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育隨筆14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沒少接觸或者看到經典的隨筆吧?隨筆是一種很靈活隨便的筆記或文體。為了幫助大家更多的瞭解隨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育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育隨筆14篇

語文教育隨筆 篇1

自從從事教師這一行,當一位好教師就是我的目標。一年來,我始終以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態度來對待我的工作。現在又到年末,現對一年來的工作進行總結。

1、思想品德方面:

在一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能認真學習國家的有關教育方針,熱愛教育事業,始終不忘人民教師職責,愛學校、愛學生。作為一名教師,我從自身嚴格要求自己,通過政治思想、學識水平、教育教學能力等方面的不斷提高來塑造自己的行為。使自己在教育行業中不斷成長,為社會培養出優秀的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2、教育教學方面:

一年來我一直擔任高年級的語文學科,在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刻苦鑽研業務,不斷提高業務水平,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

一、尊重學生是以學生為主的關鍵

在教學中,深刻體會到要以學生為主個人工作總結,以學生的發展為主。首先,必須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思考權,尊重學生的發言權,尊重學生探究精神個人工作總結,尊重學生的思維成果。做到這些,才能夠放手讓學生去思考,讓學生探究。

二、分層合作,是實現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必由之路

學生的層次不同,思考的`效率不同,往往會造成一些學生怕于思考,懶於探索個人工作總結,依賴別人的思想。教學中如果讓好中差混成一個小組,這樣好的學生永遠成為領頭人,成為代言人,而差生永遠就在小組中得不到重視。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實行分層分小組合作的方法,在課堂上,根據不同的情況給不同小組以不同層次的任務,學生在層次相同,能力相同的情況下有了思考問題的時間,這樣就達到了分層次合作的目的,也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挑戰性任務。

三、明確學習目標

語文教學最忌千篇一律,容易使學生厭煩。如果千篇一律地字詞教學,課文分析,歸納總結,這樣既費時又費力,學生學習完一篇課文也不知自己這堂課進步了多少。五年級的學生,字詞教學完全可以放手讓他們自己完成。他們有這個能力而且有各自獨特的方法。在教學中個人工作總結,我一般字詞教學只作為一個檢查過程。課文分析看是那一類文體,新的文體傳授給新的方法。然後,讓學生依據方法自我解決。最主要的是根據教材學生明白這節課要達到什麼樣的水平,解決哪些疑難問題,_道哪些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課堂才能實效高效。

四、規範作業

學生學習新課和知識的系統化、條理化,要靠一定的作業來鞏固提高。通過規範化的作業使學生的思路明晰,條理清楚。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新課程標準裏的一個鮮明觀點,而規範化的作業可以使學生的習慣得以形成。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多開展語文實踐活動

利用課堂課餘及班隊活動,進行一系列的實踐活動是本學期語文教學餓一個重要方面。在主題班會上,進行説“新學期的打算”、“時時刻刻注意安全”、“我愛學校”,如何利用製作等一系列活動,鍛鍊學生的膽量和表達能力都有顯着提高,不管是誰站起來都能説上一會兒。

六、制定幫教方案

對個別的差生,能悉心輔導,經常面批作業,找出知識的薄弱環節,及時進行補漏。例如,自己經常利用課餘時間,落班輔導學生,有針對性地制定幫教計劃,有目的有計劃地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在課堂上,採用多提問,多檢查,及時疏導,及時反饋的形式,努力提高後進生的文化基礎知識。同時,在班級中開展互幫互學小組,進行一幫一的學習活動,使學生端正思想,互相學習,互想促進,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學習氛圍。平時,自己還注意“兩手抓”:一方面培養好尖子生,一方面通過尖子生輔導後進生,以先進幫助後進,以好帶差,促進雙贏效果。

3、遵守紀律方面:

本人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不遲到、不早退、有事主動請假。在工作中,尊敬領導、團結同事,能正確處理好與領導同事之間的關係。平時,勤儉節約、任勞任怨、對人真誠、熱愛學生、人際關係和諧融洽,從不鬧無原則的糾紛,處處以一名人民教師的要求來規範自己的言行,毫不鬆懈地培養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4、工作業績方面:

隨着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業務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學之餘,還擠時間自學教育教學理論並積極進行各類現代教育技術培訓,掌握了多媒體課件製作的一些方法。上學期我應上級的號召,積極到邊遠學校支教,在支教學校發揮自己的光和熱,受到支教學校領導的一致好評。被評為市級支教先進個人。

這學期,五星學校承擔了課題研究的工作,在此項工作中,我先後承擔了課題研究展示課的任務,並受到領導的好評,經過學校評價組評比為一等獎。

語文教育隨筆 篇2

國小低年段的習作是要讓同學有話可説。但,實際上,同學除了對自身印象深刻的事樂於動筆外,其他的事或物如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即使寫出來也是乾癟無味。究其原因,是因為小同學的觀察能力較差,無法細緻、全面的觀察事物。他們對感興趣的東西也只是浮光掠影,不感興趣的東西就更是一掃而過了。為了讓同學習作時不害怕、不躲避,對習作逐漸發生興趣,老師必需教會同學觀察的方法。

老師先要給與同學一個明確的觀察目標,這個目標儘量是同學感興趣的東西,他有興趣才可能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細緻的觀察。比方讓同學觀察新華書店裏的情景,就不如讓他們觀察才進入電影院時看到的場景。

確定好觀察目標後,先讓同學對目標進行一個整體的觀察,比方:大象給人的感覺是高、大、粗壯、蠢笨,而小貓則是小巧玲瓏、可愛而温柔。整體觀察後才進入局部觀察。當然也可以先局部再整體。

