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教學隨筆(15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對隨筆應該都不陌生吧?隨筆通常指一種散文體裁,隨手筆錄,抒情、敘事或評論不拘,篇幅短小。那麼,怎樣才能寫出好的隨筆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教學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教學隨筆(15篇)

一年級教學隨筆1

一年級的學生剛從幼兒園升上來,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學校集體生活,語文學習方面主要以拼音識字為主。漢語拼音是他們認識世界,理解生活的一把金鑰匙。只有掌握了漢語拼音,有了這把鑰匙,才能開啟廣博的漢字大門,為今後五年的國小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新的《課程標準》對漢語拼音提出了教學要求:幫助識字、閱讀和學習普通話。能夠準確、熟練地拼讀音節。有條件的可以做到直呼音節。對漢語拼音要求一步步的提高,這也表明了國小漢語拼音的重要性。

一、利用兒歌來學拼音

新的S版教材中,穿插了很多的兒歌來學習拼音。在這些有著優美韻律的兒歌中,學生學起來感覺特別輕鬆。可以先學兒歌,在兒歌中領悟拼音的讀法,寫法;也可以先學拼音的讀法,寫法,再在兒歌中鞏固。如,教學j、q、x和ü相拼時,可利用ü的禮貌來學習它們的拼讀。如:小ü小ü有禮貌,見到j、q、x(老師)要脫帽。這樣在兒歌的潛移默化中學到了知識,掌握了拼讀方法和拼寫方法。它們在一起的時候沒有了那兩點(就是那小帽子),還進行了對待長輩要有禮貌的人文教育。還有充分利用網路資源,我在網上下載了拼音童謠快樂屋,通過動畫的形式將拼音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樂於接受,課堂效率提高了很多。

二、在遊戲中掌握拼音

在教學中還可採用各種遊戲的形式,為學生創設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遊戲中學習拼音,掌握拼音。如擊鼓傳花、傳卡片 ,用備好的小鼓一邊敲一邊傳卡片,鼓停了傳到誰,誰就一口讀出來,讀錯了,讓大家教他;他對了,讓他教教大家,讓大家跟著學會,大家還會舉起小手說:“嗨,嗨,你真棒!” 找朋友如在教學聲母與韻母的拼讀時,可把聲母與韻母分別寫在卡片上,讓學生扮演角色,唱著《找朋友》的歌曲,讓學生自由組合,看誰找得又快又好,讀得又準又響。此外,還有很多的遊戲,摘星星(蘋果)、開火車、用兒歌猜音節或聲、韻母、送拼音寶寶回家、配對子等等的遊戲,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在生動活潑的學習興趣的影響下,學生積極主動地感知事物,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情緒高漲,從而也在遊戲中掌握了拼音,運用了拼音。

三、用肢體語言來學拼音

比如,學習b和d及p與q的比較課時,可讓學生利用自己的小拳頭,伸出大拇指,以不同的方向來比劃它們,讓他們找出b、d、p、q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也可以讓同桌的和兩個小朋友上臺來表演身體遊戲:“做望遠鏡遊戲”,兩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彎著靠攏,其餘仨手指伸直,然後兩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相互頂著,放在眼睛邊上向外望,嘴裡念:bbb,ddd,望左眼bbb,望右眼ddd,望了才會記心中。在比較p與q時,讓倆學生頭碰頭,向對方鞠躬,配一定的樂曲,同時嘴裡唱啊:p啊p啊,有禮貌,q啊q啊有禮貌。見了面啊點點頭,點點頭啊樂呵呵。通過動手比劃,學生會記憶非常深刻。

四、讓學生探究、合作學習拼音。

這種方法得在學生掌握了前面的一些拼音的拼讀方法後方可實施。如,學習了ba的讀法後,學生會靈活讀它的四個聲調。再學習bo、bi、bu時,就可以利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先試拼,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有的`學生的領悟力快,能自己順順利利的拼出來。有的拼出來一些,有的少數差一點的,還拼不出來。然後教師再適當地點撥,教一教,糾正一些錯的讀法。再讓學生小組內合作學習,好的幫助差的,學生互助合作,你追我趕,這樣,學生學起來高興,教師教起來也輕鬆很多。

教無定法,只有充分地、靈活地、恰如其分地運用拼音教學的這些金點子,針對各種各樣的學生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地學會漢語拼音,從而掌握這把金鑰匙。

