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美感教育:從塗鴉開始認識美術

在我們的認知當中,美感教育應該始於生活,教室環境中綠化的佈置、所有教具整齊清潔、空間明亮通風、再加上一些軟性的區域如圖書區放置一個小藤椅、一盞檯燈、幾個坐墊,孩子對美的敏感是這樣進入到他們生命當中,教室的引導者(俗稱老師),是怎麼樣建立在秩序感的基礎上來引導孩子懂得欣賞生活,才是我們對孩子美感教育的初始點。

談美感教育:從塗鴉開始認識美術

幼兒美術怎麼教

一位以前在紐約的同事,在FB上問我,常常看我寫的文章覺得很受用,但對於幼兒美術上有沒有什麼建議可以分享,好讓她好好栽培她四歲的兒子。

其實自己對於美術並不是很專長,從小也是屬於那種畫不出什麼東西來的小孩,對於幼兒美術也是在接觸了幼兒教育、蒙特梭利教學及幾位幼兒美術的高手之後慢慢摸索體會出來。

五歲前不提供彩色筆

我自己對麒麟兄弟的繪畫從來沒什麼要求,唯一在他們五歲前我最堅持的就是不給他們用彩色筆,這個觀念是我在前一所蒙氏學校擔任主教時,受到當時的所長影響的,她告訴我:彩色筆因為顏色過於飽和又難有深淺的效果,所以在學齡前階段不建議給孩子們使用,以免抹煞了他們對色彩的敏感度,後來根據我的觀察,的確使用蠟筆對孩子來說可以有更多的發揮,輕輕畫、重重畫、重疊畫、渲染畫…蠟筆、水彩筆能給孩子更多揮灑的空間,因此我也開始堅持不再提供孩子彩色筆,怕糟蹋了他們天生對顏色的運用與創造。另外,彩色筆幾乎不用出力顏色就可以呈現,而蠟筆需要孩子整隻小手用力,才會出現不同深淺的效果,對於孩子的小肌肉發展很有幫助,也可說是在為日後拿筆寫字先做準備。

從塗鴉開始認識美術

另一個深深影響我幼兒美術觀的老師,就是目前在我們園內教幼兒塗鴉的大金剛老師,為什麼說是塗鴉課而不是美術課呢?因為在學齡前階段,我們最不希望給孩子的就是照本宣科的仿畫。

我剛擔任園長時原本有一位美術老師,她的帶課方式就是老師今天教一個主題,然後畫在黑板或是拿出畫好的樣本來,接著就是請小朋友照樣照畫,更受不了的是最後還要幫小朋友修正作品以呈現給家長看,合作沒幾個月,溝通很多次還是沒效果,只好請她另謀高就,記得最後一堂她還不死心的拿了許多高檔的素材給我看,告訴我她的成本有多高,她有多用心。

大金剛老師的課就是另一個故事了,孩子的第一堂課他總是滿地舖滿白報紙,請孩子們拿著小汽車沾顏料滿地作畫,上他的課最重要的就是絕對不要忘記穿工作服,因為衣服會很慘,滿臉、滿腳的顏料是常常發生的事。

另一堂很有趣的課是請小朋友想像自己是餐廳老闆,給孩子一張白紙和餐具,請孩子擺放設計出最吸引客人的方式,然後上色、固定變成作品。大金剛老師認為所謂的美感教學,就應該和生活結合,而不是另外再去變出沒有感覺的東西來才叫美感。

美感教育始於生活

最後當然不能不提的就是蒙特梭利教育中的美感教學。幾年前花了一整個學期的時間,和政大的幼教研究所合作了一個方案,最後結案時,她們的教授來到我們學校回饋與討論,當然不免俗的先誇讚我們學校一番,說我們是叫好又叫座的學校,不論是教師團隊還是家長、學生素質都頗高,是他們十個合作園所中評估出來水平最一致,也最有理念的學校,但因為對於蒙特梭利的不甚理解,最後他提出了一個私人的意見,讓在場的老師們情緒稍浮躁了起來,因為他說覺得蒙特梭利教學法沒有教孩子美感。

一位我們的老師有些激動的告訴這位教授,她自己在沒有接觸蒙氏教學時也曾對蒙氏有很多誤解,直到自己下定決心進入蒙氏教學,至今已十年才更能體會蒙氏是如何用潛移默化的方式在影響孩子。我也忍不住平靜的回答教授:不知道教授所謂的美感教育是如何定義的?是用繪畫的作品好壞決定嗎?還是生活中對美的感受力?。

我記得才不久前看到每學期例行的教學觀摩家長回饋單中提到看到有個孩子像小主人似的前來問我要喝什麼飲料,然後很熟練的端出泡茶的工作,倒水、放茶包、瀝乾茶包、處理善後,再端來請我用茶,真的是感動啊!

還有不能忘記提醒的就是大人對孩子作品的回饋方式,不要過度誇讚要具體說明,孩子喜歡聽的是你告訴他你真的看到了什麼,你的共鳴點在哪裡,如果只是很敷衍的說句哇!好漂亮育!那還不如告訴他媽媽現在正在忙,等我洗完碗再借我好好欣賞一下好嗎?具體的告訴孩子嗯!我很喜歡你的配色和細緻度,或是哇!我看到你線條好流暢啊!如果不是由衷的肯定,寧願不說也罷。

我很忌諱大人在孩子的作品上加油添醋的畫東西,更不喜歡孩子問我鴨子怎麼畫時?我就畫一隻鴨子給他看,然後叫他依樣畫葫蘆,寧願拿個鴨子的圖片或是講個有關鴨子的故事繪本,讓他自己去體會然後畫出來,這樣才不會抹煞了他的創造力與觀察力,就算沒有期望他以後成為畫家,但至少能給他一輩子願意繪畫的動力與成就感。

總歸一句,美感教育的確不好教,因為它教不來,如何以退為進是做父母的我們該好好拿捏,並落實在每日的生活與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