進行局部觀察時,不能讓同學籠統的觀察,也不能只讓他觀察他感興趣的局部,儘量每一個地方都觀察到。也即是要細分觀察目標。比方觀察小狗,總體觀察之後,老師要引導同學觀察小狗的.腦袋、身子、腿和尾巴。腦袋又可以細分為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一樣一樣的觀察,找出目標的特點來。觀察順序不要強求,同學對那一局部感興趣,就可以先觀察哪裏,他花的時間多,觀察的也就越仔細。但同學敍述和寫作時一定要依照正常的順序,不能東還沒介紹完,,就介紹西,回想起東還沒介紹完,又來介紹東。

觀察小目標時要看清顏色、形狀、大小,它什麼時候給你的印象最深,比方吃飯時,小狗粉紅色的舌頭快速的伸縮,同學覺得最有趣,就可以在寫舌頭時加上介紹它吃飯時舌頭的動作。老師在引導同學敍述時,一定要用各種方法讓同學運用到學過的優美詞語。比方,小狗的眼睛長的黑、亮,而且圓。老師就要同學想一想,你們學過關於眼睛的優美詞語嗎?看誰記得多。於是,“又黑又亮”、“亮晶晶”、“圓溜溜的”等等詞語就可以順手拈來了。

當同學觀察完了目標,這只是機械的觀察,介紹的內容也是枯燥的,就像我們看到了家用電器的説明書。要想讓同學的文章充溢趣味,就必需讓同學對觀察的每一個目標進行想像。小狗的眼睛像什麼?它的耳朵的形狀又像什麼?它跑起來像什麼?它身上厚厚的毛又像什麼?想像的對象一定要是大家所熟悉的,只要一説出來大家就能立即聯想到實物。但要提醒同學,想像的東西最好是既熟悉又比較美的。有同學在比喻海中的海蔘時,曾説它遠看起來像一堆牛糞,全班鬨堂大笑。我先褒揚了他善於想像,然後反問他:“牛糞給人什麼感覺?假如大家對牛糞不喜歡還噁心的話,誰還願意欣賞海蔘呢?海蔘不只不美,而且愛成了醜陋的化身了。”

觀察完目標的靜態,就應該觀察它的動態了。假如把靜態比作是一幅油畫的話,那麼動態就是讓油畫中的人和物走出油畫,走近我們。比方,小狗吃飯、喝水、做遊戲的時候會動,那麼它是怎麼動的?我們三年級學過的一篇文章《吹泡泡》清楚具體的寫出了怎麼做泡泡、怎麼吹泡泡的,文章用了一系列動詞“放”、“加”、“和弄和弄”、“蘸”、“吹”、“提”等,這些動作也是作者觀察的結果,我們可以讓同學運用同樣的觀察方法觀察小狗。這種觀察要反覆多次以後,同學才會掌握。我在平時的教學中就經常讓同學觀察動作,比方上課了,我輕輕推開門,再轉身關門,接着掃視一遍全班,微笑着走上講台,大聲的説:“上課!”這個過程中有六個動作,但同學大多隻能説出三四個,經常訓練,他們的觀察能力才可能提高。

總之,同學觀察的越仔細,文章才會寫的更生動、更具體,他們寫作文的興趣才會越來越濃,也為高年段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語文教育隨筆 篇3

一、培養孩子樂於傾聽的習慣

樂於傾聽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習慣,這是現行的教育形式中孩子獲取知識的最主要途徑。樂於傾聽,關鍵在於“樂”,要讓孩子願意聽,那麼首先老師的語言要抑揚頓挫、富於魅力,再配上一些肢體語言幫助孩子理解,不枯燥,單調,孩子才會被吸引。告訴幼兒會聽,是一種能力,及時表揚聽的“傾聽”能力強的孩子,讓不會聽的孩子有個努力的目標,久而久之,聽就變成了一種習慣。

其實所有的孩子都知道“上課要認真聽講”,因為不管是父母還是老師,幾乎每天都會跟他説這樣的話。但往往有的孩子上課弄這樣弄那樣,從來不聽,那為什麼他們不聽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沒有掌握聽的方法,孩子不知道怎樣才是傾聽。所以,我們要細化聽的要求:每天,提醒幼兒,老師講課時眼睛看着老師,指着黑板時眼睛盯着黑板上的內容,要讀書了,眼睛就得看着圖畫書等等。讓眼睛和耳朵同時工作。面對這樣的孩子,通常的做法就是請他複述剛才小朋友發言的內容,當然往往是答不出來的,於是提醒孩子會聽別人發言很重要,是向別人學習的好機會,或者是請他用自己的話回答問題,因為沒有準備往往也會答不出來,於是教育孩子要積極動腦。有時,處理這樣的情況時也可以換個思路,就是讓認真聽講的幼兒起來複述,老師用具有稱讚性的語言説:“我最喜歡用眼睛看着發言的那位小朋友了,他一定聽清楚了,請他再來説一説。”説完,及時表揚獎勵。有的孩子老師講課時很會聽,可是輪到其他小朋友發言時,他就不會聽了,不是低頭幹自己的事,就是急不可耐地大聲喊“我來,我來”。這個時侯,我們教師就要非常有耐心地正面引導。面對這樣的情況,首先肯定他在聽,只是沒有聽完,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對別人不禮貌。那麼,老師可以停下來對喊的小朋友説:“你愛動腦筋,很好。可是,沒聽人家講完就要發表意見是很沒有禮貌的,你可以等他講完之後,再補充自己的.想法。”之後,再給他機會表現,及時表揚。

當然,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光靠一兩次的説教是沒有用的,也不能指望一兩次之後就有效果。多教孩子一些可行的方法,長期堅持下來才會看出成效。