一年級教學隨筆2

開學的那天,我到一年級教室去接學生到音樂教室上課,用了兩分鐘時間把學生分成男女兩隊,當我帶著這兩隊學生剛走到音樂教室門口,我還沒來得及說,他們就轟的一下全都跑到教室裡去了,嘰嘰喳喳講話,有的還興奮地在地上打滾。這時任憑我怎麼叫停下,學生都不理會我了,我好著急,怎麼辦?現在我無法叫學生聽我的,教室一片混亂,就在這時,我突然想起了以前在幼兒園上課是用琴聲來提示學生該怎麼做的,對啊,他們剛剛結束幼兒園的生活,想到這兒,我興奮的坐到凳子上,彈了一首以前幼兒班教過的歌曲,這時,他們一個個的都坐到我身邊來了,這時我那顆懸著的心總算放下來了,我再起身說一二三,他們就安靜了下來。這時,我知道了國小一年級的學生頭腦中還是停留在幼兒園那個階段,對於國小音樂課的常規還一無所知的。課後我進行了反思:第一節課重要的不是馬上教學生學歌曲,而是要學生了解課堂常規,加強課堂常規的'培養,而且要有具體的詳細的要求,古人云:“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提高兒童課堂常規的認識不僅有利於我們上課能正常進行,同時對學生有強烈的導向和激勵的作用。

所以第一節課最重要的不是上好音樂課,而是上音樂課的常規教育。

一年級教學隨筆3

今天上完了三拼音節,下午立刻又開始了YW的學習,想在國慶長假前結束聲母的教學。以便讓孩子們有一個複習鞏固的時間。

出示情境圖,孩子們基本能說出圖意,根據孩子說的意思,我問:“從中你感受到了媽媽的愛了嗎?”小朋友們答感受到了。於是引入烏鴉反哺的故事,告訴孩子們要懂得孝順父母,從小就要自己的事自己做,在學習上也要努力不讓爸爸媽媽操心。孩子們好象聽懂了,接著就開始學習這兩個聲母,以及相應的整體認讀音節。

主要是運用嘗試教學法,讓孩子們先自己讀,再聽錄音,再讀給同學聽,最後齊讀。發現現在運用這種教學方法還蠻好的。

放學的作業,是讓小朋友們把學過的聲母各寫三遍。想著讓他們先複習一遍所有的聲母,明天的`學習(連圖)應該會順利些。

由此想到一年級的預習,覺得從現在開始也就可以以作業的形式讓學生學習著預習,不明確說出是預習,只作為作業明確地佈置給學生,以此慢慢教給孩子們,預習的習慣大概可以在一年級培養起來。

一年級教學隨筆4

新學期開始,我們又迎來新一界的一年級新生。看著他們一副副稚氣的模樣,穿起整潔的校服,十分可愛。一年級的學生有自己的個性,有獨特的風采,看著他們的小臉,真讓人疼愛。

一年級的學生象一張白紙,老師您在上面畫晴天,它會出太陽;老師您在上面畫陰天,它會起風雨。

有老師說,一年級的學生不好教,沒形成學習習慣,太調皮了。於是,一套套訓練方法出爐了:排隊排不好,一節課學排對;上課吵鬧,改為靜坐課;走樓梯吵鬧,一節課改為學走樓梯……形形式式的訓練,老師的目的只有一個:讓學生儘快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身為教育工作者,本人以前對此類教學方法沒什麼異議。可是,以上方法應用在本人女兒身上,觸動了作為家長的'我。我不禁想對同行說:先了解學生,再製定方法吧!

事情是這樣的,女兒在一所省級學校讀一年級,學生們對新環境很好奇,包括對同學和校園裡的一草一木。在開學第二週上午第四節,同學在老師帶領下在課室門口排好隊,到五樓上專科課。聽女兒說排隊的時候有幾個男孩特別愛說話,在走樓梯時學生們看到牆上掛的蝴蝶標本都情不自禁發出驚訝的讚美聲。大概就是這些不安靜,惹得老師很生氣,於是讓他們一班人從五樓到一樓,又從一樓到五樓一直走到下課時間過了十分鐘還不能結束。

中午,女兒給我打了電話,哭得很傷心。她認為老師不公平,排隊紀錄好的與不好的同學一起罰,走樓梯走得腳都發軟,累了不敢說,尿急了不敢說,下午不要去這個學校上學了。

聽了這番話,我的心很酸,女兒的話也代表一部分孩子的心聲。作為老師,對著這些小不點肯定是想一步到位,利用開學一、二週時間,把孩子訓練好。可是,老師,您在孩子的心裡會是怎樣的呢?

這個問題,我在腦海裡思考,一年級的學生一般很喜歡錶揚,要是老師在排隊前先進行獎罰的說明,如:能安靜排好隊的同學,老師下課獎一個紀律好的印章蓋在書上;上樓梯時,會有很多掛畫和標本,可是我們現在不看,下課時再看,要是能作到,老師下課又獎一個紀律好的印章蓋在書上。要是拿到十個印章,可以換一封表揚信,拿到三封表揚信可以換個神祕禮物。我相信,孩子是喜歡錶揚多於批評,對於個別調皮者,可以下課再做其思想工作。

教育的方法是多樣的,要是我們在定方法前先了解學生的特點,收到的效果可能會更好。希望看到此貼的老師們談談看法,交流體會。

一年級教學隨筆5

當你把目光投向自然時,語文在自然中;當你把目光集中在書本上時,語文在書本上;當你把目光望向人群時,語文在人群中……語文的學習不僅在課堂上,留心生活中的隻言片語,大街上的廣告牌,街頭小報,市井之語,那都是語文,甚至孩子無邪的語言排列組合,那仍是語文,甚至是最好的不加修飾的語文。

