緊張狀態,從而導致神經興奮、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理、生理進入惡性迴圈狀態。學會寬容就會嚴於律己,寬以待人,這就等於給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調節閥。

樂觀

樂觀是心理養生的不老丹。樂觀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性格和心境。它可以激發人的活力和潛能,幫你解決矛盾,逾越困難。而悲觀則是一種消極頹廢的性格和心境,它使人陷入悲傷、煩惱、痛苦之中,讓人在困難面前一籌莫展,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心理健康6

美國學者最近研究發現,人類65%-90%的疾病都與心理上的壓抑感有關。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曾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壓抑已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健康問題之一。”對老年人而言,老化情緒是形成心理壓抑的一個重要方面。

老化情緒是老年人對各種事物變化的一種特殊的精神神經反應,這種反應因人而異,表現複雜多變,嚴重干擾和損害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防病能力,影響神經、免疫、內分泌及其他各系統的功能,從而加速衰老和老年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當代老年醫學研究證實,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大致有三個方面。

衰者和疾病 人到60歲以後,體力和記力都會逐步下降,從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變化。這種正常的衰老變化使老年人難免有 “力不從心”的感受,並且帶來一些身體不適和痛苦。尤其是高齡老人(指80歲以上的.老年人),甚至擔心“死亡將至”而胡亂求醫用藥。在衰老的基礎上若再加上疾病,有些老年人就會產生憂愁、恐懼心理。當然,不同心理狀態的老年人,對待衰老和疾病的態度迥然不同。

精神創傷 有調查表明,精神創傷對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健康水平和疾病的療效有重要的影響,有些老年人因此陷入痛苦和悲傷之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必將有損健康。

環境變化 最多見的是周圍環境的突然變化,以及社會和家庭人際關係的影響,老年人對此往往不易適應,從而加速了衰老過程。

此外,文化程度、過度疲勞、營養缺乏、經濟欠佳、孤獨空虛、死亡臨近等引起的老化情緒,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響。

那麼,怎樣才能讓老年人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呢?

第一,心明豁達,知足常樂。我們在長期的老年醫學考察中發展,長壽老人往往都能做到到胸懷開朗,處事熱情,善解人意,他們與世無爭,不易動態,感到自己生活很充實、滿足。

第二,面對現實,走出誤區。老年人應積極而適量地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如書記法、音樂、戲劇、繪畫、養花、集郵等),以陶冶情操,處理好各方面的人際關係(包括家庭成員、親朋好友等),做到與眾同樂,喜當“頑童”。

第三。結交知音(包括青少年朋友、異性朋友),經常談心。老年人難免會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常在知音好友中宣洩鬱悶,互相安慰,交流懷古,有助於心情舒暢,對保持心理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

老年人心理健康7

如何保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老年人的心理特徵老人保持心態年輕的技巧如何保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1.豐富業餘生活

老年人退休後,有大量的空閒時間,子女長期在外如候鳥般在家與工作的地方遷移,老年人內心難免會有些孤獨和無聊。老年人應當根據身體條件和興趣愛好,把生活內容安排得充實些,如練書法、種花草、養禽鳥、讀書報、看影視劇等,這樣既可舒展心情,又能珍惜時光,使生活變得更有意義、更精彩。

2.活到老,學到老

活到老學到老,而人的年齡有限,而知識領域無限。老年人學習看書學習,可以提高老人的記憶力,提高老人的思維能力,豐富老人的見識,有利於老人的心理健康。

3.保持樂觀情緒

老年人要對生活充滿信心,儘量做到心胸開闊,情緒樂觀,發揮自己在知識、經驗、技4.學會擺脫煩惱

生活既豐富多彩,同時也充滿坎坷和煩惱,人生本來如此。大風大浪已經經過,不必為小事煩惱,更不要處於鬱悶狀態,要通過各種途徑把壞情緒及時釋放出來,保持一份好心情。

5.家庭和社會關心

家庭和社會的關心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外部環境和必要條件,生病時需要照顧,不但給予物質上的關心,更重要的是給予心理上的理解和支援。

6.加強人際交流

老年人要經常和好友聊天談心,交流思想感情,在集體活動和人際交往中汲取生活營養,使自己心情舒暢、生活愉快。

老年人的心理特徵

1.怕死心理:他們害怕衰老的核心是恐懼死亡。懼怕談論死亡,不敢探視病人,怕經過墓地和聽到哀樂,甚至看到一隻死亡的動物也備受刺激,不敢正視。

2.幻想心理:受身體逐漸衰老的影響,有些老年人盼望長壽的願望會越發強烈。於是,他們愛聽他人關於自己健康的恭維話,特別不願意聽同齡人身後之事等等,並會常常用幻想自己“健步如飛”等景象來欺騙自己,以獲得一時的心理寬慰。

3.抑鬱心理:有些老年人面對衰老的客觀事實既懼怕又無奈,會顯得心理很脆弱,這種心態如果不及時調整,極易導致抑鬱。這種抑鬱比較頑固,很容易使人喪失生活的興趣,令人感到疲憊。因而這種人很容易情緒激動,動不動就發火,常常自卑自責、自怨自嘆,嚴重者可有自殺的傾向和行為。

4.偏激心理:這種情緒可表現為兩個相反的趨向,一種趨向是因衰老以點帶面地否定自我,把自己看成無用之人,經常自責、自卑、自憐和自貶。另一種趨向是因為自己衰老而更高地要求別人,總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敬重、關心和照顧,卻不考慮他人及社會的'實際條件和能力。當這種希望得不到滿足時,又加劇了其心理上的偏激,並因此而自暴自棄。

老人保持心態年輕的技巧

1、多用腦

保即保持大腦的活力。中老年人要多用腦,如堅持讀報看書、繪畫、下棋,培養多種興趣愛好。研究表明,經常用腦的65歲老人,其腦力並不比不愛動腦的35歲的青年人差。

2、活動手腳

活是指活動手指。經常活動手指,做兩手交替運動及轉動健身球,可以刺激大腦兩半球,有健腦益智、延緩大腦衰老的作用。

3、體育鍛煉

參即參加社會活動和體育活動。結交年輕朋友,以接受青春活力的感染,經常保持愉快的情緒,脫離孤僻的生活環境。

4、充足睡眠

睡即睡好覺,保證睡眠充足。中老年人要學會規律地生活,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保證一天有八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

5、健康飲食

調即調節飲食。做到粗細混雜,葷素搭配,少吃些動物脂肪和含糖類食物。聽即聽優美動聽的歌曲。優美的旋律可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使人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歡樂感覺。

老年人心理健康8

再婚 有益老年人心理健康嗎?