二、培養勇於發言的習慣

勇於發言,關鍵在一個“勇”字。要培養孩子的大膽與自信。有些孩子不發言是什麼原因呢?主要是因為害怕自己回答錯了;膽怯,不敢在人多的地方講;已經習慣不舉手回答了;話在口中,不知怎樣表達;問題太難。我認為對待發言的幼兒,要以鼓勵為主,對於經常發言的不管對錯,先肯定。對待沒發言的孩子,還是要以鼓勵為主,尤其是膽小的孩子,偶爾一次發言也要大大地表揚。另外,可以教給孩子一些發言句式,比如:我認為……,我覺得……,我來補充……等等。

有時,和小朋友一起看圖畫書時,教師可以適時指導幼兒看着圖畫書上孩子們積極發言的情景進行引導,或者在多媒體課件中播放國小生上課積極發言,回答問題的場景,來激發幼兒積極發言、勇於發言。

語文教育隨筆 篇4

一、現階段國中語文教學現狀分析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課程改革的今天,雖然我們的國中語文的教學策略和方式做了一些調整,但還是沒有走出傳統教學的誤區,還在是為“教”而“教”,不利於學生有效的學習和提高。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模式依然是以書本上的理論,方法為指導,在固定的教學環境中展開的教學活動進程,教學模式始終以教師為中心,教師依然是利用講解、板書作為教學手段和方法向學生傳授知識,學生則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此外,受中、大學聯考的影響,雖然素質教育理念提出、課程改革在進行,可我們老師的教育出發點,依然是以學生的高分為主,教師處於至高無上的權威地位,學生無條件地接受教師的一切灌輸。在教學過程中,基本上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狀態,教師滿堂灌,學生滿堂記,強迫着學生去學習很多東西,學生缺乏必要的積極性、主動性,忽視了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束縛了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作用,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是不知道為什麼而學的。封建的教育思想,單一的教學模式,必然使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提不起精神,難以達到樂學。課程的改革,新教育理念的提出並實施,是社會進步的必然,如果我們的教師依然頑固,不去及時的更新教學理念,使課程改革落到實處,在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那麼,我們的教學效率一直都不會有提高,教學失去實質性的意義。

二、在國中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素質教育思想的提出,是時代的象徵,是社會發展培養人才的必須品。素質教育是根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基本目的,以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的教育。素質教育的要求每個學生在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智能素質、身體素質、審美素質、勞動素質和心理素質等方面,都得到應有的發展,使每個學生的素質結構得到協調發展和整體優化。素質教育作為我國教育轉型期的一種主導的教育理念,立足於教育目的性價值標準,兼顧教育的工具性價值標準,具有穩固的社會合理性。在國中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是培養滿足社會發展型人才的需要,是國中語文教學的需要,如實的實施好,能使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祖國語言文學的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自學能力增強,知識面拓展,整體素質修養得到提高。

三、在國中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策略

1、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

長期以來形成的教學思想、教學方式,無論是在教學形式上落後還是在教學觀念意識上落後,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都值得我們教師進行深入的思考。我們探求素質教育的真義,必須突破傳統知識論的研究方法,摒棄形而上學的思辨研究,回到教育的真實世界,在具體的教育活動和行為中領悟素質教育的本真意義,合理地把握教育者價值引導與受教育者自主構建的內在動力,以使素質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建立在堅實的本真基點之上。教師起傳遞教學信息、啟發學生思維的主導作用,讓學生學會學習,懂得探究獲取學科知識,使學生的各種潛在素質得以發揮發展。教育改革的'關鍵是思想,實施素質教育也需要新思想的支撐,鑑於此,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打破這種傳統教育的舊框式,更新教育觀念,改變教學模式,搞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教學,搞有利於學生學習發展的教學。

2、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引導學生樂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成功的奠基石,只有有了濃厚的興趣,才能幹好一件事情。俄國偉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曾説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興趣。”這給我們語文教學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啟示。素質教育的實施,所要求的也正是如此,只有建立在學生興趣的基礎上,我們的一切教學活動才能更好的開展,學生的學習才會更有效。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想在國中語文教學中真正的貫徹好素質教育,那我,我們就應積極的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激發學生對於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將“要我學”變為“我要學”,讓學生真正燃起學習的熱情。語文特級教師錢夢龍曾説過:“優秀的教師無不都是優秀的心理學家,他們不約而同地都十分精通如何從激發興趣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慾望和熱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有許多,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從學生的性格、愛好、習慣等特點出發,結合教學實際,充分挖掘教學中存在的趣味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樂學。

3、傳授學生學習的技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素質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能力,那麼,在國中語文教學中,教育者們的終極目標,也就是對學生的語文能力進行培養和提高。對於國中語文這個多層次、多角度的教學來説,想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只有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了,學生進行不斷的學習,學生的語文能力才會提高,道德修養的各方面才會得到提高,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才會凸顯出來。正如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所説的那樣:“教學的目的是為了不教。”為此,教學中,作為教師的我們,在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我們還應充分的發揮好課程改革指導的參與者、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教學中要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獲得更有效的發展,提高教學效率。

語文學科是素質教育得以實現的有力保障,同時素質教育的實施又激活了語文學科的教育形式,兩者相輔相成。在國中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重在一種教學思想的轉變,教學方式的革新。教學中,為了學生更好更快的發展,我們應積極進取,不斷的轉變觀念、研究教學方式,有效的滲透好素質教育。

語文教育隨筆 篇5

在這一個月的教學中,我學得在課堂提問上有一點感悟。教師上課,都離不開課堂提問。但課堂提問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要注意:

