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的來歷和風俗 驚蟄應該吃什麼

驚蟄也是我們24節氣之一了,在驚蟄這天的時候有什麼樣的風俗,它的來歷又是什麼樣的?在驚蟄節氣這天的時候應該吃什麼是比較好的?

驚蟄的來歷和風俗

一、驚蟄的來歷和風俗

驚蟄最開始並不叫驚蟄,而是叫做“啟蟄”。啟蟄就是說曾經在冬季時候那些蟄伏的動物們,到了這個時間都紛紛跑出來了,動物開始活躍,植物自然也不會閒著,這時候就慢慢進入到了春耕的季節,長時間的農閒時間已經過去,農家人們就要開始忙活春耕了,畢竟一年之計在於春。啟蟄後來之所以改名叫做“驚蟄”,是因為到了漢景帝時代,因為漢景帝名為劉啟,所以需要避諱,於是將啟蟄改名為驚蟄,也有“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的意思。而後來到了唐朝時期,已經沒有必要避諱了,所以又重新開始使用“啟蟄”這個名字,但是因為“驚蟄”的時間已經有好幾百年,所以這個習慣已經改不過來了,驚蟄就沿用至今。二十四節氣驚蟄是什麼意思?

二、驚蟄節氣的民俗民風

1、祭白虎化是非

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波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祭白虎的方法:拜祭用紙繪製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喂之,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雨水節氣吃什麼傳統食物?

2、打小人驅黴運

驚蟄象徵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薰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黴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黴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3、祭雷神蒙鼓皮

驚蟄是雷聲引起的。雷神作為九天之神,地位崇高,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鳥嘴人身,長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錘,一手連擊環繞周身的許多天鼓,發出隆隆的雷聲,來震動人間,所以過去有驚蟄日祭祀雷神的習俗。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雨水節氣的含義和風俗介紹4、驚蟄吃梨

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在傳統文化中,一般節日忌諱吃梨。不過驚蟄吃梨,寓意著和害蟲分離,遠離疾病。仲春二月亦處於乍寒乍暖之際,氣溫多變,氣候較為乾燥,容易口乾舌燥、外感咳嗽。吃梨能助益脾氣,令五臟平和,以增強體質,抵禦病菌的侵襲。

驚蟄的來歷和風俗 驚蟄應該吃什麼

驚蟄應該吃什麼

驚蟄有吃梨的習俗。因為驚蟄時節,氣候變暖,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子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的功效。農民在驚蟄日吃梨,也意為與害蟲別離。另外驚蟄有吃蛋的說法,是因為這天要祭祀白虎,而白虎通常獠牙張嘴,只有以蛋餵食,飽食後它就不會傷人了。

驚蟄的來歷和風俗 驚蟄應該吃什麼 第2張

驚蟄養生注意什麼

1、驚蟄養生的注意事項:驚蟄應多吃清淡食物

《黃帝內經》指出:“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意思是說,在人體正氣強盛的情況下,邪氣不容易侵入機體,也就不會發生疾病,所以增強體質,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十分重要。在日常飲食中注意做到飲食品種的多樣化,以保證人體能夠得到豐富而充足的營養素供給。

由於驚蟄後的天氣明顯變暖,不但各種動物開始活動,微生物也開始生長繁殖,所以人們需要進行飲食調養,增強體質以抵禦病菌或病毒的侵襲。

2、驚蟄養生的注意事項:驚蟄宜適當進補

驚蟄的飲食原則是保陰潛陽,可以適當選用一些補品,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一般應選服具有調血補氣、健脾補腎、養肺補腦的補品。像鵪鶉湯、白木耳煮麻雀、清補菜鴨、枸杞銀耳羹、荸薺蘿蔔汁、枸杞蛇肉湯、蟲草山藥燒牛髓、扁豆粥等。

3、驚蟄養生的注意事項:“春捂”保暖防感冒

專家稱,驚蟄節氣陽氣漸生,氣候日趨暖和,但由於北方冷空氣仍較強,氣候變化大,且早晚與中午的溫差很大,冷暖變幻無常,因而“春捂”尤為重要,不宜過早脫去禦寒的衣物,須知感冒往往是在氣溫上升或出汗時脫去過多的衣服,突然著涼時染得的。專家提醒,在天氣回暖時,市民要適當地減少衣被,天氣轉寒時則要適當地增加衣被,不要怕麻煩。另外,驚蟄後的天氣明顯變暖,不但各種動物開始活動,微生物也開始生長繁殖,各種傳染病也開始流行。

4、驚蟄養生的注意事項:運動有法

《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行,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以便生志。”意思是說,春季萬物復甦,應該晚睡早起,在室外緩緩散步,有助於身體健康。所以,這個時節的運動,不宜太過激烈。畢竟人們是才從冬季的寒冷中舒緩過來,需要循序漸進。外出踏青、郊遊、放風箏都是不錯的選擇。

驚蟄的來歷和風俗 驚蟄應該吃什麼 第3張

驚蟄過後是什麼節氣

驚蟄 驚蟄之後是春分節氣 驚蟄節氣之後下一個節氣是春分,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