當你把這些納入眼中,放在心裡,你的語文就學活了。

學生的作文缺乏的是愛,這種愛不僅表現在人與人之間,更在把悲憫的目光望向自然自在的萬物,對嚴肅的事情不調侃,對苦難崇高的'尊敬,這些事物不會因世事變更而更改。就算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人文性仍是重中之重,樹人,立人仍是重點。

沒有人文性的語文只是無情的工具,當然沒有基礎性的語文也只能是一團亂麻。所以語文抓基礎,重人文。

語文靠積累,需要慢功,太聰明的人學不好語文,因為聰明的人愛偷懶。也許聰明人能考好語文,但是絕不會把語文作為靈魂的東西去學習。所以工具性的東西只會把人塑造成機器,所以語文中的愛,不僅在學習語文上,在寫作上,在生活中,而是三者渾然一體。

喜歡教九年級,因為喜歡總結,也許有一份虛榮,這個我不諱言。當把會考語文考試的幾大塊運用於教學中時,我更能有的放矢,遊刃有餘。它像一個網路,在我腦海裡清晰可辨。我不需要紙質材料,只要我在,我就可以掙出一套有一套材料。

不入流的語文教學,人與知識全忘掉。

三流的語文教學,記住了人,忘了知識。

二流的語文教學,記住了知識,忘了人。

一流的語文教學,人與知識全記住。

超一流的語文教學,物我兩忘,臻於化境。

你要在語文中找到自我,也要在自我中找到語文。

澎湃的激情,豐富的想象力,遠距離的觀望這個世界,不要太理性,大悲憫的情懷,這是寫作上的追求,也是我追求的“語文味道”。

一年級教學隨筆6

低年級兒童的識字量有限,用有限的字難以表達自然常識的豐富內容,這也是低年級一直未能普遍開設自然常識學科的困擾所在。本套《自然常識》教材中,低年級的課文呈現以圖為主,注重用圖畫表示事物。教學時重在引導兒童看圖、讀圖,直接面對所要認識的“物”,進行思考,而把絕大多數內容和方法等寫在教師用書裡,通過教師去實施。這樣,教學也就不存在難教的局面了。

例如,第一冊“冬天到了”一課,目的使學生認識冬天景象的顯著特徵。“冬天”這個概念比較抽象,怎樣使初入學的國小生理解它的真正內涵呢?教材裡只有兩頁,用圖畫顯示出冬天的顯著特徵,如積雪、結冰、落葉樹、松柏、梅花、水仙花、小鳥,以及孩子們在長跑、滑雪和堆雪人的場景。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冬天的'氣溫、動物、植物和自己熟悉的生活入手,概括出冬天的特徵,具體掌握“冬天”這個概念。整體來看,第一冊教材的1~8課課文全部用圖表現,沒有一個文字;從第9課開始配有文字,但大多數課文也只有10個字左右,而且都標註了漢語拼音。

總體上,低年級教材課文呈現以圖為主,配有少量的文字。中高年級的教材注重圖文並茂,能用圖畫表示的事物也多用圖畫表示,特別是某些事物的內部情況,如人體的內部器官、地球的內部構造、天體的系統組成等,便於直觀地認識它們,而用圖畫表示實驗裝置和步驟,更是簡單明確。這樣編寫的教材,有利於縮國小生與被認識物件之間的距離,也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的興趣。

一年級教學隨筆7

國小一年級階段是兒童形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重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其能力、性格的發展。那麼,應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本學期我是擔任一年級數學的教學工作,因此下面就結合一年級數學這兩個多月的教學工作來談談這個問題。

一、首先要培養學生專心傾聽的習慣

專心傾聽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考的基礎,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上課專心傾聽的習慣。上課專心傾聽包括看、聽、想、做等四個方面.看:就是看老師演示、板書和動作;聽:就是注意傾聽老師的講解和同學的回c答;

想:就是想所學的內容,自己學會了什麼,還有什麼與別人不同的見解;

做:就是動手操作學具和做練習。

為了培養學生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首先要求學生聽課時,思想不要開小差或做小動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認真傾聽其他同學回答問題,仔細研究他們回答得是否正確,有沒有需要補充的,有沒有更好的建議;再次,要仔細觀察老師的演示和板書,並按要求認真地操作學具,作好練習。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上課專心,條理要分明,方法要靈活多樣,力求使課堂教學引人入勝,使每個同學都樂意聽。

二、其次要創設濃厚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

創設濃厚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是學好數學的保障。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即使是孩子在玩兒,也能不斷地接受新的知識、新鮮的事物,怎樣才能讓孩子在玩兒中獲得知識呢?針對每課不同的學習內容,我編排設計了很多不同的遊戲、故事。例如,在上《上下》一時,我讓學生拿著自己的數學書、練習本、筆袋以“我說你做”的遊戲形式擺一擺,這樣,學生既能準確上下的位置關係,又能學會思考,還能親自動手。動起手的孩子們顯得格外積極,也逐步地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

