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問題學生一般心理課無效

在學校,校長和老師要求的是學習,而家長在此時更應該注重孩子的心理成長。這是一件需要大家反思的事情,學校和家庭方面要有正確和健康的學習理念,培養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平靜地接受失敗和挫折。

對問題學生一般心理課無效

暨大社會學教授馬秋楓:學生如何對待挫折缺乏引導不能片面地將此事看作是學習壓力過大才導致學生自殺,這更是一個孩子的自尊心問題。在現在的教育制度和環境下,“提高綜合素質”看來並沒有完全實施,似乎更像是一種空談。受到老師的批評,在一個正常人看來沒有什麼,但是作為缺乏心理引導和教育的青少年來講,卻是一種挫折。他們內心脆弱,無法承受一點失敗。歸根結底都是因為“學習”,學校要求升學率,老師家長要求他們有好的成績。正是因為學習,才導致現在的社會導向要求在學習方面“優勝劣汰”,從而形成一種惡性迴圈,也從而忽視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在學校,校長和老師要求的是學習,而家長在此時更應該注重孩子的心理成長。這是一件需要大家反思的事情,學校和家庭方面要有正確和健康的學習理念,培養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平靜地接受失敗和挫折。

心理諮詢醫師詹春雲:一般心理課程對個案無效在學校中,成績好的學生一般會受到老師和同學的重點關注,從心理學上說,就造成了這一型別學生的自尊心和自我反省能力也相對較強,同時其逆反心理比普通學生更強烈。這種學生偶然一次受到老師很平常的口頭上的教育都會引起自尊的傷害,導致過激(包括自殘)的行為。

何某的行為就是在這種異常的心理下引發的。

現在很多學校都設有心理課程,但這些課程只是做到心理衛生宣傳教育這些淺層次的內容,很少有學校駐有正規的心理諮詢中心。心理衛生課程針對個體發生的問題能就沒有好的效果。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有正規的心理醫師通過談話來幫助解決才有效果。家長或者老師發現學生出現問題,就應該馬上尋求專業心理醫師的輔導。

中國政法大學博士後樑文永:學校的責任不是無限的針對此事,首先要分清責任在誰。即學校是否超出了法律給予的權力。如果老師在上課時對學生實行了體罰、羞辱、嘲笑或者其它違反常規的教育方式,那麼學校就要在這件事情上承擔法律責任。如果老師只是使用正常的教育手段履行教育義務,那麼學校這一方就沒有法律責任。

在教育這個問題上,家長的思維要有所改變。很多家長認為,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學校,孩子發生問題就一定是學校的責任。這種思維是不正確的,在法律上是沒有依據的。學校只能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承擔責任,學校的責任不是無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