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離婚家庭的孩子

一個離婚家庭的孩子,離婚,一件生活中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當父母不能夠再結合在一起,造就了一個個單親家庭,也讓無辜的孩子有了心靈上的創傷,以下來了解一個離婚家庭的孩子。

一個離婚家庭的孩子1

離異家庭的孩子究竟是什麼樣的?

很多人都說離異家庭孩子的心理都是不健全的,還有人說離異家庭出來的孩子大多都比較自卑,因為沒有父母的支援。

其實現在在網上搜搜就可以發現,很多離異家庭孩子都成長為非常出色的人,這樣的家庭給了孩子更多獨立自主的意識,也更加懂事。

在現在的大環境下,九零後的離婚率節節拔升,如果說離異家庭的孩子“不行”,是不是代表九零後的下一代幾乎都是不合格的孩子呢?

其實這種事情我們最需要注重的是孩子父母的教育!並不是“家庭離異”給孩子帶來了什麼傷害,而是“離異家庭下的父母”大多都給孩子帶來一些不可磨滅的傷害。

就比如說我看到的知乎上一位匿名使用者的回答。

他說:“我爸在我大學聯考一個禮拜之後就提出了離婚,離婚的理由是我媽媽對奶奶不好。”

這應該是非常常見的一個理由了:婆媳關係很多媽媽之所以最後被折磨得面目全非,大多都是因為家裡有一個不能說上話的爸爸。當然,我們要說的話題並不是兩性話題,而是家庭教育的話題,所以,這位使用者為什麼會覺得離異的家庭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傷害呢?

我看完了他的'故事,故事裡寫的是:他的爸爸出軌,拿自己的奶奶作為藉口,掩飾自己的行為。作為一個父親來講,這樣的做法已經說不過去了。他的母親為了父親能夠回頭,一直苦苦地等著,而他為了讓母親能夠開心一些,在家裡小心翼翼,儘量不去惹母親生氣,逐漸變得越來越自卑。他不敢表達自己的意願,生怕會引起讓母親不開心的回憶。

這其實是一種懂事的體現,但是很多父母並沒有想過,一個突然懂事的孩子,內心有多複雜,這才是離異家庭給孩子帶來的危害的導火線之一。

一對夫妻準備離婚了,他們對孩子說的第一句話並不是關心與內疚,而是問他:“你想跟誰?”

很多孩子在父母離婚的時候,甚至才是一個十歲左右的孩子,他們並不明白,所謂“跟著爸爸”,或者說“跟著媽媽”以後意味著什麼。這種問句其實對於孩子來講根本沒有意義,因為跟著誰其實已經是一個父母之間“板上釘釘”的事情了,那為什麼這些父母一定要有孩子的一個回答呢?

一個離婚家庭的孩子
  

這位知乎使用者說出了一個事實:“他們只不過是利用孩子來證明自己在離婚一事中不是過錯方,想要證明誰為這個家付出得更多!”

離婚誰對誰錯?雙方各執一詞。孩子的選擇這時候彷彿變成一個天大的利益一般,誰都想咬一口,誰都想爭奪一下。被孩子支援那一方彷彿就冠以了照顧這個家庭更多,錯誤更少。很多媽媽最後歇斯底里地說:“我為這個家付出了多少多少”,扯著孩子在父親面前發瘋。

這些行為才是導致孩子受傷的原因之一,很多人可能自己成家立業之後,都無法忘記父母在離婚時候的“大戰”。

為此,我也去詢問過我身邊一些離異家庭出來的朋友

他們說:離異家庭給孩子帶來傷害的不僅僅是“選邊站”,不僅僅是那些“大戰”,也不僅僅是那些理由,還有就是當你的父親或者母親跟別人組成一個新的家庭後,那個孩子永遠都覺得自己並不屬於這個家庭。

沒有歸屬感的孩子最可怕,他們大多沒有很深的親情的概念。

所以相較於一個離異的“事實”,不完整的家庭,更需要“完整”的父母。只有完整的父母對孩子進行良好的引導,更加細心地去照顧孩子的感受,孩子才會在成長的道路上越走越穩,是否出自離異家庭,在這麼看來其實並沒有特別重要了。

很多離異家庭孩子大多都是很謹慎的,所以有些人會說他們自卑,他們能憑藉的“籌碼”已經很少了,更需要自己好好地保護自己。在大多數孩子都能在父母的膝下快樂成長的時候,這些孩子已經需要去為自己的未來做打算。

孩子什麼時候感受到了離異家庭的不同?