喪偶的老人再婚以後生活會有很大的變化,他們不再感孤獨,覺得生活更有意義。這說明重婚可以解決老年人喪偶後在生活、情感上的痛苦與無助。

首先,一個新的老伴可以共同分享、追憶生活的`往事、喜怒哀樂,這樣可以排除內心的煩惱、焦慮、苦悶憂鬱。使內在的情感與外界的刺激達到平衡。

其次,對於再婚老人來說,有人陪伴度日可以消除孤獨。白天做些兩個人都感興趣又對社會有益的事。晚上一起聽音樂、看電視;夜深人靜時互相體貼、安慰。這樣的生活既解決了平時在生病時有人照顧,又給生活帶來了樂趣。

所以,再婚對老年人來說,不僅在生活上可以互相照顧、互相扶持,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的互相溝通和慰藉,這樣在心理上能達到的平衡,精神上也可以放鬆。它能使人愉快地度過幸福的晚年,享受人生的最後階段。

老年人心理健康9

1、感情沖淡法

當家裡只剩下“老兩口,此時,老人更應關心自己的老伴,兩人不僅要常溝通、常交流,做到“體己話嘮一嘮,“心裡事聊一聊,“樂子事擺一擺,通過“話聊進一步密切夫妻間的感情。

外出活動要儘量帶上老伴,避免一方外出活動一方在家留守,使留守老人產生孤獨感。

2、愛好沖淡法

可以重拾或是培養新的生活愛好,讓自己沉浸在愛好中,這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自療法。可儘快地拾起平日裡的各種愛好和興趣,比如釣魚、畫畫、養魚、打太極拳等。

並根據個人興趣培養一些新愛好,如旅遊、爬山、游泳、打保齡球等。用愛好和興趣在“空巢內種滿笑聲,豐富自己的生活內容,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3、作息沖淡法

節日期間熱鬧、和諧、愉快的場面和氣氛淡去後,老年人要馬上回歸到以前“二人世界或“一人世界的生活作息狀態。

按照以往的生活規律來有條不紊、按部就班地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規律的迴歸,可使老年人迅速平穩心緒,淡化節日氛圍,走出“空巢的陰影。

4、社交沖淡法

老年人要積極的參加社會活動,在交往中沖淡生活的孤獨感。也可以選擇外出去探望老友,參加社群聯誼會等,用熱情、充實的生活內容來填充寂寞和孤獨。

二、四種心理有益老人健康

1、經常參加社交活動

經常與親朋好友聯絡的人更長壽。在交往過程中給予他人幫助,有益長壽。如果你朋友不多,建議多參加社會組織或者志願工作。

2、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

儘管健康有益,但研究發現,一些長壽者在二十多歲的時候並不怎麼鍛鍊,反而是通過多做自己感興趣的事,讓自己活動起來更能長壽,比如種花、種菜、做木匠活等。

3、防止過度樂觀

過度樂觀的人往往沒有那些小心謹慎的人細心。為了保持健康,小心謹慎的人更懂得自我防護,更少從事高風險活動,比如,抽菸、酗酒、吸毒或者飆車等。這些人也會遠離有不良嗜好的人群。

4、“好壓力有益健康

如果你討厭所從事的工作,那麼工作壓力就是有害健康的“壞壓力;如果你熱愛自己的事業,因力爭在事業上有所成就而產生的壓力,就是有益健康長壽的“好壓力。 關鍵一點是,工作必須是你的最愛,而且能讓你產生成就感。

三、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

老年人面對衰老,以及伴隨著衰老而來的權利和能力的喪失,定會產生諸多不健康的心理。而這些不健康心理會影響人體健康,這樣是很不好的。那麼,影響老人健康的不良心理有哪些?快來關注下吧。

1、怕孤獨心理

這是老年人最常見的一種心理異常,其主要表現是自我評價過低、生存意識消極、經常對他人不滿及抱怨。

長此以往,有此情況的老人就會加強對自我行為的約束、強化自我內心的封閉,逐漸地疏遠社會,最終會形成孤獨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模式,並將默默地承受孤獨帶來的痛苦。

這類老人既希望別人關心照顧,又害怕由於過分期望而出現過大的心理落差和失望,於是常常拒絕與他人交往,因而會變得行為孤獨、性情孤僻,與周圍人的距離越來越遠。

2、抑鬱心理

有些老年人心理比較脆弱,面對衰老的客觀事實既懼怕又無奈,這種心態如果不及時調整,極易導致抑鬱。

這種抑鬱比較頑固,很容易使人喪失生活的興趣,令人感到疲憊。因而這種人很容易情緒激動,動不動就發火,常常自卑自責、自怨自嘆,嚴重者可有自殺的傾向和行為。

3、偏激心理

這種情緒可表現為兩個相反的趨向。一種趨向是因衰老以點帶面地否定自我,把自己看成無用之人,經常自責、自卑、自憐和自貶。

另一種趨向是因為自 己衰老而更高地要求別人,總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敬重、關心和照顧,卻不考慮他人及社會的實際條件和能力。當這種希望得不到滿足時,又加劇了其心理上的`偏激,並因此而自暴自棄。

4、多疑心理

有些老人因身體有病而多疑,常表現為無病也疑,有病更疑。即使自己有一些輕傷小恙也自以為是病入膏肓、無藥可救。

間或談病色變,問病又止,求醫換藥不斷。這種疑病可令其對衰退的機能極度敏感,對一般人感覺不到的體內變化或體驗不到的痛苦也都會有所感覺,如對心臟的跳動、胃腸的蠕動等方面的變化也能感覺到。這些過度的敏感更容易加重其疑心病。

5、幻想心理

受身體逐漸衰老的影響,有些老年人盼望長壽的願望會越發強烈。於是,他們會常常用幻想來欺騙自己,以獲得一時的心理寬慰,如愛聽他人關於自己健康的恭維話等。

6、怕死心理

他們害怕衰老的核心是恐懼死亡。懼怕談論死亡,不敢探視病人,怕經過墓地和聽到哀樂,甚至看到一隻死亡的動物也備受刺激,不敢正視。

四、老年人吃什麼好?7種食物各有益

1、魚肉有助心臟健康

心臟病是威脅人類健康的因素之一,可在美國阿拉斯加的因紐特人卻很少受到這一疾病的困擾,原因就在於他們經常以魚肉為食,從而補充了大量的歐米伽-3脂肪酸,這種物質可以幫助人體控制膽固醇水平,並能預防心律失常,是人類的貼“心衛士。

2、巧克力有利血管健康

在巴拿馬附近的一個群島,同樣生活著心臟異常健康的庫納人,他們比巴拿馬人心臟病發病機率低9倍,而他們心臟健康祕訣是什麼呢?

