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孤兒案裡的趙氏屬於哪個國家

晉國。

趙氏孤兒案裡的趙氏屬於哪個國家1

《趙氏孤兒》是一出傳統戲曲,後被陳凱歌拍成電影。反覆排演的這個故事,可謂是深入人心。這齣戲最早來源於元雜劇《趙氏孤兒大報仇》。

古今中外,人類的愛恨情仇有很多相似之處。《哈姆雷特》的王子復仇記,與300年前的元雜劇《趙氏孤兒大報仇》異曲同工,趙氏孤兒不是王子也是公子。

不少人看《趙氏孤兒》這齣戲,都不知道是啥朝代的,彷彿這樣的事放到哪個朝代都可以。

《趙氏孤兒》的故事來源於晉國曆史上晉景公時期的一段血案,朝中忠臣趙氏一家被奸臣屠岸賈陷害,滿門抄斬。

只有一名剛出生的嬰兒趙武在義士程嬰的保護下僥倖活了下來,孤兒趙武長大成人後,國君恢復了他的爵位,掌握權力的趙武又將屠岸賈滿門誅殺,報仇雪恨。

這個故事歌頌忠義之士,宣揚因果報應,與歷朝歷代人們的思想觀念吻合,因此在不斷的流傳中被添油加醋、恣意歪曲,有關《趙氏孤兒》的層層迷案,撲朔迷離。

01趙氏血案是由莊姬引發的

莊姬是晉國將軍趙朔的妻子,孤兒趙武的母親,晉成公的女兒,晉景公的姐姐,金枝玉葉的公主嫁給晉國權勢最大的朝臣趙盾的嫡子,這是場門當戶對的婚姻

在目前流行的戲曲和影視劇《趙氏孤兒》中,忠臣趙盾的兒子趙朔是晉國大將,滿門忠烈,因屠岸賈誣陷,大隊人馬殺氣騰騰合圍趙府,殺得血流成河,趙朔以及趙氏滿門300餘口人都死於這場屠殺。

趙朔夫人莊姬正身懷六甲,因為是公主,奸臣不敢殺她,公主躲進晉國宮室生下一名男嬰,屠岸賈派人進宮處死孤兒。

孤兒被程嬰早已救出,屠岸賈下令殺光晉國所有的嬰兒,程嬰帶孤兒躲進深山,從此悉心教導,趙武長大後文韜武略,光復趙氏報仇雪恨。

而真正的歷史是,趙朔不是死於這場屠殺,他早就病死了,留下年幼的趙武和年輕的妻子莊姬,莊姬守寡,住進了孃家晉國宮室。

晉國當時權力最大的大臣叫欒書,他發現趙朔的小叔叔趙嬰齊經常進出王宮,慢慢地發覺趙嬰齊與守寡的莊姬很曖昧,說得難聽點,就是叔叔和守寡的侄媳婦有私情。

他把這樁醜事透露給趙氏當家人,趙嬰齊的哥哥趙同和趙括一怒之下把趙嬰齊趕到齊國,斷了他和莊姬的聯絡,讓莊姬懷恨在心。

倒黴的是,趙嬰齊死在了齊國,更讓莊姬對趙同、趙括這兩位叔叔恨之入骨,她對晉景公說趙同、趙括想謀反。

晉景公大驚,忙詢問執政大臣欒書,欒書也做了偽證,說這倆人卻有謀反之意,於是晉景公命令武將韓厥等率兵攻入趙府,殺了趙同和趙括等人,那時候趙武已經十歲左右了,他是晉景公外甥,當然不會殺他。

因此,趙氏一門的血案是一個女人引發的,這個女人就是《趙氏孤兒》中美麗高貴的莊姬,但是藝術作品中根本沒涉及她的私情。

02莊姬只是欒書借刀殺人的工具

莊姬恨趙同、趙括很有理由,但她未必想要他們死,更不想趙氏一門從此衰落,但是那場血案,趙氏一家幾近凋零,趙氏的封地完全被瓜分,宗廟無人繼承,相當於被滅了門,如此慘烈的後果,決不是趙氏媳婦莊姬想得到的。