1、難度。課堂提問要適合學生的認識水平,把握問題的難易程度。教師提出的問題應是學生在未認真看書和深入思考之前不能回答的,還應是班裏大多數學生經過主觀努力之後能夠回答的。就如樹上的果實,既非唾手可得,又非可望而不可及,而是跳一跳才能得到。我曾兩次講《祝福》,都是從“我真傻”入手,去深刻認識祥林嫂的悲劇命運的,但由於設計的問題難易程度不一,教學效果也就不同。第一次,我是這樣來設計提問的:“祥林嫂認為自己真傻,這告訴了我們什麼?作者這樣寫能否揭示主題?”由於問題涉及的.面較大,較籠統,學生難以回答清楚。第二次,我改提如下幾個問題:“祥林嫂為什麼認為自己傻?”“為什麼阿毛被狼吃了,祥林嫂就變傻了?”“阿毛不被狼吃掉,她會不會變傻?她的命運會不會好些?”這樣提問,化難為易,學生也就樂於思考,從而深化了對祥林嫂悲劇命運的認識。教師的提問應難易適度,如果問題過難,學生望而生畏,就會挫傷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如果問題過易,學生不動腦筋就能輕易答出,也就無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答不出,這是常有的事。原因往往是難度過大。這時,教師應想方設法“化難為易”,以避免陷入“啟而不發”的境地。例如,一次教《項鍊》時,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作者刻畫路瓦栽夫人在當時有什麼現實意義?”此問題一提出,學生默然。這時,我隨機應變,問道:“路瓦栽夫人是怎樣一個人?”學生很快答道:“是一個追求享受,夢想過豪華生活的小資產階級的婦女。”我再設一問:“法國當時的社會現實是怎樣的?”學生答:“當時的法國在工業革命後隨着生產力的發展,資產階級的豪華奢侈、講排場、愛虛榮之風大盛。”這樣,就把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解決了。

2、坡度。有的心理學家將問題從提出到解決的過程叫“解答距”。所謂“解答距”,就是讓學生經過一番思考才能解決問題,讓思維的“軌跡”有一段“距離”。一般來説,根據“解答距”的長短,提問可分為四個級別。第一級,屬於初級階段,所提的問題,學生只要參照學過的例題、例文,就可以回答。這樣的問題,屬於“微解答距”範疇。第二級,屬於中級階段,所提問題並無現成的“套子”可以依傍,但不過是現成“套子”的變化與翻新。這樣的問題,屬“短解答距”的範疇。第三級,則是高級階段,所提問題要求學生能綜合運用學過的知識進行解答,屬“長解答距”的範疇。第四級,則是高級階段的發展,屬創造階段,所提問題要求學生能採用特有的方式(無現成方式參照)去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屬於“新解答距”的範疇。教師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合理調配提問題的坡度,為學生增設台階,使之能拾級而上,直達知識的高峯。

在教學《過秦論》時,我曾根據秦國興起、強大、統一全國及其滅亡的過程,精心設計了四個台階式提問:(1)秦國興起時實行何種基本國策,起何作用?(2)秦孝公以後的80多年,又為何能進一步強大起來?(3)秦始皇統一天下是偶然的嗎?為什麼?(4)秦朝迅速滅亡的基本原因究竟是什麼?這幾個問題,由於“解答距”的長短不一,形成了提問的坡度,調動了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隨之逐步提高。

總之,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它要求我們把握適當的度,以啟迪學生思維。

語文教育隨筆 篇6

首先,在指導學生翻譯的過程中要堅持“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原則。因為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過程實際上也是積累文言知識的過程。所以,只有堅持直譯為主,竭力保留原文用詞造句的特點和語言風格才能不斷加深對文言字詞句,尤其是文言虛詞和一些特殊句式的理解和鞏固。

其次,要鼓勵學生多查多思。正因為文言文和現代漢語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因此,在閲讀文言文的時候才不能憑空地望文生義。否則,對古文的閲讀能力不但不會得到提高,反而會走入誤區,甚至鬧出笑話。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引導學生養成運用工具書的好習慣。與此同時,在遇到疑難問題的時候要鼓勵學生多思考、多探究,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只有這樣做,才能讓學生的文言天地充滿生機和活力。

再次,重視對學生進行文言文的閲讀遷移。在講授課文的同時,精心選擇一些文章立意、語言風格、寫作背景相似的'文章作為補充。讓學生在比較閲讀中加深對所學文言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同時還可以擴大學生的古文閲讀面,更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文言文語感。

最後,引導學生多讀多背。俗話説: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今天的學生之所以對文言文感到陌生和恐懼,就是因為他們“囊中羞澀”。著名語言大師王力先生説:“我們必須多讀古文,最好是熟讀幾十篇佳作,涵泳其中。”因為只有如此,才能幫助學生在他們的思維世界中創造一定的文言文的語言環境,從而形成文言文語感。

語文教育隨筆 篇7

今天學生的情緒很不好,剛剛送走了實習老師,孩子們都很留戀。看着孩子們沒精打采的樣子,我也很壓抑。該如何釋放呢?