原因是他們的飲品中通常含有大量的可可,而可可中含有豐富的黃烷醇,可保護血管機能,減少高血壓的發生,以及幫助預防2型糖尿病、腎病及老年痴呆症等疾病,適量食用富含可可的巧克力同樣促進身體健康。

3、堅果延年益壽

提倡健康生活和素食的美國某團體,研究指出,經常吃堅果的人可平均延長2年半的壽命。

為何堅果有如此神效呢?因為堅果是不飽和脂肪酸的很好來源,這一點與橄欖油頗為相似,此外,堅果還蘊含了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健康物質如抗氧化劑等,是不可多得的健康食品。

4、橄欖油抵抗老年病

早在四十年前,科學家們就已經研究出橄欖油的神奇作用:橄欖油中的不飽和單脂肪酸可以降低心臟病及癌症的發病機率。

現在,人們有了更多的發現:橄欖油中還含有一種功能強大的抗氧化劑——多酚,能幫助人類抵禦年齡增長帶來的疾病。

5、紅酒延緩衰老

適度飲酒可預防心臟病、糖尿病和記憶減退。儘管任何一種酒都可起到這樣的作用,但是佼佼者卻非紅酒莫屬,因為紅酒中特有的白藜蘆醇能啟用控制細胞老化的因子,從而使人延緩衰老,更加年輕。

6、藍莓保持身體靈活

1999年,一個營養研究中心進行了一次實驗,他們給老鼠餵了相當一段時間的藍莓提取液,這段時間相當於人類的十年。

結果發現,食用藍莓的老鼠們在老年以後比普通老鼠具有更好的平衡感、身體協調能力。這也證實了藍莓中的化合物有助於減輕炎症、緩和氧化損傷,從而提高年老後的記憶力和肢體靈活性。

7、豆腐護肝

老人們普遍愛吃豆腐。他們說:“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隨息居飲食譜謂:“處處能造,貧富攸易,詢素食中廣大教主也,亦可入葷饌,冬月凍透者味尤美。

豆腐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異黃酮。豆腐具有益氣、補虛、降低血鉛濃度,保護肝臟,促使機體代謝的功效,常吃豆腐有利於健康美和智力發育。老人常吃豆腐對於血管硬化、骨質疏鬆等症有良好的食療作用。

老年人心理健康10

研究發現,人類65%~90%的疾病都與心理上的壓抑感有關。85%的老年人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而老化情緒是形成心理壓抑的一個重要方面。老化情緒是老年人對各種事物變化的一種特殊的精神神經反應。這種反應因人而異,表現複雜多變,嚴重干擾和損害著老年人的'神經、免疫、內分泌及其他各系統的功能,加速著衰老和老年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大致有三個方面。

1、精神創傷:

老人退休後,會面臨各種無法迴避的變故,如老伴、老友去世,身體衰老、健康狀態每況愈下等。精神創傷對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健康水平和疾病的療效有重要影響,有些老年人因此陷入痛苦和悲傷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必將有損健康。

2、衰老和疾病:

人到60歲以後,身體會發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變化,體力和記憶力都會逐步下降。這種正常的衰老變化使老年人難免有“力不從心”的感受,並且帶來一些身體的不適和痛苦。尤其是高齡老人,甚至會出現因擔心“死亡將至”而胡亂求醫用藥的情況。若再加上疾病,有些老年人就會產生憂愁、煩惱、恐懼心理。

3、環境變化:

最多見的是周圍環境的突然變化,以及社會和家庭人際關係的影響。老年人對此往往不易適應,從而加速了衰老過程。

怎樣才能讓老年人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呢?

第一,心胸豁達,知足常樂。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發現,長壽老人往往都性格開朗,處事熱情,善解人意,他們與世無爭,感到自己生活很充實,對現狀很滿足。

第二,面對現實,走出誤區。老年人應端正心態,接受現實,不論遇到什麼困難,一定要對生活抱有積極態度,自己關心自己,寬慰自己,設法保持心理平衡。

第三,培養多種興趣愛好。老年人應積極而適量地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如練書法、聽音樂、觀戲劇、繪畫、養花、集郵等)。人老了,空閒時間多了,老年人可藉此多學一些東西,做到與眾同樂,喜當“頑童”。

第四,結交知音(包括青少年朋友、異性朋友),經常談心。老年人難免會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常在知音好友中宣洩鬱悶,互相安慰,交流懷古。這樣有助於心情舒暢,對保持心理平衡有重要作用。

老年人心理健康11

一、研究物件與方法

(一)研究物件

在荊門市城區內隨機抽取老年人樣本,此次調查共計240人,回收有效問卷221份。根據基本情況調查的專案具體包括:

(1)居住地:城市150人,農村71人;性別:女性115人,男性106人。

(2)婚姻:有配偶148人,喪偶73人。

(3)是否與子女同住:有111人,無110人。

(4)年齡:64以下57人,65歲~69歲之間73人,70歲~79歲之間68人,80歲以上23人。

(5)學歷:無47人,國小83人,國中53人,高中18人,大專9人,本科及以上11人。其中在婚姻狀況這一專案上,還有未婚與離異兩項,因為調查中這兩項人數所佔比例太少,就只保留了有配偶與喪偶兩項。

(二)研究方法

1.調查工具:問卷內容包括2部分。

(1)採用一套基本資料問卷,包括10道小題,涉及年齡、婚姻、學歷、職業、業餘愛好等內容。

(2)SCL-90問卷。《症狀自評量表-SCL90》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測試量表之一,是當前使用最為廣泛的精神障礙和心理疾病門診檢查量表,測試者可從十個方面來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1]。本測驗適用物件為16歲以上的個體。測驗目的:本測驗的目的是從感覺、情感、思維、意識、行為、生活習慣、人際關係、飲食睡眠等多種角度,評定一個人是否有某種心理症狀及其嚴重程度如何。測試結果評定:該量表包括90個條目,共9個分量表,即軀體化、強迫症狀、人際關係敏感、抑鬱、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此外還有附加專案作為第10個因子來處理。評分方法:分為五級評分(從0~4級),0=從無,1=輕度,2=中度,3=相當重,4=嚴重。