想置趙氏於死地的不是莊姬,也不是屠岸賈,屠岸賈也是忠臣之後,或許他在歷史上真的不是什麼好人,但他的影響沒那麼大,不足以滅了趙氏一族。

想毀滅趙氏的是當時晉國執政欒書,他與趙同、趙括素有矛盾

想毀滅趙氏的不止欒書一人,晉國很多大臣都仇視趙氏,只有少數人如韓厥同情趙氏,這位韓厥就是以後韓國的始祖,原來韓國與趙國的淵源這麼深遠

無論在史書還是藝術作品中,韓厥都是一個人品高尚的正義之士,正是在他的保護下,趙氏遺孤趙武躲過追殺並順利光復趙氏,否則趙氏大宗真的就絕戶了,也不可能有以後的趙國,所以韓國有恩於趙國。

03趙氏血案是晉景公回收王權一手導致的

晉國最強盛時期的國君,也就是春秋霸主晉文公,是晉獻公的庶子,晉獻公早立嫡長子申生為太子。

重耳和夷吾是兩位庶出的公子,按照晉國嚴格的嫡長子繼承製和宗法制度,賢明能幹的申生早已被確立為晉國儲君,晉國的未來早已寄託在太子身上。

但是晉獻公英雄一世,晚年也倒在了女人手中,他在一次征伐驪戎時得到了驪姬姐妹,十分寵愛,她們倆也分別生下兩位小公子。

愛屋及烏,晉獻公想把太子之位傳給驪姬的兒子,這正合驪姬心意,她就設計先除去太子,緊接著要除去重耳和夷吾。

為了活命,重耳開始了19年的流亡生涯,忠心耿耿追隨他的有5位賢士和一眾勇士,其中有一位關鍵人物叫趙衰。

重耳回國繼位後,趙衰受到重要,本來應該處於第一大臣的位置,但趙衰總是把機會留給別人,因此他的才能和賢德贏得了晉文公和大臣們的敬重,也為後代贏得了最寶貴的政治資本。

晉文公能稱霸天下,與他的軍事擴充和改革不無關係,他和趙衰等建立了“三軍六卿”,六卿是三軍中的正副統帥,是權利最大的6位臣子,等級晉升嚴格。

提拔幹部、調整幹部的權力基本集中到了六卿之首的上卿或正卿這裡。趙衰最初雖沒把自己納入六卿,但晉文公對他言聽計從,六卿中有五位都是他提拔的。

晉文公在位9年後薨逝,趙衰又輔佐晉襄公6年後去世,嫡子趙盾繼承趙衰的政治衣缽,一下子就成為晉國三軍統帥,坐上了晉國朝臣第一把交椅。

與父親相同的是,他們身上權力過大,與父親不同的是,趙盾作風強悍,他不僅掌控朝臣的任免,還主宰晉國宮室繼承人的'廢立,更為嚴重的是他參與了弒殺晉國國君晉靈公。

趙氏孤兒案裡的趙氏屬於哪個國家

晉襄公去世前,囑託趙盾好好輔佐年幼的太子,趙盾答應了。

但晉襄公去世後,趙盾考慮到當時的國際形勢,認為立晉襄公客居在秦國的弟弟當國君更有利於晉國的穩定,太子的母親抱著太子跪拜趙盾,痛哭流涕,趙盾心軟答應仍然讓太子即位,這就是年幼的晉靈公。

其實趙盾本身的想法是忠於晉國的,若真是大奸大惡,巴不得立年幼的君主,自己掌控朝政,趁機取而代之。趙盾也忠心輔佐幼主,晉靈公小時候還相安無事,晉國的一切也被趙盾打理得井井有條。

可是趙盾強硬的作風毫不收斂,有一次太後要放幾名俘獲的秦將,趙盾毫不留情地殺了那些人,絲毫不給宮室面子。

晉靈公長大後,或許是壓抑太久有了逆反,他的行為很是荒唐,經常被趙盾訓誡,這讓晉靈公很是不滿,屠岸賈卻處處逢迎討好晉靈公,深得寵信。

因此,昏君、奸臣幾次三番想謀殺忠臣趙盾,趙盾無奈,只得逃走。剛走到晉國邊境,趙盾的堂弟趙穿滿心憂憤,用計謀弒殺了晉靈公,然後迎接趙盾回去繼續執政,趙盾又擁立晉靈公異母弟弟晉成公即位,因為擁立有功,趙盾更加權傾朝野。

這是很多史書上的記載,但是晉國太史董狐在史書中清楚記載了一句話:“趙盾弒其君。”無需多言,這一句話就可定性。太史是如實記載當朝歷史的史官,這句話要比司馬遷《史記》中記載的趙氏孤兒可信得多。