我的一位朋友說,她國小時候想去夏令營,同學都去了,她興致沖沖地跟父親講,以為就是一件小事,結果父親拒絕了說:“萬一你在夏令營出什麼事了,你媽又要怪我沒有照顧好你!”

這是她第一次感受到“自己家”與“別人家”的不同。

除了呆在家裡,她沒有任何自由,哪怕同學聚會也不行,只要稍有反抗,父親就會說:“不行,不然你媽又要怪我”,這句話就像像一個牢籠,套住了女孩。

很多父母都會說:“我做了這麼多,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可是當一些非常實際的事情來臨,父母的一方只會壓榨孩子。這就是為什麼,離異家庭的孩子都是“悶葫蘆”,因為父母沒有一方敢去隨意地讓孩子成長,生怕另外一半會指責自己沒有照顧好孩子,留下“話柄”,這場“戰爭”隨著夫妻雙方破裂並沒有結束,甚至還演變成一個新的開始!

所以不完整的家庭更需要“完整”的父母

父母在其中對孩子的引導至關重要,並不是完整的家庭才能給孩子帶來最好的教育,“完整”的父母就可以!

一個離婚家庭的孩子2

離婚家庭的孩子怎麼教育

1、首先要讓寶寶明白父母仍然愛他

繼續撫養孩子的一方必須讓寶寶知道你對他的愛不變,要經常用語言和行動表達對寶寶的愛,讓寶寶感到愉快和安全,這樣他們的身心才能得到良好的發展。如果是離異,在不打擾對方生活的前提下,沒有獲得撫養權的一方可以效仿外國的做法,越好固定的時間和孩子呆一天半天,盡情表達對孩子的愛。

2、幫助孩子與同齡小朋友建立良好的關係

單親家庭的孩子,一般都害怕受到同學朋友的嘲笑。別人的一些話,會讓他們心裡特別不舒服。家長們可以幫助孩子與同齡的同學和朋友,更好地建立其關係來,這樣孩子的心理問題就能夠解決了。若哪個同學說一些對孩子刺激的話,家長們可以找那位同學聊一聊,或者是找班主任反映一下,來讓孩子消除心理芥蒂。單親教育,家長們更要上心,爭取將孩子所受到的傷害降到最低。

3、不要把孩子“綁”在自己身上

夫妻之間雖然離了婚,雖然解除了法律意義上的依存關係,但父母與孩子的親子關係永遠不會因為離婚而改變。有人離婚後,禁止孩子與前配偶及其親戚之間的來往,逼迫孩子不認這些親戚,以發洩自己對對方的不滿,這都是不可取的。

撫養孩子的一方不讓另一方探視孩子,為了探視孩子,雙方互相對罵、互相詆譭,這給孩子心靈造成極大的傷害。孩子小小年紀就仇恨滿腹,長大以後不是埋怨撫養的一方對自己不好,就是埋怨不探視的一方沒有管過自己,對自己所有的不如意都歸因於父母,從而忽視了自己的責任。

單親家庭孩子的性格特點

1、 單親家庭孩子會不合群

單親的家庭往往只注重子女獲取高分,進重點中學,追求智力超群與發展,而忽視了孩子合群性格的培養,造成身心異常、人際關係失調、孤獨,甚至孩子被排斥在集體之外而失去夥伴。常表現為:有的孩子常圍著父(母)轉,變得驕氣膽小,畏畏縮縮;

有的孩子自己玩自己的玩具,不願和其他小朋友玩,變得任性霸道,從而使孩子僅侷限於家中或父(母)身邊,接觸的人有限,只要稍有差異就會感到尷尬,如帶眼鏡的、鼻子大一些的、甚至說話聲音大一些的、以及每個人身上特有的氣味都會讓孩子生疏而害怕、哭泣,使孩子失去了在學校、社會中的快樂感,失去了孩子在大自然中(如公園、草坪上)受到陽光的照射,失去了和其他孩子一塊背兒歌、講故事、做遊戲的機會。

2、單親家庭孩子容易產生妒忌心理

單親家庭的孩子,無論在物質上還是精神上,所能獲得的享受,一般來說不如健全家庭的孩子,而這些正足每個孩子所渴望的。由於健全家庭的孩子能得到的,單親家庭的孩子不容易得到,他們的心理就容易從最初的羨慕演變成妒忌、僧恨。