2.調查方法對荊楚理工學院參加公選課《老年心理學》各專業本科學生進行統一培訓,於20xx年3~5月在荊門市城區對調查物件進行一對一的調查與指導,問卷當場收回,對於文化程度低者,由調查員現場詢問答卷並予以記錄。發放問卷240份,回收240份,整理並剔除缺失資料問卷後得到有效問卷221份,有效回收率為92.1%。

3.統計學方法採用Excel軟體建立資料庫,雙錄入方法進行資料輸入和糾錯,運用SPSS10.0軟體進行統計描述和方差分析。p<0.05時,對比組之間的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p<0.01時,對比組之間的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性意義[2]。

二、結果

(一)總分與因子分的分析

按全國常模結果[3],總分超過70分,或任一因子超過1分,可考慮篩選陽性,說明存在問題,需進一步檢查。本次調查荊門市221名老年人的總分均值達到了94分,超過70分。各因子分中有5項因子的分數均分超過1分,屬於陽性,他們是:軀體化、強迫、抑鬱、焦慮、其它,還有人際關係這項因子的均分也達到了0.96的分值,接近1。從總分與陽性因子分來看,荊門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存在問題,與全國老年人相比較,荊門市老年人普遍存在軀體疾病,在心理層面存在一些強迫性思維或強迫性行為,還伴有抑鬱、焦慮等情緒,同時伴有睡眠、飲食等方面的困擾,人際交往帶來的困擾也比較明顯。

(二)老年人各心理症狀影響因素的統計分析

1.性別、婚姻狀況、是否與子女同住對老年人心理健康差異性的影響不顯著在差異性統計分析中,性別、婚姻狀況、是否與子女同住這三個因素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基本無差異,這些因素對老年人心理健康差異性的影響不顯著。

2.居住地、學歷、年齡、興趣的廣度四個因素對老年人心理健康差異性的影響顯著在差異性統計分析中,居住地、學歷、年齡、興趣的廣度這四個因素對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差異是非常顯著的,與老年人軀體化、抑鬱、偏執、恐怖和敵對這些因素之間有高相關。

(1)不同地區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比較。對老年人10個心理健康因子進行方差分析發現:住在城市和農村的老年人在軀體化及抑鬱兩個因子上達到了非常顯著性差異水平(F(軀體化)=10.032,P=0.002;F(抑鬱)=7.503,P=0.007),p<0.01,兩項因子平均分都大於1分,屬於陽性水平。資料表明老年人都有明顯的軀體化和抑鬱問題,軀體不適,疾病多發,在心理層面上很容易產生抑鬱、無希望、無助和無能為力的感覺,而這些身體不適和心理的抑鬱感農村老年人要比城市老年人更嚴重,差異顯著。在偏執因子得分上也存在顯著差異(F(偏執)=5.389,P=0.021),p<0.05,城市老年人在處理問題時,能比較全面地分析,比較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想法,而農村的老年人在處理問題時更易表現出片面、固執,或傾向於鑽牛角尖的狀態。

(2)不同學歷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比較。對老年人的10個心理健康因子進行方差分析發現,不同學歷老年人在偏執這項因子上的得分存在顯著差異(F(偏執)=2.548,P=0.029),p<0.05。資料表明老年人隨著學歷的提高,心理健康指數也在逐步地提高,學歷越低,心理健康問題越明顯,如無學歷老年人的心理問題最多,平均分大於1,屬於陽性,同時大專學歷的老年人在這個社會也表現出了一定的心理困擾,但並未影響其心理健康。

(3)不同年齡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比較。對老年人的10個心理健康因子進行方差分析發現,不同年齡老年人在抑鬱、恐怖、偏執這三項因子上的得分存在顯著差異(F(抑鬱)=3.500,P=0.016;F(恐怖)=3.837,P=0.010;F(偏執)=2.910,P=0.035),p<0.05。資料表明老年人的年齡段影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年齡越大,抑鬱分數就越高,更多地表現出無望、無助和無能為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恐怖因子的分數也在逐漸提高,怕外出、怕去公共場所、怕人際交往、怕乘坐交通工具等,而70歲~79歲老年人的心理恐懼感在四個年齡段中是最強的,8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的恐怖因子分數相比於70歲~79歲老年人的得分有所降低,但總趨勢還是在上升(見圖6)。偏執因子得分在老年人中也隨年齡的增長有提高的趨勢,年齡越大的老年人越多的會表現出固執、片面。(4)不同興趣廣度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比較。對老年人的10個心理健康因子進行方差分析發現,因興趣廣泛度不同老年人在敵對這項因子上的得分存在顯著差異(F(敵對)=3.262,P=0.022),p<0.05。資料表明老年人的興趣越廣泛,心理就越健康,而沒有任何興趣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程度反而要高於只有單一興趣的老年人

三、討論

荊門市老年人的量表總均分為94分,超過全國常模24分,說明荊門市老年人的健康存在問題。問題主要表現為:進入老年期,很多軀體功能會有明顯的`減退,而軀體功能的減退導致老年人更易受各種疾病的困擾,思維和行動也會有明顯不如年輕時的感受,此時更容易覺得自己無用,對很多事情無能為力,形成抑鬱的狀態;老年期生活中發生嚴重生活事件的概率要比其他年齡階段都高,老年人會因為恐懼疾病和死亡而產生焦慮。退休後收入減少,意識到經濟的窘迫也會使老年人產生焦慮,嚴重的焦慮會影響人的正常睡眠和飲食,進而損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一)不同地區對老年人心理狀況的影響

研究發現,不同居住地老年人的心理狀況存在差異。城市老年人在軀體化、抑鬱、偏執這三個方面的心理狀況好於農村老年人,這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

(1)與醫療水平和保健機制有關。城市的醫療服務和保健機制比較健全,醫療水平較高、看病方便、確診率高,老年人對自己的身體情況普遍瞭解,由此帶來的疾病困擾相比於農村老年人就少很多;而農村醫療和保健機制不健全,易導致農村老年人軀體疾病得不到有效的治療,從而增加了老年人的心理負擔。

(2)與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有關。城市老年人在這兩方面的生活都比較豐富,大都有較為穩定的收入,城區中的社群活動、老年大學等為老年人提供了很多豐富多彩的活動,與外界和人的交流也較多,接受的資訊多,生活水平較高;農村的老年人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明顯的要低,易導致抑鬱、偏執。

