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教師隨筆(集錦1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說到隨筆,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可以抒情、敘事或評論。想看看大家都在寫什麼樣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中教師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中教師隨筆(集錦15篇)

國中教師隨筆1

在與孩子們相伴的日子,在國中語文教學中,在邊揣磨邊前行的路上,我的專業成長提升了一步,隨之心有點滴。如何能讓孩子們的語文能力不斷地提高?在日常教學中要從哪些方面著手?我總結如下:

一、檢查預習,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國中課堂容量大,因此,在每節課前我都要求學生預習,每一堂課剛上課前,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隨後請一位同學來回答問題,必要時給予適當的獎勵或是表揚(如評選預習之星)。這樣以來,學生們的積極性被提高了,每個孩子的心裡就像揣了一隻小兔,他們是既希望被老師點到又怕被點到。於是在一般情況下我都會請中下游的學生來回答這樣的問題,偶爾也請比較好的。讓那些在家裡沒有預習的學生能夠在老師檢查別的同學的時候,注意力高度集中,能夠在有限的.時間裡認識儘量多的漢字。

二、多維度,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生本教學理念下,我深知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合作交流的方式學習,並通過個人、小組等方法,由表及裡、層層深入、探究主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多維度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採用各種教學策略和手段,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引領他們通過多讀、多寫、多說、多聽、多交流、多積累,來豐富學生的語言文字,提高語文綜合素養。備課時,領會生本理念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學習的主動權實實在在地交給學生;上課時,相信學生,根據不同內容,合理的“引”,關注心靈的碰撞,智慧火花的迸濺,學生靈感的生髮,這樣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化解重點、難點,誘發學生對學習的激情達到學習的愉悅、快樂之目的。

三、利用藝術魅力,創造美麗的課堂

國中生有較強表現的慾望,特別是表演慾望、動手的慾望,在教學中如果能利用這一點做文章,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地安排學生進行繪畫或是穿插進歌曲、遊戲,不僅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課文的內容。

國中語文教學是一長期的不可鬆懈的工作,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傾注所有精力和熱情,讓我們為之繼續努力!

國中教師隨筆2

作為一名剛剛工作第三年的青年教師,新教師,擺在我面前的問題常常有很多:如何才能從庸常的工作中脫穎而出,成為同行中的佼佼者?這是我常存於腦中的畫面。同時,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常常想我的課堂何時才能“獨具精彩,與眾不同”呢?工作之餘,經過大量的閱讀與實踐,以及向有經驗的老教師請教經驗,我從“教育觀念”“教育研究”“教改實驗”三個層面進行了深入淺出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慢慢明白了成為“有魅力的音樂教師”的小小祕籍。

現代的教育,既要求嚴謹又不失活潑。教師的教育觀念是想成為一名優秀教師,魅力教師的從教、立教的奠基之路。教師的價值觀,課堂觀,評課觀,績效觀,學生觀,人才觀,質量觀,教學觀等等都顯得尤為重要。 因此,教師需通過種種修煉來提高自身的魅力,才能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中脫穎而出。以下我就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淺見。

一、教師人格的修煉。

一個教師的品德修養、知識經驗、教育和教學態度等,對學生的社會化與人格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可以說,教師以其全部行為和整個人格影響學生人格的發展,這種影響主要通過教師日常的言傳和身教來實現。因此,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必須注重自身人格的塑造和提升。

作為教師,要以教學的藝術魅力抓住每一位學生的心,使之受到感染與鼓勵,從而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對知識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因此,做專家型教師,首先要知識淵博。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創新能力絕不是憑空能產生的,必須以紮實的知識為基礎。現代教育對教師知識的層次、結構、體系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其次,要具備教師教學所特有的能力。教育家葉聖陶說:“教是為達到不需要教”。

每位學生都有著不同的經歷,對於教師來講實際面臨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複雜多面體,如何引導他們組成一個凝聚向心力、成為奮發向上的集體,是教師的重要職責。作為團體領導者的教師必須是民主的、合作的,並富於同情心,從內心深處愛學生,愛教師這一職業。唯有如此才能教育、感染學生懂得愛他人,懂得學會做人。教師只有營造自由、民主的氛圍,營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圍,才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產生創新思想並付諸創新實踐,素質教育才能真正體現“以人為本”、“以生為本”,並立足於創新的智慧型教育。

教師應注重不斷地提升自身的人格修養,以高尚的師德建構人格力量。將教育的科學性、藝術性有機地結合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去感染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內化為自己的學習觀、價值觀、人生觀,不斷進取,成為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正如“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

我認為,教師要提升人格魅力,做學生喜歡的教師。以下可供參考:

一是要真誠待生,嚴格要求自己。教師首先要真誠,每個學生都有一個神祕的內心世界,教師要想步入神祕的世界並不容易。我想,最重要的是尊重學生,平心靜氣,心平氣和,因勢利導,變對立為平等,化怒氣為微笑,這樣才能使學生信任老師。教育學生不是演戲,不能搞雙重人格,只有真正發自內心,表裡如一,言行統一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學生身上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是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要使學生敬佩,必須要具備廣博的學識,豐富的經驗,在育人之前先育己。適時地給自己加油充電,增強自身的文化素養。教師不但要熟悉本專業知識技能,還要掌握系統化、控制化、資訊化知識技能,能熟練地駕馭教學手段,能靈活地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的知識,更有效地引導學生快速高效地學習。同時還要清楚地意識到:誰不及時充電,不繼續參加學習,不掌握新知識、新技術就會被時代淘汰。

三是培育健康的心靈,完善教師人格品質。教師要敢於解剖自我、瞭解自我、承認自己的不足與缺陷。老師要以“平常心”對待一切事物。教師要接納他人,以誠待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老師要揚長避短,培養自己良好的個性。

四是講究方法,以柔克剛。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最重要的'就是講究方式。對待不同性格的學生,其講究的方式也不盡相同。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著名的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這方面堪稱典範。陶先生最重要的是把整個談話過程調整的平等、真誠、親切,沒有一句訓斥和說教,顯示出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胸懷和風範,我想,關鍵是要放下架子和學生平等起來,用平和的語調去和學生對話,用恰當的方式去處理存在的問題。