上課了,按進度應該上積累與運用四“引號”的用法。以前上這種內容孩子們的興趣都不太濃,更別説今天了。我抖擻抖擻精神,給孩子們出了個腦筋急轉彎。孩子們沒多大反應。我又手舞足蹈地給孩子唱首歌,孩子們有了點反應。正當我泄氣時,下邊傳來孩子們的笑聲。我剛要得意,準備開講,一個學生起來向我告狀:一個叫尹楚涵的學生説髒話罵老師。我簡單瞭解了一下經過,課堂的種子在我心中悄悄萌發。

我故作生氣地走到尹楚涵面前,以威嚴的語氣命令他起來。孩子彷彿犯了大錯戰戰兢兢地起來了。其餘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我們這兒,一個個精神起來了。我轉向全體學生,“只要尹楚涵能把剛才説的話原原本本地寫在黑板上,老師就原諒他,還獎他一分!”學生更來勁了,一個個盯着黑板,看他要寫些什麼。

小傢伙認認真真地在黑板上寫上“我們老師瘋了!”幾個大字。全班同學見了哈哈大笑,剛才的陰霾一掃而光。我抓住時機繼續追問:“這是誰説的話呀?”小傢伙又在前面認認真真地寫上了“尹楚涵説”幾個字。連起來就成了:

“尹楚涵説:‘我們老師瘋了!’”

我繼續發問了:“這句話中的`引號起什麼作用?”

孩子們一個個舉起了手,“引用,引用”下邊一陣亂喊。

我舉起手,做了一個收的手勢,孩子們靜了下來,我冷哼了一聲。

“這句話的標點符號用得正確嗎?”

教室裏一片寂然,孩子們納悶了,“沒什麼不對呀?”一個孩子嘟嚷着。

“哦,哦,我知道了,”彭思雨高高舉起了手,“‘瘋’字應該加上引號,因為老師不是真正的瘋了!”

其他孩子翻然醒悟,紛紛表示贊同。小傢伙又上去給“瘋”字添上了引號。

“尹楚涵説:‘我們老師“瘋”了!’”

“不對,不對!”下邊的同學又叫起來了,尹楚涵暈頭轉向。

轉了幾個來回,還是叫得最兇的“千里馬”幫他解了圍,把瘋的雙引號改成了單引號。同學們立時鼓掌通過。

“有誰能説出這個引號在這裏的用法呢?”

同學們紛紛舉手,有説表否定的,有説表諷刺的,有説重點突出的,把能想到的全説了個遍。

最後我小結了一下,同學們所説的這些都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用於特殊含義的詞語!至此,孩子們對引號的用法瞭然於胸,低落的情緒也消失得無影無蹤。

課後我細細品味了這節課,儘管開始沒有狀態,但結果卻讓人欣喜。只要善於捕捉孩子的興趣點,不難點燃他們的激情,生成精彩課堂!

語文教育隨筆 篇8

在長達一個月的“我的夢想課堂”教學大比武中,為了實施課堂均衡,不讓一個孩子在課堂上落下,我專門就孩子參與學習的面進行了長期觀察,並做了詳細記錄分析。

現象:

從學生的參與感官看:

凡是讓學生動手做的教學環節學生參與面明顯高於讓學生動耳聽的。

舉例:六年級數學《抽屜原理》,在學生自己擺放“4支筆放到3個文具盒”的教學環節時,學生參與面100%,而當全班交流彙報時,學生的參與面就下降到70%左右,30%左右的學生就不能進入認真傾聽的學習狀態。

凡是讓學生動口讀的教學環節學生參與面明顯高於讓學生動腦想的。

舉例:五年級語文《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凡是讓學生自己反覆朗讀的地方學生都能大聲朗讀,參與面100%,而讓學生思考“為什麼説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什麼意思”等問題時,學生的參與面就明顯下降。

從教師的專業情感看:

凡是教師投入情感多的環節學生參與面明顯高於教師情感投入低的。

舉例:兩個老師,同樣上一年級語文《四個太陽》,一個老師上課激情奔放,始終以自己的情感場吸引同學們,學生的參與面始終在90%以上。而另外一個老師,上課冷漠無熱情,講述得只是乾巴的知識點,學生無情趣,學生參與面只在50%左右。

凡是教師創設情景妙的環節學生參與面明顯高於教師不創設情景的。

語文教育隨筆 篇9

在會議室裏,我認真地、有針對性地拜讀了所有語文老師的教育教學隨筆,看到他們那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以及許多教育教學中湧現出的“火花”,我受益匪淺,也感慨萬千!

現實教學活動中,我和少數教師一樣,往往在學期結束後,為了應付學校的檢查,就像一些學習馬虎的學生一樣,匆忙地補上教育教學反思;有時候在平時雖然也記下一點,但也只是如同記“流水賬”,只是對教學經驗作簡單描述,有時只是把教案“壓縮”一下。現在想想,這些做法,背離了教學反思的初衷,不利於教師對自我教學進行深度的反思,當然更談不上個人的成長了。反思應該記什麼?反思點應該在哪裏?面對歲歲年年重複的教學工作,寫點什麼?這些讓我很困惑的問題到目前為止,得到了答案。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寫:

1、反思自我感覺成功的教育教學案例。

在看了老師們的隨筆後,我才發覺自己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也寫下了一點有關成功教育的隨筆。原來,我只是興趣愛好記下的有關學生方面的材料,其實也是一篇不錯的教育隨筆啊,比如那篇《為成功的管理者鼓掌》。

2、反思自我感覺不成功的教育教學案例。

在教學實踐中,有時候在上課時會感覺“堵”得慌:學生反映不積極,自我感覺良好的教學設計,學生不買賬。一節課上完,總覺得好像少點什麼似的。反思不成功的教學案例,尋找教學設計與學生實際的差距,可以促進新課程理念向教學行為方式轉變。如此不斷地追問,可以促進自我行為的改造和重塑。

3、反思教育教學的“大”問題。

一個優秀的.教師或者一個想成為優秀教師的人,應該關注教育教學、關注本學科的前沿問題,應該有問題意識。問題對於喚起教師成長的渴望、探索的衝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大多數教師只是關心自己的“自留地”,真的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教聖賢書”。我認為走出課堂這個小小的世界,走進語文教學甚至教育這個大大的天地,是十分必要的。