三、然後要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解決問題

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思考、解決問題是學生學好數學的重要途徑。現在的數學教材中有很多的練習題具有不唯一性的特點,這就需要我們抓住時機,鼓勵學生養成多動腦、勤思考的好習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剛開始,當我提到還有不同的答案,誰能回答時,很多學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此時教室裡鴉雀無聲,我慢慢提示著,鼓勵大家,積極思考的學生立刻舉起手,有的能答對,有的有點偏離,但明顯看出大家都想積極表現自己,都在努力去思考。我認為表揚大家的效果比不上表揚個人的效果好,尤其表揚成績差的學生時,大家的積極性會更高。這樣會使孩子以後敢於發言,敢於提出不生表達自己分析問題結果的能力,當然說錯的教師也要給予糾正。從而讓學生學會以不同的角度觀察問題、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問題、用不同的手段來解決問題,充分讓學生意識到解決同一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四、最後要培養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

讓學生懂得學以致用,都說“知識就是力量”,只有實踐才能發揮知識的作用。許多學生在學校成績優秀,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卻有很多學生不能獨立地完成。也就是說,學了卻不知道怎樣應用,數學如果不能與生活有效地聯絡起來,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每上一節課,教師首先應給學生提出一些實踐性的問題,教師教的過程就是引導的過程,然後讓學生將剛學到的知識利用上。這樣,學生親身體會、練習,能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例如,學習了“教室”這一課,讓學生說出自己在教室的位置,認清前後上下左右的相對性。這樣,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了鍛鍊,把數學真正融入到了他們現實生活之中。雖然國小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於一年級國小生的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師引導得法,訓練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的速度加快,並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紮根、結果。經過兩個月的數學教學,我發現不少學生已經慢慢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了。數學來源於生活,是人們生產實踐經驗的總結,教師要讓學生知道數學知識是生活實踐中必不可缺少的,是改造自然必要的武器之一,要

一年級教學隨筆8

有些孩子憑藉一年級的識字量來完成一些題是相當有困難的。這時就出現了孩子靠猜測填寫的情況,不是孩子理解能力有問題,也不存在孩子沒有良好的審題習慣,而是識字量太少阻礙了孩子順利讀題,進而造成不理解題意,這就需要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讀題方法的指導。針對這種現實,作為老師和家長,我們通過以下幾個途徑,幫助學生細心審題。

1.注音呈現。

數學學習中的專業術語,可以通過加拼音的方法呈現。

如:“高”、“矮”、“輕”“重”“長”、“短”等等。因為這些字詞不能用其

他語言代替,而且在學習過程中經常出現,老師和家長在這些字詞第一次出現的時候,就為其注音,並教孩子正確讀出字音,增加學生的識字量。

2.熟圖替字。

在“比一比”“認位置”這樣的單元學習中,經常遇到兩個物體相互比

較,以及在後面“認識圖形”“分一分”部分,老師和家長完全可以用一些孩子熟悉的物體圖片來代替漢字,這樣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感知的過程也很深刻。

3.熟字代字。

在創設情境學習的時候,往往會出現人物、動物、植物的'名稱,為了避免因為生字造成孩子審題困難,我們可以儘量採用學生熟悉的字來代替。

4.解釋說明。

對孩子不理解的生字和詞語進行適當解釋。

如:“三盒蠟筆中有兩盒是小明的,小明最多有多少支,最少呢?”教師要適當的解釋“最多”“最少”的意思,從而讓學生找到解決的方法。

5.多讀加印。

古語“讀書百變,其義自現”,有的老師或者家長給孩子的示範讀一遍就可以了,又怎麼能要求我們的孩子認真審題呢?孩子不僅從您那兒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方法。如果您在每次讀題時能做到讀兩遍、三遍,指導孩子如何來讀題,那我想孩子對審題也會更加關注,所以,要多讀幾次,加深印象。

一年級教學隨筆9

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是當前教育教學改革中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關鍵是從學生出發,以學生為中心。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變“教師為本”為“學生為本”,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導學案的提出正符合這一要求。

“導學案”的教學模式,彰顯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把課堂還給學生”的教學理念。“導學案”的設計,更多地關注了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關注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關注教師教學的針對性,關注課堂師生共同成長的互動性。

這學期,我擔任的是一年級的數學教學任務,作為國小階段的最低年級,孩子們年齡還很小,雖然不能放手進行導學案教學嘗試,但我想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方面做些嘗試。於是,我選擇了在課堂中靈活滲透導學案中的一些好方法,嘗試課前讓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下進行自學。