晉成公在位7年後去世,這期間趙盾也壽終正寢,臨死前安排親信郤缺當下一任上卿,郤缺掌權後把趙盾的兒子趙朔拉入六卿之列。

總的來說,在晉文公、晉襄公、晉靈公、晉成公四朝,晉國朝政都被趙衰、趙盾父子掌控,尤其是趙盾,輔佐三位國君,他的影響直接影響了宮室權力。

可以說,六卿時代的晉國,國君是代臣子執掌國政,成了大臣們的傀儡,而導致這種現象的是趙氏為首的大氏族。

晉成公去世後,兒子晉景公即位,他在位時間有19年,完成了很多次的對外戰爭,也是一位有作為的國君。

可是晉國的大權還是集中在以“六卿”為首的大氏族手中,這其中,趙氏的影響舉足輕重。

因此,從想回收宮室大權的角度分析,晉景公想置趙氏於死地的願望非常強烈,有藉口、有人支援就毫不留情出手。

04趙氏為何招致那麼多人仇恨?

其實,晉景公清算趙氏時,起碼留下了趙朔的兒子趙武,當時他大約10歲,與藝術作品《趙氏孤兒》中的嬰兒完全不同。還有,晉景公清算趙氏的時候,趙朔已經死去了幾年,他殺的主要是趙同和趙括。

當年趙衰陪重耳流亡途中,途徑翟國,翟國君主見他們君臣不凡,把打仗俘獲的兩位狄人美女叔隗、季隗分別送給趙衰和重耳,趙衰與叔隗生下一子,就是趙盾。

不少史料記載,趙衰陪同重耳流亡前就娶了晉獻公的女兒趙姬為妻,生有嫡子趙同、趙括、趙嬰齊。

重耳即位後,賢惠的趙姬要趙衰迎接回叔隗和趙盾,讓趙衰改立趙盾為嫡子,叔隗為正妻,自己甘願做妾室,她的兒子就是庶子。

我認為這應該有錯,如果是重耳流亡前趙衰就有了這三個兒子,那麼重耳執政9年,又經歷晉襄公、晉靈公、晉成公,到晉景公時,趙盾都老死幾年了,那趙同、趙括、趙嬰齊該有多老了,侄媳婦莊姬還能和趙嬰齊私通嗎?

真正的歷史是,重耳和趙衰他們一路流亡,回到晉國以後奉命迎娶晉國公主,就算公主是後娶的,因為地位顯赫也該是正妻。而之前因為政治局勢尚不明朗,趙衰把叔隗和趙盾仍然放在翟國沒有接回。

趙姬賢明大義,讓趙衰迎接回趙盾母子,並讓趙盾當嫡子繼承趙氏大宗,趙盾感激在心,因此在他去世前,把這幾位異母兄弟都安排在三軍。

因為六卿位置有限,這三位都成了大夫,也算進入了權力圈子,而且趙盾把趙氏宗主之位讓給了趙括,而不是留給兒子趙朔。

因此,趙盾之後,趙朔官職在趙氏最大,但是趙氏的大家長是趙括、趙同兄弟。當聽到趙嬰齊與莊姬私通,趙括、趙同有權利處置趙嬰齊,這就是莊姬舉報他倆的原因。

趙氏孤兒案裡的趙氏屬於哪個國家 第2張
  

趙氏幾代人在晉國一手遮天,盤根錯節在權力重組與爭鬥過程中必然得罪了很多其他氏族擋人財路者死,攔人仕途者,必然招來更大的仇恨,這就是趙氏引起眾多朝臣仇恨的原因。

這與影視戲曲作品《趙氏孤兒》完全不同,與很多歷史故事也不同,一直以來,趙盾為首的趙氏被刻畫得滿門忠烈,深受舉國上下愛戴,就因為一個奸臣屠岸賈使壞,就被滅門。那只是戲,只是瞎話。

趙氏孤兒的故事,決不是一個偶然事件引發的血案,這是百餘年諸侯與卿大夫集團矛盾的積累,是晉國統治階層權力重組過程你死我活的必然結果。

除了趙氏,晉景公時代還清算了幾個其他大家族,那是真的滅絕了,還不是像趙氏這樣,留下子嗣,讓其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話說回來,晉景公留下趙武,一則因為這是他外甥,二則還是為了權力制衡,趙武長大後報仇雪恨,殺了屠岸賈一家滿門。

屠岸賈在歷史上確有其人,既然趙氏血案不是屠岸賈導致的,趙武報復的物件就不一定是屠岸賈,而是當年設計陷害趙氏的人,這何嘗不是晉國王室的又一次借刀殺人?

