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東漢是一個血脈嗎

是的。

西漢東漢是一個血脈嗎1

西漢和東漢是一個血脈。西漢(也稱前漢、先漢)的開國皇帝是劉邦,定都長安,享國二百多年。而東漢的開國皇帝是劉秀,漢高祖劉邦九世孫。從最高執政者的血緣關係來說,西漢和東漢是血脈相承,一個血脈。

西漢和東漢除了皇權血脈相承外,似乎還有幾個地方也是有千絲萬縷的“血脈”關係。

西漢東漢是一個血脈嗎
  

建朝歷史背景的血脈相承

漢高祖劉邦建國背景:在短世王朝秦王朝統一六國後,大肆改革變新,力度過於大、速度過於快,沒有平衡好各個階層的利益,導致各階層矛盾無法調和,特別是受眾最大的農民階級的利益幾乎完全被剝奪。導致社會分裂,群起起義。劉邦趁勢而起,擊敗強大的對手西楚霸王后建立西漢。

漢光武帝劉秀的建國背景:在短世王朝新朝及更始時期建國。王莽篡漢後,也是大興改革,力度之大,速度之快。同樣導致社會加速分裂,然後群起而擊之。劉秀也在這個時候趁勢而起,擊敗了新朝軍和更始帝后建立東漢。

建朝總時長和皇帝數量及國號的血脈相承

西漢王朝共歷十二帝,享國時長二百一十年,有歷史學家也認為只有205年,即從公元前206年至8年。

東漢王朝共歷十四帝,享國時長一百九十五年,從公元25年至220年。

東漢延續了西漢的國號“漢”!而最初都是定都洛陽,西漢後遷至長安。

歷史似乎驚人的相似!

兩朝政治經濟文化的血脈相承

在政治上:兩漢在在政治上都是以“柔”治國,尊崇儒學,加強中央集權,整治官吏腐敗,優待功臣,精選人才,改革管制,精簡機構,平穩推進各項改革措施,各階層利益平衡到位,社會矛盾緩和。

在經濟上:勵精圖治、修生養息、輕賦稅、開田地,大力發展經濟。因此兩漢都出現過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

在文化上:兩漢都尊崇儒學、推崇氣節、思想道德正能量,尊師重儒,精選人才,還打通外域文化交流,促進漢朝文化多元化。

西漢東漢是一個血脈嗎 第2張
  

因此在政治、文化、經濟上似乎也是一個血脈。

兩朝皇朝沒落上的`血脈相承

西漢末年,漢元帝即位後,皇權旁落、外戚與宦官勢力興起,西漢開始走向衰敗。公元8年,王莽廢除孺子嬰太子之位,建立新朝,西漢滅亡。

東漢中後期太后稱制、外戚干政,幼君多借助宦官才能親政,史稱戚宦之爭,朝政日益腐敗,豪強勢力大肆兼併土地。董卓挾獻帝遷都長安,自此朝廷大權旁落,揭開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序幕,至曹丕篡位稱帝,東漢覆滅。

兩朝覆滅的根本原因都是皇權旁落,外戚與宦官的勢力興起,爭權奪利,派系之爭,導致王朝覆滅。

西漢東漢是一個血脈嗎2

東漢和西漢的關係

中國歷史有一類朝代,它們從皇室血統上來說,有著不容置疑的延續性。但從王朝法統來說,似乎又是兩個沒有任何關聯的朝代。這些朝代分別是西周與東周、西晉與東晉、西漢與東漢、北宋與南宋四個朝代。

其中漢朝又有所不同,其他三個朝代雖然各自因為不同的因素被一分為二,但是帝位從來沒有落到旁門外姓手中,而漢朝因為“王莽篡漢”,中間有過15年的權力真空,西漢與東漢在時間軸上沒有銜接起來。