一段時間下來,有些收穫,也有些思考。由於孩子年齡很小,甚至有些話語都表達不清楚。在家長的指導下進行自學可以省去課堂中很多麻煩,讓課堂變得順利,孩子在課堂上進行鞏固訓練,自然受到了比較好的效果。但有時候在某些程度上成了家長直接把知識傳授給了孩子,好像倒是挺省教師的事。可時間一長,我發現孩子們學的知識參差不齊,教師也無從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

再有,導學後的`課堂跟平常的課堂應該有所不同。創設情景就變成了檢查自學情況,有些動手操作的內容讓學生課前完成,課堂上有了更多的時間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特別是對學困生的輔導。

“導學設計”對教師而言,意味著上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課不是讓學生接受知識,而是學生生命活動和自我實現的過程。同時還意味著教師角色定位的轉換。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可以說,“導學設計”是基於師生交往的互動互惠的教學關係,在變革學生學習方式的同時也變革教師的教學方式。

一年級教學隨筆10

一年級的孩子是天真的、無邪的,想到什麼就會說什麼。只要是老師說的,都會認為是對的、好的。因此,在教學上,更容不得老師有任何的失誤、錯誤。

因為在大學裡我學的是英語教育,因此第一年教語文,我從如何佈置語文作業,如何批改作業,如何備語文課,那種什麼都不會的起點開始,一點一滴的積累經驗,一次一次的向師傅請教,力爭完成教學任務。

但是,我並不滿足於簡單地完成教學任務。我希望自己的教學不是機械的、枯燥的。因為這樣的教學,終究是很難提高教學質量的。對於孩子們,我也可能無形中加重了他們的負擔。因此,我試著讓自己的教學更生動、活潑,以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寫字時,我不再是讓他們一遍又一遍機械地抄寫,而是通過自己的想象,把字跟孩子們熟悉的東西聯絡起來,就可以輕而易舉地記住字形了。例如在教“鳥”這個字時,我先把一張小鳥的圖片貼在黑板上,告訴孩子們,第一筆“丿”,是小鳥頭上的那根羽毛,下面的部分是小鳥的頭和眼睛,因為長得小,寫字時頭和眼睛部分也要寫得小。再下面是小鳥的身體,比頭大一些,寫字時也要把身體部分寫得大一點。這時,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課後孩子們也很快地記住了它的字形。

我驚訝於新教材內容的新穎,識字編排上的形式多樣,同時又為一年級上下冊要認識700多個漢字—那麼大的識字量所深深震撼。下面我就一年來的識字教學進行反思。

一、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

新課標在識字教學中提出“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的要求。要讓學生達到這樣的要求,濃厚的學習興趣就顯得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喜歡遊戲,在教學中把識字融入豐富的遊戲活動中,讓學生在新奇有趣的識字場景中體驗識字的快樂。

比如《在家裡》一課,我讓學生通過家裡的照片,展示、介紹自己家裡的陳設,創設一種家人在一起的場景,讓學生介紹家裡的每一個人晚飯後在做什麼。這樣一引導,使他們對相應的詞語產生興趣。學生情趣盎然,認真地讀、記詞語,學生在這種輕鬆愉悅的課堂氣氛中牢牢記住了漢字。

可是一年級學生識字,存在的問題是:學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決這個難題,通過實踐,我發現鞏固識字的最佳辦法便是讓學生進入“遊戲樂園”,在輕鬆、有趣的玩耍氛圍中記住漢字。

我從每天早晨讀書時間抽出5分鐘樂稱為“文化早餐”時間。早餐內容分別為識字“遊戲點心”、拼音“水果拼盤”……學生興趣十足。其中,識字“遊戲點心”的宗旨就是通過各種遊戲活動,使學生在自主實踐中興趣盎然地將所學漢字加以鞏固,加以運用。

二、倡導合作學習,利用差異促提高

由於學前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導致了學生在識字方面的差異:有的學生一年級上冊要求認識的字學前差不多會認了很多字,但有的學生可以說還是一片空白。再加上學習能力的差異,如果要統一地從頭學起、從零開始,學生一定不喜歡,這樣就會影響教學效果。()能不能將認識較多字的學生作為我們識字教學中的有利條件,讓他們成為我們最有利的教學資源呢?我進行了嘗試:

1.培養合作能力,實現優勢互補。

剛入學的兒童大部分不會與他人合作,現在一般都是獨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願意與他人交往。但是通過我兩個半月的培養,學生已初步形成合作習慣。在識字教學時,我通常先讓學生嘗試讀課文,不會讀的除了藉助拼音認讀以外,還讓他們請教小組裡的.其他同學或老師。在這一環節裡,小組成員就可以實現異質互補,會的教不會的,達到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學了一篇課文後,可以讓小組裡的同學互相聽讀課文,辨識生字,並告訴他們:如果你的同學讀得好,請你誇誇他;如果你的同學需要幫助,請你幫幫他。這樣做,既讓識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會讓暫時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獲得幫助。