(二)學歷對老年人心理狀況的影響

研究發現,學歷的高低對老年人偏執心理因素的影響存在著明顯的差異。筆者所列的學歷分為6種狀態:無、國小、國中、高中、大專、本科及以上。總體上說,心理狀況中的偏執因素隨著學歷的增高而越來越低,學歷越高的老年人看問題做事情更傾向於全面綜合的分析,心理健康水平也相對較高。學歷越低,老年人思想行為越偏執,這與以下幾個原因有關:

(1)學歷低也即受教育程度低,不利於疾病的預防和增進健康,軀體疾病進而誘發心理困擾。

(2)學歷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經濟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老年人的經濟獨立能力,進而也易因此產生片面的判斷思維。

(3)學歷的高低直接影響人們獲取資訊資源的能力,農村老年人獲取資源的途徑很少,解決問題的方式單一,當面對問題的出現時會傾向於較為偏執。

(三)年齡對老年人心理狀況的影響

研究發現,年齡是影響老年人心理狀況的重要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抑鬱、恐懼、偏執三個心理特徵有明顯的變化,基本上都呈上升趨勢。在剛進入老年期的老年人,上述的負性心理增加明顯,其精神活動有一定波動,以後隨年齡增加,除恐懼性在79歲之後有明顯的下降趨勢之外,波動趨勢趨於平緩。這可能與老年人逐漸適應角色和環境,對生活的要求降低滿足現狀有關。老年人軀體功能下降,患病數目和種類增多,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下降,使得他們接觸社會的機會減少,從而使老年人開始退出角色或喪失角色,這些因素很容易導致老年人產生抑鬱、恐懼、偏執等心理改變,使老年人存在一定心理健康問題。此外,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其經濟狀況、社會支援和患病後得到的醫療照顧日趨下降,也是老年人心理改變的一個重要因素。(四)興趣對老年人心理狀況的影響研究還發現,興趣的廣泛度對老年人產生敵對情緒存在著顯著的差異,興趣越廣泛,敵對情緒就越少。到了老年階段,老年人社會角色發生變化,主體角色轉變成了依賴角色,工作角色轉變成了家庭角色,重心已經不是工作,很容易產生衰退感,而此時能順利適應這種角色轉變的老年人大都有廣泛的興趣愛好,經常參加興趣類活動可以繼續讓老年人有成就感,情緒狀態比較平和。還有一些老年人則完全迴歸家庭,雖然沒有具體的興趣,但是他們大都幫子女操持家務、投身於家庭、帶兒孫,由此也能讓一些老年人順利適應老年期的角色轉化,這種傳統的中國老人的生活狀態恰恰能解釋為什麼無興趣的老年人敵對情緒反而要低於只有單一興趣愛好的老年人的原因。還有很多老年人,兒女不在身邊,興趣又很少,社會角色的轉變沒有相應的銜接,就很容易出現不適應老年生活現象,進而出現敵對情緒,影響心理健康。這就需要老年人通過多參加集體活動、廣交朋友,激發老年人的多種愛好和興趣,避免負性心理的產生。

四、結論與建議

荊門市的老年人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擾,城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均高於農村老年人,老年人的文化程度也是影響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同時興趣的多與少也成了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一個尺度,興趣越廣泛,心理健康狀況越佳。前文的研究結論,為有效解決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提供了依據。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其一,政府要加大管理力度,重視老年心理健康,強化為老年人服務,努力為老年人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在充分運用市財政建設資金的同時,出臺專門針對老年人心理危機干預與社群、農村老年心理救助等特殊優惠甚至免費政策。加強老年工作人才培養,如社群心理指導師,仿照大中國小每個學校都設有專職心理健康教師的模式,在社群按一定比例配置相應數量的心理指導師,統一培訓上崗,保證專業水準,繼而保障服務質量。其二,以社群或老年服務站為依託,開展多種形式的老年心理健康服務:以教育為主的講座,以解決共性問題為主的團體諮詢,以解決具體問題為主實施心理安慰的個體諮詢等。也可開展面向更多老年人的心理熱線,建立心理危機干預中心熱線、情感護理中心等。其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建立正確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觀念,從社會到家庭,從子女到自身,使老年心理保健成為常態。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提高主動適應能力,學會求助。不僅追求“健康老齡化”,還要追求“積極老齡化”。其四,豐富社群、農村老年人文化活動,滿足老年人高層次需求。在社群和老年服務站,開設書法、繪畫、音樂等培訓班,豐富老年生活情趣;組織老年人學習養生知識、老齡知識等;讓一些高素質的老人蔘與社群青少年德育教育,在與下一代互動的過程中,真正發揮社群滿足老年人的老有所學、老有所教和老有所為等需求的作用。一個社會懂得對老年人進行精神贍養,才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關鍵所在。21世紀是老年人的世紀,老年人的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關係到社會的穩定。加強心理衛生工作,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實現健康老齡化。

老年人心理健康12

一、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需要多層次的環境條件,如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工作環境、家庭環境等等,其中家庭環境對安全感的影響最為重要。家是躲避風浪的港灣,有了家才會有安全感。

二、充分地瞭解自己。就是指能夠客觀分析自己的能力,並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斷。能否對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觀正確的判斷,對自身的情緒有很大的影響。如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勉強去做超過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會得不到想象中的預期結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敗的打擊;過低的估計自己的能力,自我評價過低,缺乏自信心,常常會產生抑鬱情緒。

三、生活目標切合實際。要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家庭條件及相應的社會環境來制定生活目標。生活目標的制定既要符合實際,還要留有餘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經濟能力的範圍。道家的創始人老子曰:“樂莫大於無憂,富莫大於知足。”

四、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這樣一方面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以便更好地適應環境。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包括三個方面,即與自然、社會和人的接觸。老年人退休在家,有著過多的空閒時間,常常產生抑鬱或焦慮情緒。如今的老年活動中心、老年文化活動站以及老年大學為老年人與外界環境接觸提供了條件。

五、保持個性的`完整與和諧。個性中的能力、興趣、性格與氣質等各個心理特徵必須和諧而統一,生活中才能體驗出幸福感和滿足感。例如一個人的能力很強,但對其所從事的工作無興趣,也不適合他的性格,所以他未必能夠體驗成功感和滿足感。相反,如果他對自己的工作感興趣,但能力很差,力不從心,也會感到很煩惱。