二、教師學識的修煉。

自古以來,人類教與學的知識就分兩種。一種可稱為“普遍的知識”,它們往往和實際利益與運用沒有直接關係,而是關係到人類對自己,對世界,對自然和宇宙的一般認識和理解,即現在一般稱為“基礎理論”的東西。它們雖然不能產生實際的利益,沒有實用價值,卻對於人性的完善和提高,以及人類文明程度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另一種則是“實用的知識”,也可稱為廣義的技術。這類知識與社會需要密切相關,具有廣泛的實用性,給人類帶來直接的利益。顯然,這兩種知識都是一個現代人必不可少的,但是作為一個教師,真正能吸引學生的,對學生將產生終身魅力的,還是第一種,一種人文科學知識的文化底蘊。文化底蘊不足的教師,永遠成不了“大師”,成不了教育家,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教書匠”。

國中教師隨筆3

每一天,不經意間,總會有一些不同與昨天的情景翩然而至,總會有一些令人感動和心懷感恩的片段破殼而出,即便我們的生活是如此的平凡和簡單。

她,曾經是我最頭疼的一個學生。早在她上七年級,我教九年級的時候,就聽聞過她的"大名",心裡沒有愛,冷漠,喜歡打人,愛穿白襯衫,喜歡物理……這些是她的代名詞。我不止一次感嘆,還好她不是我的學生。造物弄人,順利帶完九年級後,我正憧憬著未來的新七年級的時候,在八月底接到領導電話,說那個班的班主任生小孩,讓我接班。猶如五雷轟頂,我一下子被打蒙了。開學,我極不情願的走進教室,本來心裡就有牴觸情緒,所以臉上就是冷冰冰的,其他同學大氣都不敢出,唯獨她哈哈大笑,我更是來火。

慢慢的,我發現這個班,女生乖巧,男生斯文,學習認真,老師佈置的工作也做得細緻,從來不會惹是生非。慢慢的我愛上了這個班級,笑容開始在我的臉上浮現。

不過她並不因為我是新班主任,對我網開一面,開學接連幾個星期就給足了我的"面子".剛剛佈置一新的學習園地被她撕爛了;剛剛同學們付出心血出的黑板報被她糟蹋了;看誰不順眼就去抓傷同學臉了;發脾氣時把垃圾扔的滿地都是,拖把直接從四樓扔下也不管底樓有沒有人走過;上文科時常哈哈哈哈大笑,罵學生罵老師;上理科,不自覺的.就插嘴以為自己什麼都懂;更厲害的是在體育課上,追著女生打,害得體育老師護著女生跟她上演"老鷹捉小雞"的一幕……在她心中只要她喜歡的別人就不能觸碰,比如她喜歡穿白襯衫,其他人一律不準穿;比如她喜歡物理,其他同學分數不能比她高;比如老師不能表揚其他同學,只要表揚她就攻擊。幾乎每天一直有她的"戲份",而且她還軟硬不吃,根本就無法教育,我深深感到無力。

後來,我仔細的對她進行了一番觀察,發現她極自負但又極不自信,她就是一個矛盾體。於是她讓我開始思索,怎麼去教育這樣的學生。我先找來家長仔細詢問她的情況,家長非常配合我的工作,講得非常細緻。她其實也很苦,小時候就開始得病,家長一開始還不清楚,知道國小,她有暴力傾向才帶她去上海就診,診斷結果也讓人大吃一驚,是很難治癒的多動症,而且是比較嚴重的情緒躁動。所以她動不動就情緒激動。可憐的她已經吃了六七年的藥。家長說到小時候怎麼陪她看病,怎麼陪她上學,說到動情處潸然淚下。我也禁不住紅了眼睛。我由當初的頭疼轉變為了深深的同情。經過跟家長的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談,我開始更加關心她了,每天早上我都會去詢問她吃藥了沒有,我先要確保全班同學的安全,然後我利用做操的十分鐘給她進行心理疏導,讓她能有一個愉悅的心情。這樣能夠確保一上午的有效聽課。中午吃好飯,我就把她叫到辦公室,讓她坐在我邊上,我給她講講語文的重要性,歷史老師給她講講歷史,讓她慢慢接受文科(在她腦海裡她覺得文科一無是處)。然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把她的一點小轉變誇大,然後進行全班表揚。慢慢的我發現她的臉上開始出現笑容了。後來我還跟任課老師交流,讓物理老師和數學老師作為"主攻手",多多表揚她,讓她有信心。讓文科老師也儘量上課的時候給她回答一些簡單的題目,讓她有事可做,不然她就會擾亂課堂紀律。更加讓我感動的是班裡其他同學,沒有一個同學看不起她,也沒有一個同學去欺負她。就算被她欺負了,學生到我這裡也只是說沒關係的,她生病了,我們不和她計較。多懂事的學生啊!隔三差五晚上打電話給家長,真正形成家校合力,特別是到了九年級,她變了,變得安靜了,變得好學了,我看在眼裡喜在心裡。

兩年中她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體育會考得了滿分,英語她一向不背的,可是在九年級,她也開始捧起英語書了,在英語口語測試中獲得了27分(滿分30分),更可喜的是,在會考中她考到了565分的好成績,錄取了一所很好的大專院校。拿通知單那天,看到她的笑臉,覺得她好美,看到家長的笑臉,家長握著我的手不住的說感謝。與其說家長感謝我,還不說我要好好感謝她,是她讓我在班主任工作上又有了一個新的提升。她,我永遠祝福!

現在我又踏上了征程,平凡的生活中有著最真實的感動和最樸素的美,生活中的細枝末節裡無不流動著點點滴滴的愛與暖,只希望自己能夠安靜從容的把這一切慢慢的觀賞,用心細細的品味。同時,用我的筆把美麗的剎那、感動的心情,一句一句的拾掇和收藏!