語文教育隨筆 篇10

二年級孩子活潑好動,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時間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有效的組織課堂教學。組織好課堂教學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保證,是衡量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課堂教學組織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的任務。

一、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興趣是的老師”,由此可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二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們踏入校園進行正規化的學習。先把規矩給他們定下來,賞罰要分明,老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教材入手,努力尋找能夠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切入點。我們可以做一些小獎品,比如小紅旗,小紅花等鮮豔可愛的東西。

二、課堂形式靈活多變,營造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

課堂形式單一,很容易造成學生身心疲勞,從而轉移注意力。針對這一現象,我們要想方設法設計靈活多變的教學活動。同時還要要求一年級教師要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課堂控制能力:二年級學生年紀小,自我控制力差,情緒易激動,即使是一點小事也往往讓他們興奮半天,其行為突出表現為:拍桌子、砸筆盒、大呼小叫、拍手、離開座位跳躍等,所以教師要在突發事件剛出現苗頭時,就及時給予轉化或制止。要求學生做的每一件事,必須事先讓他們清楚。然後,我們需要的是足夠的耐心要有足夠的耐心、細心,讓孩子知道你要他們做什麼,怎麼做,先怎樣再怎樣,哪怕是放幾個學具,放哪兒,怎麼放,都要説清楚。一開始的細緻對以後的教學會非常有用。

三、老師講課時要使用兒童化語言。

二年級孩子不同於大學生,只要老師講清要求就行,他們自制裏差,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做事憑興趣。比如做連線題,如果老師説讓我們來做個“找朋友”的遊戲好不好?學生一聽肯定會感興趣。如果哪個學生找錯了或還沒有找到朋友,老師説:“哪個小朋友願意幫幫他?”學生聽了覺得很親切,他們很喜歡聽這種語氣,老師用這種兒童的語氣跟學生説話,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總之,一定得蹲下與孩子們説話。

四、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師眼中是的,二年級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歡聽到老師的表揚,一聽到表揚就會有更好的表現。在課堂中,教師要及時表揚守紀律的學生,使其他同學受到感染。當學生回答正確完整,老師即時對他們的表現給予肯定,可以説“你真棒”“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聰明”“你説得真好”等,為了帶動其他學生,總之,組織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能否吸引學生是上好一堂課的先決條件,教師只有在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素養,不斷實踐總結,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達到的教學效果。

語文教育隨筆 篇11

一、當前散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位教師教學《背影》時用很多時間去分析父親去買橘子的幾個動詞,進行類似應考的語言賞析的答題訓練,指導了答題的方法,甚至是答題的格式。學生聽完後抄寫教師課件上所謂的標準答案:探、攀、縮、爬等動詞表現了父親買橘子的艱難,同時也反映出作者對父愛的深深的理解和無限的感動之情,而沒有把父親買橘放在一個情境來體驗,即祖母去世、差使交卸這樣的慘淡光景之中,也沒有展現父親面對年已二十歲的兒子,不辭辛苦,親自爬過月台買橘的這種特別深沉的情感。當然,兒子在文中對於父親的情感已是非常複雜的,感恩、愧疚、釋然兼而有之。這麼深沉的情感像這樣教學就顯得單調而膚淺。這個案例表現了教師對文本細讀不夠,也不到位。

二、對策

(一)明確散文分類,把握教學的切入點

現代散文是國中語文閲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回答“散文教什麼”的問題,首先必須明確國中散文的分類及其特點是什麼,根據散文的文體特點和單元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再確定教學方式,這是散文教學設計的基本思路。下面,我説説國中散文的分類和切入點。一是記敍性散文。記敍性的散文對人與事的描寫都是真實的。正如作家吳伯簫所説:“説真話,敍事實,寫實物、實情,這彷彿是散文傳統。古代散文是這樣,現代散文也是這樣。”這類散文最顯著的特徵來抒發作者的內心真實感受。寫人與敍事都是為抒發作者的主觀情感服務的。所以,敍事性散文教學的切入點可以是理清文章的脈絡結構;引導學生分析人物及其生活場景,挖掘作者寄託在文本中的主觀感情。如教學《散步》時,我們可以抓“我們”“田野”“散步”這幾個關鍵詞為切入點,通過簡要的分析人物來更好地體會“我”要表現的情感和對生命的感悟。二是抒情性散文。抒情性散文主要以抒發作者主觀的真實情感態度、生活激情等為主。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託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所以,抒情性散文教學的切入點可以是:引導學生明確文章的抒情方式;追尋作者的情緒變化與情感線索;品味關鍵語句深入體會抒發的感情。三是議論性散文。國中教材裏的這類散文所佔比重較小。這裏不闡述。

(二)體悟作者情感,突出散文的核心點

許多學者在談到散文的時候,都説過散文是作者內心的獨白,抒發作者的真實感受。散文的本質特徵就是貴在有“我”。散文的內容和形式都是為抒發“我”的真情實感服務的。作者通過自己的審美眼光,為了更好地表達情感,讓客觀的生活和世界產生一定程度的變形、美化和同化。如果忽視了散文背後作者的存在,就會造成教學偏差。所以,我們散文教學的核心點是解讀作者的內心世界,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情理。

