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學習能力提高的好習慣

習慣1: 提高孩子的語文能力,就讓他們多讀報刊雜誌

國小生學習能力提高的好習慣

人們都說學習能力是“生存力”,如果從課程角度來說的話,語文可以算是基本的學習能力。

從小語文好的孩子,可以說是精神年齡比較大的孩子。語文問題是不能只靠自己的想法去解答的,必須要借用他人的觀點,這跟其他科目是不一樣的。

說得再通俗點,語文需要角色代入的能力,解讀作者意圖的能力,以及站在他人立場看問題的能力。否則小說和論文都不可能讀懂。

站在他人立場來考慮事物的人就是“大人”。“孩子”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語文好的孩子,在學業上大多都是比較平衡的。大人,即所謂精神年齡大的孩子對壓力的耐性較好,所以最後的衝刺會有效果。

精神年齡小的孩子在走升學考試的獨木橋的時候更容易進入恐慌狀態,情緒也不夠穩定。擅長的科目成績也會下降。這條法則對絕大部分孩子來說都是適用的。

現在從國小低年級開始,就開始學習英語課程。我個人還不能判斷這一趨勢的好壞,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對外語的理解不可能超過對母語的理解”。首先母語是第一位的。

為了提高語文能力,家長們要做什麼呢?

第一個就是讓孩子讀報刊雜誌。如果擔心大幅彩照會對孩子有不好的影響,剪下來也無妨。

報刊雜誌充滿了藝人緋聞、政治家瀆職、殺人事件等各種揭露社會錯綜複雜本質的文章。孩子們越瞭解“人還有這些側面”,就越能獲得他人的觀點。

可能有人覺得“報刊雜誌什麼的太低俗”。但是在考試的問題裡面,會有很多涉及人類本質的問題。

家長要覺悟到這些,不要把孩子包裹起來,而是要讓他們看到人的本質。通過讓他們閱讀就可以實現。

習慣2:讓孩子愛上數學,就要打好“讀寫算”的基礎

首先要傳達給他們的是:算術和數學是不同的兩種學科。

算術是需要思考出算式並計算的。算式也是普通的基礎計算。無論多難的問題,只要列出算式來,剩下的算術計算就非常簡單了。

另一方面,數學可以全部置換成問題。

這樣來開始訓練。但是最終還是需要“讀寫算”。解方程也需要閱讀能力和計算能力,所以幼兒期的讀寫算訓練仍然很重要。

孩子學習的根基是在幼兒期的教育,也就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讀寫算”,這個要徹底教好。到國小二年級之前,只教這個其實也就夠了。

如果這個基礎打好,成績就會像二次曲線一樣上升。如果大意馬虎的話,將來就可能摔一跤。

孩子容易摔跤的有這麼幾個地方。大部分的孩子首先會在“比例”上感到迷惑。這是現在國小四五年級學習的內容。

“比例”中有比較量、原來量和比例這三種數,讀寫算的基礎如果沒有打好,就理解不了這個概念。

當然也不是不能挽回,下面用一個具體例子來說明吧。

比如在黑板上畫一塊蛋糕,問:“老師拿二分之一,你拿二分之一,這能聽懂吧?”孩子都會說:“嗯嗯,能聽懂。”

然後畫兩個大小不一樣的蛋糕,說“老師拿大的那個蛋糕的二分之一,你們拿小的那個蛋糕的二分之一”,孩子們就會說“老師你好壞”。

“為什麼?不都是二分之一嗎?”

“原來它們的大小就不一樣。”

“是嗎,這就代表總體量。”

如果只在黑板上寫數字,會有孩子完全跟不上,但如果給出具體例子,他們就會一下子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