2.聘任“小老師”,實現多元評價。

課堂上我要在短時間裡瞭解每一位學生的識字情況是很難的。於是我採用聘任“小老師”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剛學的(甚至是未教的)生字,就讓他讀給老師聽。對於確實讀得好的,就聘任其為“小老師”,其他同學都可以到他那兒認讀生字。為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每一位識字過關的同學都可以被聘為“小老師”。因此學生學完一篇課文後,就積極地到老師、“小老師”處認讀生字,學習主動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三、拓寬識字途徑,擴充套件讀的數量

比如可讓學生把自己最愛看的電視節目名稱認下;把自己家的春聯認下;把常吃的方便麵名稱記下;把自己家的街道認下等等,在班會時間舉行各種形式的課外識字大比武,以此激發學生課外識字的興趣。這樣,將課堂與課外相結合,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識字量。

一年級教學隨筆11

教學小筆記今天要上“位置”的練習課,剛好又聽了同事的這節練習課。靜下來反思時,有一些自我的見解。

其實本節練習課是我們自己加的,教參上沒有這節。因為剛開學,學生的情緒有些浮躁,聽課質量不高,而且有些知識有一定難處,在上完新課之後,我們發現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第一單元掌握的不是很紮實,於是有了這節練習課。

說實話一直覺得練習課比新授課難上,一方面是因為學生喜歡新事物喜歡新知識,另一方面練習課比新課更有針對性,練習題較新課也有所不同,要有一定的坡度和層次,而且要更有針對性。就拿這節練習課來說,對於較簡單的“上下前後”找那學學困生回答便可,其他學生這部分知識掌握的很不錯。對於“左右”卻要多費些心,因為在新授時發現不但是學困生,有部分中等生和優等生也掌握不好,那麼就要大面積的提問和練習,而且重要要說做題的步驟,讓學生在不斷的說和練中真正掌握。對於“位置”重要的.是學生分析題的能力,要知道橫豎行各表示什麼,先說的是行還是列,逐一的分析,然後再去回答問題。在不斷的分析中學生能掌握做題的方法和思路,那麼這節練習課也就達到效果了。

自我反思怎麼的練習課是有效和高效的,不能沒有章法的想到哪講到哪,練習也要是精心設計的,不能沒有難度不重質量的亂練,一節課練習的也不少但功效甚微。教育是件嚴肅的事,數學教育還是嚴謹的事,要老師備好教材,備好學生,做好全面的準備。我的課堂離這些還有距離,但我在努力著在前進著,希望的是自己每天的工作是充實而有意義的,練習課還要多聽聽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的課,從中吸取自己需要的東西,我在成長著。

一年級教學隨筆12

一年級的孩子是天真的、無邪的,想到什麼就會說什麼。只要是老師說的,都會認為是對的、好的。因此,在教學上,更容不得老師有任何的失誤、錯誤。

一年教語文,我從如何佈置語文作業,如何批改作業,如何備語文課,那種什麼都不會的起點開始,一點一滴的積累經驗,一次一次的向師傅請教,力爭完成教學任務。

但是,我並不滿足於簡單地完成教學任務。我期望自己的教學不是機械的、枯燥的。因為這樣的教學,終究是很難提高教學質量的。對於孩子們,我也可能無形中加重了他們的負擔。因此,我試著讓自己的教學更生動、活潑,以調動孩子們的用心性。

例如,在教學寫字時,我不再是讓他們一遍又一遍機械地抄寫,而是透過自己的想象,把字跟孩子們熟悉的東西聯絡起來,就能夠輕而易舉地記住字形了。例如在教“鳥”這個字時,我先把一張小鳥的圖片貼在黑板上,告訴孩子們,第一筆“丿”,是小鳥頭上的那根羽毛,下面的部分是小鳥的頭和眼睛,因為長得小,寫字時頭和眼睛部分也要寫得小。再下面是小鳥的身體,比頭大一些,寫字時也要把身體部分寫得大一點。這時,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課後孩子們也很快地記住了它的字形。

我驚訝於新教材資料的新穎,識字編排上的形式多樣,同時又為一年級上下冊要認識700多個漢字—那麼大的識字量所深深震撼。下面我就一年來的識字教學進行反思。

一、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

新課標在識字教學中提出“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的要求。要讓學生到達這樣的要求,濃厚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十分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務必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喜歡遊戲,在教學中把識字融入豐富的遊戲活動中,讓學生在新奇搞笑的識字場景中體驗識字的.快樂。

比如《在家裡》一課,我讓學生透過家裡的照片,展示、介紹自己家裡的陳設,創設一種家人在一齊的場景,讓學生介紹家裡的每一個人晚飯後在做什麼。這樣一引導,使他們對相應的詞語產生興趣。學生情趣盎然,認真地讀、記詞語,學生在這種簡單愉悅的課堂氣氛中牢牢記住了漢字。

但是一年級學生識字,存在的問題是:學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決這個難題,透過實踐,我發現鞏固識字的最佳辦法便是讓學生進入“遊戲樂園”,在簡單、搞笑的玩耍氛圍中記住漢字。

