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回奶問題

一、新生寶寶經常回奶是因為沒發有育好嗎?

新生兒回奶問題

新生兒愛回奶,的確是與其發育很有關係。但是爸爸媽媽不用擔心,並不是自己的寶寶發育有問題,而是每個寶寶都是這樣的。因為,新生寶寶的胃容量小,每次僅能容納50—100毫升的奶水。同時,新生寶寶的食管發育比較鬆弛,胃又呈水平位,再加上食道連線處的肌肉發育還比較差等原因,所以很容易造成奶水反流。

所以,寶寶的回奶情況會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髮育逐漸完善而慢慢好轉。到了寶寶三個月大時,回奶的現象就會明顯減輕,一般大約到生後6個月時便會自然消失,不必採用藥物進行治療。

二、新生寶寶回奶是吃多了還是吃少了?

新生寶寶回奶後,很多爸爸媽媽都擔心寶寶可能會吃不飽,而想當然地再去給寶寶喂一些東西。甚至有的爸爸媽媽,更是強迫寶寶把瓶子裡剩的牛奶喝光。

其實,爸爸媽媽大可不必按照奶粉包裝盒上寫的“寶寶每次餵奶量”來硬性規定每個寶寶的食量都會有所差異,而且寶寶有時也會出現消化不好,肚子不舒服不想吃奶的時候,因此,此時浪費一點牛奶,總比強迫寶寶喝要好得多。

當寶寶出現回奶後,爸爸媽媽可以試探著再把奶嘴再放在寶寶嘴邊,如果寶寶不想再吃,就不要強迫。對於大多數的寶寶來說,回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吃得過多了。因此,從這個角度講,寶寶把不需要的奶水吐出來了,這樣更有利於健康。

三、回奶對寶寶來說危險嗎?

輕微的回奶,寶寶自己會調適呼吸及吞嚥動作,一般不會吸入氣管,爸爸媽媽只要密切觀察寶寶的呼吸狀況及膚色即可。但是,如果寶寶回奶後護理不當,就容易出現嚴重的後果。

最擔心的是奶水由食道逆流到咽喉部時,在吸氣的瞬間誤入氣管,即嗆奶。因為嬰兒的神經系統剛剛發育,一些反射還是很薄弱,還不能把嗆入呼吸道的奶咳出來。於是,常因奶液對氣道機械性阻塞而發生窒息。同時嬰兒的大腦細胞對氧氣十分敏感,如果停止供氧5分鐘,即可死亡。

當寶寶因回奶引發嗆奶時,首先,爸爸媽媽應迅速將寶寶的臉側向一邊,以免嘔吐物向後流入咽喉及氣管。然後,把乾淨的手帕纏在手指伸入寶寶口腔中,甚至到達咽喉處,將吐、溢位的奶水食物快速清理乾淨,以保持呼吸道順暢,然後再用小棉花棒清理鼻孔。

一旦發現寶寶出現臉色變暗,則表示溢位的奶塊可能已經進入氣管了。這時,爸爸可迅速拎起寶寶的腿,或是讓寶寶俯臥在爸爸的大腿上,用力拍打寶寶背部四五次,從而迫使奶塊咳出。如果仍無效,就必須馬上扭寶寶的腳底板,讓寶寶因疼痛而大哭,從而加大呼吸量。因為,此時最重要的是儘快讓寶寶吸氧入肺,稍作遲疑便會浪費搶救的時間,導致嚴重的後果。

如果寶寶回奶非常嚴重,爸爸媽媽就需要區別寶寶是生理性回奶,還是病理性嘔吐?若寶寶出生2~3周後,回奶現象越來越嚴重,具體表現為,喝奶後幾十分鐘即出現大量的嘔吐,這樣就有可能是患有幽門痙攣或先天性幽門狹窄。需要及時到醫院進一步檢查治療。

另一方面,溢位的奶也會流入咽鼓管,從而引起寶寶得中耳炎。如果寶寶的回奶還伴隨發燒、吐瀉的現象,那麼這時就要考慮是胃腸炎、腦膜炎等疾病造成的病理性嘔吐。此時,寶寶溢位的奶中多伴有奶塊、綠色膽汁。一旦發現異常,爸爸媽媽要帶寶寶及時就醫,明確診斷,給予相應治療。

四、如何防止新生寶寶回奶呢?

防止新生寶寶回奶,爸爸媽媽可以從以下的護理細節做起。如果是母乳餵養的,在給寶寶餵奶時最好將寶寶抱起,使之躺在媽媽懷裡,媽媽將食指和中指分開,輕輕的壓住乳房,可以防止奶水流得太急;如果是人工餵養的,在使用奶瓶時,奶頭孔不要太大、奶嘴要充滿奶液以免寶寶吸入空氣。

寶寶喝完奶,先豎抱起拍嗝,然後再稍抱片刻再將寶寶放下睡覺。躺下入睡的時候,頭要稍抬高,身體向右側臥。這樣做不但可以使奶汁更容易經胃進入十二指腸,同時,也可以防止溢位的奶誤吸入氣管而導致發生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