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逆反心理問題 輕鬆克服有妙招

逆反心理是指,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採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青少年中常會發現個別人就是“不受教”、“不聽話”,常與教育者“頂牛”、“對著幹”。這種與常理背道而馳,以反常的心理狀態來顯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為,往往來自於“逆反心理”。

解決逆反心理問題 輕鬆克服有妙招

逆反心理表示這樣的一種心理結果,即支援採取一種行動,結果卻說服對方採取相反的行動。前蘇聯心理學家普拉圖諾夫在《趣味心理學》一書的前言中,特意提醒讀者請勿先閱讀第八章第五節的故事。大多數讀者卻採取了與告誡相反的態度,首先翻看了第八章的內容。這就叫心理的逆反現象。

逆反心理並不是什麼不可思議的東西。一般地說在以下三種情況下,容易誘出逆反心理:

1.強烈的好奇心當某事物被禁止時,最容易引起人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加任何解釋的情況下,濃厚的神祕色彩極易引起。

2.企圖示新立異。青年處於性格形成和尋找自我的時期,通過否定權威和標新立異可以在心理求得自我肯定的滿足感。青年人與社會的認同不僅是簡單地採取適應社會規範的途徑,而且還希望社會承認他的價值和地位,從而獲得與社會之間的認同。因此他往往表現得偏執,好表現自己,有意採取與其他人不同的態度和行為,以引起別人的注意。

3.特異生活經歷。比如,有的人多次失戀,便認為人世間沒有真正的愛情;有的人一向循規蹈矩、與世無爭,而偶然有一次受到了莫名其妙的冤枉,以至於性情大異,變得粗暴、多疑、怪僻。

這種在特定條件下,其言行與當事人的主觀願望相反,產生了與常態性質相反的逆向反應,是逆反心理的典型表現。一旦這種心態構成了心理定勢,就會對人的性格產生極大的影響,經常性地左右他的一舉一動,成為他言行舉止的一個基本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