在心理上他們會表現出對父母一方特別依戀,希望能從父母一方獲得雙倍的回報,在物質享受上,如果他們不能正確對待這種差距,認為別人能得到的,自己也應該能夠擁有,就容易導致偷竊等犯罪行為的發生。

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1、父母離婚孩子患心理疾病較多

父母離婚對末成年子女造成精神創傷。有些兒童在父母離婚的心理刺激下,性情發生改變。有的變為粗暴、煩燥。有的兒童在消極情緒持續、強烈作用下,發生心理疾病。離異家庭的孩子在各種心理狀況上都比正常家庭同齡兒童差,他們往往表現為情緒低落、內疚、自卑、意志消沉、心事重重、過度的恐懼和擔心、多疑和寂寞。

2、容易缺失生活和學習上的自信心

大多數離異家庭的子女有不同程度的行為障礙。由於家庭的破裂,導致家庭教育的殘缺不全,生活在單親家庭中的子女往往缺乏較好的生活教養和學習上的指導,同時由於破裂家庭給他們心靈蒙上一層陰影,致使他們喪失生活和學習上的信心,在行為上具有較多的逆常表現,如易怒;

與父親或母親產生強烈的對抗情緒;由於感受不到家庭溫暖而容易受到外界不良行為的影響,行為的反社會傾向與對立情緒比較嚴重等。

一個離婚家庭的孩子 第2張

離婚會對不同年齡的孩子產生的影響

幼兒和學齡前兒童

這個階段的孩子,在父母離異時最容易受到感情衝突的影響。常常會表現為強烈的負罪感,覺得父母親分開都是因為自己的錯,是自己不乖造成的:“一定是因為我不聽話,爸爸媽媽才不要我的。”而在情緒上的反應則是煩躁,甚至抑鬱。所以,父母親需要特別留心,應該清楚地告訴孩子,父母親的分開並不是他的錯,與他無關,以舒緩他們內心的負罪感。有些孩子幼兒時期的問題可能會再次出現,比如說尿床。

國小階段的孩子

這個年紀的孩子往往有著很強的'自我表達意願,情緒起伏明顯。對於父母離婚,他們通常表現的異常憤怒或異常傷心。有些父母親考慮到了這個可能,會做些和好的嘗試。

在這裡要特別提醒家長,如果是在複合機率比較低的情況下做這樣的嘗試,一旦失敗,對孩子來說無疑是雙重打擊。他們中很大一部分都會有持續的悲傷情緒狀態,若不處理,在長大後,容易在感情上缺乏自信,總在擔心對方會不會突然離開,與異性交往,或是處理個人生活和婚姻問題時,內心往往都很焦慮,自己也就不容易快樂起來。

青少年階段的孩子

這個年紀的孩子身心都處於劇烈的變化當中。面對父母離婚這一不可改變的事實,他們往往表現出兩種完全相反的情緒反應,有的孩子就會試圖逃避長大,永遠留在小孩的'狀態;而另一些孩子則希望自己快快長大,可以早些獨立。他們有時會故意惹怒別人,以引起別人的注意;做事情時卻又擔心做不好,沒有足夠的信心。

另外,研究還發現,在單親家庭中長大而未得到應有照顧的孩子,可能會出現酗酒、打架的行為,有的孩子還會過早發生性行為,而在出現精神抑鬱的可能性也比其他孩子高很多。而專家們強調,父母離婚時的處理方式,遠比離婚的時間點對孩子產生的影響來得大。

在一項綜觀性研究中,研究者選擇了一些父母在1946年離婚的子女,隨後對他們進行了長達20年和30年後的跟蹤。結果發現,雖然父母親的離異已是幾十年前的事了,可給孩子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卻依然存在。包括了人際交往中的不安全感,不佳的矛盾處理方式,不良的親子關係,坎坷的愛情婚姻經歷等。

離婚後教育孩子的注意事項

1、告訴孩子離婚與她無關。父母只是不再一起生活了,但依然都愛她(他)

2、和孩子一起接受現實。告訴孩子,這個家庭以後只有我們兩個人了,做好媽媽或者爸爸的幫手,家務活我們一起承擔。我們要互相關心互相關照,困難和艱苦我們一起面對。

3、和孩子積極面對新的生活。告訴孩子單親家庭一樣能養出出類拔萃的孩子,沒什麼,兩個人輕輕鬆鬆和和美美過日子,總比三個人在一起不停的吵鬧要好的多,最起碼精神上很快樂,呵呵,這樣孩子即是你的朋友,又是你的伴侶,她(他)會很快的成長起來,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4、要一分為二地評價過去的伴侶,最好多講優點,這樣有利於孩子成長。維護孩子和離異方的親子關係,讓孩子知道,雖然父母不在一起生活,但對她的愛依舊存在,她依然在愛中成長。

5、不管什麼時候不管身處何地,都跟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這樣才能有效的引導孩子成長.