國中教師隨筆4

轉眼間擔任國小英語教師已經有兩個年頭了,在這兩年的時間裡,我體會到了當一名國小英語教師的樂趣。俗話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陽光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是我所向往的職業,我覺得當一名人民教師非常光榮。

作為一名新教師,要把一堂課上好,上成功,那麼必須在上課前認真作好準備,俗話說: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要在講臺這個“舞臺”上站好,就得作好充分的準備,要了解學生,鑽研教材,研究教法,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組織學生,引導學生,幫助學生達到教學目標。我作為一名年輕的國小英語教師,在任教的兩年裡,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希望打破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從而使課堂教學中師生形成多向的,多中心的互動關係,想方設法培養學生對英語的興趣,讓學生以最好的狀態學好英語。在近一年的教學過程中,雖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也遇到了一些阻礙,發生過一些處理不當的事。

記得有一次我班有一個很內向的女生,由於她的發音有問題,所以在英語課上總是羞於回答。作為老師,我覺得應該平等對待每個孩子,所以課上總是創造機會給她回答。但是有一次在同學的笑聲中她哭了。

除了這件事,在日常教學中,還發生了很多值得我反思的事。如對學習不認真,愛搗亂的學生採取一味的批評是否恰當;全班五十幾個學生,如何才能讓每位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能大膽的說出英語;如何鼓勵學生開展正當的良性的競爭,而不是瞎起鬨;做遊戲或比賽的時候,學生的紀律該如何更好的控制。這些全都是我一直在思考,並希望尋找到解決方法的問題。

經過一段時間的反思,我總結出了幾點:

一、不要急於求成,要逐漸滲透,持之以恆。

有時急於求成只會讓事情失去本來的意義。特別是英語這個對他們來說完全陌生的語系。在採用一些英語遊戲或是chant活動的時候,應以讓孩子體會到遊戲的快樂為主,不要因為遊戲而遊戲。國小英語教學的宗旨就是:以培養學生學英語的興趣為目的,組織教學。心理學家認為:興趣具有動力作用,也就是說興趣可以轉化為激發人們進行某種活動的推動力。幼兒期的`兒童,由於注意力等心理因素髮展不夠成熟,他們的學習在很大程度上帶有明顯的情緒化傾向,當兒童對學習有濃厚興趣和好奇心時,便會產生情感上的需求。對孩子來說,英語學習是新的認知點,採用生動活潑、有趣味的形式來吸引他們。國小英語課應成為孩子的天堂,千萬不要逼他們去做什麼,只有他們覺得開心了,才是真正達到效果了。否則,不管硬塞給他們多少英語,他們也不會主動吸收。被動的學習總是會事倍功半。

二、調整好心態,表揚或批評都要恰當,適當的給予激勵,讓他們有種成功的滿足。

教師不應讓自己不好的心情影響上課,而要學會控制。在課堂上,教師是幾十雙眼睛的焦點,千萬不能出現心不在焉,或是將課外的不好情愫帶到課堂中來的情況。那樣會直接影響正常的教學。同時,嚴厲的批評和強制性的措施都會使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產生畏懼感,從而學不好英語。因此,愛心對於教師來說也相當重要。興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起來的。老師們不該操之過急,而應循循善導,用自身的魅力和設法調動起來的積極活潑的課堂氣氛來吸引學生,切忌死板枯燥的教學。

三、對孩子多一點了解,讓每個孩子都能快樂地成長

比如剛剛提到的那個女孩的問題就是我對孩子還不夠了解。以為給了她機會,給了她鼓勵就能夠幫助她,其實他們需要老師更多的瞭解。在那堂課後,我找了那位女生談話,她說每次她回答問題,總有同學笑她,所以她不想回答。今天是她的生日,所以她不想被人笑。我對自己的疏忽深深自責。我找到笑她的孩子,跟他們講明道理,然後鼓勵她勇敢面對困難。現在,她已經能微笑著回答我的問題了。

我們應該儘可能地讓學生感受到成功快樂,讓學生髮現自我價值,從而樹立學習的信心。這對今後教國小英語會大有收穫,而學生也會領悟“學英語,悟其樂”。讓國小英語教學越來越完善,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每個國小英語教師都應參與其中,融入其中,讓其發展成為自己的事業,使學生在平等、和諧、師生合作的教學環境中努力地學習英語,積極地去說英語,靈活地、創造性地使用英語進行交際,實現英語課堂教學中師生間多向的、多中心的互動關係,提高教與學的效率。

國中教師隨筆5

新課程理念無疑是咱們現在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該遵照掂旎條法則。一股綜合性學習之風便也隨之而起,於是,咱們開始引導先生研究歷史,研究物理、生物,研究環保,,創作美術作品語文教師成了雜家,變得前所未有的能幹,語文課也變得前所未有的奇光異彩。 20世紀80年代,一些名師以大語文主(_zhu3)張和實踐來自覺拓展語文學習的外延,使語文教學界逐漸趨向這樣的共識:語文學習的外延等於生活。從某種意義上說任何學科的學習都是一種語文學習,但是反過來做就完全錯誤了。語文學習從言語學習內容上來說從來就是摺合的。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言語內容越來越豐富。越來越複雜,具體表現為一方面越來越分Н,另一方面越來越綜合。有些時候,咱們懷疑課堂上、尤其公開課上的語文教師還是不是語文教師,上的還是不是語文課。你看,在課堂上要解決生態保護、物種繁衍;要研究建築與政治歷史的關係尤其在仔細研讀新課標後,發現在整個新課標中,關於綜合性學習是耗筆墨最多的,於是才有了凡公開課必以活動課,尤其是摺合活動課為多,唯恐無從體現新課標之新;於是才有了要求先生規劃一座大城市、畫出一套熊貓郵票的試題;於是才有了利用多媒體技術令人眼花瞭亂的蜻蜓點水的冷落課堂。語文課前所未有的包羅永珍,大有一統天下之勢。那麼語文課與坡鍵課的分界到底是什麼呢?咱們覺得不論選文有多豐富,學科間如何滲透,還是要重提聽說讀寫的訓練,字詞句篇的學習,這是語文學習的根本,是語文課的靈魂!品酒師與飲酒者的'差異就在於一個品字,語文課應是對語言文字、人文情感的領悟剖析,這是摺合性學習所代替不了的,效仿的結果支是無功而返。

在深入學習和逐步推廣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咱們國中語教師對新課程標準有了比較深刻的感性認識,從事語文教學已有多年,雖未有大作問世,但對教育教學形式和改革也算感慨良多了。下面就其談一些拙見。與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勉。

新課標還主張教師的角色定位應是師生平等對話的首席。在語文課堂學習中,咱們認為應緩提首席,因為抱著電視,看卡通長大的國中先生的生活平臺實在太單調、太狹窄了,如果就讓他們在這樣的平臺上自主學習,國中的學制起馬應再延長一至兩年。我認為語文學習方面的自主學習有賴於學識的儲備、生活的積累、閱歷的增長,它的合適學齡段起馬要到高中階段。真正有效的教學既不是簡單地讓學習者佔有別人的知識,也不是學習者瞎子摸象,原地打轉,而是要在教師橋樑作用掂忑導下建構學習者自己的知識經驗,形成學習者自己的見解和真正意義上的相得益漳。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人在閱讀過程中,惟獨在閱讀物件和自己的直接或間接的生活經驗產生意義建構時,才能形成閱讀者的個人意義,這也正是產生認同和共鳴的根本前提。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相等,一個不懂得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人是無法品味出語文學習的樂趣的。但問題是先生現在所面臨的教材,其生活內容常常同先生的生活理論有一定的距離。因此幫助先生建構課文與生活的橋樑,使課文內容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產生聯絡,這是讓先生走進課文,感受生活的關鍵所在

