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兒童通常要接種哪些疫苗

乙肝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等。

我國兒童通常要接種哪些疫苗1

疫苗接種可分為第一類疫苗(免費疫苗)和第二類疫苗(自費疫苗)兩大類。只有嚴格按照合理程式實施接種,才能充分發揮疫苗的免疫效果,使寶寶獲得和維持高度免疫水平,逐漸建立完善的免疫屏障,有效控制相應傳染病的流行。

第一類疫苗是指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當依照政府的規定受種的疫苗。疫苗接種包括兩個主要內容:一是全程足量的基礎免疫,即大部分疫苗都是在1週歲內完成初次接種;二是以後的加強免疫,即根據疫苗的`免疫永續性及人群的免疫水平和疾病流行情況適時地進行復種。

第二類疫苗是自費疫苗,可根據孩子自身情況、各地區不同的疾病流行狀況及家長經濟條件而定。注射第二類疫苗應在不影響第一類疫苗接種的情況下進行選擇性注射。

要注意,接種過活疫苗(如麻疹疫苗、乙腦疫苗、脊灰糖丸疫苗)的人,要間隔至少4周才能接種其他活疫苗。但如果是滅活疫苗,則可以與其他滅活疫苗或活疫苗同時接種,也可以在其之前或之後的任一時間接種。

我國兒童通常要接種哪些疫苗
  

體質虛弱的寶寶可考慮接種的疫苗

流感疫苗:對7 個月以上、患有哮喘、先天性心臟病、慢性腎炎、糖尿病等抵抗疾病能力差的寶寶,一旦流感流行,容易患病並誘發舊病發作或加重,家長應考慮接種。

肺炎疫苗:肺炎是由多種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單靠某種疫苗預防效果有限,一般健康的寶寶不主張選用。

但體弱多病的寶寶,應該考慮選用。

即將要上幼兒園的寶寶考慮接種的疫苗

水痘疫苗:如果寶寶抵抗力差應該選用;對於身體好的寶寶可用可不用,不用的理由是水痘是良性自限性“傳染病”,列入傳染病管理範圍。即使寶寶患了水痘,產生的併發症也很少。

甲肝疫苗:甲型肝炎又稱急性傳染性肝炎,肝炎病毒通過消化道傳染。流行範圍較廣。凡1歲以上未患過甲型肝炎但與甲型肝炎病人有密切接觸的人,以及其他易感人群都應該接種甲肝疫苗。

我國兒童通常要接種哪些疫苗2

兒童預防接種的注意事項

兒童預防接種八不宜

預防接種是提高兒童免疫力、抵抗疾病的有力措施。但兒童出現下列情況時不宜接種:

1、體溫超過37、5℃的發熱兒童不宜進行預防接種,應查明病因,治癒後再接種。

2、患牛皮癬、面板感染、嚴重皮炎、溼疹的兒童不宜接種,須待面板病痊癒後方可進行接種、

3、患有心臟病、肝炎、腎炎、活動性結核病的兒童不宜接種。

4、腦或神經系統發育不正常,有腦炎後遺症、癲癇病的兒童不宜接種。

5、重度營養不良,嚴重佝僂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兒童,不宜接種。

6、過敏體質及患哮喘、蕁麻疹的兒童不宜接種。

7、正在腹瀉的兒童,不宜服用小兒麻痺糖丸,必須待病好後兩週,方可服用。

8、腋下或頸部淋巴結腫大的兒童,不宜接種。

我國兒童通常要接種哪些疫苗 第2張
  

兒童預防接種前注意事項

在給寶寶進行預防接種之前,家長最主要的是應該確定寶寶的健康狀況。比如應注意寶寶近幾天有沒有接觸過正在患傳染病的人,有沒有發熱、拉肚子、咳嗽等症狀,以便在給寶寶接種時告訴醫生,作為能否進行預防接種的`參考。因為如果寶寶最近幾天接觸了患有傳染病的人,就有可能被傳染;如果寶寶有發熱、拉肚子或咳嗽等症狀,可能表示寶寶正在患病,此時寶寶身體抵抗力正處於低潮,如果再進行預防接種就可能會加重寶寶已有的病情。

其次還要看寶寶有沒有禁忌症和過敏史。一般來講,禁忌症和過敏史包括以下內容:有嚴重慢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等心臟疾患、肝腎疾病、活動性肺結核、面板化膿性疾病;有急性傳染病或尚未超過檢疫期;