6、單親一樣過,不要對孩子有什麼歉疚心理。須知單親家庭和婚姻家庭一樣,都是人類生活的一種方式。如果媽媽內疚,孩子的心理就不正常了。因為“媽媽內疚——孩子覺察內疚”是孩子諸多問題的起源。反而你要讓孩子感到你更不容易。激發孩子做事學習更加努力。

7、單親媽媽,或者是單親爸爸,過好你自己的日子,該愛你去愛,該享受的照常享受,依然要過好你的每一天,不要把全部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不要把全部希望寄託放在孩子身上,過好自己的生活,就是給孩子最大的支援和力量,也給孩子自由發展健康成長的提供很好的空間。

一個離婚家庭的孩子3

①很難適應環境的改變

父母離婚後,自然不可能再生活在一起,那麼孩子就需要選擇跟隨某一方,這樣勢必會面臨與另一方分離,生活環境的改變會讓他們不適應。並且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也很難和父母傾訴,從而陷入更大的困境。

②缺乏安全感

多數人離異後都會選擇再婚,這就意味著孩子會擁有新的家庭,特別是年輕父母,還會重新生育子女,無論繼父繼母對他們的態度多麼善意 ,都會讓孩子感覺自己是多餘的、是父母的累贅,這很容易讓他們變得敏感和叛逆。

③容易情感障礙

在見證了父母爭吵、離婚這一系列的過程後,孩子們心中對美好家庭和愛情的幻想都會都破滅,等到他們長大之後,對感情會有明顯的排斥心理,害怕陷入相同的處境,從而產生情感障礙。

④遭受外界的傷害

小孩子心性單純,缺乏辨別意識和自我調節能力,離異家庭的小朋友會被人貼上“野孩子”或者“沒人要”等標籤,造成孩子內心受傷,並且很容易被小夥伴欺負,從而身心都會受到傷害。

作為父母,自然是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的發生,為此,在做出離婚決定的時候應該慎重——

保守解決

很多夫妻離婚都是因為一些小矛盾而衝動做出的決定,這樣是很不理智的,不僅給雙方留下遺憾,還會給孩子造成傷害,得不償失。

因此在矛盾可控制的情況下,應該採取保守的方式——不離婚,在日常生活中多互相理解,增強溝通。

婚姻本身就是複雜和瑣碎的,我們需要更加細心去感受和經營,在《婚姻心理學》一書中就有比較全面的婚姻經營小知識,幫助眾多夫妻克服婚姻中的問題,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僅能夠更好地去愛對方,也能讓對方更愛自己,擁有融洽又幸福的婚姻,給孩子和自己一個溫暖的家庭。

一個離婚家庭的孩子 第3張

理智地分開

如果關係到了白熱化的程度,而只是為了孩子勉強在一起,也並不會給他們帶來較強的幸福感,反而也會耽誤彼此的幸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夫妻雙方已經很難繼續走下去,也應該保持理智的態度,採取正確的方式分開,因為孩子本身是沒有錯的,儘可能保證他們不受傷害。

做好這幾點,能夠最大程度上減輕對他們的傷害——

尊重孩子的想法

離婚不可避免的就是爭奪孩子的撫養權,很多家庭也因此鬧得不可開交。但是我們尊重孩子的需求,他們想跟著誰就儘可能跟著誰。

因為他們的'選擇自然代表著自身的意願,也意味著跟著這一方能夠更幸福,如果不尊重他們的想法,勉強而為之,也只會讓他們不開心。

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

離婚造成的傷害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父母的漠視,一般沒有孩子撫養權的另一方基本上就斷了聯絡,而負責撫養的一方因為有了新的家庭,也不會花過多的心思在孩子的身上,這樣自然很難使其健康成長。

所以即使離婚,夫妻雙方都有撫養責任,這是不可推脫的,父母應該做到共同撫養,給予孩子應得的關愛。

再婚伴侶需考慮孩子的感受

離婚之後的雙方都是自由的,對於年輕夫妻來講,再婚的可能性很大,很多家長可能只考慮自身的感受,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最後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和矛盾。

因此,在尋找新的伴侶的時候,應該主動讓對方知道孩子的存在,同時看看是否能夠被接受,儘量做到兩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