國中教師隨筆6

1、口訣識記法

國中語文教學中涉及到很多文學常識,枯燥的學習和死記硬背,往往達到不預期的成效,進而也會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把複雜的內容縮減,把生硬的文字進行智慧的加工,並用趣味性的方式展示給學生,在加深了理解記憶的同時,也讓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活潑起來,可謂一舉兩得。在七年級第二學期第一單元學到《傷仲永》一課時,介紹到王安石,就不可避免的介紹到了唐宋八大家,對那八個人有些同學總是記不住,對此我很是頭痛,於是我仔細觀察這幾個人名,尋找其中的規律,我編成了一個順口溜“寒柳三蘇歐王憎”,字面意思可以理解為“寒冷的初春,柳樹經過春風的多次吹拂才甦醒過來,歐王對柳樹這種反應遲緩的狀態非常憎恨”,同學們聽了這種有趣的解釋,會心的笑了,頭腦中有了這樣一種意象,自然記得牢。“寒柳”指韓愈、柳宗元;“三蘇”指蘇洵、蘇軾、蘇轍;“歐”指歐陽修;“王”指王安石;“憎”指曾鞏。“寒柳”是唐代,其餘下剩五位是宋代的,這樣一來,學生利用聯想記憶法,很快就記住了唐宋八大家,而且連八大散文家所處的朝代也記住了。除了聯想法,口訣記憶也包括其他很多方法,如縮略法、概括法、羅列法、形象法等,教師善於抓住學生的心理,總結教學內容,根據內容的特點針對性的運用各類口訣。

2、輕言撥重法

國中教學中,我們往往有這樣的體驗,有時阻礙學習的往往不是知識本身,而是學生的畏難心理,影響了學習的積極性,尤其是較難知識點的傳授時。對此,我們可以借鑑特級教師林偉彤針對學生剛開始學寫議論文時存在的畏難情緒,這樣輔導學生:“議論文其實並不神祕,我三歲小孫女也會作議論文。有一次小孫女說‘我最喜歡爺爺了。’(論點)‘爺爺喜歡我,不罵我,買冰激凌給我吃,還帶我去兒童樂園玩。’(四個論據)‘所以我喜歡爺爺。’”(結論,與開頭呼應)講完這個例子,學生都笑了,在輕鬆的氛圍中理解了議論文的基本特徵,消除了寫議論文的畏難情緒,用“四兩撥千斤”的幽默藝術可讓學生輕鬆擺脫思想包袱,走出困境。

3、順手牽羊法

在進入新的教學內容時,運用學生耳熟能詳的東西,在適當的時候點染,可營造濃郁的幽默氛圍。好的匯入往往事半功倍,教師可引入歌曲、廣告語、故事等開篇,尤其是流行歌曲的引入,往往一下子就能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倍感新鮮,整個課堂也呈現出輕鬆活躍的氣氛。例如在上到第四單元《竹影》這一課時,在課文匯入時。我採用了猜謎語匯入法,在說出謎面的時候我用《好漢歌》的音調唱出:“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頭,燈前月下跟你走,就是從來不開口”同學們立刻端坐起來,注意力高度集中,由影子引出竹影也是非常的自然、輕鬆。

4、委婉誇獎法

我所帶的班上有一位學生,學習成績突出,口才流利,但語速過快,以至於回答完問題後,有些同學還沒有聽清楚,於是我打趣說“真是服了你這張嘴了,像發連珠炮一樣,讓人最終沒有搞清楚你說了些什麼?”同學們是鬨堂大笑,這樣的說法既肯定了她的口才好,也委婉的批評她語速有點快。

5、借事誇大法

在課堂上打哈欠是常有的'事,但不能讓其滋生蔓延,當看到有同學張著大嘴時,我會說“某某某同學,現在已是隆冬時節,你還想張著大嘴殺生嗎?還望你能嘴下留情?”,同學們心領神會(這是要吃蒼蠅啊),教室裡立刻爆發出同學們的大笑,此同學立刻將嘴閉住,低下頭看起書來,睡意在笑聲中衝了個一乾二淨。

6、名人效應法

《星光大道》在節目剛開始時主持人有一句套語,“讓我們倒數五個數,五、四、三、二、一”。我在剛上課時,為了鞏固前面學習過的表達方式、文學樣式、小說三要素時,我會這樣說:“哦,歡迎步入語文課堂,讓我們倒數五個數,五、四、三、二、一”,學生們跟著老師大聲的數著,說完以後,老師問:“語文中的五、四、三”分別指的是什麼呢?”老師引導學生總結出:“五”指的是五種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抒情、議論),“四”指的是四大文學樣式(詩歌、小說、戲劇、散文),“三”指的是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也可指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那“二”和“一”是什麼呢?就是上課“一心不可二用,要一心一意的聽講啊”。幽默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引人入勝,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它是建立在教師豐富的知識基礎上,用心教學的體現。事實證明,教師的幽默是贏得學生喜愛、信賴和敬佩的重要條件,也是提高教育教學功效的神奇要素。

國中教師隨筆7

中學生物是一門結合文理的綜合性學科。在學習中既需要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又需要在其中摻插形象思維。正是為了適應生物這一門學科的特點,就必須要求學生首先要把基礎打好,然後再開始拓展邏輯思維。教科書是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基本材料,所以應把指導學生閱讀教科書作為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使學生重視教科書的作用。但是,並不是每個學生都善於閱讀,有的學生只是死記硬背,有的學生甚至看不懂課本。因此,教師必須進行閱讀方法和技巧的指導。

一、指導學生做好“標、增、注”

為了提高學生讀書的有效性,應該指導學生直接在教材上標、增、注。把一句話或某些段落中重要的內容,比較重要的內容,特別重要的內容,關鍵性字、詞,用各種符號標出。鑑於大學聯考要求,僅僅掌握書本上的表面知識不不夠的。教師必須指導學生對書上難以理解的內容予以必要的文字說明,增添知識的廣度與深度。注:對於教材有些地方必須“前挪”或“後錯”才能說明問題的,或是前後知識點有聯絡的,可批註在旁以備忘,便於閱讀時隨時查閱。