六、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在現代社會中,為了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須不斷學習。比如:不學習電腦就體會不到上網的樂趣;不學健康新觀念就會使生活仍停留在吃飽穿暖的水平上。學習可以鍛鍊老年人的記憶和思維能力,對於預防腦功能減退和老年痴呆有益。

七、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人際關係的形成包括認知、情感、行為三個方面的心理因素。情感方面的聯絡是人際關係的主要特徵。在人際關係中,有正性積極的關係,也有負性消極的關係,而人際關係的協調與否,對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八、能適度地表達與控制自己的情緒。對不愉快的情緒必須給予釋放或稱為宣洩,但不能發洩過分,否則,既影響自己的生活,加劇了人際矛盾。另外,客觀事物不是決定情緒的主要因素,情緒是通過人們對事物的評價而產生的,不同的評價結果引起不同的情緒反應。有一位老太太,大兒子是晒鹽的,小兒子是賣傘的。老太太總是發愁,陰天她為大兒子擔心,晴天為小兒子擔心。一位心理醫生對老太太說:“您真有福氣,晴天您的大兒子賺錢,雨天您的小兒子賺錢。”老太太一想很有道理,便高興起來。

九、有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與興趣愛好。一個人的才能與興趣愛好應該對自己有利,對家庭有利,對社會有利。否則只顧得發揮自己的才能和興趣,而損害了他人或團體的利益,就會引起人際糾紛,而增添不必要的煩惱。

十、在不違背社會道德規範的情況下,個人的基本需要應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當個人的需求能夠得到滿足時,就會產生愉快感和幸福感。但人的需求往往是無止境的,在法律與道德的規範下,滿足個人適當的需求為最佳的選擇。

老年人心理健康13

【摘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應引起社會的足夠重視。老年人生活的是否幸福,心理健康是關鍵因素之一。如何關愛這一特殊群體應從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意義、標準和如何保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等方面進行指導。目的在於促進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使老年人具有更幸福的晚年生活。

【關鍵詞】老年人 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r47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xx)12-295-02

1 前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人們對老年人的生理健康有了較足夠的重視,但心理健康方面的關注明顯不足。老年人已成為最缺乏心理知識的群體。據調查顯示,離退休前後生活的急劇變化和大腦功能的退化,使60-70%的老人或多或少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20%的人有明顯的焦慮、憂鬱等心理障礙,0.34%的人有一定的精神分裂症狀,0.75%的人患有老年痴呆症。心理問題現已成為嚴重影響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質量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我們應當就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給予更充分的關注。

1.1 老年人心理特點

1.1.1 性格:有的老人顯得嚕囌說話多重複,過於小心謹慎唯恐出錯;多變得不修邊幅、生活懶散,不注意個人衛生;也有變得幼稚喜與孩子們在一起貪吃零食;或變得自私、貪婪好佔小便宜。

1.1.2 智力:記憶力減退,以近時記憶較明顯,如親友幾天前來看望過都會想不起來,東西放下就忘,經常找不到鑰匙、眼鏡、鋼筆等小物件;見到熟人一下子想不起名字,對空間概念的理解、分析事物的能力都減退,計算能力也緩慢遲鈍,易出錯,否認新知識看不慣新事物。

1.1.3 情緒:30%-40%的老人變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動,為小事大發脾氣,對周圍事物總感到看不慣不稱心;還固執己見、自以為是、倚老賣老;鬱鬱寡歡、苦悶壓抑,情緒低落或是顯得淡漠無情凡事無動於衷。

1.1.4 自尊:老年人特別喜歡周圍的人對他尊敬,尤其是兒孫們對他的尊敬,稍有不如意就會發脾氣,有時甚至會象小孩一樣幼稚,為一些細微的照顧不周而生氣,為不順心的小事而哭泣。

1.1.5 孤獨:因剛從忙碌的'工作崗位上退下來或無勞動能力,加上與同事往來明顯減少,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子女不在身邊,又抱病在身,就會感到孤獨寂寞無價值感,導致情緒低落,易怒、易煩,從而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

1.1.6 恐懼與悲觀:老年人一般都有慢性病或老年性疾病,當疾病較重時,由於對病情不瞭解,就會出現恐懼、悲觀的心理,因過度緊張而引起心理上的消極狀態,造成惡性刺激,致使病情進一步加重。

1.1.7 絕望:認為自己已老生活前途渺茫,已瀕臨死亡邊緣,心灰意冷,消極等待,甚至不接受治療。

2 老年人心理

2.1 角色轉變

這是老年人退休後的首要矛盾,退休、離休雖然是正常角色變遷,但不同職業群體的人對離退休心理感受是大不一樣的,離退休幹部和退休工人的感受十分明顯,工人退休前後心理感受變化不大,他們退休後襬脫了沉重體力勞動有更充裕時間料理家務、消遣娛樂和結交朋友並且有足夠退休金和公費醫療,所以內心比較滿足情緒較為穩定社會適應良好;但離退休幹部情況就大不相同了,這些老幹部在離退休之前有較高社會地位和廣泛社會聯絡,其生活重心是機關和事業,退休、離休以後生活重心變成了家庭瑣事,廣泛社會聯絡驟然減少這使他們感到很不習慣、很不適應。

2.2 能力轉變

老年人通常在離開工作崗位之後都不甘於清閒,他們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夠再為社會多做一些工作,所謂退而不休、老有所為便是這類老年人崇高精神追求真實寫照;然而很多年高志不減的老年人身心健康狀況並不理想,他們或者機體衰老嚴重或者身患多種疾病,有在感知、記憶、思維等心理能力衰退也非常明顯,就使得這些老年人在志向與衰老之間形成了矛盾,有人還為此而陷入深深苦惱和焦慮之中。

2.3 經濟保障轉變

老年人離退休後,由於經濟保障相對較工作時減少,且自覺社會地位不高,因而使得這類老年人容易產生自卑心理,他們性情也比較鬱悶,處事小心、易於傷感,如果受到子女歧視或抱怨,性格倔強老年人常常會滋生一死了之念頭。所以老有所養與經濟保障不充分的矛盾突顯出來,因此急需社會熱切關注。

2.4 意外刺激

老年人都希望平平安安幸福美滿地度過晚年,而且大多數老年人都希望長壽,但這種美好願望與實際生活中意外打擊、重大刺激往往形成強烈對比和深刻矛盾。如喪偶打擊、夫妻爭吵、親友亡故、婆媳不和、突患重病等意外刺激對老年人心靈打擊也十分嚴重,因此缺乏足夠的社會支援將導致老年人早亡。