我從每一天早晨讀書時間抽出5分鐘樂稱為“文化早餐”時間。早餐資料分別為識字“遊戲點心”、拼音“水果拼盤”……學生興趣十足。其中,識字“遊戲點心”的宗旨就是透過各種遊戲活動,使學生在自主實踐中興趣盎然地將所學漢字加以鞏固,加以運用。

二、倡導合作學習,利用差異促提高

由於學前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導致了學生在識字方面的差異:有的學生一年級上冊要求認識的字學前差不多會認了很多字,但有的學生能夠說還是一片空白。再加上學習潛力的差異,如果要統一地從頭學起、從零開始,學生必須不喜歡,這樣就會影響教學效果。能不能將認識較多字的學生作為我們識字教學中的有利條件,讓他們成為我們最有利的教學資源呢?我進行了嘗試:

1、培養合作潛力,實現優勢互補。

剛入學的兒童大部分不會與他人合作,此刻一般都是獨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願意與他人交往。但是透過我兩個半月的培養,學生已初步構成合作習慣。在識字教學時,我通常先讓學生嘗試讀課文,不會讀的除了藉助拼音認讀以外,還讓他們請教小組裡的其他同學或老師。在這一環節裡,小組成員就能夠實現異質互補,會的教不會的,到達互相幫忙、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學了一篇課文後,能夠讓小組裡的同學互相聽讀課文,辨識生字,並告訴他們:如果你的同學讀得好,請你誇誇他;如果你的同學需要幫忙,請你幫幫他。這樣做,既讓識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會讓暫時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獲得幫忙。

2、聘任“小老師”,實現多元評價。

課堂上我要在短時間裡瞭解每一位學生的識字狀況是很難的。於是我採用聘任“小老師”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剛學的(甚至是未教的)生字,就讓他讀給老師聽。對於確實讀得好的,就聘任其為“小老師”,其他同學都能夠到他那兒認讀生字。為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每一位識字過關的同學都能夠被聘為“小老師”。因此學生學完一篇課文後,就用心地到老師、“小老師”處認讀生字,學習主動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三、拓寬識字途徑,擴充套件讀的數量

比如可讓學生把自己最愛看的電視節目名稱認下;把自己家的春聯認下;把常吃的方便麵名稱記下;把自己家的街道認下等等,在班會時間舉行各種形式的課外識字大比武,以此激發學生課外識字的興趣。這樣,將課堂與課外相結合,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識字量。

一年級教學隨筆13

24字教學模式,注重讓學生說,而要讓學生會說,訓練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很重要。一年級學生由於不知道如何清楚的表達出題目中的各部分的關係而思維受到限制,學生對自己的思維活動的表述也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因此學生難以提出創造性的問題。所以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低年級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

數學教學中學生對事情的條理化敘述,不僅是表達能力的鍛鍊,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思維嚴密能力的培養。因此,我認為在教學中也要重視學生敘述的條理性。如教學15-9時,可敘述為:先將15分成10和5,先用10減去9得1,1+5得6,所以15-9=6

思維是有邏輯的,它是確定的、前後一貫的、有條有理有根有據的。因此在教學中,還注意訓練學生用準確而有條理的語言講出自己的思路、過程和結果。如在教學3元2角 =?角時,可這樣引導學生:“1元是10角,3元就是30元,3元2角是30角加上2角就是32角。”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訓練了語言的連貫性,促進了思維的邏輯性。因此訓練語言的連貫性也很重要。

總之,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成效的,它必須經過我們做老師的長期持之以恆的訓練才能得以提高。

一年級教學隨筆14

現在一年級的大部分學生在正式學習拼音之前,已經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拼音,可以準確認讀並且記住拼音的形,但對學習拼音的作用不是十分了解,認為拼音不重要。因此,在教學之初,讓學生聽聽漢字的音節拼讀,知道學好拼音就可以自己認識漢字,使學生對拼音的學習產生興趣。

自然滲透。教師在教學生字時,有意識地選取一些單韻母與聲母相拼的字拼讀給學生聽。這一階段只要學生聽,無需跟讀,讓學生對拼音有些接觸,有些瞭解,培養情感

觀察模仿。對課文中帶有平翹舌音的生字,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觀察教師的發音口形,讓學生在模仿中學習讀準平翹舌音。

聯絡實際在生活中或建立語言環境,讓學生在平時有讀準音,具有說規範化的意識,把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內容在遊戲或生活中得以鞏固、加強。

讀兒歌識字學拼音階段

從本階段開始,將集中進行漢語拼音的教學。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認識聲母、韻母。這對大部分入學兒童而言是有基礎的。由於初入學兒童感知具有不精細的特點,對於字母形狀比較相似的聲、韻母往往容易混淆,因此教學中對這些字母要特別注重,可利用字母操等方法幫助學生記住它們。