二、揭示隱含未顯內容,引導閱讀

學生看書時總是浮於表面,對於一些在插圖中隱含、課文中無文字說明的內容往往不容易發現,這時就需要教師從旁指點。例如:細胞有絲分裂圖中,隱含著整個時期核內遺傳物質變化的問題;光合作用過程圖解,隱含著光合作用釋放氧均來自反應物的水,葡萄糖中的6個碳均來自反應物的二氧化碳;細胞呼吸圖解中,隱含著各種反應物的參與階段。這些隱含未顯內容是學生理解問題、完成習題的障礙。所以,需教師正確並帶有啟發性的點撥,引導閱讀,使隱含內容外顯化,學生悟出了書本文字沒有表述的內容,有利於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三、專題閱讀

對不同章節出現的`同一類知識進行歸納整理,組織成體系,讓學生閱讀。以葡萄糖為例,教材上出現過多次,把它整理成下列幾方面:1、葡萄糖是分屬糖類中的幾糖;2、葡萄糖的鑑定——斐林試劑;3、葡萄糖的產生——光合作用;

4、葡萄糖的代謝(在人和高等動物體內的代謝--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轉變成其他營養物質;在植物體內代謝—無氧呼吸、有氧呼吸);

5、葡萄糖在植物和動物之間傳遞(物質迴圈和能量傳遞)。專題性閱讀,目的在於使分散的基礎知

識形成整體性的知識結構網路,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綜合分析能力。

四、利用插圖,對應閱讀

生物教材中有許多重要的插圖、圖解把抽象難理解的文字敘述內容加以形象化、具體化、條理化,但學生往往忽略。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參照插圖、圖解,與教材文字內容對應閱讀。例如:1 DNA的化學結構、空間結構插圖與正文內容對應閱讀,由結構特點談DNA的多樣性、穩定性、特異性。講授細胞膜結構、線粒體結構等都可運用這樣的方法;2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插圖與文字內容對應閱讀,辨認分裂期。通過對應閱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字內容,增加記憶的深刻性。學生在考試時遇到文字題,圖馬上呈現在腦子裡,幫助回憶、表達,遇到填圖題更容易填注。要引導學生邊看插圖邊閱讀課本,養成有圖必用的習慣。

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通過對比的方法而使認識得到深化的,對比能夠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在閱讀時,要鼓勵學生多對易混知識進行對比,以利掌握和記憶。例如:注意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比較、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的比較、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的比較等等。在佈置給學生比較內容的同時,還要教會學生採用適當的比較手段,如列表比較等。

五、指導學生在讀書中學會“提純”

生物學教材中基本概念與定義較多,而且表述抽象,學生往往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難而不容易記祝如果學生在閱讀中,學會歸納、概括和“提純”,就能增進對概念、定義的理解,便於記憶。有絲分裂的分裂期各個時期的特點在書本上有一整頁的內容,由於這段課文寫得比較抽象、煩瑣,所以很不容易記住,但如果在閱讀中指導學生學會對這段文字進行分析,提純要點,用簡短的文字歸納出各個時期的特點,幫助學生記憶。如前期:“兩‘核’消失兩‘體’出現”;中期“辨認染色體的最佳時期”;後期“染色體數目加倍”;末期“兩‘核’出現兩‘體’消失”。

國中教師隨筆8

國中化學是學習化學的啟蒙階段,十幾年的教學,讓我在學生如何學,教師如何教的問題上深有感觸,故值得深思。

實驗課,是老師們都覺得難以成功駕馭的課堂,通常是老師喊破嗓子,學生糊糊塗塗做實驗,甚至有些學生只是湊熱鬧,重點知識及注意的問題沒掌握,老師也白費勁,一節課下來,沒什麼收穫。下面對曾經的一節分組實驗課進行分析,讓大家體會一下這節實驗課的妙處。

在學了有關二氧化碳性質的知識後,學生對怎樣製取二氧化碳已有濃厚的興趣,為了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親自動手操作,加深對相關知識的認識與理解。課題是:製取二氧化碳。教學時設計瞭如下幾個環節:舊知回顧——明確目的——瞭解重、難點——動手實驗——交流展示——實驗反思。實驗前老師把這幾個環節投影在展板上,並讓學生按環節進行,老師巡視指導,課堂中學生思考、討論、相互合作順利地完成了該實驗目。特別是學生在對自己的實驗進行反思中,學生積極發言,將操作的正誤,實驗失誤的原因等分析的十分透徹,在這節課上,學生的收穫良多。這就是反思實驗的成功之處。本節課的'成功之處有兩點:

一、反思環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實驗反思,即是讓學生對自己的實驗操作、實驗結果、以及實驗的失誤原因進行思考、歸納和總結,從中相互學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這個反思環節中,學生能真正的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能解決問題,既培養了學生的自覺觀察性、全面性、準確性,又發展了學生的多種思維能力。

下面回放反思環節:

師:“孩子們,請你們對自己的實驗操作、實驗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以及實驗的結果進行反思,如果你實驗失敗了,請找失敗的原因。”先鋒組的三號同學說:“我們組先收集不滿一瓶二氧化碳氣體,反思後,可能是稀鹽酸量不夠,後來加了酸,就很快收集滿了。”本組的二號舉手了:我來補充“老師,孫悅同學加酸時,手心沒有向著標籤。”老師及時表揚了他的細心觀察,並向全班同學強調“傾倒液體藥品時,手心要向著標籤,為什麼?飛翔組的付月月準確的答了出來。皓月組的呂文爍反思到自己沒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結果因裝置漏氣,沒收集到二氧化碳氣體;樂學組的周欣然說:我們組先用稀硫酸與石灰石反應,發現反應一會就停止了,後來換了稀鹽酸才集滿了一瓶……每個組的同學都踴躍反思,在他們的話題中有些是我預想到的,也有些是我沒有預想到的問題。從同學們的積極反思與發言中,我發現了本節課的實驗目的已達成,重、難點也突破了。我暗暗慶幸:沒用老師包辦孩子們去歸納總結,而是放手讓他們去發現去思考,才有了這節課的成功。這正是實驗反思的妙處啊。從而使本節實驗課的設計意圖得以昇華。