3 老年人心理保健

3.1 針對老年人心理做好保健工作不僅僅是醫療機構、離退休管理部門的事,而是全社會的事。全社會方方面面都要關心有關老年心理保健的工作,都要採取積極措施支援老年心理保健的工作,以期不斷提高全社會老年心理保健的工作意識。

3.2 宣傳老年心理保健的重要性;促進全社會對老年心理保健工作的認識。據調查,我國在進行老年心理保健教育方面的普及水平還很低,城裡老人、文化老人還稍懂一些,而在鄉下、文盲老人的絕大部分對老年心理保健還屬於一無所知。應該說,我們這方面的工作任務還很大,還必須利用一切有利條件,進行廣泛的宣傳教育,積極引導廣大老年人及時跟上時代的步伐,樹立健康的老年心理保健的新理念。

3.3 建立健全專業的老年心理保健研討機構,總結推廣科學的老年心理保健知識和方法。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等現代手段,組織一些通俗易懂的老年心理保健的專題講座,介紹一些科學健康的心理保健方法。充分利用鄉鎮、社群、離退休工作部門等有關組織,在老年人比較集中的地方進行老年心理保健的諮詢服務活動。

3.4 倡導全社會人人關愛和尊敬老年人,形成敬老助老的良好風尚,確實使老年人無論是在家中還是在社群,無論走到何處何地,都能感受到人格的尊嚴和獨立,都能無憂無慮,心情舒暢地安享晚年。

4 小結

人類自然壽命應比現在實際的壽命更長,但由於疾病創傷或心理社會等不良影響使人們未能達到預期壽命而過早死亡。現階段危害老年人的常見疾病為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和癌症,而這些疾病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均屬“心身疾病”,其中50%以上是由於不良生活方式和行為(包括不良情緒、吸菸、酗酒、飲食過度、睡眠和休息不足等)引起的。可見,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和心理行為,此類疾病即可大大減少。因此全社會應該採取積極有力的措施,及時給老年人提供心理諮詢服務,指導他們進行自我心理調節和自我保健,以達到不斷提高廣大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的群體。

老年人心理健康14

概 述

老化的情緒是老年人對各種事情變化的一種特別的精神反應。這種反應每個人都是不同的,表現複雜而且特別的明顯,嚴重干擾和損害著老年人的神經、免疫、內分泌和其他的功能,讓他們很快的`衰老讓老年疾病特別容易出現。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讓這些老年人變得越來越不健康,那麼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呢?我們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吧。

步驟/方法:

1.人到了60歲以後,身體會發生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體力和記憶力都會下降。這種正常的衰老變化使老年人的心理也發生變化,並且帶來一些讓他們身體的不好的痛苦。讓他們每天過的很不開心。

2.老人退休以後,會面對各種沒有辦法改變的事情,比如老伴、老友去世,身體衰老、健康狀態越來越不好。精神創傷對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他們的身體健康影響很大。所以一定要注意這些。

3.最多見的就是周圍環境的突然變化,還有就是社會和家庭關係的影響。老年人對此這些都是很不適應的,這樣的問題出現了以後就會影響到他們的情緒。最後慢慢的讓老年人變得越來沒有精神。注意事項:

老年人是一個需要我們很多人關心的一個群體。我們一定要注意他們每天心理因素的變化。通過上面的介紹我相信很多的人已經知道了怎麼才能照顧自己家裡的老人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老年人心理健康15

摘要: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當今社會各界比較關注的熱點問題,而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得到的關注相對而言比較少。本文采用文獻法、觀察法並運用個案訪談對以不同居住方式劃分的老年群體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實地調查,發現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並結合需求層次理論、撤離理論等相關理論深入分析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其關鍵因素為老年人對生活、人生的態度,即心態。

關鍵詞:老年人 心理健康 影響因素

當今社會醫療、經濟保障基本健全,老年人物質生活提高,身體健康問題基本可以解決,而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關注較少。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嚴重影響老年人安享晚年、家庭發展及社會和諧進步。因此,在如今人口老齡化趨向加重、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堪憂的情況下研究老年人心理健康頗為重要。

一、老年人心理健康概念及相關研究

1.相關概念

(1)老年人

所謂老年人,是指其年齡起點是建立在客觀基礎上的主觀界定。目前國際上對老年人的界定標準有兩個,一個是在1956年聯合國推薦的65歲,另一個是1982年世界老齡問題大會上推薦的60歲。前者一般被髮達國家所採納,後者則被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所接受。我國在20xx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本法所稱老年人是指六十週歲及以上的公民”。此外,學術界一般也將60歲作為老年人的臨界點。由此可見,在中國將60歲及以上的人口界定為老年人是較為合適的。因此,本文依據我國界定老年人的標準及相關社會制度,如退休制度等,傾向於將老年人界定為60歲及以上的人口。

(2)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其標準劃分

國外學者對於心理健康的界定有很多角度,至今也都沒有統一的概念界定,對於老年人心理健康標準亦是如此,學者們眾說紛紜。國外學者對於心理健康的界定傾向於人類心理持續狀況、適應性及觀念態度等。對於心理健康標準劃分傾向於多條標準共同滿足,多條標準涉及飲食運動、學習能力、社會規範等關於人類全面發展。

我國多數學者對於心理健康的界定較認同於心理健康是指個體能夠適應發展著的環境,具有完善的個性特徵;且其認知、情緒反應、意志行為處於積極狀態,並能夠保持正常的調控能力。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的完整、協調一致,即認知、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夠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我國也有許多研究關於老年人心理健康相關的學者,也提出了許多關於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標準,如我國中科院心理學研究所吳振雲教授根據以往研究結果,從心理學角度出發歸納出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理論框架應涉及五個主要方面:性格健全,開朗樂觀;情緒穩定,善於調適;社會適應良好,能應對應激事件;具有 一定的交往能力,人際關係和諧;認知功能基本正常。我國著名的老年心理學家許淑蓮教授對老年人心理健康標準的劃分從老年人情緒、情感和人際關係方面入手進行了概括,包括以下五個方面:一是熱愛生活和工作;二是心情舒暢,精神愉悅;三是情緒穩定,適應能力強;四是性格開朗,通情達理;五是人際關係適應性強。