另外,在讀音上,教師的.主要關注點應放在指導學生讀準音,尤其是平翹舌音和前後鼻韻母。整體認讀音及音節的拼讀的掌握要因人而異,學生學習能力有差異,入學前的基礎也不同,因此要允許學生達到目標的程序有長短,教師的關注點不在於學生拼讀速度的快慢,而在於幫助學生正確拼讀音節。

這階段重點要相對集中在拼音教學上,要保證每堂課有10分鐘時間教學拼音,每週有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在遊戲活動中複習鞏固已學的拼音。識字教學的時間相對減少,教師對學生識字的鞏固率要求要放低,使學生相對集中的學好拼音,所學的字在以後學習中還可以滾動複習。

合作學習。班級學生會有差異,組織建立學習小組互幫互助。

個別教育。對那部分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應多加關心。在課堂上,當學生自由練習拼讀時,教師要帶著他們練拼讀。平時,擠些時間對他們進行個別輔導。

延時評價策略。這一階段不要急於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量化定性的評價,給學生一段時間漸漸靠近目標,使學生充滿自信地學好拼音。

一年級教學隨筆15

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所有的學科學習都是新奇的,沒有難易之分,不存在偏科之說。那麼如何讓孩子在入學之初就愛上數學,這就需要我們智慧與勤奮並重,家校合力,共同為孩子打造一個愛數學的環境。

如何讓剛入校的孩子迅速愛上數學?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嘗試:

一、多動手、玩中學。

國小數學學習中,大量數學模型的形成,需要建立在動手操作中的基礎上。從一年級通過數小棒、數豆子來感知數量的多少,通過撥計數器感知數位、滿十進一的含義;到三年級通過用繩子量一量來感知什麼是周長,到六年級通過用剪拼的方法求平行四邊形面積來感知轉化的思想,無論數學知識、數學方法還是數學思想的獲得,都離不開動手實踐的支援。

所以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更多的'數學學習是需要動手玩的,我們也會在課堂中加入很多的數學遊戲、數學故事來吸引孩子玩轉數學。當然本學期我們也會佈置類似動手操作的作業,請家長一定要高度重視,協助孩子高質量完成。數學實踐活動是學數學的一種方法,這一活動也佔我們期末評價50顆星中的6顆星。

二、善觀察、愛思考

我們學習知識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為了分數,更多的作用在於它可以為我們的生活服務,如果孩子看到他學的數學知識能用,他在生活中處處能發現數學,那他學數學的積極性是不是會更高呢?

善觀察的孩子一定是愛思考的。學習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鼓勵孩子找找你身邊的數學,或者你能用這個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嗎?比如,學到加減法的時候,有的孩子自己拿錢買東西,自己算算應該找回多少錢;學立體圖形的時候,孩子們會發現生活中有這麼多物體的形狀是我們學過的;認識鐘錶的時候,有的家長就讓孩子做小小播報員,經常問問孩子幾點了,讓他能把認鐘錶的知識熟練運用到生活中。

生活中不缺少數學,缺少的是一雙發現數學的眼睛,我們希望和您一起培養孩子發現數學的慧眼,做到數學知識和生活的融會貫通,並及時記錄孩子點點滴滴思維的火花,形成數學日記,這將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多大的一筆財富啊。這個學期我們將會每月佈置一篇這樣的數學觀察日記,或者數學應用日記,這3篇數學日記將佔期末評價50顆星中的9顆星。

三、好習慣、先養成。

如果說剛才說的多動手、多思考這兩點是大方向的話,那麼習慣養成就是落到實處的細節,需要紮紮實實來做好。

關於課堂聽講、課堂發言的習慣我們會在課堂來重點培養。

需要家長在第一個月特別注意的有以下3點:

1、認真書寫、按時交作業的習慣。21天養成一個好習慣,從第一次寫作業就規範書寫,每天早上能按時交作業,這個習慣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堅持一下,我們會制定一個好習慣表格,每天做記錄,堅持21天養成好習慣的孩子要發兩張好習慣表揚信。

2、獨立的習慣。鼓勵孩子帶一個小記作業本,嘗試獨立記作業,獨立整理書包,如果能堅持21天,也要發兩張自我管理小能手的表揚信。

3、規定作業時間,幫助孩子養成高效學習的習慣。每天數學作業的時間基本在10-15分鐘,請家長每天在孩子的作業上籤上時間,以便我們及時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並及時進行資訊反饋。

四、多元評價促發展。

這個學期的期末評價共計50顆星,從以下六方面進行評價:

1、課堂表現10顆星,包括積極發言、專心聽講、小組合作等內容;

2、作業習慣10顆星,主要以《國小數學》作業本為載體來評價;

3、基礎知識10顆星,主要以單元試卷為載體來評價;

4、數學日記9顆星;

5、動手實踐6顆星;

6、口算小達人5顆星。

這兩項內容的總星數合計達到45顆為優秀,達到35顆為良好,25顆為合格。

提前公佈評價方案,也是希望家長平時的輔導能有的放矢。

真心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愛上數學,愛上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