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或許該學習“猛誇式教育”

一、“猛誇式教育”有什麼好處?

父母或許該學習“猛誇式教育”

1、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誇讚能讓羞怯的孩子自信心提升。因為孩子對自我的評價並不全面,在零到十五歲期間,孩子的自我認知需要通過他人輔助來構建。所以當受到父母或者其他人的肯定時,孩子對自己的能力會有更加清晰的認知。如果評價人總是以正面的言語肯定自己的行為,孩子就會更有自信。

2、激發孩子嘗試更多未知專案的動力

有些孩子面對未知的事物時,會有不敢嘗試或害怕失敗的心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父母採用“猛誇式教育”,能讓孩子產生嘗試的動力,因為有父母作後盾和支援,孩子可以更安心地做新的嘗試。

3、增加孩子的勇氣和膽量

“猛誇式教育”能讓孩子的勇氣和膽量增加,就如文章開頭裡的小男孩,雖然在學游泳的過程中嗆水了,但是他沒有哭鬧,也沒有要求終止學習,而是雲淡風輕地過濾掉了。從孩子的表現來看,他的勇氣和膽量有明顯增加。

不得不說“猛誇式教育”對於孩子遇到未知事物或孩子性格膽小時,有很好的激勵作用。孩子需要肯定,需要被認可,這樣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氣會瞬間上升。在“猛誇式教育”下,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才能不斷升高。但是誇的過猛也會導致一些不良反應,家長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二、“猛誇式教育”有什麼劣勢?

1、自信過頭變驕傲

誇的過猛會讓孩子變得驕傲、目中無人、傲視一切,什麼都是“我最棒”,什麼都是“我第一”。誇得過猛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能力超出自己的真實能力,似乎無所不能,當這種自信心爆棚變為驕傲時,家長要警惕起來,及時地糾正孩子。

2、肯定過頭變魯莽

過於肯定會讓孩子想要嘗試各種事物,甚至是自己不能勝任的專案,這種不能正確感知自己能力和外部事物難度的行為就是魯莽。比如一個孩子學騎自行車,覺得自己一騎上去就能學會,不要父母做任何輔助,結果摔了一個大跟頭,這樣的行為就很魯莽。

3、誇的過猛導致孩子害怕失敗

誇的過猛會讓孩子沉浸在被肯定和誇獎的甜頭中,讓孩子不習慣被否定、被批評。當遇到有可能失敗的事時,孩子便不願意去嘗試,害怕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因此誇的過猛有可能導致讓孩子裹足不前。

“猛誇式教育”有其優勢,但是“誇讚的度”把握不好也容易給孩子造成負面的影響,讓孩子驕傲自滿、魯莽或害怕失敗。其實不同的孩子應該使用不同程度的“猛誇式教育”。為了避免過度使用“猛誇式教育”,家長們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三、“猛誇式教育”有哪些注意事項?

1、針對不同的孩子使用不同程度的“猛誇式教育”。

如果孩子非常內向、自卑,那麼父母就可以採用高程度、高頻率的“猛誇式教育”;而對於那些比較自信、外向、自我價值感比較高的孩子,父母需採用較低程度、較低頻率的“猛誇式教育”,同時要注意避免孩子過於驕傲。當孩子開始自信過頭飄飄然時,父母需要提醒孩子不能驕傲自滿,一山更比一山高,世上有攀不盡的高峰。

2、實事求是,避免顛倒黑白。

對於需要誇獎的事件,父母可以極盡自己的讚美之詞;但是對於需要批評的事情,父母不能顛倒黑白,給孩子錯誤的讚美。比如有個孩子打人,他的奶奶誇讚孩子:“你的力氣真大。”於是孩子越打越歡,這種錯誤的讚美方式,會讓孩子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3、儘量針對具體行為進行猛誇。

對於孩子的進步,父母可以誇讚孩子,但是誇讚不能用簡單的“你真棒”、“你真聰明”,而是需要針對孩子的具體行為進行猛誇。比如:“你自己收拾了玩具啊,真不錯。”“你今天自己學會尿尿啦,很棒哦。”“你剛才自己玩了很久哦,太贊啦。”

針對孩子具體的行為進行誇讚,不會讓孩子的認知隨意遷移到其他行為。比如孩子明明是樂於助人,當父母對他的具體行為進行誇讚後,孩子不會認為他做其他事情也很好,而只是認為自己幫助他人這件事很好。這樣能夠讓孩子最快速地掌握有教養的行為準則。如果只是泛泛而誇,孩子就會容易將父母的認可遷移到其他行為,從而造成模糊的印象,無法形成準確的行為認知。

“猛誇式教育”對於內向、怯懦的孩子如一針強心劑,能讓他們煥發新生的活力;而對於自信、外向的孩子遇到新鮮的事物,也能促使他們敢於嘗試,勇於探險。針對不同性格的孩子我們需要準確把握“度”,並使用正確的方式去誇孩子,這樣就能最大程度地發揮“猛誇式教育”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