二、放開手讓學生去實驗。

新課程的標準要求:學生不再是鸚鵡學舌的模仿者,也不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者,而要變成能夠獨立解決問題的創造者。這一切,都要求學生改變接受式的學習方式,課堂所關注的是學生會不會提出問題,是不是積極思考,是不是在學習活動中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學是以學生髮展為本,學生是否積極參與是第一位的。所以實踐是最好的學習方法,本節課能放手讓學生去自主進行實驗探究,讓學生在實驗中發現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去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這些都在學生實驗反思中得以昇華。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是:實驗反思僅侷限於本組,若能引導學生去發現其他組的優點和缺點,相互指正,相互學習,實驗反思會更有活力,效果會更好。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教學過程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參與者。教師的教學活動應該是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國中教師隨筆9

xx畫講究意境之美。大畫家吳道子說:“意造景生。”那種“似而不似,不似而似”的意境,以無盡的詩情使觀畫者產生無盡的美好遐想,成了xx畫的一絕。所以,xx畫的構圖,汲取了太極圖之靈韻,用s線將畫面分割,大膽留白而絕不填鴨。有時欣賞一幅畫,那大塊的留白總能使人遐想不斷:這裡似有一葉扁舟雲中去,那裡似有飛流瀑布天上來;高處似起農舍炊xx,遠處似聽風中林濤……觀畫者在觀畫,也在創作,是觀者和畫者在共同創造畫作的.美。所以畫界有論:“露而不藏便淺薄……愈藏而(境界)愈大,愈露而愈小。”可見,“留白”是何等重要。

xx畫有“留白”說,xx戲曲有“虛擬”說,吟詩作文有“懸念”說,目的都是給觀眾和讀者留點遐想和創造的空間。由此我想到了語文教學,語文教學也講教學藝術,我們的語文老師是不是也應該學習這種“留白”的藝術,給學生多留點想象的餘地和創造的空間?用現在的時髦話講,更多地讓學生去與文字對話,與作者對話,從而讀出自我。

語文課上,我們總習慣從字詞句篇到語修邏文,從情節結構線索到人物環境主題,給學生講解的十分具體,分析的十分透徹,甚至編出若干習題,一遍又一遍地訓練,硬把作品壓榨成流汁灌給學生。我常想,一篇篇美文佳作,與其由他人剖析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之露,還不如讓讀者自己去感受那“霧裡看花”、“水中望月”之美,尤其是讀文學作品,美的感受是不能統一的,任何“實”講都代替不了作品的神韻。所以有時xxxx苦苦整出一個實化的課件,反而使作品失去了美的價值,一目而瞭然:啊,原來不過如此。我站在實實在在的岳陽樓上,總也感受不到“銜遠山,吞長xx”的氣勢,更無“漁歌互答,此樂何極”之樂。我遊了桃花源,硬是尋不見“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加上沿途小販不停的叫賣聲擾耳,一點身居“世外”的感覺都沒有,我直呼上當,發誓再也不去桃花源。但我明白,作者並沒有弄假。常言道,風景美如畫,無疑畫比景美。又言道,畫出詩意,自然說的是詩意比畫更有神韻,景隨情生,無情則無景,你不走進陶淵明,自然尋不見世外桃園,這隻能自己讀作品去品味,哪能由他人硬拽去的道理。所以,文學作品總是留給讀者許多想象和創造的空間。

茅盾先生曾以“蛙聲十里出山泉”為題請白石老人為畫,老人只在畫紙上點了幾隻小蝌蚪於兩石激流中奔遊,留出大塊供遐想的空白,使人彷彿聽到十里之外的蛙聲一片。這是“留白”的經典。語文老師不妨學學xx畫的“留白”藝術,不要堵塞了學生再創造的思路。

少著墨,多留白,語文教學一定“意造景生”,變得妙不可言。

國中教師隨筆10

一、國中數學教學的現狀

(一)教師教學的方式比較單一

在課堂教學這一方面,教師只是簡單地利用教材講授知識,並沒有利用多種豐富的形式對複雜的知識進行詳細解釋。講課方式比較單一,並沒有引起學生預習和研究新知識的興趣,導致學生在課堂上表現不夠積極。

(二)目前的國中生對數學的教學方式缺乏激情

在國中階段,學生放肆、無拘無束,容易叛逆,所以這個時候的家長和教師都不會太過嚴厲地要求學生,生怕激起學生內心的叛逆情緒。所以國中生還是喜歡學習自己能夠做好的學科,對於數學這樣比較抽象、比較深奧的學科,學生一般缺乏興致,這就會影響學生學習數學的時間和態度,進而影響學習效果,影響數學教學。

(三)教師與學生之間缺少互動

教師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他們需要和教師進行溝通交流,找到學習的便捷方式,瞭解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明白學習的重點。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師生之間很少進行交流,在課堂上,師生之間減少溝通,學生就會很難了解到老師的解題思路,就會加大學生的理解難度,同時也會加大老師的'講課難度,拖累講課速度,影響教學。更為重要的是,師生在課堂上缺少交流,就會使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影響課堂教學氛圍,進而影響教學效果。

(四)缺少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教學活動

素質教育的重點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但是,目前的教學活動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並沒有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教學活動和教學環節,完全脫離了素質教育的教學要求。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對學生素質教育需要一定的外界壓力,教師和學校要認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讓學校和教師主動進行素質教育。

二、國中數學教學中素質教育的實施策略

(一)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

樹立素質教育的理念和師生同為主體的觀念。堅持素質教育的理念,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標,有益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入培養素質的內容,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同時,堅持師生同為主體的觀念,有助於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創造性思維和激發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教師給學生出幾道難題,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出來,然後老師讓不同的學生依次上講臺講解自己的答案和思路。老師和其他同學認真聽講,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可以提問。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把答案講得更詳細,也可以平衡老師和學生的關係。

(二)要提高教師素質

良好的人文素質修養有利於數學教學中素質教育的實施,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會影響學生的數學成績,還會影響學生其他的方面,例如:學習積極性、學習方式、學習興趣等。所以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至關重要,這對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十分重要。

(三)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培養學生的素質,其中的重要環節就是要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能感受到數學的魅力,這給學生帶來了無限的樂趣,能夠引導學生獨立自主觀察和研究數學。所以它有利於學生觀察生活,發現問題。把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既重溫了數學知識,又培養了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其實,在進入實踐活動後,學生就會發現越來越多與數學相關的知識,也會不斷地發展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四)培養國中生的創新精神

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要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形成新的思路,創造出新的觀點和想法。再將新的觀點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不斷創新和改革。例如,學習環境可以由課堂轉移到課堂外,在這樣的環境中,有大量的事物等著學生去開發,為學生的創新性思維的發展提供了外部環境,有利於學生創新開發新的事物。

三、結束語

面臨新課改的背景,面對新的教學要求,國中數學教師一定要注意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策略,尋找合理有效的教學方式,改變國中數學教學現狀,努力研究出進行素質教育的有效策略。

國中教師隨筆11

真正踏上六樓,才感覺到自己原來已經九年級了。

是的,九年級了,從一樓到六樓,從七年級到九年級。

全級300多人,像撲克牌一樣都被重新排列,然後一張張地抽去各個不同的班……我被編進了六班,隔壁同樣是快班,五班。兩個快班不可避免地編在了同一層樓。看名單是,我一下子就發暈了:5個好朋友中有4個去了五班,就只剩我一個孤零零在六班。當時我就想,怎麼能像打撲克時遇到同花順卻少一個?