有過敏史、驚厥史等都屬不能進行預防接種的範疇。此外,除一個月內注射過丙種球蛋白的不宜接種活疫苗外,如果寶寶正在接受皮質激素、放射治療或抗代謝藥物治療,就應諮詢醫生推遲預防接種時間。

接種前,爸爸媽媽還要事先準備好寶寶的《預防接種證》,以便讓醫生憑證接種,並在證上登記接種的疫苗名稱和日期,以防止錯種、重種和漏種。

爸爸媽媽還要了解這次接種的是什麼疫苗,如果寶寶接種過這種疫苗,並在上次接種這種疫苗後出現過發高熱、抽搐、尖叫等嚴重的反應,或有蕁麻疹、哮喘等過敏反應時,都要告訴醫生,看這次能不能再接種這種疫苗。如果是以前沒有接種過的疫苗,爸爸媽媽還要了解這種疫苗的性質、作用和接種後的反應,以便回家後注意寶寶的適應狀況。

最後,爸爸媽媽要讓寶寶在接種前吃好,休息好,因為飢餓和過度疲勞時接種容易暈針。與此同時,還要給寶寶洗澡或洗淨手臂,如果天氣較冷,要換上柔軟寬大的內衣,不僅注射時捲袖子方便,也可避免內衣摩擦針眼處的面板。

我國兒童通常要接種哪些疫苗3

哪些兒童不適宜接種疫苗

1、有免疫缺陷病的兒童,如先天性缺丙種球蛋白血癥;

2、有過敏史及變態反應性疾病的兒童,如風溼熱、哮喘等;

3、有急性傳染病接觸史而尚未過檢疫期的兒童,如麻疹或百日咳接觸後來滿21天、白喉或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接觸後未滿7天的;

4、患有急性傳染病和恢復時期未滿1個月的兒童;

5、有發熱,腹瀉等一般不適的病兒;

6、有肝、腎、心、肺臟器慢性疾病的兒童;

7、目前仍長期服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劑的.兒童。

上述情況沒有解除之前,均不能進行預防接種。此外有活動性結核病、面板疾患或接種部位有溼疹者不宜接種卡介苗;有嚴重變態反應及驚厥歷史者不宜接種百日咳菌苗。因此在預防接種前家長應說明孩子有無上述情況,以免發生意外。

我國兒童通常要接種哪些疫苗 第3張
  

新生兒接種要及時的2種疫苗

1、接種卡介苗

卡介苗是一種減毒活疫苗,新生兒接種卡介苗,是預防結核病的有效措施。嬰兒的免疫能力較差,如果感染結核,特別易患較嚴重的粟粒型肺結核及結核性腦膜炎,並容易留有後遺症,因此,新生兒要接種卡介苗。

我國規定,正常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接種卡介苗,有皮內注射和劃痕兩種方法。絕大多數用皮內注射法,種後2~3天內接種部位略有紅腫,大部分接種3周左右接種區域性會出現紅腫硬結,中間逐漸軟化形成白色小膿疤,膿疤自行穿破後結痂,結痂脫落後留下一個小疤痕。這就是卡介苗接種後的全過程,需要時間約2~3個月。

2、接種乙肝疫苗

注射乙肝疫苗是為了預防乙型肝炎。出生後24小時內接種第一次,30~40天后接種第二次(滿1個月時),5~8個月後(一般在6個月時)接種第三次。

乙型肝炎簡稱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傳染病,約佔病毒性肝炎發病總數的45%~60%。感染乙肝病毒後,有相當一部分人發展為慢性持續性感染狀態,而乙肝病毒攜帶(俗稱澳抗陽性),是肝硬變或肝癌的誘因之一。攜帶病毒的母親中,約40%可以直接把病毒傳給嬰兒,危害極大。因此新生兒必須接種乙肝疫苗,以刺激機體產生乙肝表面抗體,預防母嬰傳播。

乙肝疫苗是提純的乙肝表面抗原,是死疫苗,接種第一針乙肝疫苗後,只有30%的人產生乙肝表面抗體,而且抗體效果很不定;接種第二針後,有90%的人產生抗體;第三針後,抗體的陽性率可達96%以上,而且抗體效果持續維持在較高的水平。所以家長必須記住要給寶寶接種三次乙肝疫苗,尤其第三針間隔時間較長,千萬不要忘記。

在注射疫苗時應注意:要在孩子身體狀況好的時候進行。接種前要先測體溫,若有發燒要推遲接種、未完全恢復健康前暫緩注射,但應在病好後及時補接種。接種後,當天不要洗澡,也不能讓孩子太疲勞。屬過敏體質者,應向醫生反應。極個別孩子可能會高燒,可請醫生看看,給予對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