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的由來和節氣習俗

大寒的由來和節氣習俗,大寒節氣是年前最冷的一段時間了,大寒節氣,大氣環流比較穩定,環流調整週期大約為20天左右。那麼下面看看大寒的由來和節氣習俗。

大寒的由來和節氣習俗1

大寒節氣的由來

大寒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後一個。根據《孝經緯》一書的記載:“小寒後十五日,鬥指醜,為大寒,至此凜烈極也。”《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與大寒相伴而來的,是難得一見的南方大雪,以及這時節開得最美好的水仙。

物極必反,寒極,則春天已然不遠。古人將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始乳;二候徵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意思是說到大寒節氣便可以孵小雞了;在一年的最後5天內,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

大寒的由來和節氣習俗
  

人們常說“大寒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言外之意,大寒已非常冷。實際上,大寒僅與小寒相對,它們都是表徵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有的地區大寒溫度並不比小寒溫度低,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

大寒時節,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多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時段。常年大寒節氣,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雨量僅較前期略有增加。華南大部分地區為5至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至5毫米。

大寒的由來和節氣習俗 第2張
  

大寒節氣的風俗

大寒迎年: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後的一個,到了大寒,人們就要開始忙著辭舊迎新了。由於臨近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所以很多重要的民俗節慶活動,如祭灶、除夕等等都處於大寒時節。

防風禦寒:寒冬歲暮,經過一年辛勤勞動的人們,也該適當進補為來年儲備身體能量了。民間有“大寒大寒、防風禦寒,早喝人蔘、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之古訓,這一時節應適當多吃一些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防禦風寒邪氣的侵擾,日常飲食中具有辛溫解表、發散風寒的食物有生薑、大蔥、辣椒、花椒、桂皮等。

置備年貨:大寒節氣,時常與歲末時間相重合。因此,這樣的節氣中,除順應節氣幹農活外,還要為過年奔波——趕年集、買年貨,寫春聯,準備各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除舊佈新,準備年貨,醃製各種臘腸、臘肉,或煎炸烹製雞鴨魚肉等各種年餚。同時祭祀祖先及各種神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

舊時大寒時節的街上還常有人們爭相購買芝麻秸的影子。因為“芝麻開花節節高”,除夕夜,人們將芝麻秸灑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諧音吉祥意“踩歲”,同時以“碎”、“歲”諧音寓意“歲歲平安”,討得新年好口彩。這也使得大寒驅凶迎祥的節日意味更加濃厚。

大寒的由來和節氣習俗2

大寒節氣的由來

大寒是我國二十四節氣最後一個節氣,過了大寒,又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迴。人們常說“大寒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言外之意,大寒已非常冷。實際上,大寒僅與小寒相對,它們都是表徵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因“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有的地區大寒溫度並不比小寒溫度低,大寒僅表明了古人看待寒冷氣候變化的一種趨勢。

大寒節氣的風俗

通常認為大寒一到便是春節,因下一個節氣是立春,應該劃分在另一個年頭,但實際上立春往往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在年前立春,一種是在年後立春,所以一般都認為大寒是春節前的最後一個節氣,所以叫大寒迎年。

在北方,大寒天氣雖寒冷,但因已近春天,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飾新,醃製年餚,準備年貨,迎接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其間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臘八,即陰曆十二月初八。在這一天,人們用五穀雜糧加上花生、栗子、紅棗、蓮子等熬成一鍋香甜美味的臘八粥,是人們過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

在南方,舊時有“大寒大寒,防風禦寒,早喝人蔘、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的說法。廣東佛山民間有大寒節瓦鍋蒸煮糯米飯的習俗,糯米味甘,性溫,比普通大米含糖份高,食之具有禦寒滋補功效。而富貴人家在大寒飲食上的講究更加細緻。因大寒與立春相交接,所以大寒進補的食物量逐漸減少,多新增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以適應將來春天萬物的升發。

大寒的由來和節氣習俗 第3張
  

按我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村,每到大寒節,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佈新,醃製年餚,準備年貨。在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慶。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時甚至連我國最大的節慶春節也處於這一節氣中。大寒節氣中充滿了喜悅與歡樂的氣氛,是一個歡快輕鬆的節氣。

尾牙源自於拜土地公做“牙”的習俗。所謂二月二為頭牙,以後每逢八年級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樣有春餅(南方叫潤餅)吃,這一天買賣人要設宴,白斬雞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據說雞頭朝誰,就表示老闆明年要解僱誰。因此現在有些老闆一般將雞頭朝向自己,以使員工們能放心地享用佳餚,回家後也能過個安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