夏天正飛快地過去,我有時會呆呆地看著窗外穿過來的陽光下的塵埃在飛舞,暗自驚歎,轉過身卻碰到一個同樣出神的目光,但又立刻閃開了。九年級的補課歲月特別漫長,也特別難熬。看著講臺上講得不亦樂乎的老師,我卻自顧自個地轉起了手中的筆,手中的筆就如一個無窮大的時間轉盤,不停旋轉,卻從不在我手中停息半秒。

日子似乎很平淡,每天想陀螺一樣旋轉在作業之中,沒有喘息的機會,我很羨慕地看著前排男生每天都眉飛色舞的談論著昨晚的足球賽,那份瀟灑永遠都不會出現在我身上。同桌的小女生在低頭地拼命做啊做,有好久都沒有在書堆中看到她有點蒼白的臉了吧?看著雪花般地紛踏而至的練習,我突然感到一陣眩暈的感覺。好懷念上一年的秋日,那時的'秋日,暖暖的,真叫人覺得溫馨,我和小A就在老師眼底下肆無忌憚地傳著紙條,還不時擠眉弄眼地做著鬼臉,照小A的說法,那也是挑戰權威的一種吧。我想,友誼和青春就這樣在紙條中揮灑,理想和現實就這樣在紙條中傳遞。記得前天在樓梯口碰見小A,我十分驚訝活潑的她現在竟有些羸弱的氣息。

我的九年級,不知會是何物?

國中教師隨筆12

對教學實踐一片空白的我來說,學習《音樂課程標準》,是我提高實踐新課程教學能力的當務之急。

中學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隨著新課程的推行,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一些傳統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經驗面臨嚴重的挑戰。傳統的音樂教學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教師是課堂的主宰,把學生看作容器,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只傳授知識概念、技能方法,只要求實際模仿。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教師開始關注課堂的民主開放,關注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創造一個自由的想象和創造的環境,始終使學生的學習處於興奮之中。音樂教育出現了全新的、可喜的變化。下面我談談自己在學習音樂新課標中的一些體會。 音樂課程性質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人文性

2、審美性

3、實踐性

課程的基本理念分為:

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

2、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

3、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

4、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

5、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

在教育變革時期,音樂教育工作者應以學生為本,站在中學生的角度,瞭解學生的心理需求,改革傳統的唱歌課、音樂知識傳授課和思想品德教育課,創造性地、靈活地使用教材,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或促進者,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變化,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建立新型的'學習方式。倡導體驗、模仿、探究、合作及綜合式的學習,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創設便於師生交流的教學環境,建立平等互助的師生關係。這一切,旨在改變過去單向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啟發學生在親身體驗或實際模仿的過程中,懷著探究的興趣,主動學習。

我國的音樂教育,長期以來過分強調了它的知識性,而忽視了它的藝術性。顯然,這種注重“知識”忽視“藝術”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現代教學理念,與新課程標準也是背道而馳的。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更多的是要讓學生“審美”。學生在審美過程中,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淨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情智互補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以利於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長此以往,學生們必然會在“審美”的藝術教學中受到薰陶,從而用他們的“愛”去感染身邊的人,最終使這個社會是一個充滿美的社會。教師應從學生出發,多營造一些發現美、傳播美的良好氛圍。

所以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還要再努力、再學習,為其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國中教師隨筆13

對剛接觸物理的學生來說,唯一的基礎材料則是現實生活,這就要求教學活動必須圍繞著學生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來展開,教師要抓住時機不斷地引導學生在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中,創設認知“衝突”,激發學生持續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便能順利地建立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規律。例如:在講聲學和光學時候,可以問為什麼打雷和閃電明明是同事發生的,為什麼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再聽見打雷的聲音?這樣學生通過不斷地設疑,不斷地質疑,有利於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會在生活中發現各種各樣的物理現象和規律,為下一步學習物理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教學中要“敢放”“能收”。新課改下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就國中階段的學生所研究的題目來說,結論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學生去探究,去發現,是想叫他們去體驗和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法,同時獲取知識。所以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在充分動腦、動手、動口過程中主動積極的學,千萬不要只關注結論的正確與否,甚至急於得出結論。學生實驗及有趣的小實驗,也是現實生活的一部分。我發現,學生對實驗的興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實驗時候,連最不學習的學生也會目不轉睛的看著實驗,物理教材中有許多學生實驗及有趣小實驗,既生動又形象,能使學生在分工合作,觀察、記錄、分析、描述、討論

等過程中獲得與概念、規律相聯絡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探索新知識。千萬不要因實驗儀器或教學進度的原因放棄實驗,而失去一個讓學生動手的機會。有趣小實驗更能發揮這種作用,激發他們探究新知識的積極性,讓教學內容事先以一種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出來,可以充

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營造一個寬鬆愉悅的學習環境,使學習的內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授聲音的發生時,可讓學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喉嚨,讓學生驚奇的發現原來每天都聽到的聲音是由聲帶的振動而產生的.等等,這樣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掌握物理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瞭解這些知識的實用價值,懂得在社會中如何對待和應用這些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和應用能力。

總之,物理知識和科學技術、社會生活息息相關。關注現代物理科學技術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動向,都能使使學生真正瞭解到物理知識的實用價值,使物理教學過程成為學生愉悅的情感體驗過程,讓學生感悟到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的奇妙和規律,從而激發學生勇於探索科學知識的最大潛能,真正實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國中教師隨筆14

