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跟鐵木真什麼關係

鐵木真和成吉思汗是一個人,鐵木真是名字,成吉思汗是稱號。

成吉思汗跟鐵木真什麼關係1

鐵木真繼任者是窩闊臺,窩闊臺是鐵木真的第三子,足智多謀,文武雙全,性格寬仁,深得鐵木真信任。

成吉思汗,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難河上游地區,蒙古帝國可汗,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成吉思汗生於漠北斡難河上游地區,取名鐵木真。從成為蒙古乞顏部可汗開始,一步步統一蒙古諸部。1206年,建立大蒙古國,尊號“成吉思汗”,頒佈了《成吉思汗法典》。

鐵木真統一草原最先滅掉的國家?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得說法不妥,最先消滅的或許可以算是乃蠻。因為一來乃蠻不是蒙古部族而是突厥人的一支,另外乃蠻的文明程度實際上比蒙古諸部普遍都高,也可以算是蒙古諸部以外的一個遊牧國家,所以不如說統一草原。統一草原之後成吉思汗似然攻打了金國和西夏但是並沒有消滅他們。

之後西征消滅了西遼、統治伊朗高原的花拉子模王國和亞歐草原的庫曼汗國。西征後成吉思汗對西夏用兵,但西夏被滅前成吉思汗就病死在軍中,所以所之後南下的戰爭都不關成吉思汗什麼事了。

成吉思汗跟鐵木真什麼關係
  

他的兒子窩闊臺繼任大汗之前就滅了西夏。窩闊臺在位期間才消滅金國,發動了長子西征,並與南宋發生戰爭。

後來在蒙哥統治期間,持續對南宋作戰,因為戰爭僵持不下,才讓忽必烈南下征討大理國。忽必烈途徑青藏高原,當時吐蕃實際上已經不存在。唐末吐蕃就已經逐漸瓦解分裂,到905年吐蕃最後一位正統贊普死後吐蕃已經不存在了,而是分裂成很多小的部落和國家,因此談不上滅吐蕃。

當時忽必烈從藏區南下攻打大理,許多部落和小王國都表示臣服,也沒有發生戰爭,只是取道到雲南滅了大理國。但實際上當時蒙古帝國沒有對西藏有有效的.統治,忽必烈滅大理後回到蒙古奪位成功後才著手建立對西藏地區的管理制度。最後忽必烈滅的是南宋,滅宋之後忽必烈也對東南亞和東亞進行了一系列侵略戰爭。

但值得一說的是,雖然元朝對於西藏地區建立了宗主關係,但實際上控制還是有限的,對西部地區還是沒有太觸及到,尤其是對於阿里地區的古格王國、拉達克王國,因為路途十分遙遠都很少有來往,所以這兩個國家實際上基本等於是獨立狀態。

所以基本順序應該是:統一草原——滅西遼——滅西夏——滅金——滅大理——滅南宋。至於西藏的問題,你可以說是建立了對西藏的統治或者確立了對西藏的宗主權(理論上來說應該是後者更貼切,實際統治應該是從清代才算,不過出於現實狀況建議打哈哈,畢竟要往自己有利的方向說話),但不管怎麼說說滅吐蕃是肯定不對的

成吉思汗跟鐵木真什麼關係2

有人認為,“鐵木真”就是“成吉思汗”。

的確,一般上來說,可以認為“鐵木真”就是“成吉思汗”,二者可以劃等號。

但嚴格來說,又不是那麼回事。

因為,“鐵木真”是人名,全稱是“孛兒只斤·鐵木真”,他是蒙古族乞顏部人,蒙古第一代可汗,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而“成吉思汗”中的“汗”,是蒙古人對於他們最高統治者的尊稱,“成吉思”是汗位的修飾語。

那麼,這個“成吉思”是什麼意思呢?

目的可靠的解釋有四種,並且都各有道理,莫衷一是。

按照《史集·部族志》的解釋,說蒙語中“成”是“堅強”的意思;

“成吉思”是其複數,《通史簡編》也認為“成”是“剛強”,“吉思”是“多數”。因此“成吉思汗”是堅強的大汗的意思。

然而,在蒙古語裡,“成吉思”其實是一個不可再分的詞,意思是“天賜”。“成吉思汗”即是上天賜予蒙古人的大汗。

《蒙古源流》和《蒙古世系譜》兩書卻又認為:泰和元年那年,鐵木真已28歲,即位前三天,每天清晨都有一五色鳥鳴,聲聲如“成吉思”、“成吉思”,似是一種吉祥的徵兆

成吉思汗跟鐵木真什麼關係 第2張
  

所以,“成吉思汗”的名字便由此而來——即“成吉思”其實沒什麼意思,就是鳥鳴擬聲詞。

當然,又有人想當然地說,成吉思汗是蒙古的開國君主,“成吉思”應該是“大海”或者“強大”的意思,“成吉思汗”意思就是頌揚他是一個如同海洋一樣偉大且強大的帝王。

不管怎麼樣,“成吉思汗”既然是一個汗位的'尊稱,那麼,除了鐵木真之外,應該還會有人用過這個尊稱的。

事實如此。

被稱為蒙古最後一代可汗的林丹汗就被尊為成吉思汗。

林丹汗本名孛兒只斤·林丹巴圖爾,是元順帝嫡系後裔、達延汗的7世孫,蒙古帝國第35任大汗。

他的稱號是“神中之神全智成吉思隆盛汗”和“林丹呼圖克圖聖武成吉思大明薛禪戰無不勝無比偉大恰克剌瓦爾迪太宗上天之天宇宙之玉皇轉金輪法王”。

可見,林丹汗的汗名裡也含有“成吉思”之語,為了方便表達,他也和鐵木真一樣被尊稱為成吉思汗——當然,更多的人喜歡用第二個稱號裡的前兩個字“林丹”來稱呼他,是為林丹汗。

鐵木真時期,蒙古以12萬鐵騎幹掉了擁有100萬精銳之師的前大金國。

林丹汗時期,他手裡有四十萬蒙古鐵騎,而後大金國的皇太極手裡只有10萬軍隊,顯然,林丹汗覺得自己完全可以複製當年蒙古滅金的好戲。

事實上,林丹汗在發動統一蒙古戰爭的時候,也真比其祖上鐵木真還順利,其對蒙古各部每戰必勝,並且輕而易舉就擊敗了連明朝都頭疼的強大的土默特部。

可是,他偏偏走錯了一步棋——在蒙古人已經普遍信奉黃教(格魯派)的情況下。

他卻改信宗紅教(薩迦派),搞得四處受敵,從而和後金作戰屢戰屢敗,最終魂喪青海大草灘,終年四十三歲。

不用說,蒙古第一代可汗和蒙古最後一代可汗雖然都稱成吉思汗,但能力相差卻有天地之別。

歷史很有趣。

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是這套書的忠實讀者,他評價這本書:“讀《二十四史》不如讀蔡東藩!一般歷史通俗演義,在過去也曾出版過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東藩先生這一部相提並論的。

蔡先生對史料的運用與取捨,採取了相當認真的態度。我認為,這部書的重新出版,不但可以作為一般人的讀物,並且也可以作為愛好歷史的人們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