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39周實施誘導分娩對新生兒和產婦沒有傷害

新生兒的誕生往往會給我們帶來無盡的喜悅,可這期間母親承受的巨大痛苦也惹人心疼。

孕39周實施誘導分娩對新生兒和產婦沒有傷害

醫學的進步已經在提升新生兒存活率、降低產婦風險以及應對各種意外情況上做出了巨大貢獻。其中,誘導分娩功不可沒。

對於懷孕超過40周的產婦,需要進行誘導分娩,否則會引發很高的圍產期風險;不過,少於39周進行誘導,也會增加風險。

那不早不晚,懷孕39周到40周的產婦該如何選擇呢?一直以來,人們都擔心催產素可能會對產婦有傷害,並可能導致更高的剖腹產風險,尤其是初產婦。保守起見,這個時間段的產婦通常會被建議等待自然分娩。

近期,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研究論文給了我們答案。這項針對超過6000名低危初產婦的研究顯示,對懷孕第39周到第40+6周的低危初產婦進行誘導分娩,相比自然分娩,圍產期結局沒有明顯差異,也就是說,誘導分娩並不會增加產婦和新生兒的額外風險。

同時,研究還顯示,誘導分娩和自然分娩相比,能明顯降低低危初產婦的剖腹產風險。

對於這項研究結果,如果有打算生二胎或者多胎的女性,可能需要參考了。而醫生們在提供指導和建議時,也有了更多的臨床證據支援。

下面,讓我們看看這項臨床研究的具體過程。

這項研究由美國西北大學Grobman教授領導的團隊開展。為了排除其他干擾因素,他們只徵集了低危初產婦志願者,然後將志願者進行隨機分配,分為誘導組和期待治療組(自然分娩)。

最後完成試驗(有中途退出的)的志願者中,誘導組有3059名,期待治療組有3037名。

在分好組後,誘導組的產婦被安排在第39周到第39+4周之間進行誘導分娩;而期待治療組的孕婦在第40+5周前被要求放棄選擇,等待自然分娩。

研究主要統計兩類結果,分為主要終點和次要終點。其中主要終點是指圍產期新生兒死亡或者嚴重併發症,例如需要進行呼吸支援,或者受到感染等等;而次要終點則是指產婦需要進行剖腹產。

隨後,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發現在誘導組中,主要終點佔到4.3%;而在期待治療組中佔5.4%,這個結果在統計學上沒有顯著性差異。也即,對於新生兒的安全性來說,誘導分娩和自然分娩沒有明顯差別。

其他圍產期結局在兩組中沒有顯著差別。

雖然從對新生兒的負面影響來看,兩組沒有明顯差異。但是,對母親的影響卻明顯不同。

研究者們發現,在誘導組中,需要進行剖腹產的產婦佔18.6%,而期待治療組中佔22.2%,統計結果具有顯著性差異。這個結果表明,誘導分娩能明顯降低剖腹產的風險。

此外,誘導分娩的產婦中,出現了妊娠期高血壓的比例更少。而且,接受誘導分娩的產婦表示,在分娩過程中的疼痛相對要弱一些(以疼痛量表0-10評定),並且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意識。不過,母親產後的其他健康指標在兩組中都相似。

該研究破除了人們對於誘導分娩,也就是打催產針的擔憂。至少對於低危初產婦來說,誘導分娩並不會帶來額外的風險。此外,誘導分娩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產婦的疼痛。想必大家對2017年的榆林產婦事件還歷歷在目吧,母親在分娩過程中所遭受的痛楚可想而知。

作為本研究的參與者,猶他大學婦產科主任羅伯特?西爾弗博士說:“如果你在39周之前生下寶寶,那麼碰到健康問題的風險就會增加。一旦到了39周,寶寶就發育得足夠好了,拖延下去真的沒什麼好處”。

更重要的是,誘導分娩能明顯降低剖腹產的風險。對於計劃在39周內進行選擇誘導分娩的低危初產婦,每28次分娩可避免1次剖腹產。

對於現今的中國,降低剖腹產率有更多的實際意義。

剖腹產是解決難產和某些產科合併症的有效手段,並且拯救了無數母親和寶寶的生命。此外,剖腹產也能減輕母親分娩過程中的痛苦。

但是,剖腹產也存在自身的問題。剖腹產過程中產婦可能面臨大出血問題,且手術會留下瘢痕,影響下次生育。此外,已有研究表明,剖腹產還會導致後代出現肥胖問題。

剖腹產率在我國一直居高不下,降低剖腹產率是很多醫院在解決的問題。而對於有二次或者多次生育計劃的女性來說,選擇剖腹產要更加慎重。誘導分娩說不定是一種更好的選擇。

當然,本文作者表示,這項研究也存在一些侷限。首先是統計的偏差無法避免。其次,儘管試驗規模很大,但試驗並不能發現罕見結果的差異,而大多數個體的不良圍產期結果相對不常見。第三,目前還不清楚結果是否可以廣泛推廣。最後,需要考慮39周內低危初產婦誘導分娩的成本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