一、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

1、樹立探究意識,積極正確引導

探究並不是盲目探究,而是有目的有計劃性的探究、在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首先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探究意識,為學生設立一個問題情境,讓學生從中分析探究,尋找探究物件並深入思考提出解決方案,從而達到提高鍛鍊學生探究能力的目的例如在人教版國中數學教材中,有關於“圓”的教學內容,主要是通過講解點與圓、圓與直線之間的位置關係,從而進一步引入關於圓與多邊形、如何利用圓計算弧長和扇形面積、圓周率等概念、課本內容無形和教師有形的引導,潛移默化間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國中數學中探究能力十分重要,運用得也非常普遍、教師要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對於基礎知識細講深講,保證學生能夠充分理解,對探究知識則粗講,以學生探究為主,教師只起引導作用、

2、堅持多元理念,實現因材施教

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學生與學生之間是存在著個體差異性的,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客觀公正地看待每一個學生,不單方面注重成績,而是看重學生的能力、在這點上,可以針對學生個人情況“因材施教”、例如在勾股定理的學習上,對於自身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而言,教師要適當砍掉一部分較為生澀的內容,要求學生從基礎抓起,反覆套用基礎知識;而對於部分自身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而言,要適當引入課外知識,讓學生不斷探究學習、

3、激發學習興趣逐漸深入學習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不斷開展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率的最佳方式,只有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夠讓學生對於知識有所瞭解,從而產生探究心理、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後做好教學和課後活動之間的過渡、以人教版國中數學教材中“軸對稱”教學內容為例、教師在課前要收集很多不同種類的軸對稱圖形,以便讓學生能夠充分了解到軸對稱這個較為抽象的概念、知識是需要加以運用的,因此,當學生對軸對稱這一概念有所理解後,將這一概念引入生活中去,讓學生自己去領會什麼是“軸對稱”、在這個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於知識的印象,一舉兩得、

4、提出課後反思養成良好習慣

只有反思才能進步,古語有云“吾日三省吾身”,通過不斷的反思,才能發現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缺漏和錯誤,適當地進行修改,並及時地進行創新,保證教學方式能夠與時俱進,在反思中進步,在進步中昇華、這裡提出的反思,不僅僅是教師對於自身教學方式的反思,還包括學生對於自己學習過程的反思,反思今天所學的內容中哪些還沒有掌握,哪些需要再做進一步的探究,在哪些方面還做得不夠好、但是基於國中生處在一個特殊的年齡階段,教師要適當地給予提示,讓學生學會反思、在學完了勾股定理之後,我們可以為學生布置以下課下研究:(1)通過各種方式來整理收集驗證勾股定理的方式方法,並鼓勵學生通過拼圖的形式來探究其特點;(2)由x2+y2=z2存在整數解(3、4、5;5、12、13;…),你能猜想xn+yn=zn(n>2的整數)是否存在整數解呢?通過一系列數學活動的開展,為學生研究數學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資源、

5、利用合作學習提升探究能力

合作學習是對學習知識進一步探究的基礎,只有通過相互合作、討論,才能在同學之間獲取更多的知識和思維方式,從而進一步激發探究心理,實現探究能力的訓練和提升、小組合作中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協調能力,但是,固定的小組合作模式不利於學生之間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小組的分配和成員的選擇,可以結合在日常學習中的觀察結論,將個性鮮明的學生分到一個組,激烈的思想碰撞往往能夠生出美麗的學術火花;或者將學習能力較差和較強的學生分到一個組,先進帶動後進,促進學生共同進步;或者採用抽籤的方式,隨機安排組員,讓學生不斷更換小組成員,鍛鍊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合作能力,而且,常常與不同的組員合作,更有利於探究精神的進一步開發、在這裡我們同樣以人教版國中數學教材為例,以“三角形”的章節內容為例,三角形的學習為之後勾股定理的學習做了鋪墊,因此,“三角形”這章的內容屬於基礎內容,需要學生認真掌握、但是由於個體差異和課堂時間的`有限性,教師不可能做到對每個學生的掌握程度有充分了解,這就需要組員的幫助、通過小組成員對於三角形的探究來加深自己的學習,從而彌補課堂的缺漏,爭取趕上整個課堂進度、通過這個過程輔導的學生可以進一步對知識加深理解,而學生則可以解決自己的遺留問題更好地學習、

二、結語

國中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和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對於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有很大幫助,加上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新教學理念的提出,給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教師要從教學內容入手,運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採用多元化的教學理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探究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課後自我反思,實現探究能力的培養和鍛鍊、與此同時,要注意不斷完善教學評價體系,讓學生能得到客觀公正的評價,在未來的創新學習過程中遇到挫折迎難而上,積極進取,最終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綜合素質較高的國家棟梁。

國中教師隨筆15

新一輪課程改革,讓數學教學充滿了新的活力。同時,也應當看到,由於大家對新課程尚處於探索階段,到底怎樣去進行數學教學,眾說紛紜,使人有種無所適從的感覺。許多觀點雖然很獨特,很新穎,但操作起來,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透過聽一些課,隱隱覺得我們此刻的數學教學開始走向新的極端:一味的課堂對話,一味的強調讀和感悟。像這樣教學,能否到達課程標準對數學教學的要求

我認為,像這樣去教數學,如果用辨證法來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我個人以為,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學習數學的規律,千萬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規律,千萬不能忽視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離開了全面地看問題,離開了變化發展的看問題,把什麼都來個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要全面地遵循它們所揭示的教育教學規律。

因此,新課程中的數學教學,盡力使學生具備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是十分重要的'。習慣是人的第二次生命。數學教學,務必重視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無論是人格上的,學習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視,努力從多方面去用心引導,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尤其要指出的是,培養習慣,正面引導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習慣養成教育,有時還務必帶有強制性。必要時,還需要有教師意志的左右。因為,學生對教師的某些習慣的培養還不能理解到必須的高度,但對他們的成長是十分有益的。

對於中學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衝:一、主動學習,刻苦學習的習慣;二、細心認真、一絲不苟的習慣。三、勤於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四、大膽、大方、大聲說話,說普通話習慣;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六、好問的習慣;七、在合作學習中用心參與的習慣;八、規範、整潔寫字的習慣。

培養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舉例來說,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要讓學生寫一筆好字,就務必要求有必須速度,務必規範、整潔地寫字。還是以寫字習慣培養為例來說,良好的寫字習慣就具有極強的遷移性。學生把規範整潔地、有必須速度地寫字的良好習慣養成了,其他習慣:如愛惜書本文具,學習細心認真,一絲不苟,學習講效率,講質量、求速度等等,也跟著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