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在什麼地方

三峽大壩位於中國湖北省宜昌市境內。

三峽大壩在什麼地方1

三峽大壩位於長江上游的三峽地區,是長江三峽的最後一道峽谷,因此得名。它的具體位置是在長江干流上游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內,橫跨兩岸的夷陵山和巫山之間。大壩的建設始於1994年,於2003年竣工,是一個巨大的水利工程和能源基地。

三峽大壩在什麼地方
  

三峽大壩的建設旨在解決長江流域的洪水問題、提供水電能源以及改善航運條件。大壩的主要功能包括防洪排程、發電和提供航運條件。它的建設不僅對中國的水利工程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對世界水利工程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峽大壩的建設過程中,涉及到了大量的工程技術和人力物力資源。大壩的主體結構是混凝土重力壩,高度約185米,長度約2.3公里。大壩的建設還涉及到了兩座船閘、五級船閘、兩座發電廠等附屬設施的建設。

三峽大壩在什麼地方 第2張
  

除了作為水利工程,三峽大壩也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旅遊景點。遊客可以乘坐遊船在長江上欣賞大壩的壯麗景色,還可以參觀大壩的展覽館和觀景臺,瞭解大壩的建設歷程和水利工程的知識。

總之,三峽大壩位於湖北省宜昌市境內,是中國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一個重要的旅遊景點。它的建設對於解決長江流域的洪水問題、提供水電能源以及改善航運條件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它也為遊客提供了欣賞壯麗景色和了解水利工程知識的機會。

三峽大壩在什麼地方2

“三峽”,位於長江中上游的巴蜀一帶,是巫峽、瞿塘峽、西陵峽的總稱。

其中,巫峽和瞿塘峽都屬於重慶轄區內,而西陵峽則在湖北的秭歸縣西的香溪口。

從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城開始向東推進,一直到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關”。

整個三峽的全長將近200公里,是長江中上游重要的航行關隘。

在古代的時候,這裡由於獨特的地理環境,一直都是一處“兵家必爭之地”。

在《孫子兵法》中,強調了戰爭要著重於三個要素:天時、地利、人和。

而長江三峽的“地利”則在歷史上數次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謂“蜀道三千,峽路一線”。

在歷史上有記載的戰爭之中,從清末往前推算,三峽地區一共經歷過251次較大規模的戰事。

公元280年,司馬炎再次出兵攻打吳國。

在經過對地形的仔細探查以後,西晉軍隊利用吳國對於三峽地區防備上的鬆懈,派遣船隊從川渝出發,一路東進,徹底將吳國給蕩平。

從此結束了漫長的“三國”時期,重新統一了中華大地。

三峽大壩在什麼地方 第3張
  

由此也能看出來,三峽地區在軍事上發揮著多麼重要的作用。

在全面抗戰時期,為了阻止日寇的進攻,中國軍隊將許多兵力都部署在了三峽兩岸。

尤其是在湖北宜昌的西陵峽口布下了重兵進行防禦。起到了“上控巴蜀、下御荊襄”的作用。

將日寇抵擋在了淮海地區,讓其難以向西南行進一步。

正是由於獨特的地理環境,也早就了這裡豐富的水力資源。

到了清朝末期,隨著幾次大型旱災的爆發,這也讓人們逐漸意識到,三峽地區豐富的水資源也許可以起到改善民生的作用。

中央的計劃

“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

早在民國的時候,開發三峽水利工程,就已經被當時的政府所注意到了。

1918年,當時清政府剛剛被推翻,封建勢力仍然在中國大地上徘徊,再加上軍閥割據、帝國主義入侵,這讓老百姓的生活質量非但沒有提高,反而還惡化了許多。

在這種背景之下,孫中山先生,大筆一揮,寫下了一篇討論中國經濟發展舉措的《建國方略》。

其中,在第二部分的《實業計劃》之中就第一次提到了想要建立三峽工程,來扶持水利、造福百姓的設想。

不過,由於當時革命黨的勢力範圍只能排布在兩廣地區,中國的大部分割槽域,仍然還是由北洋政府和各種軍閥勢力所掌控。

再加上三峽地區的地形極為複雜,長江的水流量十分巨大,除此之外還有時代限制住了的技術。

這讓修建三峽水利工程變成了一件極不現實的幻想。

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在毛主席重新考察了巴蜀和荊襄一帶的水利建設以後,覺得當初孫中山所提出的“修建水閘用以堰水,得以使舟溯流而行,又能夠資以其水力”的方案對長江流域的建設極為有利。

在為人民造福的同時,還可以扼制長江的洪澇隱患,其意義十分之大。

於是,在1950年的2月,中央正式成立了“長江水利委員會”,專門開展長江的治理工作,並研究三峽工程的建立方案。

經過整整五年對長江中游的考察、探測以後,水利委員會終於將巴蜀地區的生態環境大致研究清楚。

三峽大壩在什麼地方 第4張
  

在1955年的春天,在將研究報告上交以後,中央一聲令下,開始全面開展對三峽地區的勘測和研究工作。

1956年,毛主席重遊長江,隨後望著延綿數百里的三峽地貌,大筆一揮,寫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的壯麗詩句。

以此來為三峽工程的修建加油打氣。

不過,畢竟那個時候新中國才剛剛成立,而且又經歷了三年的抗美援朝,這讓整個國家的國力發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在加上當時還沒有相關的技術和裝置,可以支援如此大規模的工程建設。

