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龍號最深能潛多少米

中國蛟龍號下潛最深是7020米。

蛟龍號最深能潛多少米1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一艘由中國自行設計、自主整合研製的載人潛水器,也是863計劃中的一個重大研究專項。“蛟龍號”載人深潛器的最大下潛深度為7000米級,也是目前世界上下潛能力最強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對於我國開發利用深海的資源有著重要的.意義。

蛟龍號最深能潛多少米
  

為推動中國深海運載技術發展,為中國大洋國際海底資源調查和科學研究提供重要高技術裝備,同時為中國深海勘探、海底作業研發共性技術,在國家海洋局組織安排下,中國大洋協會作為業主具體負責“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專案的組織實施,並會同中船重工集團公司七〇二所、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和聲學所等約一百家中國國內科研機構與企業聯合攻關。

攻克了我國在深海技術領域的一系列技術難關,經過6年努力,完成了載人潛水器本體研水面支援系統的研製和試驗母船的改造以及潛航員的選拔和培訓,從而使“蛟龍號”具備了開展海上試驗的技術條件。

蛟龍號最深能潛多少米 第2張
  

“蛟龍號”的應用領域具備了深海探礦、海底高精度地形測量、可疑物探測與捕獲、深海生物考察等功能,可以開展:對多金屬結核資源進行勘查,可對小區地形地貌進行精細測量,可定點獲取結核樣品、水樣、沉積物樣、生物樣,可通過攝像、照相對多金屬結核覆蓋率等進行評價等;

還能對多金屬硫化物熱液噴口進行溫度測量,採集熱液噴口周圍的水樣,並能保真儲存熱液水樣等;對鈷結殼資源的勘查,利用潛鑽進行鑽芯取樣作業,測量鈷結殼礦床的覆蓋率和厚度等;可執行水下裝置定點布放、海底電纜和管道的檢測,完成其他深海探詢及打撈等各種複雜作業。

蛟龍號最深能潛多少米 第3張
  

中國是繼美、法、俄、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掌握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在全球載人潛水器中,中國的“蛟龍號”屬於第一梯隊。在目前全世界投入使用的各類載人潛水器約90艘,其中下潛深度超過1000米的僅有12艘,更深的潛水器數量更少。除中國外,其他4國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最大工作深度為日本深潛器的6527米,因此“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西太平洋的馬裡亞納海溝海試成功到達7020米海底,創造了作業類載人潛水器新的世界紀錄。

蛟龍號最深能潛多少米2

這可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在萬米海底看著海蔘,吃著煎蛋和炒麵等豐盛的午餐。

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這意味著我國深海載人潛水更進一步,10909米,這一數字造就了我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成功挑戰"世界第四極"。

今年上半年剛給"世界第三極" 珠穆朗瑪峰測量了身高,現在又給大海最深處做了一次體檢,到底這個大國重器有種本領?又有哪些突破讓我們看到驚奇呢?

挺進蔚藍,不斷改寫深海潛水紀錄,大國重器背後的動力是什麼?

前段時間,我國的"海燕-X"深海滑翔機的勝利返航,重新整理了水下滑翔機的潛深世界紀錄,深度到達了10619米,造就了其世界上唯一能夠進行萬米深淵觀測的水下滑翔機的好成績。

緊接著,10月27日中國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在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成功下潛突破1萬米,達到10058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

今天"奮鬥者"號將再次挑戰全球海洋最深處,成功坐底,我國的載人深潛的新紀錄保持在了10909米。這樣的深度意味著什麼?又要克服哪些問題呢?