綜合以上討論,本文從自身研究角度出發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界定及老年人心理健康標準的劃分傾向於從以下方面為基礎研究老年人心理健康,即老年人心理健康應表現為智力正常、情緒穩定、意志健全、人際關係適應、反應適度、心理特點符合年齡。老年人心理健康標準劃分應該有以下幾點:一是有正常的感覺和知覺,思維正常,有良好的記憶;二是有健全的人格,情緒穩定、意志力堅強;三是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四是有自我認同。

本文將老年人按居住方式分為三類群體,即:空巢老人、與子女居住老人以及居住在養老機構的老人,再對這三類群體的老年人選取進行個案訪談,瞭解這三類群體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選出具有代表性的訪談案例作為例證,再結合文獻法、實地觀察法瞭解老年人心理健康現狀及問題,最後進行影響因素分析。

二、老年人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問題

1.老年人感知覺、記憶力、邏輯思維能力下降,情緒趨於消極

老年人感知覺敏銳度逐漸下降,身體機能狀況越來越差。根據個案訪談物件來看,老年人看待問題更傾向於主觀判斷,且難以接受其他人的勸告,進而使個人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等出現失調;個人情緒也會因自身無奈接受身體老化及老年時期遇到的重大事件,情緒、情感趨於抑鬱、焦慮等。

2.老年人意志力薄弱

老年人普遍容易受到一些生活事件的打擊,尤其是有關事故、死亡的新聞、親友的離世等,普遍表現出迴避、逃避的態度,消極抑鬱。

3.老年人自我價值認同度低

通過個案訪談發現,多數老年人認為自己是家庭的負擔,這也是其不願與子女同住及選擇安老服務中心的主要原因。此外生活中的各項事務對老年人而言也都是考驗。在實地觀察中還發現,老年人很難憑藉自身的生活經驗和閱歷獲得他人乃至社會的尊重與認同。這些狀況加速老年人自卑心理的出現,形成較低的自我認同感。

三、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1.老年人自身因素分析

老年人自身方面是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因素的主要方面,具體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1)老年人身體狀況

一般來講,老年人普遍隨著年齡增加身體各項機能逐漸衰退。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分析,老年人身體有各種疾病其安全需求未得到滿足,其心理就會失衡,容易形成錯誤的認知。

(2)老年人消極的個性特徵

具有積極樂觀個性品格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較好,能夠進行積極的自我調節,通過自我開放緩解內心抑鬱、焦慮等不良情緒。調查還發現老年人普遍具有憂心的特點,他們會憂心各種與他們生活有關或無關的事情或者人,在與他人交流不足的情況下,導致老年人內心負擔加重,情緒低落。

(3)老年人體育鍛煉及交友狀況

經過實地觀察發現,經常進行體育鍛煉的老年人呈現出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他們對生活充滿熱情,進而保持健康的心態。除此之外,表現出願意與外界接觸,多交朋友的老年人,生活比較充實有目標。這些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比較好,這與老年人自我開放的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息息相關。

2.家庭因素分析

(1)家庭是否和諧

一個和諧的家庭預示著家庭成員間關係良好,家庭成員間溝通順暢。和睦的家庭氛圍是老年人心情舒暢的源泉,即使有病痛,經濟不景氣,和諧的家庭氛圍也會克服這些物質上的障礙而使得老年人得到精神上的滿足。

(2)家庭成員變故及經濟狀況

親友去世或者一些重大變故都會影響老年人脆弱的心靈,並且老年人容易聯想自身,產生畏懼感,甚至連這樣的訊息都會影響到老年人心理。

家庭經濟狀況對於老年人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響。在實地觀察中發現這種憂心普遍存在於老年人群體中,因此而產生無用感、自卑等消極心理情趣,影響心理健康。

3.社會因素分析

依據撤離理論與活動理論來分析,撤退理論認為,老年人有脫離社會的傾向,社會現有制度亦會讓老年人自動從社會中脫離出來。

(1)老年人社會參與度降低

老年人因退休、身體狀況不佳等原因不參與社會工作,這種被迫撤離和主動脫離社會活動的老年人主要生活在家裡,狹窄的交友圈現狀易使老年人與現代社會逐漸脫軌。老年人朋友圈中一旦有人身體疾病加重、去世都會影響朋友圈內老年人的情緒,沒有年輕人的老年朋友圈會加重老年人抑鬱、低沉等消極情緒,從而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

(2)老年人被重視程度降低

社會對老年人事業的支援程度及社會對老年人的尊重程度反映著老年人群體受到重視的程度。調查發現,多數老年人普遍具有無用感意識,這種無用感不僅來源於身體機能衰弱的影響,還來自於社會外界所傳達的資訊,社會上人們對老年人的不尊重、對老年人能力的質疑、與老年人溝通減少等方面。

綜合以上分析,筆者發現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主要原因在於老年人的心態,其他方面的因素起到間接性影響。由此可以探尋出有利於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途徑即為老年人積極心態的形成搭建完善的社會支援體系。

參考文獻

[1] 楊建輝,呂林,呂牧軒.體育活動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響[j].中國老年雜誌,20xx(3):490-491

[2] 張河川,張曉芬,郭思智.獨居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與社會支援關係[j].中國公共衛生,20xx(4):466-467

[3] 王春麗,孫長安,劉潔.老年心理健康障礙原因分析[j].調查研究,20xx(35):159-160

[4] 馮海英.老年人個人偏好與心理健康的關係[j].中國老年學雜誌,20xx(18):3579-3581

[5] 呂林,楊建輝,呂牧軒.不同養老模式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影響調查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誌,20xx(17):3343-3344

[6] 陳昌盛.現代老年心理健康:回顧與展望[j].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4):78-80.

[7] 傅蓉.近十年我國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進展[j].南陽師範學院學報,20xx(11):104-107

[8] 高藝丹.老年人主要心理健康問題及干預對策[j].科技資訊,20xx(13):249

[9] 杜敏,郭文匯.關於我國老年人社會支援相關研究的綜述[j].景德鎮高專學報,20xx(4):8-10

[10] 段修雲.我國農村老年人心理問題探析[j].三農探索,20xx(1):48-50

[11] 吳馨獻.影響中學生形成積極的自我價值感的因素初探[j].廣州科學城中學,20xx:24-25

[12] 張靜.老年人的心理特點及護理[j].校園心理,20xx(3):206-207

[13] 王嫦娟.上海市獨居老人心理需求與心理健康狀況研究[d].華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xx:7

作者簡介:高杉,1979D,長春理工大學法學院社會工作專業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社會福利與社會政策、社群與社會問題。尚祖輝,吉林大學社會學院社會工作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