現在的民科類文史學者以此為據,對“西漢與東漢同屬漢朝”矢口否定,說西漢與東漢根本不是同一個朝代。

理由是王莽的新朝在公元9年元月,王莽廢除孺子嬰的皇太子位,將其貶為安定公,還把王朝的國號由大漢改為新朝。

再者劉秀是劉邦的九世孫,兩者相隔近200多年,劉邦那點遺傳基因到劉秀身上還剩多少,那就由各位發揮想象了。由此,民科學者得出劉秀的東漢與西漢的劉邦並沒有傳承關係。

簡而言之,一是國號被王莽改了,二是皇室血統也被王莽從中截斷,從這層意義上說,西漢與東漢確實不應該被籠統地說成同一個王朝。

但是認同這種觀點的人有一個致命的認知誤區,也就是站在歷史的今天,用今人的思維模式去套用2000年前的古人。

兩漢是一種現代稱呼

今人把漢朝稱為東西漢,是為了方便歷史研究,古人並沒有“兩漢”的稱呼,班固的漢書與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沒有把漢朝分開撰寫,所有帝王按照在位的時間順序逐一撰寫本紀。

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當時上到天子貴胄,下至黎民百姓都一直認為東漢是西漢的延續。

西漢東漢是一個血脈嗎 第3張
  

首先,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承認自己是漢朝的繼承者和復興者,而不是新王朝的建立者。

“人心思漢,劉氏當復”,這句話是包括光武帝劉秀、更始皇帝劉玄、冒牌劉氏宗親王朗一致認同的觀念。

建武32年2月,光武帝效仿秦皇漢武封禪泰山時,他要求起草在禪檄文的官吏,必須體現“光武受命中興”的天命觀。等於說,光武帝劉秀完全認同自己的漢朝與劉邦的漢朝是一個漢朝。

歷朝歷代也都接受光武帝的觀點,所有的文史資料裡並沒有出現“兩漢”的說詞。

兩漢都以尊崇火德

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後,聽從五行家的建議,確立漢朝尊崇火德的觀念。因為秦朝尚黑,以水為德。漢秦不兩立,所以漢朝五行屬火,這也是“炎漢”和劉邦是赤帝子轉世說法的來源。

光武帝復興漢朝後,為了證明自己與劉邦一脈相承,重申“漢為火德”的意識觀,劉秀認為從堯到劉邦到自己是“赤三德、昌九世”,從五行道德來說,劉邦為堯的繼承者,劉秀是劉邦的繼承者,他們都是火德體系。

什麼是一個朝代的“五行品德”?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朝代所採取的治理思想。五行中,木為仁德,火屬禮德,土屬信德,金屬義德,水為智德,它與人性格的仁、禮、信、義、智相對應。秦朝崇尚法家,故而以象徵智慧的水德為治理思想,漢朝尊崇周朝,提倡儒家以禮治國。

光武帝的東漢並沒有改變天子與士大夫共治的禮治觀念。光武帝是恢復被王莽篡奪的漢朝,它是一個朝代內部的中興,也可以說是復辟。

兩漢說法的來歷

有些現代學者通過對比西漢和東漢的歷史特徵和社會形態,分析得出兩漢有著不同的社會組織形態和朝廷結構設定,從而給出它們不是同一個朝代的結論,甚至說劉秀之所以標榜自己延續劉邦一脈,純屬為了攫取政治資本,是一種作秀的行為,這就有點冤煞古人了。

王莽篡漢建立的新朝頂多算是偽朝,它不是一個正統的王朝,沒有得到歷代史家的認可,它與呂后、武則天把持朝政是同一個道理,只能算是一段朝臣弄權的波折,由此引發一場王朝內部的混戰。

王莽的偽朝前後持續15年,包括後來的'三國時期也是漢朝的一部分。這種現象在歷史上有很多,黃巢起義建立大齊朝,自封為皇帝,但黃巢作亂期間依然被列入唐朝的歷史。

也就是說中國的朝代不是以建立政權,改用新的國號為依據,而是以是否得到世人和史家的認可為依據。

東漢與西漢的稱呼,是後人為了便於歷史研究人為給它劃分。

因為西漢的首都在長安,東漢的首都洛陽,長安在西邊,洛陽在東邊,故而稱它們為“西漢”和“東漢”。

西漢與東漢就是漢朝的總和,它們是一個朝代的兩個階段。在很多核心的東西上,兩者並沒有任何區別。只能說漢朝到“東漢”時期,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而已。

所以,現代歷史書那種“西漢”和“東漢”的說法,從客觀說上說並不完全準確。但從歷史普及的層次來說,它有助於歷史的普及和推廣。兩權相利取其重,兩漢的說法也就逐漸被大家所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