1.抓住“意脈”,感受情感

文學作品都是特定社會的具體反映。很多作家在進行散文創作時都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因此,瞭解現代散文作品的相關背景知識,是通向現代散文閲讀和鑑賞方向的一把鑰匙。如《背影》表達的感情是複雜的,有感動、愧疚、釋然、懷念等。教師可以引入相關背景,如當時他們父子感情不好,有矛盾,才能更好地讓學生體會文章前半部分“我”厭煩父親的關愛,甚至公然拒絕。後來,父親為“我”艱難地去買橘時,我流下感動的眼淚。抓住這個變化,這個轉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意脈”,即“厭煩—拒絕—感動”,就能很好地理解文章,更好地體會感情。正如孫紹振所説:“對文本分析不得其門而入,原因之一就是對自發主體的迷信,具體表現就是無視文本深層‘意脈’和文體的審美規範和風格創新,閲讀在感知顯性層次滑行的.頑症,其根源蓋出於此。”

2.品味語言,領悟情感

在整體把握文章後,我們應該注重對關鍵的重點的語句進行品味。這是更好地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的常用策略。學生只有通過品味語言才能感悟到文本語言的魅力所在,感悟到文本表達的情感。這樣的教學才能提高學生閲讀的敏感,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散文中哪些句子值得品味呢?從內容上看,能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從結構上看,處在文章開頭、結尾或全段開頭、結尾起引領後文或總結前文,起到承上啟下或前後呼應的句子。從表達方式上看,文中抒情、議論的句子。從修辭上看,運用了比喻、象徵、排比、反問等手法的語句或者語意比較含蓄的語句為關鍵語句。從煉字上看,關注運用準確、生動和富有情韻的字詞,變異語言和模糊語言等。如在教學《秋天的懷念》時,我抓住“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中的“擋”字進行品味:(1)你能把“擋”字換成哪個字?(2)引導比較“擋”和換後的字比較,哪個字更好,好在哪裏?(3)一個“擋”字,你能想象到母親當時怎樣的情形和心理?(4)一個“擋”字,你體會到了什麼?通過比較學生感受到“擋”是母親主動、急切而為之,彷彿看到了母親緊張惶恐的情形,體會到母親擔心兒子看到衰敗景象而擔憂的心理,體會到母親對兒子的精心呵護與關照。這樣,學生就深刻體會到母愛以及作者對母親的深切懷念之情。這樣的教學不是粗而化之、蜻蜓點水、走馬觀花的粗放式的低效教學,而是教給方法,培養能力,情感受到薰陶的集約化精細化深度化的教學。

3.挖掘矛盾,體會情感

語文教材中有不符合邏輯、違反語言規範的用詞現象。這些語言看似矛盾,卻是作者的有意為之,藴含着深刻的寓意,隱藏着作者和人物的心靈密碼,顯示着語言的精妙。將其原來的、未經作者加工的狀態想象出來,與文本中的形象加以比對便很容易看出其中的矛盾了。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百草園只不過是個只有一些野草的、荒廢的園子,但是作者卻説它是“我的樂園”。這就是矛盾處,抓住這一點分析,我們便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喚醒自己童年時期的感覺和體驗,重拾當年自己創造歡樂的回憶,便會很容易地進入到作者所營造的充滿童趣的精神樂園中,體悟到文本中所描述的童心和童趣。

4.填補空白,豐富情感

文學創作之中的“留白”是指有意不寫或者簡寫某些內容,留給讀者廣闊的想象空間,從而產生“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葉聖陶先生也曾指出:“文藝作品往往不是倒筐倒筐地説的,説出來的只是一部分罷了,還有一部分所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沒有説出來,必須驅遣我們的想象,才能夠領會它。”“空白”只有在讀者的能動閲讀活動中才能獲得生命。閲讀教學中對作者本來難以言説的內容引導學生解釋和填補,成為一個豐滿的審美對象。例如,《阿長與〈山海經〉》中寫道:“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教學時,執教教師創設了讓學生説説阿長去給“我”買《山海經》可能發生的情況。通過還原作者省略和淡化的這部分內容,可以很好地讓學生走進作者要表現的內心世界,真正感悟到作者了當時巨大的震撼,從而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世界。散文是教師進行閲讀教學的難點所在,是學生閲讀的難點所在。我們的研究只是解決了散文閲讀教學中的一部分問題。要真正提高散文閲讀教學效率,根本途徑是提高教師的文學修養和解讀文本的能力。

語文教育隨筆 篇12

教學活動離不開想象。兒童時期是想象力表現最活躍的時期,兒童的想象力是兒童探索活動和創新活動的基礎,一切創新的活動都是從創新的想象開始的。

《黃山奇石》這一課是一篇看圖學文,文字淺顯易懂,書中配有精美的'圖畫,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學生就能輕鬆理解課文。那麼如何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培養孩子們的創新意識呢?用活教材,給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就成了我設計這節課的立足點,並且緊緊圍繞朗讀、想象、描述展開,讓學生學得有趣、有味!創造是一種美,異想天開是創造的基礎。沒有想象就永遠也不會有創新。

本節課設計本着不拘泥於教材,在源於教材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教材,巧設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和想象,播下了創新的種子。比如我讓孩子們想象“仙桃石”、“猴子觀海”、“獅子搶球”等奇形怪狀巖石的來歷時,課堂掀起了一個個小高潮,我班劉頡涵想象説:“森林之王老獅子要退休了,想選一個接班人,於是就讓兩隻最強壯,兇猛的年輕獅子來搶球,誰先搶到球誰就是森林之王,兩隻獅子搶了好久好久也分不出勝負,最後筋疲力盡了就變成了石頭”。其他孩子也浮想聯翩。也許孩子們的想象是幼稚的,不盡人意的,但卻是豐富而又美好的,既有所學知識的運用,又有突破常規的創見,創造的意識得到良好的培養。孩子們邊想邊表演,樂在其中。再加上教師適時的恰當的評價,更帶給他們信心和勇氣。