咱們先來回顧下我國載人深潛的發展歷程。中國第一艘載人潛水器於1971年開始研製,1986年"7103救生艇"研製成功,潛水深度達到300米。而從百米到千米我們用了十年時間,

終於在2010年7月,中國第一臺自主設計和整合研製的載人潛水器"蛟龍號"下潛深度達到了3759米。

中國成為繼美、法、俄、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掌握3500米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2年後這艘7000米級載人潛水器完成了它的終極挑戰,最終將記錄保持在了7062米。

蛟龍號最深能潛多少米 第4張
  

其實7000米的深度所對應的海洋麵積已經佔了整個海洋的99.8%,剩下的0.2%為什麼要去?原因在於海洋真正的奧祕就在這7000以下,尤其是萬米以下的"世界第四極"。

但是如何攻克萬米以下載人潛水器,面臨太多的難題。2016年,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專項支援的深海重大科技裝備成功立項,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專案作為重中之重。

"蛟龍"號、"深海勇士"號相繼入水。在前輩們優良"血統"基礎上,加上之前的經驗積累,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應運而生。

它不僅採用了安全穩定、動力強勁的能源系統,還擁有更加先進的控制系統和定位系統,以及更加耐壓的載人球艙和浮力材料。

材料、裝備、工藝的不斷突破,造就了潛海神器,同時為其他裝備提供技術積累

潛入深海最大的困難就是巨大的`壓強,在海底1000米的壓強就相當於在你的每寸面板上有一個500斤的大胖子踮起腳尖在跳芭蕾。

"奮鬥者"號下潛的馬裡亞納海溝10000米處,水壓超過110兆帕,相當於2000頭非洲象踩在一個人的背上。如此抗壓能力的深潛器外艙如何鍛造?

2012年的時候詹姆斯?卡梅隆設計的"深海挑戰者"(英語:Deepsea Challenger)雖然成功探底,它雖然體型不小,高度7.3米,重量12噸,承壓鋼板有6.4釐米厚,但是隻能容納1人的深潛器,是一個典型的"皮厚餡小"的裝備,據說要想在裡面呆著,必須要學會高難度瑜伽

因為要承擔更多科研任務,實現更多的科學實現,需要將潛水器做大。為了保證載客量,載人艙要足夠大;而為了減輕潛水器的負擔,球艙又不能太重。

為了承受萬米海壓,做成又大又輕又堅固的載人艙至關重要。所以做大不是簡單的放大,無論殼體材料、動力系統、控制系統等等都需要重新研究。終於在我們科學家不懈努力下一一實現。

國產新型鈦合金材料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經過多年的不斷優化和上千次的測試,中國自主研製的新型鈦合金終於問世。強度高、韌性好,可以容納最多3名乘客安全地在海底進行科考任務的"奮鬥者"終於研製成功。

解決了殼體材料,包括觀察視窗材料等問題之後,擺在科研人員面前的還有諸如:如何和海面母船建立通訊聯絡,如何解決深海動力問題,哪一個問題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性。功夫不負有心人,"奮鬥者"最終用上了國產的全海深鋰電池系統,主任設計師張祥功評價:

蛟龍號最深能潛多少米 第5張
  

耐壓能力強、高安全、長續航,是載人深潛器的理想動力。國產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用鋰電池,它的最大耐壓深度可以達到15000米,"奮鬥者"號可以放心下潛。

深海鋰電池,它最大的工作環境壓力可以達到115兆帕。也就是說我們這電池單體在工作的時候,它的表面上大概像我們指甲蓋這麼大的一個面積,將承受1.2噸的這麼大的淨壓力。

具體的技術細節,咱們就不再討論,但是單單是這一技術的突破就為我國全電推技術提供了強大的能源支援,未來的海底,超級靜音的高階海洋裝備有了黑科技。

殼體、動力、通訊搞定之後雖然能潛入海底了,還有一項技術必須搞定,不然從深海就無法順利返回,這是潛水器外層的浮力材料就開始發揮作用了。

浮力材料是成千上萬個奈米級大小的玻璃微珠,他們不僅能為潛水器提供足夠的浮力,自身也非常結實,經得起海底水壓的考驗。有了它們,潛水器才能一次次安全地返回水面。

還有很多不斷攻克難關的例項,每一個超越都十分的不容易,在堅持國產自主研發的道路上也沒有容易兩字,但真是這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員堅韌的堅持與努力,才不斷的突破一個又一個難題,打造了一個有一個新的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