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化膿性關節炎的臨床特點

由於抗生素的使用,近年來小兒急性化膿性關節炎發病率明顯下降,但仍有發病者,特別是新生兒因免疫功能較差,由致病菌引發的化膿性關節炎仍然威脅著新生兒的健康。此期感染不同於年長兒童,在生理方面,新生兒體液和細胞免疫功的不成熟,抗感染能力弱,區域性與全身對炎症發應也較兒童為弱、區域性體徵輕微。從解剖特點分析,新生兒股骨頭骨骼尚未骨化,為軟骨組織,其中有豐富的軟骨管,並與全身血迴圈相通。一旦細菌入血,就容易停滯於骨骺中,發生骨骺骨髓炎,而骨骺的一部分相當於關節面,所以很容易引發化膿性關節炎。這正是新生兒化膿性關節炎的特點。另外,關節內膿液積聚和關節周圍肌肉因炎症刺激發生攣縮,常導致關節發生病理性脫位;同時也須注意當感染後可能會造成軟骨化骨始基破壞,嚴重影響骨骺生長髮育,甚至消失。後兩種情況如治療不及時,或者方法不當,常導致病兒殘疾。當然,新生兒敗血症、臍動脈插管繼發感染及關節損傷也會引起化膿性關節炎。

新生兒化膿性關節炎的臨床特點

好發部位為髖關節,其次為肩關節。最常見的病原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其次為表皮葡萄球菌,其他如鏈球菌、肺炎球菌、大腸桿菌等也可見到。臨床症狀可分為兩類:一類有發熱、哭鬧(疼痛)、拒乳、嗜睡、患肢活動受限或出現假性癱瘓、關節腫脹和壓痛等急性感染症狀。另一類病兒全身症狀不明顯,易延誤診斷。兩類病兒檢查時都有患病關節活動障礙;B超或X線片及CT發現關節囊腫脹、關節間隙加寬或變窄、關節軟骨面破壞,部分病例特別是就診偏晚的病例可能合併病理性關節脫位;關節穿刺液混濁,早期為漿液性,晚期為膿性,塗片可找到大量的白細胞,超高倍鏡檢有多量致病菌,關節穿刺液細菌培養陽性。

本病一經診斷最好住院治療,因除了靜點抗生素控制感染外,尚需要採用面板牽引法固定患病關節、關節穿刺抽液和注入抗生素、關節引流術等方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