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後出疹子怎麼辦

注意隔離,避免交叉感染;要多飲水適當補充維生素B、C等;保持面板的清潔衛生;對症治療等。

發熱後出疹子怎麼辦1

1、一般治療:患兒臥床休息,注意隔離,避免交叉感染,要多飲水,給予易消化食物,適當補充維生素B、C等。

2、保持面板的清潔衛生。經常給孩子擦去身上的汗漬,以免著涼。注意給孩子退燒,可給孩子洗溫水浴,或者用溫水擦身。此病的恢復迅速,孩子在皮疹消失後很快能恢復正常。

3、對症治療:高熱時物理降溫,適當應用含有“撲熱息痛”或“布洛芬”成分的嬰幼兒退燒藥(例如:泰諾林、百服寧、美林等),一旦出現驚厥給予苯巴比妥鈉或水合氯醛,可適當補液。

家有寶寶的父母,家裡一定要常備退熱貼、退燒藥物、體溫計,以便寶寶發燒時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水銀體溫計和耳溫槍最好都準備著,寶寶老實的時候,儘量用水銀體溫計,準確些,如果不老實,就可以使用耳溫槍,方便快捷,知道大概情況,以便作出判斷,然後還需要進一步水銀測量確定。

發熱後出疹子怎麼辦
  

在發燒期間,一定要讓寶寶多喝水,發燒體內特別缺水,可以讓寶寶適當的喝些果汁,提高水分的攝取,同時還能增加維生素,有利於寶寶將體內的毒素排出。生病的寶寶特別沒有安全感,各種哭鬧,家人儘量陪玩。

幼兒急疹的症狀就是發熱,寶寶體溫在39℃~40℃以上,持續3~5天,高熱初期可能伴隨驚厥。

發燒的同時或發燒後會出疹,也是我們常說的“熱退疹出”,皮疹是紅色斑丘疹,直徑2~5毫米不等,按壓會褪色。皮疹通常先發生於面頸部及軀幹,以後漸漸蔓延到四肢近端。

一般出疹之後,按照醫生的囑咐吃藥,大概持續1~2天后皮疹就會消退,所以寶爸寶媽們也不用太擔心,並且幼兒急疹只有發生過一次,後續寶寶的.抵抗力就會增強很多。

即使在發燒出疹時,爸爸媽媽也要注意給孩子做好清潔,提倡溫水擦浴或者給寶寶洗溫水澡。

可以經常用溫水溼毛巾擰得稍幹後給寶寶擦去身上的汗漬,重點擦脖子、胳膊、前胸、後背、大腿等部位,位於肘窩、腋窩、頸部的大血管部位可以多擦幾下,防止著涼的同時也防止出疹時受到感染。

發熱後出疹子怎麼辦2

治發熱的偏方

1、伏暑發熱、作渴、嘔吐及赤白痢

用黃連一斤,切小,加好酒二升半煮幹,再焙過、研細,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一天服三次。此方名黃龍丸。

2、虛勞發熱

用柴胡、人蔘等分,每服三錢,加姜棗同水煎服。

3、血虛發熱(困渴大飲,目赤面紅,脈洪大而虛,重按無力。如作為熱症而服白虎湯必致死亡)

空當歸身二錢(酒洗)。棉黃氏一兩(蜜灸),水煎,作一次空心溫服。一天吃兩劑。此方名當歸補血湯。

4、驚癇發熱的治療驗方

我們將幹藍、凝水石,研成粉末狀,然後和水放在一起調勻之後敷在額頭上。

5、痞症(發熱、盜汗、胸背疼痛)

用甘遂包在面中,放漿水內煮十沸,去面。把甘遂在微火上炒黃,研為末。大人每服三錢,小兒每服一錢,臨星時服,冷蜜水送睛。忌油膩魚肉

6、水腫發熱,小便不能通

用海蛤、木通、豬苓、澤瀉、滑石、黃葵子、桑白皮各一錢,燈心三分,水煎服。一天服二次。此方名海蛤湯。

7、上氣發熱(急熱之後飲冷水所引起)

用竹葉三斤、桔皮三兩,加水一斗,煮成五升,細細飲服。三天服一劑。

8、小兒驚風發熱

用竹黃二錢、雄黃、牽牛(研末)各一錢,共研勻,加麵糊成丸子,如粟米大。每服三至五丸,薄荷湯送下發。

9、治發熱口乾、小便赤澀

取甘蔗去皮,嚼汁嚥下。飲漿亦可。

10、久虛發熱,吐痰咳血

用黑嘴白鴨一隻,取血。加溫酒飲適量。另將此鴨去毛,破腹去腸,拭淨,放入大棗肉二升,參苓平胃散一升,扎定,半裝沙鍋中以炭火慢煨。

取陳酒一瓶,分三次倒入鍋內。待酒幹後,食鴨及棗。此主名白鳳膏,常吃,病好漸愈。

11、身體發熱的'治療便方

用雞蛋三枚、白蜜一俁,和勻服睛,不拘大人或小孩都有效。

12、發寒發熱,身上長瘡

用鬼臼葉一把泡苦酒中,搗取汁,每服一升,一天服兩次。

13、小便澀,發熱口乾

用萎蕤五兩,煎水服。

14、骨蒸發熱(按:即今之肺結核)

用雄黃一兩,加入小便一升中。另取方圓尺的石板一塊,以炭火燒熱,把雄黃尿汁淋在石上,墊上薄氈,令病人解衣頂被坐石上,勿使漏風。幾次之後,病狀即逐漸減輕。

發熱後出疹子怎麼辦 第2張
  

15、上焦發熱,白晝貪眠

用五兩重的蝙蝠一個(連腸、骨炙燥),雲實(炒)五兩、威靈仙三兩,牽牛(炒)、莧實各二兩,丹砂、鉛丹各一兩,膩粉半兩,共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七丸,木通湯送下。此方名仙乳丸。

16、少陰發熱(少陰病初得,反發熱而脈沉)

用麻黃(去節)二兩、附子(炮)去皮一枚、細辛二兩,水一斗。先煮麻黃去沫,再加入其餘二藥,煮汁成三成,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發微汗。此方名“麻典附子細辛湯。

緊急發熱穴位按摩很有效

1、大椎穴

大椎在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處,是督脈與身體十二正經中所有陽經的交會點,總督一身之陽,是解表退熱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稜針點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

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約推100到300次。

2、十宣穴

即十指尖,共10個。十宣穴急救用途較多,民間廣泛應用於熱病、癲癇、小兒驚風等。高熱時,用三稜針點刺放血,出血3?5滴為宜。

3、曲池、合谷、外關穴

曲肘,橫紋盡處,即肱骨外上髁內緣凹陷處為曲池。合谷俗稱虎口,在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間凹陷中。

曲池與合谷均屬於手陽明大腸經,既能疏風解表,又能清瀉陽明。外關在腕背橫紋中點往上取兩橫指。外關穴是八脈交會穴之一,是解表退熱的要穴。

用毫針刺這3個穴,能降體溫。也可按摩這3個穴,同時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橫紋向上推向肘部約3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