當然通過這節課也反映出了我的很多不足:沒有充分藉助課件直觀形象的優點讓學生直接的感受,學生資料蒐集得十分有限,課堂上不能廣泛地進行交流,老師自己的普通話還不夠標準,指導學生的朗讀沒注意方法的引導。我想只有通過老師不斷的反思,不斷的改進,才會有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

語文教育隨筆 篇13

三年級是個承上啟下的過渡年級。培養三年級學生的語文能力,應着重放在段的訓練上。三年級段的教學主要任務是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內容,結合有關內容,展開合理大膽的想象。能找到重點句,理解句與句之間的關係,知道先概括後具體的寫作方法。

一、讀段

在段的讀、説、抄、寫過程中,讀是基礎,讀懂一篇文章要遵循一定的過程,一步一步地讀下去,達到透砌理解。過程得當,能理解得順,理解得深。應抓好三個環節。

一是初讀,要突出"順"字,要讀準字音、讀好停頓、重音,乃至速度、語氣,能流利地把課文讀下來。

二是理解,要突出"思"字,要把學生學語文的過程和學生的認知過程統一起來,讓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內容,經歷"具體——抽象——具體"的心理歷程。教師精心設計問題,以啟發學生的'思路。對於重點段落,要讓學生在讀熟的基礎上,通過講讀,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三要熟讀。要指導反覆誦讀,直至熟讀成誦。使學生能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説段

説段在讀段之後進行,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對段的思想內容的理解,這樣把課文語言轉化為個性語言,對課文語言進行同化。剛開始説段訓練時,學生會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複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師應具體指導學生一句一句地説,然後,把整段話連起來説。在指導説段時,還應把概括地説和具體地説結合起來進行。課文中人物的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等等,可以聯繫課文,讓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能寫就不説,能説就不讀。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寫段

在三年級段的教學中,先概括後具體的寫作方法佔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學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須引導學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間的內在聯繫,認識段的組合規律,真正讀懂一段話。然後及時指導學生仿照課文中段的組合形式,進行寫的訓練,使讀和寫有機的結合起來,把讀寫訓練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中。這樣吸收在前、表達在後,既培養了學生讀的能力,對段的理解與認識;又培養了學生寫的能力,學會寫好片斷,讀寫相互促進,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讀寫能力。告訴學生寫段時,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

1、中間用幾句話對第一句展開記敍;

2、末句要總結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與第一句重複。用自己的話寫課文某段話的意思,要求用總分段式來寫。

3、仿段。規定選材範圍,要求用總分段式寫。本冊教材後有很多寫段的練習題,應儘量讓學生多動筆進行寫段訓練,使學生語文能力有所提高。

國小少三年級語文教育敍事優秀範文合集四

最近我班的小朋友總是犯點小錯誤,總是惹到自己發火。人常説,當你生氣時,要數到100再説話。現在的自己,好像動不動就衝他們大聲訓斥,自己也知道不對,應該多誇獎少批評,多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因此也在努力改進,也在努去當好一個“啟蒙老師”。

今天,我班正指導寫字,突然一個小朋友不知怎麼着了,竟然打起了響,彷彿在安靜的班級中扔出了一枚炸彈,頓時班內有些混亂。本來心情好好的自己,心情像突然被風飄來一團烏雲,“陰天”即將也要打雷了。該怎樣説,怎樣教育呢?雖然是那麼想,但是“憤怒的火苗”還是終於被點燃了,我把學生狂吼了起來。事後自己也挺後悔自己那麼做。這些孩子還小,為什麼當時就不能剋制一下自己的脾氣呢?

是啊,何不應該對孩子多一些包容心,多一些愛心,把學生當做神來對待,誰不偶爾犯點錯誤呢?

想了很久,我決定放下教師的架子,並向那位被我發火的學生道歉,並且教導他以後如何去做。當時孩子被批評的時候,只是低着腦袋,但是聽了我的道歉和教導後,眼中充滿了淚光,這時,我的眼中也是如此。

我知道他們現在雖小,但是他們已經有些懂事了,他們都是一個個小人兒,懂得老師的苦心了。

看着他們一天天長大,一天天進步,作為一名新老師,再苦再累,心裏也頓時感到知足了。我啊,希望他們這些孩子可以在快樂中學習,懂得成長中應該知道的做人道理。當他們長大成人後,偶爾還能想起我這個老師,想起我是愛他們的,是希望他們都好的老師。

也許“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裏有愛迪生。”所以,老師們不要太禁錮他們的思想,形成定性思維,還給該屬於他們的童年時光,多給他們一些自己的自由思想空間吧!

語文教育隨筆 篇14

《才能來自勤奮》是一篇説明文,全文以“總起——分述——總結”的結構,列舉了國內外著名的科學家成功的事例,説明了才能來自勤奮。本單元的重點是正確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這篇文章結構嚴謹,中心明確,以學生現有的知識和能力,要領會中心並不難。所以,我想就讓學生自己來學懂課文,還學生課堂的主權。

第一、從課題入手,展開學習。

揭題後我讓學生談談對課題的理解,學生很快就明確了“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後天的努力取得的”這一道理。然後我追問:你同意這個觀點嗎?如果是你,你打算怎麼來説明這個觀點?學生沉默片刻後,大膽設想:可以舉些名人的例子,讓大家從他的事例中明白“才能來自勤奮”;可以運用一些名言警句,從中感悟“勤奮出才能”,使説理更充分。

第二、抓住感情朗讀,深入學習。

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來體會,激發學生對三位偉人的敬佩之情。從而懂得:要成功,必須堅持不懈地努力。