所以前期這一階段還是以考察為主。

一直到90年代的時候,當改革開放的東風吹遍全中國,國家的經濟實力大幅提升的時候,眼看時機已到,中央決定:正式啟動三峽大壩的修建工程。

然而,這個計劃在開始實行以前,卻遭到了不少反對的聲音。

存在的隱患

1992年,全國第七屆人大會議在北京召開。

在第五次會議召開的時候,人民大會堂里人山人海,坐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各級代表。

相比於前幾次的會議,這一次尤為顯得隆重了許多。

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次將會重點討論到三峽大壩工程的建設。

果不其然,到了會議開始以後,中央立刻就提出了《關於興建三峽工程的決議》交由人大代表們進行審議。

按理說,修建三峽大壩的工程利國利民,而且全國上下已經為此準備了許久,如今終於要成行了自然是十分欣喜。

所以大家紛紛都寫下了同意兩個字

然而,在這項審議當中,卻又幾名專門負責修建工程的專家卻提出了反對的意見。

要知道,不管其他人對這項工程多麼得歡欣鼓舞,可真正去履行這個專案的,仍然是那些奔赴在建設一線的專家團隊,所以他們提出的意見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

在整個專家團隊裡,投出反對票的一共有9個人。

他們分別是何格高、李玉光、方宗岱、郭來喜、廖文權、覃修典、侯學煜、伍巨集中、黃元鎮。

這9個人所給出的反對意見各不相同,但是總結起來其實就是兩個方面:第一,建造三峽所需的費用極為高昂。

雖然當時中國的經濟形式已經在改革開放的刺激下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可仍舊是遠遠落後一些發達國家,在許多貧困的地區,很多人還沒有吃飽飯。

這讓大家也在思索,我國是否真的可以承擔如此龐大的水利工程。

第二點,就是建造三峽大壩,所攔截的大量泥沙可能會對長江流域的生態系統造成一定的影響。

在幾千年來,長江一直和黃河一樣,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哺育了億萬的中華兒女。

如果長江流域的環境因為這項工程而受到影響,那麼可能會對長江下游的眾多支流造成不可挽回的打擊,到那個時候就會得不償失了。

當這兩點提出來的.時候,中央也召集了整個專家團隊對其進行了仔細的考量。

最終,在對三峽大壩工程所影響到的全域性來看,大家覺得,雖然三峽工程的建造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隱患,但總體來說,仍然是利大於弊。

於是,在1994年的12月14日,在經過了四十多年的討論、研究、勘察以後,三峽大壩工程正式動工。

由於考慮到之前所提出的經濟方面的問題,建造團隊將工期往後延長了一些,極大地減緩了國家的經濟壓力。

而且,在建造過程中,也花費了很長時間的時間,去清理長江上游的泥沙,使生態受到的影響降低到最小。

一直到2006年,在花費了整整12年的時間以後,三峽大壩終於竣工,從此在這個世界上又誕生了一項由中國人所創造的工程奇蹟。

那麼,如今距離三峽大壩竣工已經整整過去了16年之久,曾經花費的建造費用有沒有賺回來?而三峽大壩的“壽命”,又會有多長時間呢?

百利無害的工程奇蹟

從1994開始算起,一直到2006年竣工,在這項工程上,國家一共投入了2000多億。

這對於當時人均收入還不到1萬美金的我國來說,可以說是一個相當高昂的數字了。

那麼,在三峽大壩建成以後,到今天為止有沒有將這筆錢“掙”回來、每年為國家帶來了多少的利益呢?

整個三峽大壩工程包括了主體建築和導流工程兩大部分。

在竣工以後,不但造成了全國最大的水利發電系統,也讓長江流域的洪澇災害大幅度減小。

在2018年,三峽大壩的發電量更是突破了1000億千瓦。打破了全球單座發電站所早就的發電記錄。

如果不考慮通貨膨脹和貨幣的增幅情況,只按照每度電一毛錢來換算的話,僅僅一年的時間,就可以為國家創造出超過100億元的產值。

而電力的創產值可以覆蓋到各種環境以及各行各業,每度電所輻射到的領域都極為寬闊。

三峽大壩在什麼地方 第5張

這樣算下來,一度點所創造的潛在產值只要可以達到4-5元。

也就是說,僅僅一年時間,三峽大壩就可以為國家創造出4000億—5000億的產值。

這種回報率可以說是極為驚人的,即便算上這二十多年來的通貨膨脹,三峽大壩也是一個“穩賺不賠”的好生意

而在對於環境影響上面,三峽大壩還減少了洪澇災害、疏通了長江航運、擴大了南水北調的規模。

除此之外,還推動了當地旅遊業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長江中游地區的經濟環境。

綜上所述,三峽大壩工程的影響是百里而無一害的。

至於三峽大壩能夠存在多長時間,也就是說它的“壽命”有多少呢?

由於三峽大壩的混凝土澆築總方量和強度等級與長6km雙線五級船閘、2240萬kw的電站裝機容量等,均為世界第一,所以其維持的時間要比普通大壩的“一百年期限”多出來一半的時間。

也就是說,三峽大壩的壽命達到了150年之久。

到了那個時候,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國力的提升,三峽大壩一定可以得到更加完善的修繕和升級,重新以更加巨集偉的姿態,來服務於中華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