趙氏孤兒案裡的趙氏屬於哪個國家2

趙氏的先祖造父,出自贏姓,和秦國公室本是一家。造父善於養馬、御馬,得到了周穆王的寵愛,被賜地趙城,遂以封邑為氏,自此有了趙氏家族。

趙氏世代都是周王的御用馬車司機(馬車伕)。到了周幽王時期,王室昏聵,趙氏後人叔帶就從鎬京逃到了晉國,從此在晉國延續了趙氏家族的香火。

一開始,趙氏在晉國的地位並不高,繼續幹司機的老本行。

前661年,晉獻公派太子申生討伐霍、魏(不是戰國七雄的魏國)、耿三個小國。趙氏後人趙夙擔任了太子申生的`戰車駕駛員,戰後獲封耿地。自此,趙氏家族躋身於晉國的名門望族之列。

後來,趙氏後人趙衰又一生追隨晉公子重耳,先是流亡他國,後又助重耳登上了晉國國君之位,輔佐重耳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趙衰對晉國,可謂是功不可沒。

晉文公重用趙衰,以及流亡時另外一個追隨他的臣子狐偃。自此,趙氏和狐氏家族在晉國分庭抗禮,成為了晉國數一數二的權貴。

趙衰死後,其子趙盾繼承了家業,而趙盾的異母兄弟趙同、趙括(非長平之戰的趙括)、趙嬰齊也都各有封地。趙氏一族,可謂是家族興盛。

趙盾在朝堂之上,又擊敗了狐氏後人狐射姑,坐上了中軍元帥的寶座,獨攬晉國軍政大權,成為了晉國六卿之首。

所謂的“晉國六卿”,來自晉文公所設立的三軍。晉國軍隊分為中、上、下三軍,每軍各設軍將、軍佐一名,加起來就是六人,名曰“六卿”。其中,中軍的地位最高,中軍元帥也就成了六卿之首,也是晉國的正卿。

晉景公時期,曾短暫增加了新中、上、下三軍,與原三軍一起,共有六軍,所以,又有“晉國十二卿”之說。後來,晉景公又將新三軍合為一軍,加上原來的三軍,共四軍,變為了“晉國八卿”。到了晉悼王時期,又恢復了晉文公時三軍的編制。

晉平公時,六卿被趙、韓、魏、智、範和中行氏壟斷,所以,在其後,“晉國六卿”又特指晉國的這六大家族。

再看趙盾,成為了中軍元帥,獨攬大權。既然是晉國重臣,自然要擔負起責任,他就經常勸諫晉靈公的乖張行為。趙盾認為自己在盡責,卻讓晉靈公很反感。

趙氏孤兒案裡的趙氏屬於哪個國家 第3張
  

於是,晉靈公就派人刺殺趙盾,結果刺客感嘆趙盾忠君愛民,撞樹自殺了。

晉靈公又設宴,埋伏士兵,準備再次刺殺趙盾。結果,趙盾的車右(當時的戰車,御者在中,車左執弓弩,車右執戈戟)提彌明提前察覺,將趙盾從殿中拉了出來。

晉靈公不肯罷休,放狗咬趙盾,被提彌明殺死。

提彌明為了保護趙盾,讓趙盾逃走,最後被晉靈公派出的士兵所殺。

趙盾順利逃出了都城,而趙盾的堂弟趙穿則帶人伺機刺殺了晉靈公。史書將此事記為了“趙盾弒其君夷皋”,夷皋即晉靈公。

記錄此事的太史董狐解釋這麼寫的原因,也挺有道理:“子(即趙盾)為正卿,入諫不聽,出亡不遠。君弒,反不討賊,則志同。志同則書重,非子而誰?”

董狐的意思就是,你趙盾作為晉國六卿之首,給國君提建議,沒能成功說服國君。你逃跑了,卻不跑遠,還留在國內。國君被殺了,也不討賊。這分明就是跟弒君者一個心思,不是你趙盾弒君,還能是誰?

春秋戰國及之前的史官,還是比較有氣節的,敢於奮筆直書。不幸的是,從此,趙盾背上了“弒君”的惡名,即使是事出有因。正是這件事,被另外一個人利用,導致了趙氏一族被滅,他就是著名的權臣屠岸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